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终生学习,才能终生进步。你要生活,你就必须要行动,只是有些人的行动是被动的。有些人的行动是主动的。只有主动的行动你才更有学习的欲望,你才能学习得更多更快。所以每个人都在终生学习,只是学习得多与少,好与坏的问题。学习不一定只是看书,从生活中,从经验中,从行动中的学习对人来讲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学习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你要能终生学习,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首先你就要有学习的欲望,真正的学习促进者只能是学习者自己,没有学习欲望的人,有再强的学习能力也是没有用的。
但学校里的学习在人生中不能马上见到运用成效,它只是一种潜在的财富,而且学校中的学习是我们无法按爱好来选择的,基础教育规定你要学什么,你就得学什么,没有选择。何况即使让我们选择,我们也无法选择,因为作为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我们懂得太少,根本无法知道我们真正喜欢什么,因此对于学校中的学习,我们无法有强烈的欲望。但行动中的学习就不同了,行动中的学习关系到人的生存大计,关系到人的未来发展,而且行动中的学习是马上就能见到成效的,所以行动中的学习者才更有学习的欲望。
当你不断地去行动时,你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行动中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由四个阶段构成一种学习循环。这四个阶段分别是:(1)体验;(2)思考;(3)形成理性;(4)实际应用。
(1)体验首先谈谈体验的问题。在禅宗的公案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教授去见南泉禅师,问了一些大问题:上帝、天堂、地狱,以及最终的真理、时间和空间;他说了一大堆。南泉听完后说:“等一等,先喝杯茶吧。”
这个教授有点不悦。他问的是如此大的问题,而这个家伙却端给他一杯茶!因此他说:“不要转移话题!”南泉说:“我不是在转移话题,我就是在把你带入正题。”他泡好茶,教授啜了一口,然后南泉问:“请问你这茶味道如何?”这位教授不假思索地说:“你自己去品尝。味道是无法拿来讨论的。”
南泉说:“你是一个好人。将来有一天你或许会明白。至少你不是一个白痴。至于最终的实相、涅槃的真义、开悟的真义……你连茶的味道都说不出来,而却在谈开悟之事?”
人世间的真理是无法通过言传和读书来掌握的,你必须去体验。就像品茶一样,茶的味道是无法表述的,你要知道茶的味道就只有去品尝。所以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佛经的第一句话也总是:如是我闻。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告诉你经书的记载只是对佛祖讲道的听闻,要真正理解,就必须在生活中去体会、运用。
人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学习行动,就像无论你读了多少本关于骑自行车的书,如果你不骑上自行车练习,你就永远不可能学会骑车。所以要学习行动:首先你必须得开始,得去行动,你才有体验。
(2)思考其次你得运用你的大脑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但我们常常在对事情没有更多思考的情况下,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我们只是被动地反应,没有积极地思考,也就没有主动地行动。
人的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人开始的学习都只是初步的了解,是一种感性知识,要在多次的反复中,认真思考,才能上升到理性,即掌握规律。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认真思考。古语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也就是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要勤动脑,勤思考,遇到事情就要“让我想一想”。勤快不只是指一个人勤于动手,也要勤于动脑。行动中接触的各种现象都只有通过动脑子思考才能把握本质。
(3)形成理性体验式学习不是为了了解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规律。一位老电工师傅告诉我,集他几十年做电工的经验,他发现同一根导线中,有多少电流流进去,就有多少电流流出来。我笑着告诉他说:“这条规律我没用一分钟就知道了,因为在我读初中时基尔霍夫定律就告诉我了。”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知识才能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毛主席说:“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很多人为什么会对某件事没有把握,因为他没有接触过这类事,或者接触不多,没有掌握规律,心里就没底。当他工作一段时间,了解情况后,如果他又是一个虚心的人,肯动脑筋的人,他就能够掌握规律,做到心里有底了。
(4)实际应用在感性认识通过思考上升到理性知识后,就要进入体验式学习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运用。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中,实践是第一位的,认识是第二位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最后也要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觉得这句话不够完整,应该是: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知识可以转化为力量。如果你学了满腹的知识不去运用,那就像一枚金币藏在了地下。你只有把它挖掘出来,并拿去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学是为了用。你所学习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用。邓小平最喜欢看的就是地图和字典,这两者都是最实用的工具。
读大学时,我们班有几个同学都是很喜欢看书的,其中还有几个被我们称为书迷。上次同学聚会,大家还在笑,说他们这么喜欢看书,反而是我写了书。其实原因就在于:他们虽然看的书多,但却没有去用。我看的书可能不如他们多,但我看了,就去运用。学了只有去用,才能体现出你所学的价值,否则学习也只是在做无用功。我们了解了行动学习的过程,还需要掌握一些行动学习的方法。
一、模仿独特并不是独一无二,而更多的是一种综合,一种借鉴。
很多人间成功有捷径吗?如果你认为捷径就是一步登天,这样的捷径当然是不可能有的。其实真正的捷径就是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有次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讲座,给我启发很大。林毅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他曾是国民党军队的连长,后来只身偷渡从金门游泳到厦门,日后考上了北大,又出国留学考取了博士学位,当时被誉为朱镕基智囊团的成员。当我们在大力提倡民族创新精神时,林毅夫却认为现阶段中国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因为创新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因为是创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因此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模仿是将别人成功的经验直接拿来,省力省钱,又不会走弯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不也证明了模仿的优越性吗?美国为什么提倡创新,因为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无处模仿。中国的捷径就是模仿,将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模仿来用。
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人生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善于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模仿,要学会模仿。你想在某个方面取得成功,这个方面一定已有某个人取得了成功,你不如去了解他的经验,学习他的经验,这样你就能走捷径。
几年前福州一个最大的书商请我去讲课,见到他后我大感吃惊,他才20多岁,后来我又见到了他的父母,他父母原先都只是福州附近小渔村里的普通渔民。于是我问他:“你这么年轻如何就将生意做得这么大呢?而且我见过你的父母,我感觉他们不可能在这方面帮助到你。”
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他原来在广州给一个书商打工,这个书商有一项业务是给东莞沃尔玛配送货。老板总是很懒的,要将具体工作交给员工做;而他又特别留心,因此他熟悉了整个的过程。
后来他听说沃尔玛要在福州开店时,就辞工回家,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在沃尔玛打地基时,他就抢先去和沃尔玛谈代理配送书。沃尔玛发现他很熟悉配送书,于是就和他签了合同。而沃尔玛在刚开业阶段,进货量比较大,因此他赚了不少钱。做了半年多后,又有一系列大型超市进驻福州,因为他有为沃尔玛配送书的经验,因此也理所当然地取得了这些超市的配送书代理权,于是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了。
你可以去考查,凡是年纪轻轻就能白手起家创下一片基业的,一般都是先给一个成功者打工,然后学习、模仿成功者的方法,再自己创业成功的。
我有一位朋友是开牙签厂的,每年营业额也有上千万,我问他:“你怎么想到开牙签厂的呢?”他告诉我说:“谁能想到做牙签也这么赚钱。我只是开始来打工时,碰巧到了一家香港老板开的牙签厂,发现他很赚钱。后来让我跑业务,业务跑熟了,我掌握了销售渠道、而且办牙签厂的门槛也不高,我就想何不自己办厂呢,就这样开始自己经营起来。”
现在年轻人择业往往考虑的是企业的规模和薪金的高低,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我们从小都有着梦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总想着实现自身的价值,过上好日子,难道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这每月的一二千元工资吗?最后我们终将每日为生活操劳,为一些繁杂的琐事费心。
比如要你将山上的水运来卖,当然你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桶提水;二是修建管道。用桶提水,是用体力换金钱,用青春求生存,一旦你提不动了,你也就丧失了生存能力。而修建管道就不一样,虽然开始要投资,要贡献能力,而且几乎没有回报,但一旦管道修好了,财富就会源源不绝地流来,并能让你享用一生。
其实年轻人的路还长,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取得经验,工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找工作时,薪资应是第二位的,能在工作中学到东西,锻炼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时的薪资,就像用桶提水,不能保证你一辈子无忧,而学到了知识和经验,有了能力,就像修建了管道,能让你一辈子受用。所以要向成功者学习,跟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要找一项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要能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进步,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甚至如果你能在工作中学习到成功者的模式,然后再拷贝这种成功,这就是人生中真正的捷径了。
我们办培训中心的时候,很多员工学到了方法后,都自己办起了培训。有人还问我:“你生不生气啊?他成了你们的竞争对手。”我说:“不会啊,这说明我们这里还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大学。他个人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祝福他。”
台湾巨富辜振甫也是这样,他出身于富商家庭,但他年轻时隐姓埋名,只身去了日本,从公司最基层的员工干起,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为日后管理家族生意打下了基础,而他们家族的公司,也正是在他手上成为世界级的公司的。
在北大讲座时,北大的一些学生质问我:“你强调模仿,但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没有创新,怎么能有超越呢?”
记得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演讲时,学生问他:“你中途就辍学去办公司,我们要不要像你一样呢?”比尔·盖茨回答说:“我奉劝你们千万不要这样,否则会碰得头破血流的。世界上像我这样的天才是绝无仅有的。你们应该先去为一家成功的公司工作并学习他们如何做事,会令你们受益匪浅。”
模仿是一种综合,是一种扬弃。没有模仿,哪来创新?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发现,只有找到,因为你发现的东西早已存在那里,你只不过是找到它罢了。”大清著名的学者纪晓岚,他从不写书,只是编书,他认为所有的思想古人都已有了,你只要整理汇编出来就行了。
有一位妻子叫丈夫到商店买火腿。买完后,妻子问他为什么不把火腿的末端切下来。丈夫反问为什么要把末端切下来。她回答说她母亲做的火腿很好吃,而她母亲每次都把火腿的末端切下来。这时岳母正好来访,他们就问她为什么总是切下火腿的末端。母亲回答说外祖母做的火腿更好吃,而她每次都要将火腿的末端切下来。然后母亲、女儿和女婿就决定去拜访外祖母,来解决这个三代的神秘之谜。外祖母很快地回答说,她之所以切下末端是因为当时的烤炉太小,无法烤出整只的火腿。
模仿不是不动脑筋的简单照搬;模仿是要找出成功者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些原则和方法。就像我们学物理时一样,老师讲解习题时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通过老师对具体题目的讲解来掌握原理和方法,这样就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一个村里有一位叫西施的美女病了,皱着眉头,接着心口,样子十分动人。同村的丑女东施看见了,觉得很美,也学她的样子,却更加丑得可怕。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
不懂原理和方法的胡乱模仿,不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模仿,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为什么我们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呢?不就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