书城励志财富成功学(智慧生存丛书)
14989900000008

第8章 用奋斗去创造财富(8)

荣海长了见识,懂得了道理,但是,他的公司却几近崩溃了。荣海被打趴在地上,他经受着朋友叛离的切肤之痛。面对狼藉的景象,荣海还能站起来吗?

经历了下乡锻炼的荣海,铸就了坚强的性格,在天大的困难面前,他显得泰然:“大不了,没饭吃,饿肚子。咱们饿过。”

毕竟是血肉之躯,犹豫彷徨是难免的。但这段时间对荣海来说,没有太长,只有5个月。5个月后,他带着1990年“动乱”给他的智慧,又披挂上阵了。

1991年5月,荣海到深圳,拿下了康柏电脑的代理权,从银行申请了贷款,到年底,实现了1300万美元的销售额,公司盈利800万元。荣海从阵痛中挣脱出来了。

他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更会治理公司了。后来,他明白了,1990年的“动乱”,为他以后的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总结出对待三个层次员工的福利侧重点:一般员工主要解决以保险为主的福利;中层,给好的收入和住房;高层,除收入和住房外,再给股份。

现在,荣海的海星集团已走上多元化发展的路子,产业横跨计算机、饮品、房地产、高效种植行业等,被誉为“西部奇迹”。荣海的个人财产已达1.7亿美元。

起点低也能成功

查理·华德生长在贫困的家庭。小学时他送报纸、替人擦皮鞋贴补生计。暑假则到阿拉斯加一家货运行工作。他17岁中学毕业离家,搭乘火车浪迹全美各地,成为无业游民,跟着同伴赌博、偷窃、抢劫,四处鬼混。“我的错误是交了坏朋友。我最大的罪恶是与坏人为伍。”查理·华德说。

他时常赢了一大笔钱,很快又输光了,最后因为走私毒品被捕。他被起诉,并且判刑。但是,查理·华德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当时他34岁。

入狱服刑之后,他对过去的查理·华德做了一番检讨,避免将来再犯同样的错误。他的态度由消极变得积极,成为表现最好的受刑人。

他先问自己一些问题,从书中找到答案。在狱中他开始阅读《圣经》,反复研读,寻求鼓励、指引和协助,一直到73岁过世都不曾间断。

态度转变之后,他的行为也随之改变,使狱方乐于协助他。有一天,狱卒告诉他,电厂一位模范受刑人,将在三个月内假释出狱。查理·华德对“电”所知不多,他向监狱图书馆借阅有关的书籍,把那些书读得滚瓜烂熟。

三个月之后,查理胸有成竹地应征那份工作;诚恳的措辞和态度使典狱长大受感动。他如愿得到那份工作,成为监狱电厂的管理员。

布朗与华格罗公司总裁赫伯·休许·华格罗(因为逃漏税)被判刑入狱,和查理·华德结为好友。查理鼓励华格罗调整自己的态度,顺应环境,华格罗对他十分感激。刑满出狱时,他告诉查理:“你对我太好了。等你出狱之后来找我,我们要请你工作。”

五个星期后,查理获释,华格罗依约给他一份工作。起初担任周薪美金25元的作业员。由于查理的努力,在两个月内升为领班,一年内再升为管理员。最后查理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理,并于华格罗死后,继任总裁。在他的领导下,营业额从每年不足300万美金,突破5000万美金,在同业中独占鳌头。查理以积极的态度,帮助不幸的人,自己过得安心快乐,同时受到人们尊敬和推崇。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雇用的500名获释的男女受刑人,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之下,有了重生的机会。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入狱,他的手链挂着一个牌子,写着他在狱中的编号。

查理·华德曾经被判刑入狱。很好!他在狱中体会出以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让自己愈来愈好。

查理的故事让人们有所省思。除了态度的转变,查理说过,“我最大的错误是交了坏朋友。”消极的态度会传染,坏习惯也会传染。注意周遭的朋友,同时要慎选好的朋友。

有人总抱怨自己没文化、年龄大、身体差,因而无法去追求成功。其实,这是放弃生命的表现,这是放弃自己本能的表现。无论起点多低,也不能成为停止追求成功的借口。

只要是一个生命,就具有成功的本能。无论他现在所处的条件怎样差。都不能影响他成功本能的发挥。

成功本能是任何生命都具有的。瞧,燕子垒窝、蚂蚁打洞、蜜蜂筑巢,它们的本领多么令人羡慕。这是它们的成功本能,一生下来就会,不用学习。没有一只燕子、蚂蚁或蜜蜂会说,我没有文化、我年龄大、我身体差,因而我不用去追求成功了,让我放弃生命的本能行为吧。它们谁也不会这样说,只要它们活着,就竭尽全力地去忙碌,为生存,也为成功。

我们人类,有了思维,才变得复杂起来,才会找各种理由放弃生命的本能行为,放弃自己对待自己生命的责任。

这是不行的,不能放弃。只有当你奋斗时,你的生命才符合生命的本质,你的生命才会闪光。当你找任何借口停止奋斗时,你的生命就违背了生命的本质,你生命的火焰也会日益黯淡下去。记住,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之火黯淡或熄灭,无论起点多低,都要鼓起生命的勇气,张开生命的风帆,去拼搏,去按生命本能的要求和提示追求成功。

初中毕业的电脑“闪客”

2003年,李明明22岁。这么年轻的他竟然成了中国“硅谷”的电脑“闪客”和FLASH 专家,月薪上万元。

中关村人才济济,许多大学生都挤在打工的队伍里为生存较劲,而这位年轻的专家却并没有上过大学,说来令人惊奇,他只有初中文化。

初中毕业后,李明明知道自己考高中无望,就凭着自己的美术天赋,报考了沈阳文华工艺美术学校。考上了,父母却拿不起每年3000元的学费。他心情压抑,消沉了好一阵子。

18岁时,他到北京闯荡。如何安身立命?只有打工。他在西直门附近一家饭馆打杂,月薪300,试用一个月,转正加薪300。他什么活都干,任劳任怨,转正后却不给加薪。李明明提出加薪,老板说:“想高薪,到中关村玩电脑去!我这儿就300!”

李明明能说什么,他到别的饭店去打工。以后,干过搬运工,散发过传单。时间一长,李明明想,我这样打工何时是头?他想起了老板的那句话:“想高薪,到中关村玩电脑去!”

他从来都没有摸过电脑,可他心中升起了向往的感觉,他立刻辞去工作到了中关村。他找到一份与电脑沾边的工作——电脑搬运工,月薪600元。

他用三轮车给客户送电脑,每天都要送近百台,还要搞卫生。虽然累,可他心里有个希望——这里能接触电脑。技术人员并不让他和电脑沾边,怕发生闪失,也是瞧不起他。李明明挺痛苦,却并不甘心。

他住在黄庄附近的地下室,楼上住了不少大学生。他们有电脑。李明明就设法和他们接触,一来二去就混熟了。时机一成熟,他立刻凑到电脑跟前,表面上他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实际上,他在如醉如痴的观察。他看着他们在电脑上“画图”(做网页),羡慕地问:“干这活一个月能挣多少钱?”“6000,做好还有提成!”

一个月就挣了我一年的钱,他吃惊不小。夜里,他辗转反侧。饭店老板说中关村能挣高薪,没想到这么高哇。在睡意蒙眬中,他下决心学电脑。

他不断地给楼上的大学生献殷勤,帮助这,帮助那,终于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同意教他电脑。他从开机、关机、识别键盘学起,然后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他用笨办法记笔记,做梦也练习。

他过意不去,想请大学生吃饭。他把自己的伙食费降低到每天两包方便面,即使如此,也不想两人同吃。一天,他得知大学生晚回来,就自己先吃完方便面,然后买了半只烤鸭,一瓶啤酒,送了过去。这天,他坐在电脑旁,那边吃烤鸭的香味不时地诱惑着他,他要做出努力才能集中精力。

他学习十分刻苦,经常通宵达旦,仅一个多月,就把大学生教他的全学会了。那大学生也没想到他会进步这么快。

大学生给他介绍了一家教育网站做网页设计员,月薪2000元。他从苦力跃升为白领。而这仅是他到北京的半年之后。天才所致?刻苦所致?还是目标意识显示的奇效?

进步并没有就此结束。他并没有躺在这个岗位上就此享受一生。

他不懂英文,同事都是大学生,他只是初中生,一旦知道他的底细,就瞧不起他了。经常拿英文单词找茬,取笑他。学英文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奏效的事,他就暗暗使劲,要让自己设计的网页比他们所有的人都胜过一筹。于是,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他没有休息时间,晚上睡觉也挤出一半。接到一个活,他就时时刻刻在心头思考,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比较,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于是,每次设计出的方案都受到公司上上下下的称赞,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连取笑他的人也不得不服气了,承认初中生比他们大学生设计的强。他在业内渐渐小有名气。不久,另一家公司慕名找到他,工资增加两倍,每月6000元,把他挖走了。这是在他进入北京一年半以后。

他终于拿到了曾经使他震惊的月薪。他找到那位人大学生,到酒馆一顿狂饮,着实潇洒了一回。

他仍然没有就此停步。不久,他就挤进了“闪客”一族。所谓“闪客”,就是不用上班,在家里为别人提供网页设计、FLASH 动画制作以及其他多媒体制作的电脑高手。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了电脑设备,租了房子,安装了电话,就开业了。这是在他到北京的二年之后。

经过四个月的困难期,生意逐渐好转。到了2002年1月,他的月收入就达到了25000元。他才21岁,看上去,还只是个毛头小伙子。

过了几个月,他创办了自己的网络设计工作室,开始为歌手制作FLASH 动画。这又是新的挑战。2002年4月,电视剧《老爸向前冲》在全国卫星频道播映。片尾曲《幸好有你》的FLASH 动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许多大学生也不敢做的事,他一个初中生却做成了,而且做得这么红红火火。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从5年漂泊中奋起

曾宪梓原来是有工作的。1961年他在中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生活很平静。

1963年,他的哥哥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哥哥在泰国,为了与叔父争夺父亲的遗产,调他去。他去了,意见却与哥哥相左。他不愿意与哥哥一起向叔父讨还父亲的遗产,毅然决定,放弃遗产,白手打天下。

他开始在港泰之间做小买卖,只够糊口,无法租屋,只得寄居在香港一个远房亲戚家中。三年局面不能改变,曾宪梓忍受着这低迷的日子。这时,降临了更大的打击。1967年,香港大动荡,他呆不下去了。无奈之时,他只好带着妻儿再到泰国去投奔哥哥。因为在遗产问题上与哥哥意见相左,哥哥记恨在心,勉强接待他,没多久,就把他赶出门了。他想留下在哥哥的领带厂打工,也被无情地拒绝了。

曾宪梓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住到贫民区,吃完上顿没有下顿。

他在哥哥家那段日子里,学会了领带技术,他和妻子手工做领带出售,能勉强糊口。1968年,曾宪梓决定再返回香港。

到香港后,只能靠做领带谋生。选料、裁剪、制作、熨烫、推销,样样要自己干,一家人从早忙到晚。曾宪梓规定,每天必须卖掉60条领带,否则不回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消费。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妻子也很辛苦。一岁的小儿子嗓子哭哑了,妻子才能给他喂奶换尿布。他们就这样白手打天下。

一年后,他给自己的领带注册了“金利来”商标,并第一个在报纸上为领带打广告。

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牌从此起步。现在,曾宪梓已是亿万富翁。

他在迈向成功之前,度过了5年的漂泊生涯。

文盲老妪3元钱起家

如今已78岁的吴东秀老太太已成千万富翁。她做的被注册为“吴氏汤王”牌的鸡汤已从她所在的汪集小镇,打进了附近的武汉等大城市。

吴东秀老太太的发展,颇具传奇色彩,出乎她周围任何人的意料。人们怎么也想像不到,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54岁的老太太,用3元钱居然能一步步发展起来。

1978年,吃了一辈子苦的吴东秀54岁了。家住离汪集镇1.5公里远的童畈村。她看到政策好了,心就活了。

她向人借了3元钱,到汪集镇路边摆了个小摊,卖开水和冰棒。每天只赚几角钱。晚上她在灯下数一数,却高兴得不得了。她性格开朗,大方,对人热情和气。没零钱了,下次再给,她一句话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她乐此不疲,每天早出晚归,把个路边小摊搞得挺红火。

两年后,她有了小小的积蓄,就结束了二年的小摊生涯,在汪集镇开了第一家个体小餐馆,卖包子、油条、面条等,还有几样自己炒的小菜。

到了1983年,她增加了汤菜。她用农家沙铫子罐煨藕汤,三角钱一碗。没想到备受群众欢迎。她一看自己做的汤受欢迎,受到了鼓舞,把更多的心思用到做汤上。除了藕汤外,又做了鸡汤。她做的汤,味道特别,顾客一吃,连声称赞。许多人还喝上了瘾,天天来喝她的鸡汤。她的生意不断扩大,越做越好,每天做的鸡汤供不应求。

10年后,她租了大的门面,经营上,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以经营鸡汤为主。

到1995年,她又一次扩大门面,搬到了更繁华的地段,而且挂起了“汤王”牌子。这一年,她已经是71岁高龄。

从1978年3元钱起步,到1995年挂出“汤王”牌子,她奋斗了17年。

1999年她又申请了自己的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