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动决定行动
14920400000015

第15章 心中的目标越高,行动的跨度越大(2)

4.目标明确,成就卓越

能否发挥个人才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在1953年,对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做过的一次研究,足可以说明上句话的正确性。当时那些毕业生被询问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结果只有3%的学生有肯定的答复。

20年后,在1973年,重新调查了一下当年接受访问的人,结果那些有达成目标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财务状况上远高于其他97%的学生。虽然这项调查只限于财务方面,但是根据调查人员侧面的观察,似乎那3%的人在幸福及快乐的程度上,也高于其他的人。这就是设定目标的力量。

当心灵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不断地瞄准和修正,以迄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若是心灵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精力就会虚耗,犹如一个人虽持有性能最佳的电锯,却不知在森林中要做什么事。

又如玩拼图游戏,若你在人生中没有清楚的目标,就好像不知图画的全貌;乱拼凑生命。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便能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图画,让神经系统得以按图索骥,找到最需要的资料。

选准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在人生的竞赛场上,必定会有卓越的成就,既而走上成功的道路。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就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撒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国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颇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由此可见,确立明确的目标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这一目标的作用。

任何一个人在开始迈向成功之前,应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目标是什么?

“成功学”的奠基人卡内基,他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凭着以制造及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为明确的目标,而成为全国最富的人之一,并且有能力在全美国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

明确目标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它使你的行动更具有方向性,为你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个文学家,或小说作家,你就应该全部精力用在这个领域上,不必等到大学中文系毕业、拿到了文凭后,才开始动手创作。如果你明确想设计一项发明,为什么非要学完所有大学规定的物理学或高等数学课程呢?

其二它使你更容易抓住机会。我们都知道机会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的。明确你要做什么,你就会对眼前相关的机会有高度的警觉性。

其三使你更具有决断力。成功的人能迅速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原因就在于他有明确的目标;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目标不只是一个愿望而已,必须形成一股强烈的内在动力。

然而,目前高中生或大学生普遍缺少明确的目标,尤其在选择大学专业方面,就已经表现了出来。从选择专业的种种误区中可以看出,他们明显地不知道该确定怎样的目标,不清楚自己最想做什么,最能做什么,或最适合什么。一句话,不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被外在因素左右着,短视行为时有发生。有句谚语说得好:

“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如果你想流传千秋万世,就种植观念!”

要设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能够坚信它,就必须发自内心地去思考一些观念的东西,尤其是充分地认识你自己的另一面——宝贵的发展潜能。

5.为目标排序,走一步,再走一步

建立了美梦,就得全心全意地去做。如果只是随便想想,随手翻翻,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我们该做的,就是能够坐下来,手里有一支笔和一张纸,写下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计划。

做些什么?看些什么?说些什么?成为什么?相信这会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要去学习如何设定目标和预测结果,要画出一张人生旅程的地图,勾勒出自己的去向和行经的路径。

成大事者的良好习惯是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用小目标组合大目标,用大目标带动小目标,排列有序,逐一达成。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目标和梦想,都要设定一个期限。

很多人学了设定目标,一定会先拟定一大堆目标,然而却没有设定具体合理的期限,这些目标也是不会达成的。

一个没有期限的梦想或是目标,延长开来,将一无所有。

布卡曾经设立过非常多的目标。从17岁开始,他每年设定10个目标,一直到他21岁,总共设立了40个目标,但是,却没有一个实现,原因就是这些目标:

第一,是不合理的;

第二,是没有期限的;

第三,缺乏详细的计划;

第四,没有天天衡量进度。

他做了所有失败者通常做的事情,因此,他是注定要失败的;假如那个时候成大事的话,他也会有很大的问题,一定是侥幸得来的运气。

千万不要靠运气生活,一定要靠目标和计划生活,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大事者不断完善的事情。每一个成大事者都有明确的目标,同时他们都具有具体的可达成的目标和期限。如果计划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为什么?因为向目标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你无法知道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你就会泄气而放弃。

目标同时也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你的目标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你就可以根据自己距离目标有多远来衡量目前取得的进步。

确定目标的具体做法是:也许你有10个、20个目标,也许只有七八个,不管这些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全部把它们写下来;先不要设定期限,再从全部目标中选出四个最重要、最想要在今年达成的目标,再选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为核心目标。

所谓核心目标,就是你在今年最想达成的目标,假如今年只能够完成一个目标,就选那一个;选出核心目标之后,再把其他三个依照优先顺序排列;当你完成这些步骤时,你已经有四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而且是依照优先顺序来排列的,完成起来思路清晰,简单明了。

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设立目标后没有排定优先顺序,因此他的时间管理不当,时常在同一个时间做非常多的事情,却都不会做得很好而影响成事效率。

列出优先顺序后,下一步是要订出具体的完成期限。

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具体完成的期限,然后再把每一个期限分割出每一个月的工作——如果你7月份要达成核心目标,那就要制定在1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在2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3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4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在5月份要达成哪些事情等等。

这样的一个规划方式,会让你的生活更有系统,更有组织,你会感觉做事更轻松,更能够事半功倍;达成目标的几率,也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排出优先顺序,设定具体完成期限,是设定目标的重要概念,使用起来,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假设你是一个初学者,从来没有设定过任何的目标,你可以从这个礼拜的目标开始设立,先列出这个礼拜要完成的目标,依照优先顺序排列,选出最重要的目标。从今天开始就设计一个计划,然后往这个目标前进,成功是不会让你失望的。为梦想和目标排好序,就是让目标变得切实可行,真实可信,不是单纯的异想天开,符合我们的能力和水平。

6.不妨重新定位

人生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勉强为之容易一无所成,让自己所长受到压制是很残酷的。所以,有些时候,重新为自己人生定位,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确立自己重新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不失是一种坦荡与明智。

许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并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并与其中大有作为。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是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行业,结果就会发生失误。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时常会埋没自己的才华和潜能,也没有用武之地。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条,但并不是任何一条路都是最适合自己的,这一点上要清醒,还需要大胆去实践。

一般说来,通过一次性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人当然很幸运,因为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并且较早地把握了“自知之明”。像贝多芬、莫里哀、梅兰芳等人,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人们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炼之后,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慢慢适应之后,方可大展身手。

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数不胜数:

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只是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偶尔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那首诗竟然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

作家冯骥才在步入文坛之前,曾是一名专业球队的职业球员,球艺一般,后又去学画,也没有成果。但他在学画时偶尔也写些东西,终于发现自己擅长文学。此后,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名作《义和拳》。

大数学家陈景润,一开始分到中学教学,由于他不善表达,教学不是很成功,后来调回母校从事科研,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一天上午,当他正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使自己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是学工程科学的,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由此他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更是碰撞过多种职业才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他本来准备当牧师,后来步入军界,走出军界后又做了银行职员,这期间他又研究音乐和医学。就在一次植物园的散步中,他幸运地碰到了卢梭。从此,他才进入了大有用武之地的生物科学界。

无数事实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始于选择,也成于选择。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选择所组成的,千万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