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域要冲:阳关
14953900000006

第6章 名人踪迹

阳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跨入关内,则代表来到了繁华的华夏之邦;跨出关外,则代表离开故国与满目荒凉。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人曾经选择了跨入与跨出阳关,在这些人中,有不少因为这一跨入与跨出的选择而一举成名,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霍去病收复阳关地区

在阳关的历史上,第一个名人即是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也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元朔六年,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0人打败2000人,受封冠军侯,又封票骑将军。自此以后,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诞生了。

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票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准备出征匈奴。

接到汉武帝的命令后,19岁的霍去病带来精兵,在阳关附近,开始了对匈奴的征伐,这就是我国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河西大战。

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剩3000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被斩兵丁8000人,就连匈奴休屠的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

在这一场血与火的对战之后,汉王朝中再也没有人质疑霍去病的统军能力,他成为汉军中的一代军人楷模与尚武精神的化身。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而多年的老将李广等人只作为他的策应。

这一战中,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霍去病遂再次西出阳关,孤军深入并大胜。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5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63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燕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真正使霍去病成为“天神”的事件是“河西受降”。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想狠狠地处理一再败阵的浑邪王,消息走漏后,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想要投降汉朝。

此时,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当霍去病率部渡过黄河的时候,果然匈奴降部中发生了哗变。

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竟然只带着数名亲兵冲进了匈奴营中,直面浑邪王,下令他诛杀哗变士卒。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四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

河西受降不但为饱受匈奴侵扰之苦百年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从此使汉王朝真正控制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汉王朝。

其后不久,汉武帝在这里建立了阳关。从此,阳关成为抗击外敌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

(二)法显出阳关取经

334年至420年,是佛教高僧法显,俗姓龚,东晋司州平阳郡沙门、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即今山西襄垣人。他是我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卓越革新人物,是我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也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在他3岁的时候,就送他到佛寺当了小和尚。

399年,65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62个春秋。此时,佛教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各种佛教流派,纷纷传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译。

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中国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的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

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即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

次年,他们到了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5人,组成了10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11个人。

“巡礼团”西进至敦煌,得到了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沿着阳关下的丝绸之路南道,历尽艰险,向天竺进发。

409年,法显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以及《杂藏》四部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经12年了。他经常思念遥远的祖国,又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今日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心里无限悲伤。有一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把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触物伤情,不觉潸然泪下。

东晋义熙八年,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多年,已经78岁的法显,回到了祖国。此次出行,法显不仅取回了不少佛教经典,还留下了杰作《佛国记》,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在古代,阳关之外即是西域,这里环境恶劣,法显以65岁高龄,勇敢西出阳关,从而成为了我国取经回国的第一人。

(三)众官阳关迎玄奘

玄奘俗称唐僧,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写的就是玄奘取经的故事。因为玄奘西去取经磨难重重,影响巨大,所以他的取经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其实,在历史上,玄奘取经时,还曾经在阳关发生了一些故事。

贞观元年春,18岁的玄奘提出要西行取经。当时,唐朝立国不久,国力还很薄弱。为了防止当时非常强大的突厥人入侵,在通向西域各地的主要门户河西地区设防极严,尤其是阳关、玉门关以西,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关卡和烽燧比比皆是。

此时,老百姓不得随意出关西行,要出关必须得到官府的通关文碟。因此,玄奘第一次要求出关的请求,因阳关、玉门关把守太严而被拒绝了。

为了西行求取真经的计划能够成功,玄奘还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当时,通过丝绸之路,经过阳关、玉门关,来到我国的西域各国客商、僧侣很多。于是,玄奘通过这些经过西域的人,了解了许多西域的风土人情、佛教在当地的兴盛情景和旅行常识,以及西行的大致路线。

玄奘掌握了丰富的西行知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只剩下申请关防文牒的事要做了。于是,他二度上表陈请西行取经。然而,这一次的请求又被唐王朝拒绝了。

无奈之下,玄奘开始冒险出关,由长安经秦州、兰州,而抵凉州。到凉州不久,长安追捕令便送到,他昼伏夜行,历尽艰难,穿过甘肃走廊,抵达瓜州,遇到灾难。

面对官府的阻挠,玄奘以“宁可西去而死,绝不东回而生”的决心相对。当时的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待玄奘十分殷厚,最后终于同意放玄奘西行。

玄奘在瓜州耽搁了一个多月,打听西行的路线后,开始新的行程。当时,为了顺利出关,玄奘选择了阳关北面不远的玉门关。出了玉门关,他随着丝绸之路的北路,奔赴印度。

在玄奘法师历经了17个寒暑,求法目的达到之后,由于思念大唐而决计返回的时候,印度各界人士都表现了极大的热忱,极力挽留都不成。

就在玄奘基本按原路返回到达有名的佛国于阗的时候,便给唐太宗李世民写了一封措辞极其婉转和诚恳的信,来报告自己当初偷偷跑出长安之后17年的行踪和收获。

玄奘知道,在封建时代公然违背圣命意味着什么。然而,历时17年的艰辛正可以抵消当时违背圣意的出行。

玄奘在给李世民的信中写道:我中华苍生亿万,各种学说林立,儒释道信仰各有千秋,也各有自己的信众。儒道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宗教,已经日臻完善,而独有佛学却是从西引进,因而很是不足。

臣虽身在异邦17载,然而心系母国,时刻关注着我大唐江山的一点一滴。来往客商僧侣,无不盛赞我主之文治武功,我邦之兴旺发达。想当初,为了求学,为了完善我们中华自己的佛学,臣已经不顾身家性命,作出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实乃天意。

后来,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很详细地记载了玄奘的这封名传千古的信件。

太宗收到玄奘的信时,已经是645年。此时阳关以外的西域已经平定,丝绸之路已是平安的通途。

在接到玄奘的那封信之后,李世民立即派人传他的手谕:“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还派人告诉玄奘,他已命令于阗等沿途各国派人护送法师,并派有关官员在边境地迎接法师。

玄奘当年出行,出敦煌西北角的玉门关,走丝绸之路的北道。此时归返,取丝绸之路的南道进敦煌西南的阳关。

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令敦煌军民在阳关迎接玄奘法师归国。玄奘到达阳关后,人们夹峙在城关两旁,向万里归来的玄奘一齐鞠躬行礼。

玄奘进阳关,归大唐后,长住长安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遂成一代高僧。而随着唐僧的扬名,众官阳关迎玄奘的故事,也被后人广为流传。

(四)董建华参观阳关

2005年6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前来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趁着中间数天休会之便,董建华与一批好友,包括人大代表王敏刚夫妇、星展银行董事梁定谋夫妇等,前往敦煌、玉门关、阳关三地参观。

董建华此次是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作为国家领导人,视察阳关的。消息传来,阳关的有关人员都非常兴奋,并提前做好了相关的接待工作。

7月3日13时20分,阳关文物旅游景区,凉风习习,董建华携夫人一行,参观了阳关。

在阳关博物馆正门前,馆长主持了迎宾仪式,对董建华一行莅临参观表示热烈的欢迎。身着仿汉军装的仪仗队左右排开,威武庄严,壮丽振奋。华冠锦衣的乐女舞演员亭亭玉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董建华在参观过程中,对阳关博物馆的建设表示了赞赏和关注,并就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历史文化中感兴趣的问题,如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之间战和关系及其影响等问题,不时与馆长及陪同人员交流看法,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在参观了两关汉塞厅和丝绸之路厅之后,馆长代表阳关博物馆,向董建华题赠了一幅约1.3米的全开敦煌唐代飞天图。

看到这卷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飞天图,董建华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更是表示出赞许和欣赏,连连点头称赞,并即兴签名留念。

在阳关都尉府,仿汉装束的阳关博物馆工作人员,为董建华颁发了“通关文牒”,董建华欣然接受,并参与了验牒出关活动。

在仿汉阳关前,阳关博物馆为董建华一行安排了西出阳关的送别仪式。作为出关仪式的亮点,极具敦煌特色的乐舞表演,博得了董建华等人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董建华登上墩墩山,眺望沙漠绿洲和丝绸古道,凭吊古董滩遗址,并与随行人员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

(五)基辛格题词阳关

阳关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人士的到访,还吸引了广大国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

2005年5月,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作出重要贡献的基辛格博士,又一次来到中国。此时82岁高龄的基辛格,已记不清他访华的确切次数了,只说已来华四十多次。

在华期间,基辛格曾经专门来到阳关进行参观。在参观中,基辛格对中国的一切都兴趣盎然,他像个小学生似的,一路上看得认真,问得详细,听得入神。

在阳关参观期间,陪同基辛格的还有他的夫人南茜。南茜是一个中国通,在阳关参观时,南茜对中国的了解,令陪同的人员都很惊讶。

在阳关遗迹前,阳关那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风貌,更使基辛格夫妇沉迷不已。在古董滩,基辛格与夫人南茜高兴地合影留念。

基辛格还参观了阳关博物馆,景区开展古装迎宾、出关送别、农家餐饮、持牒出关、骑射练兵、刻石留名、乘坐古战车、骑骆驼、走阳关道等特色活动,让基辛格印象颇深。

参观了阳关博物馆后,在有关人士的邀请下,这位82岁的美国前国务卿,高兴地为阳关题了词:

我对中国的伟大过去了解得越多,我就越相信中国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除了基辛格博士,日本、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等国政要及其他各界人士,都曾到过阳关参观。这些国外知名人士的到来,使阳关蜚声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