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14924200000016

第16章 拿什么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3)

初中时杨帆是全班第一名,现在成绩在班里中游都困难。每当看到其他同学学习时杨帆就很着急,于是也拼命学,可就是不见效果。杨帆自己反而有无法解释的想哭举动,于是杨帆常坐着发呆,在家经常乱发脾气。功课因此落下了许多,时间又浪费了那么多,杨帆就觉得自己很笨。杨帆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我好怀念初中的生活。现在我的成绩不好了,父母又唠叨我,我很难过。怕到学校去,怕考试,我该怎么办?”

针对杨帆要做的是,要使孩子在心理上淡化的是:“考试没考好是因为自己没用,自己笨”;要在孩子心理强化的是:“我有很多的优点,即使我笨,也可以笨鸟先飞。”使杨帆明白,正是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他情绪上的沮丧和无望,以至自己在学校时很紧张。一次考试失利,不能证明永远都考不好,只要发现学习上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成绩就可以提高。

他认识到:

(1)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别人不具备的优点;

(2)我并不比别人差;

(3)只要我尽了力,任何结果都可以接受;

(4)考不上大学也未必就没有好工作,就不能成才。

……

这样,两个月过后,杨帆的情绪渐趋稳定,能够在校园进行正常学习,性格较前开朗、活泼,与家人关系相处融洽,谈话时有说有笑。

全面了解杨帆的情况,与杨帆共情、同感、取得其信任,是辅导治疗的关键。给孩子构建新的认知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父母全力支持孩子利用自己头脑思维并改进的过程,是孩子重塑自我的过程。在行为问题的矫正中,仅靠孩子构建新的认知是不够的,父母必须给孩子一些实用技巧的指导。

因此,对于孩子抑郁的治疗,首先要想办法使孩子在心理上推翻原有的认知,再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帮助孩子构建新的认知。当你构建的那种认知开始进入孩子心理的时候,你再用事例或话语激励孩子,以此来强化孩子新的认知,这是矫正孩子抑郁心理成功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意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想求助于心理医生,可很多父母不信孩子心理有病,并且认为找心理医生是丢面子的事,因而加以阻拦,贻误了治疗时机。

教会孩子克服攀比的心态

攀比是很多孩子共有的特点,攀比有它的两面性,一是它能加强孩子的上进心。当孩子在一些优点上与人攀比时,这能促使孩子进步,比如,孩子间在学习上的你追我赶,这就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个是它又能使孩子的缺点恶化。当孩子在一些不好的习气中与人攀比时,这能使孩子的缺点膨胀,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孩子间在穿着上争时髦,在家境上比贫富等,这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人格的缺陷。因此,不要让孩子学会攀比,对于喜欢攀比的孩子,要让他认识其中的害处,改变孩子攀比的虚荣心理。

但是,不让孩子有盲目攀比的心态,这是父母从小教育得当的结果。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散步,在一个卖牛肉面的小摊子边,孩子看见卖面的小贩娴熟地将十几个砂锅摆到炉子上,把酱油、盐、味精放进砂锅里,一个砂锅还放一点面,刹那之间就做好了十几碗,而且还一边煮面一边与顾客聊着天。这时,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妈妈,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谈话,母亲莞尔一笑,并且立即坦然承认,自己一定输给那个卖面的人。母亲还说:“不只是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这个母亲的回答是恰当的,可能换成另一母亲会说:

“那不一定,我只要干个几年,我会跟他一样好。”母亲的本意可能是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得来的,但她忽视了孩子问话的本来意图:妈妈和卖面的谁更强?妈妈这样回答,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比卖面的差,但妈妈不会勇敢地去承认的。这样,在孩子的心理,也就会在今后模仿大人,不愿去承认别人的优点。不去承认别人的优点的人,也就不会去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正是孩子爱攀比的开始。

但这一位母亲还说了一句:“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对于孩子来说是母亲告诉孩子:不如人很正常,承认也不足为耻。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不会有上进心的。其实我们不要担心,因为学校里的教育者整天都在激励孩子上进,孩子缺乏的正是对上进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上进心太强,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这样就会造成孩子攀比,就会造成“死爱面子活受罪”的状况。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要让孩子对自己的长短有一颗平常心,父母对孩子这种平常心的培育,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慢慢来影响孩子,这就是对孩子的引导作用。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都要比过他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不能做的事说“不”。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孩子已出现的不良攀比苗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不同的对策。

阿敏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活泼可爱。最近母亲发现,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每天她会早早地起床,在打扮上花很长的时间。在孩子的书包里,装着一面小镜子,一有时间她就会拿出镜子端详自己。学校老师反映,阿敏在和几个孩子比穿着,把心思全放在打扮上了,现在的穿着一点都不像一个学生。造成孩子盲目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虚荣心导致孩子去追求华而不实的事物。克服虚荣心就是从思想上斩断孩子盲目攀比、炫耀的根源,这是让孩子克服攀比的着手点。

于是,阿敏的父母找了一些有关人穿着的正反面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客观地评价,把这种评价当成生活中很随意的谈话,交谈的对象不一定非要是阿敏,但一定要使她听见。

阿敏的父母常常这样说:

“大家都说隔壁小文穿的好,今天遇见她,看她穿的还真是不错!”

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父母给阿敏的这个信息所带来的结果是:她会去观察小文,把自己与小文对比,既然大家都说小文好,孩子就会在不自觉中向小文学习。同样地,在不经意中父母还让孩子多听这样的话:“在电视上这个女孩打扮的太妖艳,我的同事都非常讨厌这个形象。”“阿敏,今天王阿姨看见我说,看你没带耳环,她说你是这个楼里最漂亮的女孩,说得我高兴死了。”“阿敏,你还是把头发扎起来吧,这样看起来你更精神。”“穿的简单,看起来就很精神。”——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就会意识到,人们更认同的是自己哪种打扮,自己没有必要非得和班里同学那样打扮自己。慢慢地阿敏的打扮就会趋于正常化,好打扮的攀比心理改过来了,她平时的一些其它与打扮有关的举动也就随之不存在了,父母就得到了克制孩子攀比心理的效果。

喜欢盲目攀比的孩子,在生活中总会很爱虚荣,做事时一切以面子为重,这样爱虚荣的孩子,在成才道路上常带有很大的束缚。教育孩子时父母要知道:“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父母!”作为父母,只有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实实在在地对待生活,这才能使孩子从攀比中挣脱出来。

耐心是这样“炼”成的

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当一件新鲜的事物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马上会变得很兴奋,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当让他们去从事这件事情,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干劲十足,可过不了多长时间,随着热情慢慢冷却,继续做下去的兴趣就一点不剩了,最后终于把这件未完成的事情抛在了脑后。平时常听到一些父母如此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做什么事都没有耐性,总是三分钟的热度,没有一件事最后能做完的,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好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静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总会显得很难。因此,就摆在父母面前一个难题,那便是如何在不扼杀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耐心。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孩子的耐心与他的注意力有很大联系。孩子由于身心发展上的限制,他并不善于对自己的注意力加以控制,再加上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易分心等,致使他们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因此耐心也就不易培养。针对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要明确一点,孩子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这属于他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孩子的耐心进行培养。

比如孩子很喜欢花草,时常有自己养花的想法,这时父母就应该满足孩子,可以利用家里的阳台,为孩子买来花盆和花籽,先教孩子如何选择适合花草生长的土壤,然后和孩子一起把花籽种下去。告诉孩子养花草应该注意哪些之后,就可以把这项任务完全交给孩子,并让他在培育花草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诸如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长出了叶子,什么时候开出了一朵小花,这些都让孩子记录下来,同时也要让他写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以便于让他体会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还有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时的喜悦。在孩子培育花的过程中,肯定会因疏忽而忘记花草,或者嫌它长得太慢而不想再养了。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让他明白:不管你多么着急,也不会在今天撒下种子之后,明天它就能发芽、吐叶、开花。花草的生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它不会因为你迫切地想看到什么样子,它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这一切的得到必须经过耐心的等待,而且你还要不断为其付出,天天给它浇浇水,有时还要松松土,并让它享受到充足的阳光。

父母在培养孩子耐心的时候,自己要更加有耐心。孩子耐心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父母在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之后,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潜移默化中便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孩子处在一个热衷于模仿的年龄段,它的影响将更加深远。比如让孩子写完作业之后再去睡觉,那在他睡觉之前父母就应该认真检查一下,看他的作业是否真的完成了。这并不是对孩子不讲情理的苛责,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是对孩子有责任性的表现。

2.排除无关的刺激和干扰

有时候,孩子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转移到另一件事物上,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因为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的眼球,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耐心,是相当有难度的。因此,当孩子在进行一件活动的时候,父母应该为他们排除一切与这件事无关的干扰。例如孩子正在客厅里画画时,父母要尽量少走动,也不要同他说话,更不要在一旁看电视、听音乐,这样都会影响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

3.别让孩子过度疲劳

孩子的神经系统是敏感而脆弱的,其耐受力相较之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某项单调的活动,很容易就会觉得疲劳,注意力也变得涣散。因此,当孩子进行一项活动的时候,父母可以为他设定一个相对宽裕的时间,允许他适当地休息一下或做些别的事,当他的疲劳得到缓解之后,提醒他应该去把那项活动进行完。为了培养孩子的耐心,父母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要求,但切不可把严格要求变成了对孩子的“死要求”。

4.让孩子学会自我监督

某项活动要想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别人能给予的帮助都是些外在的因素,最终还是要靠孩子的自觉行为,因此,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检查与监督。

在让孩子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之前,父母应该先从检查和鼓励开始。比如在与孩子共同确定了某项活动、某个目标之后,每天都要对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让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要给予引导,并激励孩子在往后的时间里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