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西域要冲:阳关
14953900000010

第10章 风味特产(1)

和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地处我国西部的阳关自然条件并不是很好,干旱、风沙这些自然灾害常常在这里出现。但是勤劳朴实的阳关一带人民,并没有被恶劣的自然环境吓到。

千百年来,他们凭借惊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在这里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培育出了许多地方特产,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一)阳关浆水面

在阳关一带,有一个独特的美食叫浆水面。浆水面的做法也很简单,制作前首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菜或箭杆白菜、莲花莱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

浆水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有了浆水,就可以做浆水面了。手工面条煮熟后,在凉开水浸过,再盛入碗内,加入浆水,浇上炝过的油葱花,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

在三伏盛暑吃浆水面,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且对高血压、肠胃病有一定疗效。因此,浆水面成为了阳关一带非常有名的美食。

(二)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由阳关一带古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是由面粉配食糖、猪油、桃仁、芝麻、玫瑰等制成的松糕,酥松香甜,味美可口。

据考证,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

后来,在阳关所在的敦煌一带,人们学会了制作泡儿油糕。制作时用大油和水烫面。

在整个烫面、揉搓、包馅、炸制过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适,又要求油温适宜和火候恰当。这样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风味食品。

(三)驴肉黄面

黄面是阳关所在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佐以以驴肉为主的臊子拌面,名曰“驴肉黄面”,堪称阳关一带的一绝。

人们常说:“天上鹅肉,地上驴肉。”驴肉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肉品,因此阳关一带的驴肉黄面非常有名。后来,在阳关附近敦煌所开的达记驴肉面馆,烹制的驴肉更是色香味俱佳,引得食客络绎不绝,被评为“中华名优小吃”。

1998年,达记酱驴肉被敦煌市政府授予敦煌风味小吃牌匾,2000年9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达记酱驴肉黄面,中华名小吃,2000年12月,省烹饪协会等六个单位同授予达记酱驴肉黄面甘肃名小吃的称号。2004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一套,第三套正大综艺栏目介绍过达记酱驴肉黄面馆。

从这一连串的辉煌成绩中,人们能够看到阳关一带的驴肉黄面具有的非凡魅力。

(四)敦煌臊子面

阳关所在的西北地区人民主要以面食为主,面食里主要的吃法就是面条。因此,当地人称一天不吃面好像没吃饭。当地的面条做法有许多种,臊子面就是一种。臊子面又叫“蛟(浇)汤面”,这种面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天周文王带领族人外出打猎,行至渭河畔,见一蛟龙从水中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

原来这条蛟龙经常兴妖作怪,残害百姓。人们早对这条吃人的大蛟狠之入骨,周文王一声令下,大伙一起张弓放箭,大蛟的两眼被射瞎,喉咙被射穿,挣扎一会儿,就从空中跌落下来。

周文王走进一看,见这条大蛟足有五丈多长,几千斤重。据说蛟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

周文王命部下把蛟龙抬回去,剁成很小的肉块,做成臊子,放在几十口大锅里调成蛟肉汤。部族中所有人都将面条捞在碗里,周文王亲自掌勺舀汤。人们吃碗面后,又将汤倒回锅里。

这样,万余人都尝到了蛟龙肉。这蛟龙面,就是臊子面的前身。面条的这种吃法世代相传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阳关一带,臊子面讲究两点:一是做法;二是吃法。

西北戈壁日照充分,无霜期长。阳关所在的敦煌地区处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小麦品质高,出粉率高,面粉筋道。这给敦煌臊子面的优质提供了条件。

做面条时,面团要揉的越光越好,越筋越好。当地有有“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之说。也就是说乖媳妇是挨打打出来的,筋道的面团是揉出来的。

面要擀得薄,切得细。其它的配料,最主要的是“臊子”,也就是小肉丁,要取上等肋条肉,炒好。面的配菜冬季主要有红萝卜,白萝卜,土豆,豆腐等。其它季节都是豆角,豇豆,蒜苔等。菜要切成小丁块炒好。

再一就是汤要质量高,臊子面汤要呛油,油锅里加入姜末、红辣椒段,呛完加醋,再加入水,放入各种调料,温火慢慢烧开即可。

有肉汤再加几饭勺肉汤,鸡汤最好,上面再漂上葱花等。这样汤的味道最为鲜美令人垂涎欲滴。敦煌臊子面的特点是九个字: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

而最绝的是臊子面的吃法,来客时,臊子面小碗奉上,碗里的面条只够吃一口,不喝汤,汤端回去倒在锅里,吃第二碗又将原汤浇在碗里,如此循环。

给客人的面条一碗一碗上,要有好几个孩子不停的跑着侍奉。一顿饭要吃上好几十碗,有的大汉需上百碗。这样侍奉送饭的孩子就要来回跑上几十趟。

有时用一木盘上八九碗吃完再上。吃面条不喝汤的特点是汤的美味大家共品,不能让一两人喝光,这样的吃法就得了各不雅的名字“口水面”。

因为这种臊子面非常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因此用臊子面待客,曾经是阳关一带人最好的款待。

(五)敦煌酿皮子

阳关一带的有的敦煌酿皮子有的晶莹黄亮,有的光洁如玉,拌上特殊的佐料后味酸辣,柔韧爽口,食用方便,是极为普遍的一种民间小吃、本地快餐。

酿皮子是一种麦面貌制品,制作时先将优粉加水和匀,然后将面团置入清水中翻搅抓揉,使面粉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充分分离,剩下蛋白质,俗称面筋。而溶解于水的面浆,便是加工酿皮子的原料了。

在水滚沸后,将面浆舀入铁皮圆盘中涂匀,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面汁为饼便成为酿皮子。

然后,将饼状的酿皮切成细长条,放几片面筋,加一点芥茉、蒜汁、辣椒、香油等便可食用。这种制作简单的敦煌酿皮子价格不高,味道不错,特别受阳关一带人民的喜爱。

(六)羊肉粉汤

羊肉粉汤是一带的传统小吃。选用阳关一带本地饲养的膘肥体壮羯羊,宰好洗净切成大块,然后清水下进锅里。肉熟后捞出,剃骨,后将剃骨回锅,温火熬煮成汤。

食用时,先将骨汤兑水,放入适量生姜、胡椒、花椒、桂皮、玉果、辣椒、精盐、萝卜片、大蒜等香料煮沸,再将熟肉切成薄片与切成块的凉粉盛入碗中,舀入沸汤,上面撒上香菜末、韭菜和葱、辣椒末等。

羊肉粉汤观之红黄绿白,香味扑鼻,食之香辣爽口,肥而不腻,有滋补、发热、祛寒之效。

(七)丝路驼掌

丝路驼掌,又名雪山驼掌。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骆驼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在戈壁沙漠中长途跋涉,主要凭借那四只坚实的驼掌。由于驼掌全部是筋,其营养价值很高。但骆驼寿命长,一般很少宰杀,所以驼掌很难寻觅,它与熊掌一样名贵。

阳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之一,因此在阳关一带也就有丝路驼掌这一著名特产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