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14926700000016

第16章 蹲下来和孩子建立同理心(3)

其实,刘洋的妈妈应该体谅他的心情,可以这样说:“那一定让你很生气,妈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当妈妈对刘洋的委屈表示认同时,他的情绪就会得到缓和。这时,妈妈再加以适当的开导,比如可以说:“你的心情妈妈能理解,老师让你站到一边,也是让你记住这次教训。如果你以后可以提前到达做早操的地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因此,面对受到委屈的孩子,我们不要急着给他讲大道理,更不要指责或批评他,而是应该认同、理解他,体会他内心的愤怒和无助,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让他的委屈得到缓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善于倾听孩子的解释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敏感的,有时候他会感到很委屈。这时候,孩子希望对最亲近的人倾诉,而作为妈妈的我们便成了他的倾诉对象。其实,孩子并不需要我们为他做主,替他讨回公道,而是需要我们认同他的委屈,理解他的感受。

因此,当孩子向我们倾诉他的委屈时,我们不要打断他,更不要急着讲大道理,而是应该耐心地倾听他的讲述,让他把内心的委屈一吐为快。另外,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的表情和眼神都要流露出对孩子的认同和理解,这样更有利于抚慰他受委屈的心灵。

2.理解并同情孩子的委屈

当孩子倾诉完内心的委屈之后,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那一定让你感到不舒服,妈妈能够理解。”我们理解的言语会让孩子觉得这是正常反应,心里会好受一些。我们也可以说:“你不要太伤心,一切都会过去的,妈妈相信你。”我们安慰的言语会让孩子感到心有所依,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委屈就会得到缓解。

3.为孩子讲清道理

我们不要急着给孩子讲大道理,并不代表我们不讲道理,而是要注意讲道理的方式。首先,在认同和理解孩子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给他讲道理。这样一来,孩子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我们所说的话。

其次,我们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太着急,让这些道理自然而然地流人他的内心。

最后,我们讲道理是要让孩子真正明白,让他知道应该如何去做,更要善于用真情实感来打动和感化他,也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孩子才能理解我们的用心,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坦然面对遇到的事情。

孩子希望父母能顾及到自己的感受

现代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有15%的原因来自智商,而85%的原因来自情商。”

一个公司老板能照顾到员工的感受,一个父亲、母亲能照顾到孩子的感受都是情商的体现。

孩子最初学习与他人交流就是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开始的。当孩子再长大一些时,才会学着去信任、交流,与家人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与悲伤,会与家庭成员建立牢固的关系。当他与别人相处时,会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总会从最初与父母组成的家庭圈子里走出来,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学会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快乐,比如从小学同学到中学的伙伴,到老师、配偶,最后到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从他读懂妈妈的眼神,并在妈妈的关爱中得到快乐开始的。

在孩子的一生中,他必须能够“读懂”别人,并与很多人建立联系。这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一种必须拥有的社交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会让孩子交到朋友,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当孩子感到有困难的时候,他可能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和安慰,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孩子会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欣喜、欢乐、愤怒和悲伤。所有的交往都离不开换位思考与互相理解。我们要教会孩子“读懂”别人,先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

那些因为日常琐事而与孩子陷入僵局的父母应该明白一个事实:与孩子发生“战争”是愚蠢的。比起用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抗父母。即使父母赢了这一场,强制地实施了父母的意志,孩子也会变得无精打采和闷闷不乐,以至于变得反叛、懈怠。

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联系:只要父母开始理解孩子的观点,倾听他们的心声,就可以促成孩子令人欣喜的改变。当父母看上去对孩子的情绪和观点漠不关心时,孩子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比如:

一位爸爸坚持要姐姐跟家里人一起去观看弟弟的足球比赛,而姐姐对足球毫无兴趣,因此拒绝了。爸爸非常生气,威胁说要断绝她的零花钱,姐姐生气地冲出屋子,觉得受到了伤害,觉得父亲爱弟弟更多。当父亲平静下来之后,明白了姐姐拒绝的理由,他希望的只是一家人愉快地外出,却没有尊重女儿的想法。姐姐回来后,爸爸向姐姐道了歉,承认让她和家人一起观看比赛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他同时也意识到,如果姐姐最后被逼着去了,她肯定会让其他人都无法安心欣赏比赛的。

当爸爸道歉后,姐姐也向爸爸表示了自己不对,没有明白爸爸希望一家人一起活动的心意,并表示愿意跟家人一同去看弟弟的比赛。

许多父母对家庭活动都幻想着一幅理想的画面,而忽略了一些负面的潜在因素,因此他们设计好的愉快场合常常会遭到破坏。父母需要谨慎选择哪些家庭活动是必须让孩子参加的。如果让孩子觉得无助、充满怨恨,对父母也没有任何益处,只会被孩子搞得心烦意乱。孩子有很多方法反抗父母,哪怕他们自己要付出代价。你不让孩子开心,他也不会让你开心。父母如果不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愚蠢的,不值得关注,会认为自己既不可爱,也没人爱。而这些负面的情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糟,陷入恶性循环。孩子的错误会被无限地放大、重复,父母的不理解、不体谅也会造成亲子间完全无法沟通。

而那些留神倾听孩子说话的父母,能体谅孩子,愿意换位思考的父母,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孩子的观点和想法是有价值的,是受到重视的。这样的重视会带给孩子自尊。个人价值得到承认的感觉会让孩子更有效地处理身边的事情。

能轻松地“读懂”别人,并与很多人建立联系。这对一个优秀人才,是一种必须拥有的社交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会让孩子交到朋友,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不同的人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当孩子感到有困难的时候,他可能会向身边的人寻求帮助和安慰,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孩子会与父母分享生活中的欣喜、欢乐、愤怒和悲伤。

所有的交往都离不开换位思考与互相理解。我们要教会孩子“读懂”别人,先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要体量孩子的埋怨情绪

许多父母都会说:“我家孩子真是没良心,我总是替他考虑,什么事都为他好,而他不仅不领情,还总是埋怨不停,想想真不愿意替他做那么多事。”实际上,像这样的父母确实很多。父母习惯于埋怨孩子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行,却容不得孩子对自己的埋怨。有些父母在孩子埋怨自己时,往往“龙颜大怒”,恐吓孩子:“你竟敢这样对我说话,你给我滚,我没你这样的孩子!”结果,即使不会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也总是冲突不断。

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他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所以,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讨论,倾听孩子的意见,而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否则,往往会出现孩子埋怨父母,父母又觉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的情况,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不必要的隔阂。

在某校门口有这样一个场景:

“爸爸,你怎么才来接我,我都等了半个多小时了。”儿子埋怨道。

“这不,我一下班就急着采接你了,你还嫌晚了,不然,你以后自己跑回家算了。”爸爸训斥道。

于是,父子俩相对无语,生看闷气走了……

如果做爸爸的能够主动检讨自己,向孩子表示歉意,结果就会不一样。比如:

“真对不起,等的时间长吗?”爸爸下次跑着来接你。

相信,儿子听到爸爸这样说,不但不埋怨,反而会可怜起爸爸来。可见,孩子埋怨父母时,父母不要简单地斥责孩子,而是要去理解孩子,弄清楚孩子负气怨恨父母的原因,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建议,听懂孩子要表达的意思,避免委屈了孩子。

比如,“我知道你对我的做法不满意,请你告诉我具体哪些做得不好?”“你希望妈妈怎样做?”“妈妈希望与你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我希望你把你的要求告诉我,而不是不停地埋怨。”

有时孩子会埋怨菜不好吃啦、天太热了等。父母听了往往会生气,会责怪他们挑剔,身在福中不知福。孩子呢,自然会顶撞,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其实对待孩子的埋怨,跟他们争辩是毫无用处的。父母应该顺着他们的意见,和颜悦色地去听。这不是纵容他们,相反是为了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样做,孩子心情愉快,又解决了问题,有什么不好呢?

有一位妈妈自己吃的是剩菜却给女儿做了新菜,女儿还说不好吃。当时这位妈妈真的很生气,很想骂女儿一顿,但是她最终忍住了。她对女儿说:“是不是太淡了,不合你的口味?好!等一下,妈妈重新烧一下。”女儿忙说:“妈,您别忙了,其实也可以吃的。”这样母女皆大欢喜。

父母应该主动放下架子,耐着性子来引导孩子处理事情,同时,努力通过情感沟通来促进亲子关系。这样,孩子就会减少埋怨,父母就能够得到孩子的理解与信任,享受浓浓的亲子情感。

有一位父亲,由于工作所限,从来没出过远门。小时候,儿子对父亲很崇敬,因为在儿子眼里,父亲似乎无所不知。

儿子上了中学,因为父亲没怎么出过远门,自然见闻就很少,于是,儿子有点看不起“没有见过世面”的爸爸,在家里也很少和爸爸说话,有时爸爸给他买的东西不对他的口味,他还埋怨爸爸一点品味都没有。

对于儿子的埋怨,爸爸并不辩解,也不生气。他知道,辩解和生气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恶化与儿子的关系。为了改善与儿子的关系,爸爸一直在想办法。

终于,暑假到了,爸爸正好休假,他决定利用这个假期和孩子一起去旅游,以此来改善父子之间的关系。

这天晚上,爸爸对儿子说:“爸爸想跟你一起外出走走。我没有出去过,由你带队,到哪儿去,坐什么车,住什么店,玩什么,全听你的!”

儿子惊讶得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爸爸,你说的是真的,我没有听错吧?”

爸爸笑了,点点头说:“你没有听错,这是真的。”

儿子非常兴奋,立刻找来地图、列车时刻表,精心地做旅游计划。

这一路上,买车票、找旅店、联系旅游点全由儿子去办,爸爸几乎什么事都不做。在整个旅途中,爸爸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儿子也感觉到父亲的宽容与大度,感到自己以前对父亲的不恭是不对的,并主动向父亲道了歉。

这位爸爸却一点都不放在心上,他对儿子说:“儿子,爸爸不是不想出远门,但是,每个人的愿望总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爸爸不可能完全放下工作去长见识,生活毕竟是第一位的。”听了爸爸的话,儿子对爸爸更加崇敬了。

旅游归来,儿子和爸爸的关系大为改善,爸爸对儿子赞口不绝,他对孩子的妈妈说:“儿子比我强多了,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将来肯定比我强!”

儿子则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这次发现,爸爸是天下最好的爸爸,他不仅宽容我的错误,而且能够听从我的指挥!”

从此,父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人与人之间必定会产生一些冲突,朋友是如此,夫妻是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埋怨往往是亲子冲突的一种显性表现。一旦孩子出现对父母埋怨的情绪,父母一定要忍耐,要主动寻找孩子埋怨的症结,对症下药,主动解决问题,化解孩子的埋怨情绪,修补好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