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特蕾莎修女传
14951500000010

第10章 成立临终关怀院

接下来,有一件更要紧的事急需姆姆去做,那就是——成立一个临终关怀院。

那天,特蕾莎姆姆坐火车去巴特那,中途她看见路边的大树下坐着一个流浪汉,看样子马上就要死了。没办法,特蕾莎姆姆只能在下一站的时候下车,然后又赶回去。只是等到她满头大汗的赶到那个流浪汉面前的时候,流浪汉却已经死了。姆姆呆呆地站在那里,她想,如果有人能在他临终前陪陪他,和他说说话,那么,他就不会死得那么孤独,那么凄凉。

于是,姆姆决定立马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先在摩提吉进行。

可是修女是没有钱财物资的,最后在高玛先生的资助下,姆姆租下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也有人说是摩提吉的穷人集体捐助的。

屋子确实很简陋,但是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摩提吉的穷人们说这是等死屋,不过特蕾莎姆姆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清心之家,或者净心之家。

中午的时候,高玛先生带着女儿过来了,他们送来了一箱子的医护用品。高玛先生告诉姆姆,医院拒绝给我们绷带,可是小女儿却说,拿不到绷带我们就不走,最后医院只好给我们了。

高玛先生的小女儿叫梅宝,此刻她就抱着两卷绷带站在高玛身后,她真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头发乌黑,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姆姆高兴极了,她走过去抱住小梅宝,亲切地说:“小梅宝真是个小天使,太谢谢你了。”

医护用品准备好了,特蕾莎姆姆还在屋子里铺上了草席,然后姆姆找了一辆手推车,就开始了她的临终关爱计划了。

只是习惯了死亡的加尔各答城的居民们都已经麻木了。黎明前的黑夜里,孤独死去的人随处可见。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加尔各答每个月都有1000人在默默地死去,也就是说,每天就有超过30人在这座城市死去。于是,每天清晨清洁工人都会满大街的收集尸体,如同清理日常垃圾一样。

这种情景见多了,人的同情心也就渐渐磨灭了,即使他原本有着一颗很柔软的心。

于是,人们的争议出现了。毕竟,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人们认为最要紧的还是帮助活着的人,而为那些即将死去的人服务,只会白白浪费原本就不充裕的资源。

可是姆姆说:“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同样是生命,他们的生命一样尊贵,他们也有权获得相应的尊严,因为他们也是上帝的子民。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尊贵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不管他是身患疾病,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很快,清心之家就睡满了从街边收来的病人。苏妮塔和摩提吉的几个妇女都跑来帮助,姆姆教给她们一些简单的护理。而玛丽亚,姆姆说只要她陪病人们说说话,跟他们握握手就行了。但是事实上,就连这样也并非很容易。一开始,玛丽亚甚至不敢进这间屋子,面对那些千疮百孔的病人,她连微笑都不自然。

后来,特蕾莎姆姆拉着她的手,把她带到一个老人身边,当奄奄一息的老人说出真诚的感激时,她就自然能够以微笑回报,并握住了老人的手。

秋蒂因为信仰的不同,拒绝进屋子。姆姆让他帮忙送水,他只送到门口。

有天上午,有个老人快死了,姆姆有些忙不过来,她走出来对秋蒂说:“里面需要水,你帮忙把水送进去吧。”

秋蒂说:“不行,我不能进去。”

姆姆惊讶地说:“为什么不?”

秋蒂说:“我是印度教徒,不能接近死人,这是我们的禁忌,那是不纯净的,只有神能应付死亡。”

姆姆说:“可是他还没死,他们非常痛苦,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秋蒂说:“灵魂才是最重要的,身体不重要。他受的苦是他的轮回,是他的命运,是他应该承担的,外人不能干涉。”

姆姆似乎生气了,不过她还是温和地说:“秋蒂,我尊重你的信仰,可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我的信仰。”

亚鲁的妈妈看见姆姆端着一杯水进来了,慌张地问:“修女,你是不是该为他做最后的仪式了?”

天主教里的最后的仪式是指敷油礼,是天主教里的七大圣事之一。它是通过在病人的额头和双手覆手、敷油和祈祷,再把圣宠赋予身患重病和面临死亡的信徒。在天主教的信徒看来,这个仪式非常美丽,因为他们认为,人来自上帝,所以最终还是要返回上帝那里去。所以,敷油礼不是哀丧的前奏,而是永生的开始。

姆姆做了个动作示意亚鲁的妈妈需要保持安静。姆姆说:“在印度教徒看来,在临死前可以接触到恒河水,那是最美妙最神圣的仪式,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边说边端起杯子,把水轻轻地抹在老人的嘴上和脸上,然后温柔地抚摸着老人的脸,微微弯腰,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现在,你已经回到上帝那里了。”

这位老人是特蕾莎姆姆在临终关怀院送走的第一位死者。

世界的各大城市都有贫民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贫民窟会比加尔各答的摩提吉更悲惨了。

20世纪初,美国有位著名的记者兼社会评论家,曾对纽约当时的贫民窟写过两本书——《与贫民窟的斗争》、《另一半人怎样活》。他把贫民窟比作一个溺水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先把这个溺水者拉上来,然后再考虑别的问题,如果谁也不去救援,那么他们只好自生自灭了。

而特蕾莎姆姆就是救援中的一分子。

不过有人质疑特蕾莎姆姆的做法,说她的举动很幼稚,因为这样做不能改变什么,甚至是浪费资源;还有人说她是在纵容原本应该对这些穷人负责的人,使原本负责的人变得轻松自在;有人发问说:几个被选中的地方变光明了,那其他没选中的地方呢?他们怎么办?而更多的人说她,只关注表面问题,不注重根本问题,说她没有从贫困的根源着手,如社会制度,权势集团,不公平的财富分配等等。

特蕾莎姆姆的回应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即将死去,那么我们根本没时间去探究他为什么会如此凄惨,然后去总结补救的社会方案,帮助他们平静安详的死去,才是最紧迫的事。社会进展当然是必须的,但穷人需要的不是这些。”

姆姆还说:“我们帮助的人特别需要帮助,甚至是你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是需要帮助。你们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能说,那些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已经连钓鱼的力气都没有了。”

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他清楚没有人能把握整个世界,所以,他让人们分别从事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去耕耘。而特蕾莎姆姆只是在她那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至于社会根源,当然应该由政治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权威去发现,去解决。

特蕾莎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中有一段这样说:

噢!主,我们相信你就在这里;我们崇拜你,我们爱你,全心全意,因为你值得我们全部的爱。我们亟思像天堂里的诸圣爱你般爱你,我们崇仰你的神意所展布的一切,我们完全顺服你的意志。我们爱邻人就像爱我们自己也是为你;我们真心宽恕所有曾经伤害我们的人,同时请求所有我们曾经伤害的人原谅我们。亲爱的耶稣,帮助我们,让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撒播你的芳香,将我们的灵魂注满你的精神与生命。穿透与统摄我们的全部存在,如此的彻底,好让我们的生命只是你璀璨光华中的一束微光。透过我们发光发亮,同时将这亮光留驻在我们身上,好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你的存在。让他们抬头仰望时不再看见我们,而只看到你!留在我们身边,这样我们将如你一样发光发亮;噢,耶稣,这全是你的光亮,没有一丝来自我们身上。是你透过我们朝他人发光发亮。因此让我们以最喜爱的方式赞美你,并为我们身边的人发光发亮。让我们不需传道便能传达你的福音,不需要话语,只要我们立下榜样,只要我们己借由我们作为发散吸引人的力量与引发共鸣的影响,只要我们心中对你满溢的爱,在他人眼中是如此的清楚明朗。

截止1949年3月,已经有4个女孩追随特蕾莎姆姆在贫民窟工作,加尔各答的主教终于知道了此事。主教非常生气,他立即召来神父和院长,他说:“太不像话了,这些出身优越的女孩怎么能在没有任何监护的情况下四处奔走呢?”

神父赶紧解释,说:“不是的,阁下,特蕾莎修女是个校长,她有经验保护好孩子们。”

院长持反对态度,她说:“我觉得大主教的话有道理,这样做简直是让整个教会蒙羞。”

主教说:“这个实验已经失控了,我要停止这件事,神父,你马上去办。”

神父激动了,在他看来,特蕾莎姆姆她们做得很好。于是他站起来说:“请恕我直言,阁下,大概是我们失控了。你们也看到了,特蕾莎修女启发了年轻的女孩,使她们……”

主教打断神父的话说:“这些有着大好前程的女孩为什么就愿意放弃一切跟随特蕾莎修女呢?”

“因为她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上帝做事。”神父回答道。

院长插话了,她说:“无论怎样,为了特蕾莎修女和那几个女孩的安危,应该要求她们马上返回修道院。”

神父连忙抢在主教的前面说:“阁下,我请求您再给他们一点时间,毕竟教皇同意的期限还没到呢。”

主教不说话了,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当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神父不得不在第二天执行主教的命令。

神父看到特蕾莎姆姆的时候,姆姆正在缝补一张绷子床,她神情专注,就像一个熟练的老织匠。神父简单地说了一下主教的想法,最后神父委婉地说:“劳莱德修道院欢迎你一年后回来,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那几个年轻的女孩也被卷进来了。”

姆姆不明白,她问道:“有问题吗?尽管她们不是修女,可是她们是照着严格的规定过着信仰的生活啊。”

神父说:“是啊,那么你可以回来,再让她们接受培训,她们就可以加入劳莱德修会,成为真正的修女了。”

姆姆吃了一惊,她放下手中的针线,说:“回去?那我的工作怎么办?我的病人怎么办?”

神父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姆姆继续缝补,她低头不再说话。沉默了好一阵,她才抬起头,对神父说:“神父,我想申请成立一个修会。”

神父大吃一惊,他笑着说:“修女,你知道吗?梵蒂冈已经有100年没批准过什么新的修会成立了。而且你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慈善机构去接手。”

姆姆坚定地说:“不是的,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是一项艰巨而没有止境的工作,它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做到,所以只有依靠修会。”

神父说:“申请修会有很多规定,你需要提出一份规划书和你的工作记录,还要解释清楚你成立修会的原因,还有规章等等。”

姆姆不说话,只是转身去了一个角落,她取出一个纸包,拿出一叠小册子,递给神父说:“这些我都准备好了。”

神父很意外,他接过这些沉甸甸的册子,不过他又觉得不奇怪,因为特蕾莎姆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很快,神父将规划书送到了主教手里。

几天后,神父再次前往主教府邸。

主教正好在看报纸,于是他把报纸扔在神父面前:“你看看,你看看这些报道,什么‘贫民窟的天使’,加尔各答的媒体就是喜欢这样报道,甚至连市议会也表示很满意。”

神父说:“那么,如果她的修会被承认,那几个女孩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做修女了,毕竟她们很重视她们的神修信仰。”

主教说:“可是我看到规划书上除了守贫、贞节和顺服之外,还有全心全意为最贫苦的人奉献。”

天主教规定,要加入修会必须宣誓遵守——守贫、贞节和顺服这三条基本戒律,也可以称作是戒财、戒色和戒意(意即意志力)。而守贫就是过贫穷的生活。耶稣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耶稣所谓的神贫,不单指物质生活,也包括一种精神或心理状态。而神贫的最高境界就是彻底自空。

特蕾莎姆姆规定,她的修会成员除了必须遵守修会的基本三戒,还必须宣誓遵守第四条戒律——全心全意为最贫苦的人服务。

神父说:“这正是她和她的修会的独特之处。”

主教提醒神父说:“她的修会还没成立。”

神父不管不顾,继续说:“她的修会还有两百多条教规,都是关于修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主教打断神父说:“我知道,我都看过了。神父,我决定,如果下个月之前,我没有收到任何有关特蕾莎修女的批评,那么我将考虑带着她的申请去罗马。”

神父大喜过望:“真的太谢谢你了,阁下,真的。”

神父是个身材矮小不苟言笑的老头,表面很严肃,有点古板,事实上,神父有着古道热心肠,是他一直以来给了特蕾莎姆姆莫大的帮助,假如没有他的慷慨相助和热心推动,举世闻名的仁爱传教会恐怕不会那么快得到梵蒂冈的特许批准。当然,我们不是在否定主教的功劳,尽管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主教似乎总在批评和为难,可事实上,主教也是在执行主教的职责而已。

特蕾莎修女曾说:“在每条人行道边和贫民窟里,我都可以看到听到耶稣在痛苦地哭泣和呐喊‘我渴’。那就是我在圣餐里看到的同一个耶稣啊。在贫民窟、在病人体内、在弃童身上,我看到了同一个耶稣,他也在哭喊,‘我渴’。不是一个或两个人——是许多人!我怎能装聋作哑,无动于衷?我怎能就此离开而不给予一滴爱之泉水。但是,需要关怀的人太多了,我感觉孤掌难鸣。”

万能之主来帮助特蕾莎修女了:随她们之后,一个接一个又来了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富有献身精神的妇女。特蕾莎修女以前在圣玛丽学校教过的学生迈格德林·高梅兹现在是格特鲁德姐妹,也是这个圣会第一位医生。特蕾莎修女以前的另一位学生艾格尼丝·文森特现在是弗洛伦斯姐妹,后来,又有了多萝西姐妹、玛格丽特姐妹等等——现在圣会共有7位修女。事实上,仁爱传教会前12位成员有10位是特蕾莎修女以前的学生。

所有姐妹都尝到了贫困的滋味。许多时候,她们要整日努力工作,晚餐却只能吃生麦片,喝凉水。但她们没有一个人抱怨。仁慈的主把她们的辛苦都看在眼里,不断地赐福给她们,不仅让她们感觉不到痛苦,还让她们不时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天晚上,工作都忙完后,特蕾莎修女喝她的15个姐妹喝可怜的穷人一样饥肠辘辘。

1949年5月29日,特蕾莎给在欧洲的一位朋友写了封信:

令人难以置信,我现在有了三位同事——他们都是伟大热心的人。我们去了许多贫民窟。太惨了!他们是多么需要关怀啊!但是,很少有人关怀他们。你可以看到他们渴望的脸,当姐妹们来到他们面前时,他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他们可能没有衣服穿,浑身脏兮兮的,但是他们都满怀爱心。感谢你的祝福。让圣母再多给我们些姐妹吧。在加尔各答,我们只需要20个人就可以做完所有的工作。

1949年11月,她又给这位朋友写信:

感谢天主,我们的小圣会正不断发展壮大。是的,这里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为止,我们只有5人。但是,会有更多人加入的,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加尔各答所有的贫民窟都建立据点,那样天主的仁爱就可以照亮伟大的加尔各答城的每个角落了。

如果你知道在Boitakhana每个星期日我们都安排贫民窟的孩子参加圣餐仪式。我们带穷人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去教堂。我们召集到了120位母亲和300个孩子。而5月份我们开始的时候还只有26个孩子。

在诊所里,这些天主教医生和护士都很了不起。他们像照顾皇亲国戚一样照顾病人。他们的慈爱无与伦比。

在贫民窟,现在你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歌唱了。当姐妹们到来时,他们非常高兴。他们的父母再也不虐待孩子了。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感谢主。

现在,有了治疗肺结核和麻风病的有效药,许多曾经是绝症的疾病也都可以治疗了。但是,特蕾莎修女常说:“对人类而言,最糟的疾病是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她相信,只要我们向他们伸出援助之后,关心他们,这种“病”就可以治愈。她着手寻找那些被遗弃的、意志消沉的人,努力发现他们每人身上的耶稣,感受正在呼唤的耶稣,“我渴,只需要一滴爱之泉水。”

临终关怀院没持续多久就关门了,虽然有些人是支持她的这一工作的,但也有不少人强烈的反对。姆姆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抗议,她相信这是上帝的旨意,无论如何,不管遭遇什么,姆姆一直都是那样的相信上帝。

之后,特蕾莎姆姆一直都在政府管理机构、医院和护理院之间奔走,她打算建立一个正式垂死之家。

就这样,她辛苦的奔波了好几个月,最后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这天,特蕾莎姆姆和秋蒂在街上找房子。中午,他们来到了卡里加——加尔各答最繁华最热闹的地带,印度教的卡里神庙就建在这里。阳光下,卡里神庙显得分外辉煌、美丽。街道旁边有小贩在出售鲜花,特蕾莎姆姆发现一束天堂鸟,觉得很奇特,可是秋蒂却在一旁说:“修女,不要闻到花香,它归卡里女神掌管。”

姆姆笑着说:“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有着各种不同的宗教,大家崇拜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我始终相信,我们祈祷的都是同一个神。”

姆姆说完就指着一个白色建筑说:“那是什么地方?”

秋蒂说:“那是印度教的朝圣者休息的地方。”

姆姆说:“那我们进去看看。”

他们进去了,不过房间里很空,没有一个人,只有几只鸟儿在中间悠闲地踱着脚步。姆姆惊喜万分,她对秋蒂说:“秋蒂,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这里真是太合适了。”

秋蒂惊讶地说:“可是神庙的主持是不会同意你的要求的,这可是印度最神圣的地方。”

姆姆赶紧说:“最神圣的地方,不就是最适合神的工作的吗?”

一回到上屋,姆姆就赶紧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申请书,然后派人送到市议会。

两天之后,姆姆亲自登门拜访,接待她的居然是上次在摩提吉见过的那个官员。姆姆还没来得及说话,这个官员就开口说话了:“修女,市议会不知道你又要给加尔各答带来什么麻烦,但他们还是接受了你的请求,只不过出了问题由我负责而已。”

姆姆知道官员在为上次的事指责自己,于是姆姆说:“你不觉得我们成功的阻止了一场灾难的发生吗?”

官员说:“修女,我拜托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在煽动民众与政府作对。你可以停止你的野心吗?别再举着你宗教的幌子。”

姆姆不说话,她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官员对面,然后说:“什么是政治野心?难道教育文盲,解救饥饿,收容将死之人是政治野心吗?我只是给他们带去一些上主的爱,让他们得到宽慰,不至于那么悲苦而已。”

官员问:“那么,你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

姆姆回答道:“不,我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而已。”

官员又问:“加尔各答的病患残疾数以百万,你帮的过来吗?”

姆姆不回答问题,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数以百万?”

官员很不耐烦地说:“这不是重点,我的意思是,那么多穷人,你救不过来的。”

姆姆继续盯着官员问:“你怎么数出来的?你从几开始数的?”

官员无可奈何,只好说:“当然是1啦。”

姆姆立刻掰开手指说:“你看,1,2,3……到现在,我们可是已经救了100多人。”

官员说:“可是你现在又要搬进朝圣者的旅馆。”

姆姆一听到朝圣者旅馆,立马两眼发光,她激动的站起来说:“长官,那栋房子有卧室,有电,可以煮饭烧水……简直太适合——”

“修女,你别忘了。旅馆的旁边是神庙,你在那出现,印度教徒会疯狂的。”官员很生气,于是他粗暴地打断了姆姆的话。

姆姆平静地说:“我从来不关心政治,这与我的工作无关。”

官员说:“修女,请你明白,加尔各答的好心人数不胜数,你以为就你关心那些穷人吗?这是我的城市,是我的家乡,每天看到那么多人流离失所,甚至垂死街头,我的心真的难过极了。他们是我的同胞啊!”

说着,官员热泪盈眶,他伤心地哭了。

姆姆也很难过,正因为难过所以更加不能放弃。她继续对官员说:“你只要同意我就行了啊,为什么不让神来决定我的工作能不能继续呢?”

官员沉默了,姆姆也不再说话了。站在一旁的秘书灵机一动,他把申请书递给了官员,请官员签字。官员签完字后对姆姆说:“这份同意书是临时的,一旦出现什么纷争,议会就会收回这份同意书。”

终于拿到同意书了,姆姆很高兴,她非常感激官员的同意,当然,她也感激印度教的卡里女神。印度教有这样一个传统,教徒如果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就会自觉地走进神庙,安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所以,把临终关怀院建在这里,顺便还能照顾那些印度教徒。

官员送姆姆到门口,姆姆对官员说:“垂死的人必须受到触摸,被拥抱,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姆姆一回到上屋,就召集了追随者把朝圣者旅馆打扫得干净明亮,而且很快就从街上收容了20多位病人。其中有一位老人,是姆姆亲自从垃圾桶里找到的,可是当天傍晚他就在朝圣者旅馆死去了,临死前,他感激地拉住姆姆的手,他用孟加拉语说:“你为什么要帮我?我的儿子都把我扔掉不管了,我这辈子就像狗一样地活着,可是你却让我死得像个人。”

就这样,第一所正式的临终关怀院成立了,姆姆还是为它取名叫“尼尔玛·利德”。而尼尔玛·利德在孟加拉语里的意思是:纯洁的心,或者清心,净心。不过中国天主教把它翻译成:无玷圣心。不过大多数人喜欢叫它“安息之家”。

至于特蕾莎姆姆为什么叫它“纯洁的心”,可能这段默想文会给出答案:

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露体的人中,在流离失所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麻风病的人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到成伤。

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加尔各答的垂死者和贫病者安息的地方。虽然后来仁爱传教修女会迅速地发展,临终关怀院也发展到世界各地,但这所临终关怀院因为它的特殊意义和影响,从来没有改变它的名字,它一直都是“尼尔玛·利德”。

特蕾莎姆姆与官员对话时说从一个开始做起,实在是寓意深远啊。

特蕾莎姆姆说:“我认为,个人才是重要的。我们只有亲密地接触一个人,才能真正的爱他。假如我们只关心工作的数量,那么我们就会迷失在数量里,以至于无法全心全意服务于穷人。我坚信个别的接触,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基督,在当时他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因为基督只有一位。”

姆姆坚信,为了任何一个人,耶稣都会献出自己,哪怕只是一个人。

有一个女医生就这样讲述了她在临终关怀院的亲身感受:“你知道吗?当时我根本没有去关心有多少人?不管是多少万多少亿个穷人,那时候,我眼里只有一个人,我正在触摸的一个人。”

爱与一般的慈善是有差异的。爱是面对面的给予和服务,是亲自去触摸、去给予、去照料,而不只是一张冷冰冰的支票。

因此姆姆会说:“爱不是赞助,所以只给钱是不够的。你应该伸出你的温暖之手。”“我不赞同好高骛远的做事态度,我只从每一个人开始做起。”

特蕾莎姆姆这种独特见地真是福音最高深最美妙的一种态度。世间所有的事不就是从一开始的吗?没有一个何来整体?

人们都说,穷人那么多,你帮助的过来吗?对这个世界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意义也不会太大,那结果不是徒劳吗?可是特蕾莎认为,她只在乎她关爱的那一个,而她宏大的目标就是要从这一个开始做起,而且任何一个都应该被尊重,任何一个都是有意义的。

事实就是这样的,不去具体的爱一个人,你怎么能说你是在爱整体?

仁爱传教修女会有这样一个规定:加入修会的修女或圣职志愿者必须先经过临终关怀院的那一道考验,也就是他们入会的第一天就得去临终关怀院,去服侍和安慰那些身患疾病的穷人。

修女们也承认,能胜任临终关怀院的工作,那么修会其他的工作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修女们的生活很艰苦很清贫,她们一般清晨4点半起床,之后就是读经、默想、祈祷、望弥撒,然后才是早饭时间,再去洗衣服或者做杂务。接下来,她们就推着手推车满城搜寻需要救济的人。她们从街道旁,阴沟里,垃圾堆上,甚至还有火葬场和坟坑里救起那些伤残垂死者,这些伤残垂死者的悲苦惨状简直不忍目睹。

事情还不止那么简单,把那些伤残垂死者救回来之后,修女们还得帮他们清洗、包扎伤口。当然,这绝非一件简单的事,因为那些伤残垂死者不仅满身污秽,而且那些千疮百孔恶臭脓肿实在令人恶心,还有一些人的伤口和患处都生满了蛆虫,蚂蚁也爬的满身都是,所以这些清理工作非常不容易。

修女们不仅耐心的清洗包扎,还亲切温和地面对那些伤残者,没有丝毫抱怨和嫌弃,始终都是微笑对待。

在修女们的眼里,这些穷人就是钉在十字架受苦的耶稣。

据说还有这样一件事。那天一个印度福利部的官员因为钦佩仁爱传教会的工作效率,就邀请特蕾莎姆姆为他培训一批工作人员。随行的神父笑着说:“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你的职员不是基督徒,那么这种力量或许很难转移到你的职员身上。”

特蕾莎姆姆接着说:“是啊,不在苦难者身上看到耶稣的存在,就不会有这样毅力对那些最穷的人服侍到底。我们服侍穷人就是在服侍耶稣,除了这个,我们再没有其他动机与目的,而这就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而微笑的全部秘密就在于此。

特蕾莎姆姆说过:“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宗旨就是完全服从上主,对他人怀着爱的信任,快乐地面对所有人,喜悦的接受苦难,愉快地接受贫穷生活,微笑着服侍着最穷的人。上主喜爱微笑着的给予者,这也是最好的给予。假如你随时准备对上主说‘是’,那么你自然会带着微笑面对所有的事情,也就能在上主的祝福下去给予,直到成伤。”

姆姆还说:“基督就是我们送给他人微笑,他人又带给我们微笑。所以,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微笑面对。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认为,虽然这项工作很苦,但是能把微笑带给那些苦难者,把关爱与需要播撒在他们干枯的心灵上,那么,这就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

姆姆对这种感受的境界甚至可以用她的这句话体现:“你认为还有比这更愉悦的事情吗?”

大部分时候,修女们只是陪他们说说话,或者只是坐在病人旁边,然后握着他们的手,静静地倾听着他们的倾诉,直到他们最后的时刻的降临。而那些悲苦的灵魂在这些沉默与倾听中获得了些许安慰和释放,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一种爱与尊重。而他们中间很多人,可能这一生都没有享受到被爱与尊重的感觉,而这也是他们最深的痛苦与恐惧。

所以姆姆常说:“我宁愿你们因为友善而犯错,也不要你们因为行神迹而不友善。”“他们不仅渴望温饱,他们还希望被尊重,被当做人来看待,他们渴求我们的爱。”

一个加尔各答临终关怀院的义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体会:“因为痛苦难忍,我根本没有力气。后来我回到了英国。我想,我做了什么呢?我对一个修女说起了此事。我告诉她,我学会了手语,懂得了给需要的人端水、拿尿盆,除了这些,我没有做其他的。大多数时候,我就是坐在他们旁边,看看他们,抚摸他们,或者笑一笑,或者给他们喂食。而那些奄奄一息的穷人们,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所以,修女问我经历了什么,我只能回答:我待在那里。可是修女却告诉我:圣约翰在十字架底下做了些什么呢?”

《福音书》记载: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门徒们都跑了,只有约翰、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和另外几个女人在场。不过他们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待在那里。

修女们认为,待在那里,就足够了。因为待在那里就是陪伴与分担,安慰和爱。并不是什么也没做,事实上,待在那里,做了最最重要的。

姆姆说:“他们很容易满足的,你只要拿给一些他们需要的东西,让他们知道有人爱他们,愿意陪伴他们,这就够了,这也是对他们的最大帮助。”

实际上,几乎每一个来到安息之家的穷人都是带着心灵和身体上的创伤。不少残障者因为不堪痛苦的折磨而出现自毁倾向,他们撕床单,甚至撞墙。但是在他们得到了修女们或义工的爱的关怀与照顾之后,他们的情绪明显得到了缓和。不过他们总是会问:“你们为什么要帮助我?”修女则会微笑着回答说:“这是为了爱上帝。”

不过微笑也会出现不同的态度。一个叫莎拉的义工,因为她一直照顾着的病人的死去,她悲痛万分,甚至不想再回去工作了。有个修女告诉她:哭泣是自私的,那说明我们只在乎自己的得失,而忘记了他们的去处,别忘了,他们和上帝在一起,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再说了,虽然这个房子是为死亡设置的,但是你难道忘了吗?死亡就是走向上帝啊。

喜悦是早期基督教的识别语,现在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必备的品质和情操。在仁爱传教修女会里,微笑尤其重要,甚至成了修会考核和录取修女的不成文的规定——那些乐观开朗的女孩,往往比天性悲观的女孩的录取机会大很多。

一位记者经过好几次的采访临终关怀院,她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样一个被死亡笼罩的地方,原本应该充满恐惧和哀伤,不过我看到的却是,安详与喜悦。可能是因为修女们的微笑改变了这一切。是的,是微笑驱散了忧愁。”

还有一个电视台记者的经历更加神奇,他甚至声称自己看到了奇迹。那天他带着摄影师进了这间昏暗的临终关怀院,因为屋内实在太暗了,根本无法拍摄,不过他们不甘心就这样空手而归,于是不管不顾的照样拍摄。结果出乎意料,影片居然清晰明亮,连摄影师都目瞪口呆了,找不出原因。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微笑天使的作用。是她们的微笑照亮了这间昏暗的屋子,驱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只有微笑天使才能带光发亮。

仁爱传教修女会和它的成员们有着独特的闪光处,因为他们有独特的喜悦,这种喜悦宛如耶稣时代的香膏,包围着这个团体和她们所服务的穷人们。当记者问起一个修女她还剩什么的时候,这个名叫伊莎伯尔的法国富家女孩愉快地说:“噢,两件纱丽、喜悦和基督。”

你们可不要以为修女们都是严肃古板的,在每一期初学结束时,修会都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会。那时,不管是年轻的修女还是资深的修女,都会又唱又跳,装扮成各种人物,还会把脸抹得五颜六色。在这样的庆祝会上,修女们显得更加喜悦欢快,乍一看,你会以为这是在举行一场热闹的婚礼。庆祝会最后,特蕾莎姆姆还要致辞:

你们现在已经能够工作,请你们将今天的欢乐分送给所有的贫困者。我们的工作不只是要帮助穷人们,我们更要把光明和喜悦送给那些正在受苦的人。我们不只是要和穷人们生活在一起,更要成为传递爱心和快乐的使者,让喜悦像阳光一样普照,只有喜悦和爱心才能消除这个世界的贫困和病痛。愿主祝福你们永远快乐。

其实修女们不是天天都快乐,有时候她们也很伤心。比方说,她们的亲人遭受到病痛或困难,可是她们却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只能默默地祈祷。

有位宗教作家说:“一个身处可怕的轻视群体中的人,依然能散发喜悦的芬芳,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无知觉的人,或者他就是一个圣者。”

所以,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就是圣者。

而圣洁又是什么呢?特蕾莎姆姆的回答非常特别,她说:“圣洁就是去除一切不属于上帝的东西,圣洁就是微笑着遵行上帝的旨意。”

特蕾莎姆姆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也是她被人们景仰的原因所在。她的一生都在微笑,微笑就在她的心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痛楚,她都会以微笑化解成为喜悦、仁慈。在她服务的穷人们看来,她的微笑就是她给予给他们的最美妙的祝福。

在卡里神庙的附近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衷非常简单和美好,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那些激进的印度教徒。他们的怀疑和猜忌,使得他们完全拒绝姆姆的一番好心,他们甚至召集了上千民众来到神庙前游行。

这些印度教徒担心临终关怀院玷污了他们的女神,更害怕姆姆把那些病残者变成基督徒,毕竟在安息之家收留的大多数穷人就是印度教徒。尽管姆姆一再解释,她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证明主的爱,她们根本不想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们只是在自己的信仰上帮助别人,而且绝对尊重别人的信仰。但是那些抗议者根本不愿听,也不愿意相信姆姆的这些话。尽管姆姆为那些伤残所做的一切他们也亲眼见到了。

在姆姆看来,万物之主,只有一个,它是独一无二的,众生在他面前都是平等的。所以姆姆常说,我要帮助印度教徒更好的成为印度教徒,帮助回教徒成为更好的回教徒,帮助基督教徒成为更好的基督教徒。

这天上午姆姆抱着一个弃婴回来,只见安息之家门前聚集了一大群男人。姆姆知道他们来者不善,于是就打算低头从旁边绕开。不过还是被一个男人发现了,他一把拉住姆姆,说:“你无权待在这里,你亵渎了这块圣地。”

姆姆说:“我只是想给他们带来神的爱怜。”

男人一听这话,更加愤怒,他大喊道:“是你们的神,不是我们的神,你滚,滚去你的摩提吉。”

正在这时,曼尼可过来了,他推开那个男人和旁边的人,这才给姆姆开辟出了一条回到旅馆的路。

这种敌视的声浪一天高过一天,不过那天来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安息之家的病人除了来自修女们的搜寻,还有一部分是没有医院接纳,由政府直接送过来的。

这位身份特殊的病人,就是卡里神庙的住持。因为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加尔各答所有的医院都拒绝了他。

而安息之家的外面一片嘈杂,住持的信徒们正在示威抗议,他们赤裸着上身,举着喇叭、横幅高喊着,那激烈的挑衅口号饱含愤怒和埋怨,高喊声一节高过一节,仿佛就要撑破的气球。

而安息之家里面,住持正在接受修女们的精心照料。住持也像其他住进安息之家的病人一样惊讶,他问姆姆:“我那么抗议你,你为什么要救我?”

姆姆说:“因为上帝爱人,我们是在替上帝爱护你。”

住持说:“印度人相信受苦是因为做了坏事,而身体的疼痛有助于我们了解神。”

姆姆说:“基督教导我们,无论好人坏人都会受苦。”

住持病的实在太严重了,不过他还是想摸一摸姆姆肩上的十字架,他努力撑起身子伸出手去抚摸了一下,轻声地问姆姆:“那就是你的神是吗?当我看到被钉在十字架受苦的时候,我忍不住要问,他到底做了什么,要承受如此痛苦。”

姆姆微笑着告诉他:“基督是为了证明自己伟大的爱,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他是在负担着人类的罪恶,他是在为人类牺牲。”

突然“砰”的一声,窗户的玻璃被砸碎了,紧接着,外面一片震天动地的嘶喊声。修女们赶紧跑到窗口去看,只见示威的男人们正在焚烧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会服,他们还把一件纱丽绑在一根竹竿上燃烧着,高高举起挥舞着。

姆姆立马站起来,她对修女们说:“我必须出去,我要和他们谈一谈。”

苏妮塔和玛丽亚立马拦住了姆姆,她们说:“不,修女,你不能出去,他们会伤到你的,我们应该找人来帮忙。”

姆姆说:“他们要是杀了我,我反而能及早的见到主。”

突然外面安静了,只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喊道:“修女们,你们听着,政府命令你们搬出这栋房子,议会要重新评估这间房子的使用权,你们必须马上搬走,不然,政府要强制执行了。”

姆姆默默地祈祷了一下,还是平静地出去了。原来是那个市议会官员,官员看见姆姆就不耐烦地说:“我以前就跟你说了,如果你们这出了乱子,我们市议会将请你们离开,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安静地离开,我们只能采取暴力手段。”

姆姆说:“这里面有很多病人,他们根本无法起身,不信你可以进去看看。”

官员大怒,喊道:“我不会进去的,里面都是死人。”

姆姆赶紧说:“不是死人,是病人。长官,你进来看看就知道了。”

官员知道姆姆的个性,他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

到了门口,官员对姆姆说:“你难道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你拒绝离开,那么政府将逮捕你们。你放心,政府的收容机构会接纳这些病人的,印度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子民,就不用你们费心了。”

可是当官员进去的一刹那,他惊呆了,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屋子里到处都是垂死病危的人,而且都是身患着肮脏恐怖的疾病,他们满目疮痍,浑身没有一块好肌肤,呼吸也是毫无力气。但是一旁的修女们却在全心全意地服侍着他们,一个眉清目秀的修女甚至正俯在一个老人身边为他清理伤口,而伤口处居然生满了令人恶心的蛆虫。

官员呆呆地站在那里,脸上表情复杂极了,好像是恐惧,又有疑惑和感动,他甚至说不出一句话来。

“咳咳咳”突然一阵急促咳嗽声,官员转过头一看,居然是住持,他惊讶地问:“怎么,连你她们也敢收留?”

住持吃力地说:“记住甘地的话,我们应该随时记得最贫穷最无助的人,我们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他们做了什么?我们所做的事对他们有用吗?而穷人又得到了什么?”

官员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看着住持,他无语了,然后他沉默着走出去了。

示威的人一见官员出来了,又沸腾了,他们以为官员使姆姆屈服了。官员平静地对他们说:“我答应你们,我会驱逐她们的。”然后官员又说:“但是除非你们派人来接替她们的工作,不然,我不会驱逐她们的。”

这件事发生以后,人们不再有异议了。印度教徒们知道住持的事后,改变最大,他们不仅不再反对,还会跑过来帮忙,甚至顺便给姆姆送来日用品。有个印度教徒还说:“现在我知道你们在这里做什么了,你们找来了那些不幸的人,然后把他们送到了天堂。”

还有个神庙的法师在离开的时候说:“我供奉时母女神30多年,可是今天我却见到了一个活生生、真实的女神。”

事实上,这个法师起初也怀疑姆姆,可是,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

姆姆自己就曾这样说过:“我们试图向穷人传达的信息是:我们无法解决你的问题,然而即使你身材残障、酗酒,或者患有麻风,上帝依然爱你。也不管你痊愈与否,上帝对你的爱丝毫不减,而我们正是在这里表达这份爱。如果我们能帮他们减轻些许痛苦,那当然很好,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无论他们处于怎样的痛苦与折磨之中,上帝永远爱他们。”

特蕾莎姆姆的临终关怀院给印度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影响,它以一种真实存在于上帝面前的人人平等,也在无形中改变了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甚至连一些婆罗门姓氏的上层女子,也会时常进入安息之家帮助修女们照料那些垂危的病人。可是在过去,婆罗门眼中这些垂危者只是“不可触摸者”。最后,人们甚至称基督教就是付出者。

上帝因为爱之深,最后牺牲了自己的儿子。

《福音书》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他们正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又端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从杯中喝了。耶稣对他们说:“这是我的血,新约之血,为大众流出来的。”

耶稣为了证实自己伟大的爱,不仅付出了财富,使自己变得贫穷、饥饿、流浪街头,也使自己变成了最微小的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而我们敬爱的特蕾莎姆姆,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不知疲倦、无所畏惧的付出,最后成伤成疾也在所不惜,她就是要向人们证实一个伟大真理的存在,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当然,她还要证明的是——上帝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以及上帝对人类的爱也是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于是姆姆和修女们成了这份存在与爱的化身。

耶稣说:“你们为我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个做的,就是为我做的。”而特蕾莎姆姆就是这样一直坚持着这种方式,为兄弟中最微小的那一个做。于是她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最穷的人,然后在最穷的人中间服务,以最微小的方式去落实她的服务。所以,特蕾莎姆姆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专业化,甚至也拒绝使修女们的神修教育规模化,学院化。

特蕾莎姆姆从没想过要设立医院,她把病房就设在临终关怀院,也拒绝雇佣专职的医生。在她看来,有几个医生做义工值班那就可以了。所以姆姆从不添置任何设备,甚至一架特别有用的显微镜都没有。因为姆姆知道,有了设备,势必要在有限的设备和病人之中做出选择,而病人肯定有缓急之分,这样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初衷,自己不是一直在致力于人人平等吗?

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利益化,盈利是整个社会的目标。但是仁爱传教修女会秉承仁爱的名义,总是以微笑与仁爱对待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的病人,不厌其烦,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顾那些身患疾病的穷苦者。只要需要,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来或去,而修女们的热情与耐心绝不会因此改变。

姆姆还说,设施化,制度化,确实能很好的服务于穷人,可是却不是最穷的穷人,我们要服侍的是最穷的穷人,也就是耶稣说的最微小的人。

特蕾莎姆姆在神修方面也选择了最微小的方式。尽管几十年后仁爱传教修女遍布全球,可是在加尔各答的母院里,却一直只有两位神父在为300位受教的修女服务。这些熊熊燃烧的爱火,自愿选择一种最微小的方式成长。

当然,这并不是说特蕾莎姆姆就不重视她们的神修教育。仁爱传教修女的修女通常都需要经历长达6年的严格培训,最后才能成为一个正式的修女。

修女在誓发终生宏愿之前,修会会让她们回家3个星期,以此方便她们最后决定是否继续终身做修女。见习生的预备过程通常包含着两方面:灵性上的修炼与实际工作的训练,比方说病人护理、社会工作、医疗技术、法律知识等,必要的时候,文化课也得补充,还要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修会的国际语言。

天主教有很多修会,不过很多修会的发展每况愈下。仁爱传教修女会却能在这样不乐观的环境下另辟蹊径,选择了这条微小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日益壮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因为修女们信任上主,依靠上主。特蕾莎姆姆瘦小的身躯满怀对上主的信心。

有时候,临终关怀院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的病人把领到的药拿到外面变卖,修女们不会检举或惩罚他们。在她们看来,既然我们信任主,把他们交给主,那么,主会管教他们的。但是如果临终关怀院缺乏急需的药品,她们也不会因此焦急难安,她们依然信任主的安排。

没有宗教经验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不可思议,甚至有点疯狂。但这恰恰就是特蕾莎姆姆和修女们微笑和成功的法宝。姆姆有一句口头禅就是:“如果上主愿意,那么这事就会成功。”

特蕾莎姆姆坚信,上主也选择了微小。她认为,伯利恒和各各他是同一个地方。在伯利恒,上主接受成为一个软弱无助的小孩。在各各他,他又毫无怨言的被出卖,被排挤,被钉在十字架上,最后还变成了一块饼。实际上,我们面对的上主,就是人群中的一个温柔、谦卑和忍耐的最微小者啊。

所以,姆姆常常提醒修女们要自省:“这根钉子是因为我吗?他脸上的唾沫是我吐的吗?他的心灵和身体有哪一处不是因为我在受苦?”是的,我们一句无心的话往往就犹如拿一根钉子钉在别人心里,而姆姆觉得,无论这根钉子钉在谁身上,其实就是钉在基督的身上。

姆姆不相信制度,她说现代人已经迷失在制度里了。而姆姆对基督的这种深信,就是我们在20世纪所能看到的对基督最完整最奇妙的回应。特蕾莎姆姆用她微小的声音向世界宣布:只有简单、弱小和微不足道,才是迈向生命之路的唯一途径。而其中的全部奥秘就在于:

爱人,像我爱你们一样。

而姆姆把这句耶稣语录,刻在仁爱传教修会的每个小圣堂的十字架脚座上。

有一位资深记者,偶然看到一篇有关特蕾莎姆姆临终关怀院的报道,凭他多年的记者经验,他觉得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采访对象。于是他迅速地从美国赶到了加尔各答的安息之家。

这位记者站在安息之家的门口,看着那些来来往往、表情一致的修女,他分不清哪个是特蕾莎姆姆。突然有一个义工朝着一个中年妇女喊道:“甘地修女。”记者想,除了特蕾莎姆姆,还有谁能够被尊称为“甘地修女”呢?

于是他自信地向那个修女走去,他从容地说:“我叫哈普,我是国际新闻社的记者,我能和你谈一谈吗?”

特蕾莎姆姆正在照顾一个垂危的病人,听到哈普的招呼,她双手合十,行了一个礼,然后说:“我没有时间和你谈话,哈普先生。”

哈普继续说:“我想报道你的工作,你的修会和印度教之间的冲突,突显了印度的矛盾。”

姆姆说:“我们只帮助穷人,不谈政治。”

哈普说:“我理解,可是,你不想要全世界知道你的工作吗?”

姆姆沉默了一下,转过身对哈普说:“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一个人的工作。请你不要浪费时间报道我,我只是耶稣的工具,行神迹的工具。你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他们是这世界最伟大,最可爱的人,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和发现。”

说完这些,姆姆就丢下哈普,去照顾另外一个病人了。

哈普站在那里,他完全不敢看那些病人。此刻,就连这个见识广多的资深战地记者也感到万分震惊。突然,有个病人呕吐了起来,那些散发着强烈异味的呕吐物全吐在了哈普脚上。哈普下意识地挪开脚了,他惶恐地看着姆姆,完全不知所措。

突然,哈普对着姆姆大喊道:“他会传染给我的。”

姆姆走过来,平静地对哈普说:“不会的,你别害怕。”然后姆姆就蹲下身子,替那个呕吐者擦拭干净,还抱着他的头,帮他把头扶正了,方便他睡的更舒适。

哈普很尴尬,他回到了走廊里,他完全惊恐极了。姆姆走过来对他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都会非常震惊,习惯了就好了。”

哈普用力地摇头,他惭愧地说:“不可能,永远不可能,我做不到啊。我以为我以前见到的各种残酷战争场面已经够震撼了,没想到现在,我完全……”

姆姆安慰他说:“不会的,相信我,说不定很快,你就会帮他们洗澡,给他们拿水,真的,你会的。”

晚上,哈普在加尔各答旅馆里写他的日志。他写道:

今天,在印度女神的神庙旁,我看到人类的同情心在世间最苦难的人群中,透出一道光亮。当她弯腰为一位垂死的老人更换绷带擦洗伤口时,或许我看到的是圣者的容颜。

第二天一大早,哈普又来到了临终关怀院。他看到姆姆正在帮一个病人清理伤口,看到那溃烂,带着恶臭的伤口,哈普一阵恶心,他掩饰不住心中的憎恶,说:“给我100万,我也不干。”姆姆微笑着说:“我也不干。”当然,姆姆的意思是指她只为上帝做事。

后来,这位美国记者后来成了姆姆的好朋友,他一直在追踪报道姆姆,也会伸出援手帮助那些穷人,不过亲自给病人擦拭包扎,他却一直做不到。直到他老了,最后一次来安息之家的时候,他才蹲下了身子,可是那时候,他已经须发皆白。

是的,我们这些凡人,有几个能有如此大的怜悯与同情,去亲自照料那些肮脏、身患可怕疾病的苦难者呢?

这就是人们钦佩特蕾莎姆姆、修女们和义工们的原因。

特蕾莎姆姆和仁爱传教修女会因为这种独特的传播爱的方式,还有她们对社会的影响和付出,一直都受到世界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而对于前来采访的记者,姆姆的回答都是这样:“我们是在为上帝工作,我们只是上帝的工具而已。”所以,记者通常很难从姆姆嘴里问到关于姆姆个人的事情。

有一件事很奇特,特蕾莎姆姆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至高无上的罗马教皇。只要姆姆一出现,无论什么场合,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管他是不是基督教徒,都会被姆姆的芬芳所吸引。不过这个见多识广的修会院长,在镜头面前却显得十分拘谨。

有一次,英国广播公司对姆姆进行电视采访。节目开始了,可是姆姆却缩作一团,只是祈祷默念。不过很快,姆姆就反客为主了。节目开始没多久,姆姆就接过主持人麦高里的话,一改沉默的状态,滔滔不绝地自顾自地说起来了。最后,主持人只好顺着姆姆的思路走了。表面看来,这次电视采访并不成功,可是节目播出后的效果却空前轰动。之后,信件和捐款如潮水般涌入电视台,人们都在问:“我被这个女人感动了,我该怎样帮助她们?”

吸引大家的不是姆姆所说的天堂,而是她的简朴、真实、自然,是她表现出的真实的人性,还有她的真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上帝无所不在的慈爱。

当然,姆姆有时候还是会配合记者的,毕竟这可以为修会带来不少可观的钱财物资。可是也有记者故意刁难,有一次一个记者对姆姆说:“我和耶稣签订了一份合同,每给我拍一张照片,就会有一个灵魂从炼狱释放出来。最近喀嚓声不断,估计炼狱已经空了。”

姆姆说:“那你去拍吧,她们就是我。”姆姆说的她,就是她的修女们。

有一次,在一个盛大的聚会上,一个崇拜姆姆的人给姆姆送了一束鲜花,姆姆赶紧把花放在了圣龛前,把它献给了耶稣。姆姆相信,自己的一切光荣归于上帝。

艾克森神父是姆姆以前的同事,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所以,有些精明的记者会去采访艾克森神父。有一个记者运气不错,他在神父那听到了这样一个美妙故事:

那天,阳光很好,姆姆和神父坐在走廊里聊天。可是姆姆却总是对着一支铅笔出神,神父就问姆姆在想什么。姆姆说:“或许,我就是这支铅笔,是的,我就是这支铅笔,我就是上帝手上一支小小的铅笔,他可以用来随意涂鸦的铅笔。”

我们都尊称特蕾莎姆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是一个圣人,可是姆姆自己却说自己是一支铅笔,是一件小小的工具。那么我们是否会扪心自问,我们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