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动决定行动
14920400000016

第16章 心中的目标越高,行动的跨度越大(3)

尤其当你苦恋着一项事业,而且也竭尽全力拼搏,却仍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时,或者是当你在某个机构做事,由于许多人事上的复杂关系而使你难有发展时,就必须当机立断,摆脱“恋栈”情绪,投身于更能发挥自己特长和素质的生长点,以另辟蹊径,再展雄姿。

“树挪死,人挪活。”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成功。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你要想成为状元,就必须找准行业。这里并不是教你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闯瞎碰,而是教你重新发现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灵活变通,该冲锋时冲锋,需回头时回头。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人都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工作着,干自己并不愿意干的工作。与其折磨自己,空耗人生,倒不如早做决断,另起炉灶。为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说不定重新选择之后,人生会是另一番别开生面的景象。

7.助跑决定跳的高度

在跳高比赛中,选手的助跑动作很关键,助跑可以决定选手的成绩。我们要成大事亦然,周全的准备服务,也决定达成目标的程度。

古人的教训是“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讲的是,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准备过程。同样,你想成大事,不经过任何准备,就想立即开始行动,绝对会受到重创的。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所有成大事者那样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未来拼图”,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说,要想成大事,如果不想糊里糊涂地开始,便须有周全的准备。

世上有没有不需任何准备就可成大事者之事?答案一定是:

没有!

一切成大事者,都需要若干准备,在背后做大量铺路的工作。

好运连连的人,往往正是准备最周全的人。

有一年,希尔决定向崇高目标挑战——让声誉卓著的出版商,为他出版某种类型的书。

以希尔当时的年纪,再加上在同行中资历尚浅,立定这样的目标实在有点勉强。

但是,希尔的学历、兴趣以及先前的一些成就,已使他在许多方面具备追求这一目标的资格。

但希尔知道,他必须另外拟订具体的进攻策略,否则,以当时的情形,出版社不太可能会接受他的企划案。

于是,希尔运用策略,使构想得以实现。

出版商希望出畅销书,假如他能让他们相信,他的书会有广大的市场,他们一定会感兴趣。

口说无凭,他们凭什么听他的呢?何况,即使他们同意在其知名丛书中加入某类主题的书,也未必认为应该由他主编,他必须一一说服他们相信他是不二人选。

希尔反复思考如何达成愿望,突然想到,何不从可能使用这本书的知名教师着手。

假如他能打动这些名师的心,他们便可以联合为他打动出版商的心。

所以,希尔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向他们推销他的构想。

为此,希尔立即拟订一份伟大的企划案,介绍自己的出书构想。

希尔迅即拟妥计划,连同亲笔信函寄给有关的学者专家,结果,获得热烈回复。

接下来,他把整套企划案,连同多位教授写来的支持信,寄到出版社,不出几周,即获得预期的回应;他就这样逐步达到最后成大事者。

由于做了妥善准备(包括为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生涯所做的通盘准备,以及借此设定与达成中期目标,而完成特定准备),使希尔脱颖而出。

准备工作相当费事,坦诚如丹麦谚语所言:“想跳得高,助跑距离一定要长。”而出书这件事,使希尔更接近人生目标。

毫无准备就参加马拉松竞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要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佳绩,需要少则数周,多则数年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找一双最合适的跑鞋学习伸展操,并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然后,开始每天跑几英里,再逐渐加长距离;同时也要阅读有关书籍,向好手请教;并且到了赛前,要勘查路线……透过这些准备工作,选手才能面对生理与心理双重严酷挑战。

首度披挂上阵的马拉松选手,如果事先做好周全准备,会提高胜利的机率。

充分的准备是成大事的基础。

从某个角度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算是一项准备工作,对我们日后的人生有所影响。

在此必须特别强调,深思熟虑、明确、有创意的准备工作,对于我们获得预期的成大事者,实在重要无比。

每一位伟大的足球教练,都非常强调赛前的准备。

优秀政治家投入竞选之后,必会尽力准备。

出色的律师在开庭前,必会事无巨细地做好准备。

登山家挑战高峰之前,必会详加规划。

老师上课前,也都会准备好教案。

没有一种成大事者完全不需要准备;固然有不少类型的成大事者似乎靠运气,但诚如一句17世纪成大事者格言所说:“准备是幸运之母”。

只有做好稳妥的准备,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然后,才会享受成大事者对事业的高度满足感。

想跳得高,助跑的距离一定要适宜,同样,想取得圆满成功,充分的准备和扎实的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8.跨出去,别犹豫

无可否认,我们为取得成功筹划了许多,设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但我们跨出自己的脚步时,总有一点犹豫,一点担心,即使跨出去了,心不很坦然,这说明我们的勇气不是很足。

我们还是担心准备没做好。无论如何,第一步的准备工作很重要,但紧接着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小心不要罹患只准备不行动的“分析瘫痪症”,我们可能花了大量时间准备旅行,结果却根本没上路。应该仔细研究达成愿望的最好办法,并分析自身处境、长处,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所可能遭遇的障碍,以及实现梦想所须具备的全部条件。谨慎的人会严谨分析大目标,而得到许多较小且较容易达成的单元目标,然后,再累积小成就以取得大成功。但是,如果经过反复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诸行动,就患了所谓“分析瘫痪症”。分析和准备本身都不是目的,而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只是借其完成人生目标,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准备,却迟迟不展开追求目标的实际行动。对美式足球与篮球选手而言,柔软体操、跑步、重量训练、伸展运动都很重要;但如果他们整天光做这些,而不下场打球,势必无法继续下去。同样的道理,如果光是制订策略,却不见行动,是件相当没意思的事。

世上有两类人:一种人旁观事情发生,另一种人促使事情发生。这个世界上,观众已经太多,我们需要更多演员,更多实际参与、推动、实行、贡献、开创的人。

《入世智慧的艺术》一书说:“智慧差别在于采取行动的时机——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准备过头与准备不足几乎一样糟糕。要妥善准备,也要抓住机会!除非我们采取行动,设法促使事情发生,否则我们的生命将逐步侵蚀。莫被动等待机会来敲门;而要走出户外,采取行动,自己主动去敲机会之门,机会就是这样找到的。让我们的口号掷地有声:“跨出去,别犹豫!”

莫耶士就读于北德州州立大学时,曾硬着头皮写信给总统候选人詹森,自愿加入助选团,为詹森争取德州选票。莫耶士勇敢跨出这么一步,使他成为公众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他成了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然后当上某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员,后来成为也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广播人。莫耶士多年来始终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而这一切皆起始于一封自我推荐信;亦即他主动跨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行动”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