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国藩家书
14928500000003

第3章 立志建德——自古成大事者的必修课(2)

曾国藩曾在长沙岳麓书院求学,读书期间有一位室友性情暴躁,由于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便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一言不发,果然照他的话挪了座位。晚上曾国藩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噪人吗?”曾国藩默默无言,只好低声默读。后来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纷纷为曾国藩鸣不平,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怨,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不以为然,反而劝息同学,安慰同室,仿佛无事一般。此事可见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其涵养和气度就不同于常人了。

曾国藩求才若渴,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接待。但被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有一个拜访曾国藩的人,冒充是校官,高谈阔论,不可一世,曾国藩虽礼贤下士,但心中不喜欢这样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曾国藩心中好奇,在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一事时,其人正色大言道:“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骗。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欺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办事一向重条理,见此人所讲的四种“欺法”,颇有道理,不觉心中大喜,立即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第二天,此人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听后又惊又喜,将此人待为上宾。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便暂时让他督造船炮。几天后,此人挟千金逃走,兵卒向曾国藩报告请求发兵追捕。曾国藩沉默许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回,曾国藩双手把须,深叹一口气,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部属们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几天以后,曾国藩重提旧话,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让人称奇:“现今捻军正很猖獗,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大。区区千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此话听来,让人“喷饭”之余,不由得佩服曾国藩的远见与卓识。

有个叫钱大昕的清代人说过:“诽谤自己而不真实的付之一笑,不用辩解。诽谤确有原因的,不靠自己的修养进步是不能制止的。”

曾国藩以“宽和大度”名闻天下,历史上还有这样的记载:

新宁的刘长佑由于拔取贡生,必须参加朝考。当时的曾国藩身份显贵,是阅卷大臣。曾国藩想事先认识他的字体,便索取刘的楷书,刘坚持不给。以后刘长佑做了直隶总督后,与曾国藩负责分击捻军的势力,刘负责合围,刘以草写的文稿呈曾国藩,有人说:“如果曾公不满意我们怎么办?”刘说:“只要考虑事情该怎么办,他有什么可以值得怕的呢!”曾国藩看到了这个文稿后,觉得刘的想法非常正确,便加以称赞。刘长佑知道这件事后,对幕客说:“涤翁(曾国藩)对于这个事能没有一点芥蒂,全是由于他做过圣贤的工夫才能达到的。”

曾国藩虚怀若谷的雅量大度,深深影响了他的同僚——李鸿章。由于李鸿章身居要职,他的僚属都仰其鼻息,而政务又劳累过度,因此有时李鸿章不免有傲慢无理之处。然而每当有人向他指出过错时,他也能够深深的自责,立即改过不吝。一次一个下官向他行半跪的礼节进见时,李鸿章抬着头,眼睛向上拈着胡髭,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也不答语。等到进见的官员坐下时,李问何事来见,官员回答说:“听说中堂政务繁忙,身体不适,特来看望你的病情。”李鸿章说:“没有的事,可能是外间的传闻吧。”官员说过:“不,以卑职所看到的,中堂可能是得了眼睛的疾病。”李笑道:“这就更荒谬了。”官员说:“卑职刚才向中堂请安,中堂都没有看到,恐怕您的眼病已经很严重了,只是您自己反而没有觉察到吧。”闻听此言,李鸿章方觉刚才太过傲慢,于是向他举手谢过,表示歉意。

做人应当宽宏大量,不要紧紧抓住别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那样,不但证明自己人品的卑劣,而且也体现了自己狭隘的胸襟。能宽容待人,能容许人家犯错误,同样能造福于自己和别人,从而避免祸害。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佛家也说“大度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可见,大度是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魅力,那不仅是对自身力量的一种自信,而且也是对自己缺点的一点正视。

为自己培养高尚的品格

字谕纪泽儿:

廿二三日连寄二信与澄叔,驿递长沙转寄,想俱接到。

季叔赍志长逝,实堪伤恸。沅叔之意,定以季榇葬马公塘,与高轩公合冢。尔即可至北港迎接。一切筑坟等事,禀问澄叔,必恭必懿。俟季叔葬事毕后再来皖营可也。

尔现用油纸摹帖否?字乏刚劲之气,是尔生具短处,以后宜从刚字厚字用功。特嘱。

涤生手示

十一月二十四日

曾国藩在指导其子曾纪泽书法之于,旁敲侧击告诉了他做人之根本——“宜从刚字厚字用功”。写字要一笔一画,做人要实实在在;写字要工工整整,做人要堂堂正正。孙中山先生说:“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一定要做大官”。其实不管当官、做事,甚至经商营利、做工赚钱,随便你做什么,重要的是实实在在地做,不要虚而不实,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敷衍失职;一个浮而不实的人,永远不会受人重视。所以不管做人做事,不要离开四个字“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做人,实实在在的做事,根本才会牢固。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曾经是老一辈做人的准则。但是在现今许多人都背此道而驰:说假话,制假贩假,用假农药和假酒谋私害人已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尽管社会上盛行尔虞我诈的风气,但是说到底还是忠厚老实的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些视说假话为处世之道的“聪明人”,虽然一时能谋到私利,但是最终会因为不诚实而失去别人的信任、甚至伏法,是得不偿失的。

孟子认为,必须存心养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个人无论寿命长短,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安身立命,而修身养性就是保存他的善心,培养他自身固有的善性,这样,才能应对命运的种种挑战。

那么,人的善性善心就是天生就有的吗?是的!孟子进一步阐述道:“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的善性,其实就植根于人心中,人的天性本来就是善的,只要保存住这份善心,那么,仁义礼智等道德品性就能自然显露出来,表现在一言一行上,一看便知。

人心虽然从本质上讲都是善的,但人的善性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在这里,孟子强调人内心对善性的体会、领悟在于理性的思考。只有通过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才能把握人心性善的本质,耳目不被那些表面的现象所蒙蔽和诱惑,从而偏离了人心性的本质,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失措,甚至走向反面。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只有通过长期的潜心领悟,才能存心养性,达到加强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理想的道德人格。

不要忘记保持端庄仪态

字谕纪鸿儿:

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家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自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尔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手谕九月二十九夜在江西抚州门外

曾国藩非常反对举止轻浮、争强好胜,在其家书中不止一次叮嘱曾纪鸿“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在这封信中,曾国藩告诫曾纪鸿,人活着不一定要做官,要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而做君子,是全由自己做主的,所以应该举止端庄,不妄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在这里,曾国藩强调的是一个人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大哲学家培根说:“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如果一个拥有优雅端正的体态,敏捷协调的动作,优美的言语,行之有效而又大方的修饰,甜蜜的微笑和具有本人特色的仪态,即使是容貌平平,也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沈如毕业于一所师范大学的中文系,可是毕业后,她又不愿意进中小学去做一名语文教师,因为在实习期间,她觉得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做教师。

在熟人的帮助下,沈如凭着自己优秀的中文成绩和甜美的长相,终于在一家大企业谋到了一个秘书的职位。不久后,沈如就对日常工作完全掌握,并且能很出色地完成。她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一个月后,公司组织高级秘书去广州学习,内容是仪态训练。沈如本来没有这样的资格,是公司特批她去学习的。

沈如一直也没觉得仪态有多么重要,只要自己平时表现得举止大方得体就行了,还需要什么训练呢。不过能得到这样特批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干吗不珍惜呢。多学点东西总不是坏事。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训练,沈如才知道自己原来对仪态的认识太肤浅了,这里面竟然包含了那么多的规矩和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