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鸟啼人静。
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词的上片写景。起笔极为平淡,从日常闲居观看天气入手,已可看出词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境。“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前四字写出这一天天气变幻不定,时阴时晴。这个背景就给人带来一种不可名状的怅惘和迷茫。接下五字具体写薄暮时分景象。一个“薄”字既可使人想到日薄西山,又能使人想到日色的淡薄。由于天气并非晴好,那云影在浸润着太阳,而太阳却似要烘干它周围的云层。写景颇为新奇,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视觉印象,甚而可使人感受到空气中的湿度。“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鸟啼人静”,与前句相承,表现出景象在视线俯仰间的更换。这两句声色俱佳,给人以恬静的美感。
词的下片抒情。春光能够撩乱人心,也能引起老年人对青春的追思。“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正是抒发这种情绪。“厌厌”作愁苦,也可作微弱解。“二毛”是黑发白发间生的意思。这也巧妙地引出下面二句。
词的结尾两句,“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前句写白发之多,竟至于要将两鬓拔得残秃。白发多,隐含词人内心愁苦的深巨,而镊残又说明词人留驻青春的愿望是何等的强烈。“芳草”句又照应了前面春景的描写,使愁苦的伤春之情也有了着落。这些都可以看出词人构思的缜密和完整。
夏云峰伤春
仲殊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踏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都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这是一首感伤春逝的慢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春光渐尽的过程,下片抒发无法留春的愁怀。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起笔画出早春天水空阔、乍暖还寒的景象,为词意的发展作了铺垫。这三句,选取极为阔大的景象,构成一幅完整而有特征的早春图景。
“闲堵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承接起句,把镜头的画面加以缩小,并且不着痕迹地写出了春景变化的特色。“堵”,同“阶”,台阶,指代庭院。这两句,一写眼中所见,一写耳中所闻。“杨花”、“莺声”,选景典型,角度新颖。
“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此句用一“悔”字领起,无限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再接用“匆匆”、“旋”、“已”一气而下,把春光难留、稍纵即逝的惜春心理和伤春愁绪表露无遗。字里行间,充满未能及时赏春的悔恨之情和徒然看着春逝的懊丧之意。
下片换头“怨入双眉闲斗损”,紧承“韶华都尽”而来,并开拓新意,转入抒情。一个“怨”字,总写出伤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集中表现在有事没事总往一块儿凑的双眉上。词人说:刚刚开始品尝到赏春感情的滋味,看顾照料她十分亲近,谁知我这种深厚密切的情态只不过是自我赞许而已,她那有力无气的病态却终究羞于向别人表示关切、慰问呢!
“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这就是说,自己索性到梦境中去寻求仙境,打算忘了暮春的芳香吧,怎知道她又不时地传来芳香的气息。其间一波三折,情致幽微,确实把伤春之情描摹得淋漓尽致。“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纵然留得鸟语花香,然而春风不停留下来,也只落得眼前一片愁闷罢了。春光美好一时,终归挽留不住,一旦韶华都尽,只有满怀愁闷。
摸鱼儿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万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本篇的主旨,是表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上片写景。“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沙觜”,即突出在水中的沙洲。“翠幄”,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柔茵”,软草。“东皋”句以下九句是说,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池岸边的垂柳,遮住了天空;池塘四周,绿草如茵。作者一个人,坐在池塘边上,自斟自饮。描写了田园优美恬静、爽朗明快的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从而,衬托出他洁身自好的情怀。“东皋嘉雨新痕涨”、“一川夜月光流渚”,均系作者从心底深处有感而发的佳句。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这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这三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细看镜中鬓发,已经是两鬓花白了。“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这几句是说,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回来不久便死去了。
清平乐
陈师道
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
这首词描绘秋天景色。上片写晨景,下片写夜晚。“秋光烛地,帘幕生秋意。”开宗明义,写秋景,“秋光”、“秋意”,一派秋天的气氛。“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进一步写秋景,含着露水的树叶,由于秋风的吹动,纷纷落下,连树上的鹊雀,也被惊动了。言简意赅,细腻生动,几个字,便勾勒出一个正在落叶的生动画面。“一叶知秋”,作者抓住了这一最有特征性的动态,一下子把秋景写活了。语言、画面、意境,都活灵活现地摆在读者的面前。
“微行声断长廊,熏炉衾换生香。”入夜了,秋天的夜晚是凄凉的:走廊的脚步声没有了;火炉里散发出木柴燃烧后的香气。夜深了,“灭烛却延明月,揽衣先怯微凉。”吹熄了蜡烛,月光却照进屋中;词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将衣披在身上。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
上片描写黄昏伫立、情思难舍的情景。“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疏疏”,稀疏;“金兽”,兽形的铜香炉。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画,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由室内写到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朱红栏干、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告别的愁绪。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情别绪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
下片抒发憔悴于离愁而深感人不如柳的慨叹。“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别离滋味”,是笼罩全词的主调;词人在此用“浓如酒”来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不仅把比酒还浓烈的离愁极为形象地描画出来,而且把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这种离愁竟使词人为之憔悴,其“浓如酒”的滋味、刻骨铭心。“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前两句写离味超过烈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是反面衬托。人一离别,分手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难说难讲了。这一反衬道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之意。
瑞鹤仙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这首词从时间上说是记昨日黄昏到今天清晨的事。是送别复有所遇,醉眠朱阁,惊风醒人,再看落花,再叹身世,聊以自解之状。一“悄”字,刻画静态。郊原广阔,围城如带,而路长车行扬尘,漠漠茫茫,模糊不见,意中含情。“斜阳”句,美极,写夕阳映山,余光斜照城角,有大自然景色,也有建筑姿容。写景寓情,斜阳犹恋孤城阑角,人今别后,怎不相思?意在景中。“凌波”句忽插入邂逅相逢之趣,非约而遇,喜出望外。再加以“流莺劝我”,解鞍引酌,又有多少欢晤。这里是挑起波澜,而又铺叙开来,急煞而止。换头似别开生面,实际上是从上片的“凌波”事引来的,写的是今朝事了。“醒眠朱阁”语略而事丰,实际上是由于醒来才知道昨宵是身眠朱阁,而如何到此来的,则不记得何时、何人把自己送到这里的了。“惊飙动幕”再掀波澜。狂风吹来,花事堪虑。于是“扶残醉,绕红药”,护花费尽精神。然而如何呢?“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极具体、极形象,较泛言花落之多,沉重万分。然而还不够,再加“东风何事又恶”,这里斥东风,又是不明言落花,而痛恨那吹落花的东风。真是大开大阖,驰骋纵横。末两句急下,无可如何,不了了之,求自得之乐。是“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自我解脱,这世界只有求仙成道最好,实寓隐逸之思罢了。
点绛唇
周邦彦
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己。这时是“快风一瞬收残雨”,眼前风光就是如此。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但是这一刹那间过后,触目是“柳丝轻举”,这是一般春景写法,而“蛛网黏飞絮”,则细致入微。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雪花,这两件景物都是捉摸不定的,同样飘荡的,而现在“蛛网黏飞絮”,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上片是起一句写动作,三句写景,景中皆有情。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像,一实一虚,兴意无穷。但漂泊之人再也忍受不住了,点出“愁”字,而又呆呆地站着、望着,是“愁凝伫”。词意陡转,而笔力千钧。站着、望着还没有完,又加上听着,从愁到苦,是“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听歌本为作乐,而现在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犹未完了,再添上一句“村落黄昏鼓”,这句写景物色声,是单纯写景吗?当然不是。村落本是静境,黄昏点明令人愁苦的时光,一“鼓”字,又是音响动人。当然更延续了“楚歌声苦”,鼓声又是有余响的,声是沉重的、郁闷的。这鼓声,震人心弦,给人回味。
花犯
周邦彦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一开头,写自己的官舍里。官舍外面有一堵低矮的白粉墙,墙头伸出一棵大梅树。现在花又映入自己眼中。这梅树他看过已经不止一回,如今枝桠上又缀满了珠子似的花朵,丰神韵味还是像往常一样。这里,作者先透出一个“旧”字,便埋伏了下面许多文章。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这两句点出了去年曾欣赏过梅花。那是在春初,正逢一个节日。自己客中寂寞,没有伴侣,就独自一人,持酒赏花。“冰盘”是白瓷盘,指冰样洁净的瓷盘。“燕喜”是过节的时候饮宴。意思说,同自己过节喝酒的没有别人,就只有梅花了。跟着就对去年的梅花细写一笔:“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薰素被”,“可惜”这里是可爱的意思。“香篝”指里面放香用来熏烘衣服的熏笼。那时刚下过一场雪,雪还压在密密的枝桠上。衬着满树灿烂的白梅花,看上去就如同熏笼上面盖了一张白色的被子,好看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