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14926700000008

第8章 孩子更喜欢遨游在戏耍的世界里(1)

孩子和大人不同,玩就是学习、工作,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生活。孩童时期,孩子正是通过玩,而使身体的各种机能发达起来;通过玩,来学习知识,增加社会意识,丰富思想感情,正所谓:只会学习不会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对此,父母们不能不给以关注。

让孩子学会玩

对于孩子而言,你知道他每天想的最多事是什么吗?如果不知道,起码你对他做的一些事,他是不高兴的,那我们告诉你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玩。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它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一定也是一个喜欢玩耍的孩子。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往往与他的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玩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内容,孩子最先是在玩耍中认识客观世界、获得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因为天才小时候都是很好的玩家,他们的身心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才能成为天才。

因此,父母与其把心思放在阻止孩子贪玩上,还不如花心思找到把孩子的发展与玩结合起来的办法,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天才往往就是这样培养成的。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伊雷娜,二女儿艾芙。居里夫人在对她们要求严格的同时,更注意如何让孩子学会去玩。在自家的花园里,居里夫人为孩子设置了吊杆、滑绳、吊环和秋千,她把花园变成孩子们的乐园。每天功课一完,居里夫人就让这两个孩子到外面尽情地玩耍。有时候,无论居里夫人工作得如何疲倦,她都要抽出时间陪女儿骑自行车出游。居里夫人用让孩子学会玩的办法,成功地发掘了两个女儿的天赋,最终使她们都成为杰出人物:大女儿伊雷娜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日后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天才,就要教会他如何去玩。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玩,怎样在玩中达到提高智商的目的。在孩子的玩耍中,父母要成为一个指导者,但这种指导不是干预、控制孩子的玩耍,而是让孩子玩得更开心、更安全、更有创意。父母的这种指导作用体现为做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

为此父母要让孩子放开手脚去玩,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够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放开手脚去玩。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在玩耍中好犯一些小错误,而限制、干预孩子的玩法。如果这样,就会淡化游戏给孩子带来的自由和愉快。另外,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独立地玩。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玩也是这样。他们会把初生的婴儿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里,让孩子自己睡,因此,他们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父母不要怕孩子在玩中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在游戏中孩子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健全发展。让孩子成为玩耍的主导者,这样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玩给他带来的益处。

游戏是孩子玩的主要方式,孩子能在游戏中锻炼自己,但这种锻炼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孩子游戏的质量。父母应该注意对孩子的游戏作出适当的引导,使孩子玩得更健康、更有益。家长应多关心、了解孩子的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正面引导孩子去游戏,这样孩子才可以在游戏中受益。

另外,现在电视、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和因特网这些现代的东西,使孩子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和相处的机会,所以父母要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界中进行“绿色”游戏。在户外,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小伙伴们尽情嬉戏。因此,倡导“绿色”游戏,就是创造性地多让孩子接触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扩大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要让孩子变成一个天才,先是诱导孩子发挥其潜在的能力,这种诱导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学会玩耍,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在玩耍中,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多种智力要素的参与,从而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古人云:“顺天木以致其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因势利导,为孩子智商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很多天才就是这样“玩”成的。

让孩子像享受阳光一样享受游戏

爱玩、乐于游戏似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6~7个月的孩子就开始与母亲玩“藏猫猫”一类的游戏了,会走路以后玩的花样就更多了,玩玩具、堵水渠、玩沙子,更大一点的时候就与小伙伴一起玩气球、玩水枪、踢足球……

直到上了小学以后,很多家长对孩子贪玩、做游戏,已不再接受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游戏会占用孩子更多的学习时间,是“不务正业”,所以他们会拉下面孔给玩兴正浓的孩子泼一盆冷水:快去写作业,整天就知道玩、玩、玩!

孩子需要游戏和玩耍,就如同草木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特别是那些被关在书房里、堵在教室里,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弯了稚嫩的脊梁的孩子,多么渴望有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空间,就像花草享受阳光一样尽情地、自主地享受游戏的无穷乐趣!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会阻止孩子尽情地、自由自主地游戏,粗暴地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呢?因为这些父母是担心游戏降低了孩子的考分,影响了孩子的升学。说到底,是因为这些父母不懂得游戏在提升孩子的智商、情商,增强孩子的体能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明白游戏和玩耍对于促使孩子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作用。

中外著名教育学家就游戏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给予过深刻揭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从游戏中学得。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忠信,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再没有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俄国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各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

当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戏、玩耍的时候,他在无拘无束地发展自己的知觉、智力、道德、美感及身体等。游戏,这种在很多家长眼里的“不务正业”的孩子的自主活动,对于促进孩子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游戏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

孩子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游戏目标,他们必须跑、跳,动手,动腿、动头、动肩的过程中,能够调动起身体各方面的组织和器官参与。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肌肉发达起来,骨骼坚硬起来,运动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动作更富有目的性和积极性。很显然,游戏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孩子身体的发育。

其次,游戏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孩子玩各种玩具,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在游戏中,孩子模仿一定的人、物和环境,提升了孩子的想像力:在游戏中,他们要不断地构思情节、解决面临的难题,这又促进了孩子思考力的发展。总之,游戏的过程,是孩子的智力自由发展的过程。

不因孩子爱玩而说孩子没出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来说,玩耍就是他的生活和功课,知识和阅历就是生在玩耍当中,对此,每位父母都应提高认识并给予关注,应该说,不能给孩子的玩耍提供方便和条件的父母就是不懂孩子的学前教育也不懂自己的孩子。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小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俄国作家高尔基也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游戏之所似正当,不是因为它好玩,而是儿童成长的要求,而且能寓教育于其中,帮助儿童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性格,并促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般评价自己的孩子:“这孩子太贪玩了,什么也学不进去。”为了让孩子“学进去”一些知识,他们往往采取逼迫甚至暴力的手段,去阻止孩子的“玩兴”。

其实,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的过程,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耐人寻味地回忆道:“我们最早对飞机发生兴趣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它飞入空中。我们就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就是这种能飞的玩具,使莱特兄弟玩得十分过瘾,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梦想。后来,他们几经努力,在滑翔机上安装了发动机和螺旋桨,让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其中使用的螺旋桨,就是少年时期在玩具上的那种螺旋桨。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儿时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开始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游戏可促使儿童对新知识发生兴趣,为了玩好一种新的游戏,孩子们常常要进行认真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当中。

所以,当你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用积木或纸盒造房子时,千万别为了收拾屋子而破坏了孩子的游戏。这样会无情地摧残孩子的精神世界,不但影响孩子游戏的快乐,而且有碍于孩子的智力及想像力的发展。

游戏是深受孩子喜爱并能培养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家长应该设法把教育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满足孩子要玩耍的要求,也能使孩子在“寓教于乐”中茁壮成长。

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要父母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需要父母与孩子说贴心话,讲孩子感兴趣的话,做孩子渴望做的事,比如:一个孩子非常想知道这样一个事,他就对妈妈说:

“妈,今天班上有个同学说他九个月的时候就会走路了,我什么时候会走路的?”儿子一回家就缠着妈妈问。

妈妈让儿子等一等,不一会儿从房间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了翻回答儿子:“你啊,你是十个月零二十天的时候学会走路的。”儿子凑过来一看,原来妈妈手上拿的是一本记事本,详细地记录了他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哪天学会爬,什么时候站立,第一次叫妈妈,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一件事情旁边还留了爸爸妈妈当时的心情。儿子一看可激动了,干脆坐到妈妈旁边,一件一件细细询问,妈妈也一一回答,看到有趣的地方,母子两从还会一起开心大笑。儿子抱着妈妈的脖子说:“妈,你和爸爸对我真好!”妈妈也觉得很幸福。

童年是人生最单纯、最美好的时段,每一个人都会怀念起那段无忧无虑单纯的快乐。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好奇,包括“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小时候乖不乖”、“我小时候聪不聪明”等。对于孩子有记忆之后的成长经历,孩子也会时不时地怀念,希望能有人一起来分享。

和孩子一起回忆童年,说起那些孩子不曾记起或是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体察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学会心疼父母。而父母在回忆的过程中,也可以重温孩子小时候的温情和初为人父母时的天伦之乐。和孩子一起回忆童年,在温馨的回忆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感受爱的感动和成长的喜悦。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正确的自我认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总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或者说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经由记忆和思想的反应。在形成记忆之前的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记忆是一切思想的基础,自我认识是个人在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因此,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童年是一生的基点,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和他一起梳理他的成长过程,回忆他成长中一些有意义的事件。每一代人都有特有的童年经历和时代背景,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可以加深孩子对自己出生的了解,加深孩子对成长环境的认识以及对社会的了解。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能帮助孩子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对完善孩子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很有好处。

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会让孩子学会感恩。他们会感激父母的养育和辛苦,会想念那些童年的玩伴,会感谢老师的每一句表扬。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就有了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懂得感恩的孩子,必定会珍视生命,用心去生活。

对同一件事情,父母和孩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于童年的记忆也是一样。童年里发生的同一件事,由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不同,所留下的记忆也会有差别。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走进孩子的记忆,从孩子的角度去重温他的成长,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童年时候那些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能给孩子带来不小的力量。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值得夸奖和骄傲的,和孩子一起回忆他的童年,回忆他的每一次成长进步,让他也看到那个一点点长大的了不起的自己。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增强孩子的自信,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