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上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时,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只是坐在树下歇凉。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解渴要紧。许衡摆手道: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这位学者在天下熙熙,好多人为利来,天下攘攘,好多人为利往的环境下,将“我心有主”付诸于行,真称得上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的典范之一。
做到自尊自重,就要经常自我反思,对思想深处非道德的“灰尘”、“污点”进行自我冲洗。应抛弃为个人的升迁而阿谀奉承,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踩着别人往上爬;应克服摆官架子,颐指气使,不一视同仁,称王称霸;防止任人唯亲,搞人身依附关系,拉帮结伙等不自重行为。应坚持一以贯之地做到不为权财酒色所迷惑,不为世俗虚名所困扰,上交不谄,下交不傲,憎恶人,亲贤人,远小人,帮穷人;顺利时不狂妄,得势时不仗势,失势时不附势,受到挫折不沮丧,对能者不妒,对弱者不歧,执著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易经》中说:“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诗书非药能医病,道德无根可树人。”人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道德,就无法立身于世间。
《诗经·小雅·车辖》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说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一定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直的人,一定会有人效法他。“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意谓品德不好而地位尊贵,缺少智慧却计谋要事,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这样的人很少有不遭祸的。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对于党员干部在世间做人、从政都是尤为重要、不可忽视的。
要想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做人,先在思想境界、道德品质上加强修养。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做人放在首位。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好人未必是好“官”,但对好“官”的要求必须首先是好人,更要做好人,做一个向善的、对党的培育和人民的养育知恩感恩的有良心的人。如果连做人都不会,“人性不怎么好”,人格低下,怎能有资格为官,怎能做一个群众称颂的好“官”?如果说,做人事关人品,做“官”涉及党性,那么,做人就要有好人品,做官要求高尚的人品和较强的党性相统一。
许多党员干部从政的实践证明,没有好的人品做根基,人格低下,缺少礼仪,不讲诚信,不讲良心,浑身江湖习气,即使当了官,官品、官风也不会正,从政肯定要跌跤,甚至会酿成祸患。因此,党员干部切莫忽视做人——做老实人、本分人、正直人,莫忘别人的好处,赞赏别人的长处;理解别人的难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要从一言一行做起,不能松懈。
培养崇高的人格,应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情操。胡锦涛同志说:“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同志说:“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量情况表明,道德情操与生活情趣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
被称为“濂溪先生”的周敦颐所作《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讴歌清廉正直、超凡脱俗、不随人俯仰的人格理想。郑板桥为人品德犹如翠竹清风,坚贞而高洁。他于61岁时罢官归里,曾画竹题诗留别潍县父老:“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渔竿。”
党员干部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有许多途径可以选择,如赏花、书法、赋诗、听音乐、跑步、登山、游泳、打球、读经典名著;观大海日出、看荷塘月色;涉清澈流溪……无数事实证明,不断追求高雅的情操,可以弱化物欲膨胀,净化社交圈子,这样有利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因而,党员干部应当培养高雅的情趣,努力营造绚丽多姿的精神家园。
领导干部的人格是否高尚,直接影响领导工作的准则和效果。
而领导干部的人格又是体现在领导的所有活动之中。比如:从领导干部的对人的态度上就能反映和折射出领导者的人格修养程度。一个人格高尚的领导人应该是:
(1)对上级不媚
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讨好上级,求得个人的某些好处,也颇有些媚气,也学起了封建时代大臣们对皇帝的一套,腰弯起来了。我们说,上级是应当尊重的。但这种服从和尊重绝不是唯唯诺诺,卑躬屈膝,曲意讨好,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迎合取悦。
如果总是装出一副媚相,很容易遭到正直的上级的反感,同级的白眼,下级的鄙夷。“寇准怒斥溜须人”的故事就很能说明,正直的上级都是很反感“溜须”的。寇准任北宋宰相期间,曾向皇帝极力推荐一个叫丁谓的人当了朝廷大员。一次文武众百官饮宴,寇准多喝了一点酒,有点醉了,喝汤时把汤水倒在了长长的胡须上。在众目睽睽之下,丁谓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用自己崭新的朝服衣袖,为寇准溜起了胡须上的汤水,寇准一下子酒醒了,怒斥道:“你身为朝廷大员,怎么为我溜起须来了?”这一怒斥,使丁谓丢尽了脸面,也留下了千古笑谈的“溜须”之说。我们的每个领导干部,千万学不得丁谓,千万不可做那种曲意讨好上级的俗事。
(2)对同级不损
“损”就是削弱、损害,使别人受到损失,而且可能还是损人不利己。同级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如果在共事时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损人利己的竞争,也许你一时能占了便宜,但你留下的人格上的污点是永远难以抹掉的,也可能使你成为最终的输家。
历史上有多少损人者都是以自损而告终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奸相”之一的唐朝宰相李林甫就是一个损同级而利自己的坏典型。唐玄宗时,李林甫和李适之同为宰相,李适之很有才能,李林甫明白他跟自己争权,就用“损招”来陷害他。这一天,他告诉李适之说:“听说华山有金矿,要是开采出来对国家很有好处,可惜皇上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呀!”李适之有一次向皇上奏事时特意把这件事说了。后来,玄宗问李林甫华山是否真有金矿,李林甫慢条斯理地回答:“这事我早就知道了,本来应该及时奏明皇上。但一想到华山是皇家的龙脉所在,如果在那里开矿,就会破坏了王气,动摇了皇家的根本,金子再多也不能开采呀!所以,我一直没敢向您启奏”。迷信的唐玄宗一听,认为还是李林甫考虑问题周到,李适之是对皇家不忠,从此再也不信任李适之了。李适之这时才知道自己是上了当,吃了个哑巴亏,他怕遭到李林甫的进一步迫害,就主动辞职了。李林甫用“损招”陷害的大臣不只是几个人而是一大批,以这样的人格为官,显然遭损害的不仅仅是同僚,而是广大的百姓。应该说:
我们的同级干部同是人民的公务员又是合作的伙伴,应坦然地投身到热诚的合作之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思警。要相互补台,千万不能拆台。做到你漏了,我捡着;你忘了,我想着;你错了,我补着。对于同级遇到困难和工作中出现的疏漏,不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笑话,更不能火上浇油添灾难。即使同级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也要以不算账之心帮助别人,以不计较之心宽容别人,以不隐匿之心规劝别人,以不干涉之心尊重别人,和同级携手并肩完成上级赋予的使命。
(3)对自己不私
做领导干部的不能有私心、私欲、私念、私情、私利,更不能在掌权时中饱私囊。私字问题向来是人的道德中最不可回避,最影响人格、人品的大问题。
俗话讲:“私心作怪,好人变坏”。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被私心左右,手中的权力很可能会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时下,有些领导干部不把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当回事,在行使权力时,为私隋所动,为私利所惑,为私欲所迷,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最终都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成克杰是这样,胡长青也是这样,有多少被绳之以法的贪官们都是这样的结局,到头来,即使再后悔也晚了。广西大贪官李乘龙贪污受贿1600万元人民币,被判处死刑,绝命前写下了一首诗:“钱遮眼睛头发晕,官迷心窍人沉沦,功名利禄如粪土,富贵荣华如浮云,如君能出赉放手,脱胎换骨重卧薪。”用一句俗话来形容他就是“孩子死了他来奶了”,又有何用!
古之清官大多对私字就处理得比较好。北宋大学士、宰相包拯就被群众称之为清官廉吏。包拯60岁生日时,皇上和文武百官要给他送礼贺寿,被一一谢绝。皇上派六官司礼太监再送,又被退了回来,太监做诗一首让守门人进于包拯:“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拯见诗即回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读诗后无奈,只得捧礼回宫交差去了。古之清官们做得再好,由于受其阶级本能的制约,永远也达不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运用到极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们都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长征途中被冻死的军需处长”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长征途中,过云中山时,一位红军干部因穿的衣服太单薄被冻死在一棵大树下。部队的一位高级指挥员看到后愤怒不已,高声喊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喊来,天这么冷,为什么不让我们这位同志穿得厚一些?”周围的人含泪告诉他:“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他把能御寒的东西都发给大家了,而自己却穿得最单薄。”这是一位何等圣洁、何等无私的处长!他像一尊永恒的雕像,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什么叫一心为公?什么叫先人后己?
什么叫无私无我?从这位军需处长身上我们全部找到了答案。可以说,如果让这位军需处长做领导工作,工作就好做得多,因为他的人格力量太伟大了。
总之,领导者的人格必然要体现在领导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为人处世的各个层面上,因此说,领导者德不能不高,人不能不贤。
人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声就是当官者的政治生命,老百姓的臧否,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当官者的人格高度和道德高度。当官者的名声是自身品格在社会大熔炉中冶炼的熊熊火焰,是当官者内在品格力量与外在社会力量的铿锵碰撞,是当官者道德的最强音,也是对当官者仕途之旅的严峻考验。
为官者应该想到,你一旦做了官,就说明你已经脱颖而出,走出了众人行列,登上了社会的金字塔。在你身居庙堂之高时,人们是否会一直用仰视的目光敬慕你?是否会把你作为社会的典范景从你?在你走完这段仕途之后,是否还会一直爱戴着你?这似乎不是由你的官职官位决定的,而是由你的做人品格决定的,由你的道德高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