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华青少年成长必读集萃:一分钟悬案
14989800000021

第21章 远古时代的奇迹(20)

“如果不是电池,它又会是什么东西?”他说,“我不是考古学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得到的科学答案。我看不出它还能有什么别的用途。也许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还没有听到。”

出土文物中有10个相同的陶罐,它们似乎是被串联起来使用的,其目的可能是通过电解法将黄金镀在雕像和装饰品上。

几十年过去了,还是没人为这只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实可信的其他解释。而首要的事实仍然是:作为一个电池,它可以工作得相当出色。

让圣像闪耀金光

德国学者艾伦、美国电气工程师格雷先后仿造巴格达电池进行过试验,他们把醋酸、硫酸或柠檬酸当作电解质,注入仿制的铜罐,它竟然可以发出1.5伏特的电力,甚至可以连续工作18天。他们把一个小雕像抹上金粉,进行电解镀金试验,两小时后,一个光彩夺目的金质雕像,便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古代帕契亚人用他们发明的电池做了什么?专家们进行了有趣的推测:

科罗拉多大学的保罗·凯泽认为,这些电池的使用者是巴比伦的医生,在没有电鳐鱼时,他们把它作为替代品使用,从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但是,伊拉克博物馆实验室主任、德国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则认为,“巴格达电池”的主要作用是金属电镀,给圣像镀金。实验表明,将若干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产生的电流,完全能够满足这项工作的需要。

直到现在,伊拉克的工匠们仍然在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给铜首饰包银镀金,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难道,生活在纪元前的帕契亚人,不只发明了电池,懂得了串联,而且还使用了电解法?或者进行了电麻醉?这真叫人大惑不解。

我们知道,第一个电池是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在1800年发明的。2000多年前的帕契亚人,怎么可能发明和使用这一科技成果呢?

这个重新复原的古代电池,现在陈列在伊拉克匹兹巴克夏博物馆,供人们参观思考,顶礼膜拜。

得而复失:纪元前“计算机”之谜

1900年复活节期间,一群以采集海绵为生的希腊潜水员,准备从北非近海的传统采集场返回罗得岛附近的家乡。但是,一场突发的风暴使得他们的航船偏离了航线。船只随波逐流,漂泊到克里特岛西北面的安迪基提腊海峡附近,最后,在一个岩石遍布、几乎无人居住的小岛上找到了一处避风场所。

后来,人们把这个小岛也叫做“安迪基提腊”。希腊潜水员的发现风暴渐渐停息,他们准备再度起航。突然有人发现,海水中有一个巨大的黑影,一个不寻常的物体在水下潜伏。

好奇心和职业习惯都促使他们要探个究竟。最勇敢的人首先跳进海里,游过去一看,原来是一艘古代沉船的残骸。拨开泥沙,里面竟包藏着许多大理石雕像和青铜雕像!这意外的发现使得他们高兴万分。

他们立即向当局报告了这一发现。几位考古专家同报告者一道返回安迪基提腊岛边的沉船现场。不久,这条沉船就被打捞了出来。

清理沉船的工作一直延续到1901年9月。经专家考证,这是一艘古代希腊的船只,在2000年之前,它就已经沉没海底。

由于这些文物在水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因此,清理上面的凝结物既费时又费力。为了保护好这些显然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清理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仔细。

在清理杂物过程中,有一团锈迹斑斑的东西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仔细清洗、处理之后发现,里面有一片青铜板,还有许多似乎是经过机械加工的铜质轮圈,轮边有齿,还有精细的刻度和奇怪的文字……在遥远的没有机械加工能力的古代,这会是一堆什么东西呢?

经过认真的拆卸、清洗、复原之后,专家们更是惊叹不已,原来,摆在他们面前的竟是一台真正的机器。这台机器由旋转的齿轮、复杂的刻度盘、活动指针和刻有文字的金属板组成。它有20多个小型齿轮,一个卷动式的传动装置和一只冠状齿轮,另一侧是一根主轴,主轴一转动,刻度盘便以各种不同速度转动起来。他们把它命名为“安迪基提腊装置”。这台古老的机械装置被送进了希腊国立博物馆,并且立即引起轰动性的争议。首先,根据同船货物中的陶器判断,这艘船应当沉没于公元前1世纪。有些考古学家坚持认为,这件装置过于复杂,不可能出自那个年代,但是,它是怎样混入这艘沉船,并且同船上的许多杂物凝结在一起的?没有人能够说个明白。

其次,在这件物品派什么样用途的问题上,专家们也令人绝望地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认为,这件遗物来自一个星盘,即一种测量天体高度的仪器;另一方则认为,它来自一架天象仪,即一种用来显示行星运行轨道的装置。每一方都固执己见,使这场争论陷入僵局。

“安迪基提腊装置”变成了一个无法解答的难题。

普赖斯教授的研究

1951年,研究出现了戏剧性的进展。这一年,耶鲁大学的德雷克·德·索拉,普赖斯教授对“安迪基提腊装置”产生了兴趣。在此后的20年里,他借助X 光照相术,对这台机械装置的组件进行了长时间的缜密研究,重新组装了这些残片,从而发现了这件装置的真正用途。

原来,“安迪基提腊装置”是一台齿轮式的天文计算机,用来推算太阳、月亮和其他一些行星的相对位置和运行规律。主轮转动一圈,等于一个太阳年。较小的齿轮则用来显示太阳、月亮以及最重要的恒星上升时的位置。

用它来测定月球轨道,误差仅百分之一度。这些齿轮都放置在一个木箱内,打开箱子的几扇小门,便可以看到里面的这个奇妙装置。但是,这个装置并不是船长使用的航海器具。它同那些雕像一样,大概也是货物的一部分。

据检测,它制造于公元前82年。这不能不使许多科学家感到惊异,因为,最早的“计算机”出现在1642年,是一个名叫帕斯卡的19岁的意大利青年发明的。由于工艺粗糙,不能联动,经过改进之后,才能勉强进行乘除运算。

像这样精细、这样复杂和准确的计算机,纪元前的希腊人,怎么可能制造出来呢?

还有,它的部件全部由金属制成,使用了精密的齿轮传动装置。人们知道,金属齿轮传动装置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加工这些部件,必需使用车、钳、铣、刨等一系列的机械加工工具,而在纪元前的希腊,这样的工具根本就不存在。

人们不得不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的选择:如果确认它是古代希腊人的杰作,那么,古希腊和世界的科学技术史就得重写;如果否认它是希腊人的作品,那么,能创造出这样高科技含量的智慧生命,又是谁呢?

“得而复失”断想

但是,也有人认为,古希腊的科学家们创造出这类复杂的机械装置,和做类似的天文实验,是完全可能的。

就在“安迪基提腊”船舶沉没后几年,罗马的著名律师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曾经写道,他的友人兼导师波塞多尼奥斯,已在“最近制作了一架地球仪,在转动的时候,它便能展示白天和黑夜时太阳、恒星和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情况,恰如它们真的出现在天空一样”。他还提到,此前,伟大的阿基米得也设计了一个模型,能够“模拟天体的运动轨迹”。

有人甚至认为,在那艘沉船中发现的那台机械装置,就有可能是阿基米得先生的作品。

同一时期的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78~139)研制出了候风地动仪和浑天仪,能实用于观测地震和天象。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精巧构思和精工制作,没有得到有效的继承和长足的发展呢?

有人认为,这是科学上的保守主义在作怪。在当时,既没有推广机构,也没有专利保护,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个人和行帮的机密,这不只影响了传播和发展的速度,甚至有可能得而复失,中途失传,需要重新发明,重新制作。

直到公元8世纪,我国唐代著名科学家僧(和尚)一行同另一位发明家梁令瓒一起,设计了“擒纵器”。这个“擒纵器”,也就是所有机械钟中心部位的齿轮嵌齿结构。

11世纪,伊斯兰世界的天文学家阿布·赛义德·西伊兹,设计出一种“历书”,它能同黄道带的标记相对照,记录月相和太阳的运行轨迹。

与此同时,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建造了一座“水运仪象台”。仪象台分三层,上层为浑仪,可进行天文观测。中层为浑象,圆球主体上标有全天星辰及黄道、赤道、28条经纬线等,并借助水力,机轮模拟星空运转,颇似现代的星象馆。最下部分又分五层,组成一座结构复杂、以水轮为动力的精密的报时系统。

这类装置,是欧洲中古时代天文钟的原型。而很多人曾经认为,欧洲天文钟是无源之水,是欧洲中古时代科学家、天文学家的新发明和新创造。

德雷克·德·索拉·普赖斯教授郑重地指出:“安迪基提腊装置”的发现,“要求我们彻底地重新考虑我们对古希腊技术所持的态度。有能力建造这样装置的人,可能已经建造了他们想要建造的几乎任何东西。希腊人确曾掌握过这些技术,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像宏伟的大理石建筑、雕像和频频复制的文献作品那样流传至今”。

鬼斧神工:水晶人头之谜

初露狰狞

最早发现的水晶人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1898年1月,水晶人头参加了一次重要的展出。游人散尽之后,照例要清扫展品现场。突然,一个工作人员大叫一声,踉踉跄跄地从展室逃出。原来,那颗新陈列的水晶人头,竟在玻璃罩里自己转动起来,发出耀眼的白光,白灿灿的人头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好像是真正的恶魔厉鬼,吓得人魂飞魄散。

尽管事后有人解释,人头转动,可能是同室外某种外力共振的结果,但从此以后,博物馆规定,每到黄昏,就在水晶人头的玻璃罩上,盖上一层厚厚的黑布,以免它再次作祟吓人。

根据玛雅人古老的传说,水晶头骨具有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是玛雅神庙中求神占卜的重要工具。玛雅大祭司常常拿着它来主持祭典,凭借它来判断人的生死和祸福。

假如它判定谁死,谁就得马上死亡。博物馆的标签表明:它大约于1300~1500年制作于墨西哥,很可能是阿兹特克人的作品。

1927年,英国考古工作者米歇尔·赫吉斯和他的女儿安娜到洪都拉斯,对一座玛雅废墟卢巴·安吐姆遗址进行考察。在清理一段祭坛墙脚时,偶然发现了另一颗水晶人头。它重约5公斤,是用一大块水晶模仿人头骷髅制作而成的。它的鼻骨由三块水晶拼成,两只眼睛为两块圆形水晶,牙齿整齐地镶在牙床上。

此外,法国博物馆也珍藏着一颗水晶人头。

我们知道,水晶的硬度为7,略低于钻石和刚玉。一般的金属刀具、凿、钻,无法对它加工,不会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那么,古代工匠怎样把一块完整的水晶,加工成这样一个形态特异、效果复杂的水晶人头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1970年10月,这个水晶人头被送到美国加州的派克尔德水晶研究公司进行鉴定,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讶万分:1.这个水晶人头是在完全不考虑水晶自然轴的情况下雕凿而成的。这一点,就是在现在也很难做到;因为忽略了水晶的自然轴,很容易造成裂缝。

2.它的下颚部分是可拆卸的。这个可拆卸部分,竟然是由同一块水晶雕成,然后切割下来的。

3.当激光射中头盖的瞳孔时,一刹那间,整个头部都会放出光芒。可见,头盖骨的双眼具有多棱镜的效果,才会产生许多曲折光线,头盖骨的内部也有复杂的透镜反射功能。4.检查人员还在水晶人头的头部及颜面部发现“双晶”。所谓双晶,是指水晶体受到强烈碰撞而形成的结晶。由此可知,这块水晶在雕刻的初始阶段曾经遭到碰撞,换句话说,水晶头盖骨的粗坯是利用某种碰撞力量雕刻而成的。

5.水晶头颅硬度很高,又脆而易碎,加工非常困难。即使用带钻石头的电动工具,也至少要刻上一年时间,然而电动工具所产生的振动、热量和摩擦,又会使得水晶碎损。而如果要用手工操作,则要花费好几代人的毕生精力。

很显然,要制作出如此神奇的水晶人头,不只要有罕见的大水晶,而且还要有高科技的切削工具和高难度的工艺技巧。这样一些杰出的丁艺会出现在什么年代呢?米歇尔在《危险—我的道路》一书中说:“据考古鉴定,这颗水晶人头的制作至少费工150年,雕刻后还需用沙粒磨光,出土前,至少在地下埋藏了约3600年。”年代之推测另一些考古工作者对米歇尔的自吹自擂嗤之以鼻,他们以为,3600年前的玛雅人,科学技术低下,生产方式原始,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水晶人头。

那么,它到底产生于何时呢?

法国考古学家对法国博物馆馆藏的一颗水晶人头鉴定后认为:它“是14世纪或15世纪墨西哥印第安人阿兹特克人制作的,从历史和宗教角度分析,它可能是阿兹特克人的一个祭司权杖上的装饰。可见,中古时代的阿兹特克人,就已经懂得了水晶制作技术和水晶的美”。法国人还认为,阿兹特克人已经掌握了炼铜技术,因为在这颗水晶人头出土的附近,发现了许多精制的小型铜工具。看来,水晶人头是用铜制工具雕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