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3世纪初统一蒙古各部,率兵出征,建立了横跨欧亚两洲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是我国历史上元朝的开疆拓土者,史称元太祖。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按当时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人民为了纪念本民族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将成吉思汗的遗物收集供奉在“八白室”的灵柩内。
蒙古族成吉思汗祭典,最早始于元太宗窝阔台时代;到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规范完善。长期以来,蒙古族人民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成吉思汗陵也随之经常流动。20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为便于祭奠,征得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达尔扈特人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的成吉思汗画像、苏力德、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统一祭奠。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的守灵部落,七百余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使成吉思汗祭奠完整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典仪式的原貌,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日期。一年要举行六十多次专项祭奠。祭典仪式的不断举行,既彰显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也在无形中加强了民族内部凝聚力。成吉思汗祭典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和英雄人物的崇拜,祈求神灵保佑。祭典中再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牲祭、火祭、奶酒祭和歌祭等形式,诸多富有特色的珍贵祭器则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观念。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每到祭日,牧民们身穿蒙古族节日服装,从四面八方来到陵园奉祭。
祭典由成吉思汗陵的守灵部落达尔扈特最高首领“济农”主持。举行盛大祭典时,皆供肥壮的整羊、圣酒、各种奶食品和洁白的哈达等。蒙古族尚数字“九”,在成吉思汗祭典仪式中也有突出表现。比如献哈达八十一条,供桌上摆羊背子八十一个、银灯九盏、奶酒九碗等。
摆好祭品后,主祭人高诵《伊金桑》祭词,随之燃起香柏除祟。主祭人用木叉叉起一块肥大的羊尾,凑近火上烤炙,然后念诵“祭火词”。诵毕,再把圣酒向火中拨洒三次,众人把分到的一小块羊尾与针茅、榆木片等一同投入火中。
奶酒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祭典中重要的必备祭品之一。盛装奶酒的专用祭器是用枣木箍成的半人高的大木桶,蒙古语叫“布罗温德尔”。放在祭台正前方二十七步远的地方,桶内灌满了用一年里第一次挤出的新奶酿造的奶酒和鲜奶混合物,表层漂浮着鲜艳夺目的“藏红花”花瓣。在主祭人的颂词中,敬酒人将奶酒敬献到祭台上圣主的敖包里。随后,围拥在祭台四周的牧民,争先恐后地跑到“布罗温德尔”祭桶前,用九只酒杯合并在一起的祭器“九盏杯”,从桶内舀满奶酒,平端着跑出,到约定地点,将奶和酒朝天空抛洒以祭天。
接下来,达尔扈特守陵人拉起了马头琴,高声唱歌,随后众人合唱,齐颂祝词后,便开始分享祭典上有了成吉思汗福分的羊背子等祭品了。至此,成吉思汗祭典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