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三经
14919500000003

第3章 另具只眼:别按常规步骤出牌(2)

“只要他能给我设计出理想的服装,就算是被他指着鼻子骂大街我也能接受。”

斯特拉登频频点头,“只要你有这样的精神,那你公司的未来前途就不可限量了。我实话告诉你,杜敏夫的确是个人才,只要你肯用他,他一定会有惊人表现的。”他继续说:“有些大公司正在逐渐衰退,有些新成立的小公司却蒸蒸日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是什么原因?”斯瓦兹谦虚地请教说。

“就在于用人的观念不同。一个老板如果抱着‘我有钱还怕请不到人’的心理,那么他也许一辈子都找不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因为那种人是不肯为一点薪水而对老板惟惟诺诺的,你要真想让杜敏夫成为你的设计师,那你必须要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访,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久而久之,他就会被你说服的,这个道理你懂吗?”

这番话促使斯瓦兹下定决心去聘请这位傲慢的杜敏夫。他连续几次去拜访杜敏夫,这位目中无人的设计师最终被斯瓦兹的真诚感动了,出任斯瓦兹的设计师。在他的建议下,斯瓦兹首先采用人造丝做衣料,结果一炮打响,从此跻身于美国时装界,10年后他所领导的服装公司便成为北美大陆屈指可数的大公司,极具才华的杜敏夫对此功不可没。

我们看到,杜敏夫因为恃才自傲而无法被那些时装大公司所容纳,只得自己开了一家小店,只能把才华用在为妻子制作衣服上,长期处于怀才不遇的郁闷中。斯瓦兹却能够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容忍了他的个性,结果因为挖掘了这个奇特人才而使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不难想象,如果斯瓦兹也像那些大公司的老板们,仅仅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将这样的人才拒之门外,他还能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时装公司吗?

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刚起步的老板们,要想获得事业的长足发展,就应该选择像杜敏夫这样虽然脾气暴烈、傲慢自大,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而不要顾虑所谓的面子或尊严,错失一匹优秀的千里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特的辩证法则:那些没有个性或脾气的人才,那些缺少创新能力的人大多是庸才,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奇才大多都比较骄傲。关键是看用人者的心态:一个管理者如果把自己的面子看得比天还大,那么他们就无法容忍那些桀骜不驯的人,因为他们要的是俯首贴耳的奴隶,而不是能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的奇才;只有那些以事业为重、真正聪明的管理者才会吸纳那些有着各种缺陷的人才,毫无疑问,成功大多都青睐于这样的企业家。

既不把下属当朋友,也不把朋友当下属

亲朋好友在生活上有了困难,你就送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下岗失业,你就帮他们找份工作,但绝不可以让你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或左邻右舍到你的公司来工作。历史经验一再向我们昭示,谁要是搞家族公司,谁就离垮台不远了。

聘用朋友有什么不好?很多人不理解。是啊,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朋友和你分享喜悦;在你苦恼的时候,有人听你诉说;在你遇到困难时,是朋友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为什么不能聘用朋友?我们的回答是,当朋友变成了你的员工,当你变成了朋友的上司,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增加你的管理难度,因为,当朋友有了错误时,你碍于面子而不愿批评他,结果,其他的员工便以此为榜样,他们会说,同样的错误,你为什么不批评某某而专门批评我。在这种背景下,你又怎么能让你的部下心服口服?你的事业又怎么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松下公司的一位董事要请自己的一位朋友进公司做他的属员。他的想法是:彼此既然都很了解对方,那么双方就一定会很好地配合工作。为此他向松下请示,松下则回答说:“如果要请自己的朋友进公司来,你就必须告诉对方,你到公司来是做员工的,你不能因为你的朋友是董事会成员而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如果他同意这个观点,那我就欢迎他。如果你只是想来帮助朋友做点事,如果你想在公司的范围内继续和这位董事保持朋友的关系,而不是雇主和员工的关系,那就请你到别的公司帮忙好了。”

事实上,即使那位朋友愿意以雇员的身份到公司来工作,也无法正确处理彼此的关系,大家毕竟曾经是朋友,双方总是不由自主地忘记身份已经发生变化,一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领导者就很难拉下脸来秉公处理。所以松下认为,还是不受这份罪的好。遇到看法不一致,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时,一面还要顾及朋友的面子——本来是应该严肃处理的事情,就变得不好下手;应该给予的奖励,你还得考虑同事们会说你偏心眼儿。麻烦一大堆。所以,绝不可以聘用自己的朋友,更不能聘用自己的亲戚。

松下之所以在用人问题上坚持不用朋友的原则,是因为他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松下成立电热部经营电熨斗时,曾聘请了一个朋友来负责经营。这个朋友就是武久逸郎,他和松下志趣相投,经历相似,是交往甚密的朋友。武久本来是开米店的,松下决定经营电熨斗后,就让武久负责营销事务。武久干得非常卖力,产品销路也不错,大家都认为有赚头。然而半年之后,会计一算账,却发现出现了亏损。松下非常困惑,经过一番认真的检查,他发现是因为朋友对电器行业不熟悉造成的。

这时,松下非常为难:如果解雇他,他是自己的朋友,从东方人的传统来讲,炒朋友的鱿鱼是不符合人情的。但如果不解雇他,又于经营不利。松下左右为难。最后,他痛下决心,解雇朋友。但武久也很诚恳,他希望能继续留在松下公司里做。松下只好让他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干起,并把他安排到了更适合他特点的营业部。虽然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松下从此得出一个教训,就是以后在经营中再也不雇佣朋友了,省得一旦不称职,就请神容易送神难,让自己左右为难,也不利于公司内部的团结。

松下曾经劝告过一位当会长的人:“你最不对的地方就是叫你的朋友进你的公司当干部。”这位会长请自己的朋友当公司的常务。松下认为这位会长应该事先向他的朋友说,你到我的公司工作,是否能有当我员工的意识?如果你有这种意识,我是非常欢迎你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想来帮忙,那就不要来了。

20世纪80年代曾风光于东南亚的知名企业顺玛银行,就是因大量聘用近亲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而最终倒闭的。

谢涵实是印尼第二富豪、商界大亨谢建隆的长子,1979年,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商界,以父亲借给他的25000美元作为资本,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1979年,谢涵实筹集资金创办了顺玛国际银行;1980年初,动用30亿印尼盾在香港建立顺玛国际资金(金融)公司,随后与印尼总银行合营;1982年,动用9.5兆印尼盾收购位于菲律宾北部的卓布国际金融公司;同年,斥资605亿印尼盾在德国杜斯尔多夫设立顺玛商业银行;1982年末,在印尼创立顺玛金融公司;1988年,乘印尼椰城亚贡银行债台高筑之际,收购其55%股权,将之改名为顺玛银行;1989年,顺玛银行跃升为印尼民族私营银行的第十名。

短短几年中,谢涵实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跃而成为20多家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其中5家分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其余均设于欧洲各国,尤以德国居多。他依靠过人的胆识、坚定的信念以及父亲的支持,迅速站稳了脚跟,显示出了一种暴风骤雨般的气势。

谢涵实并不满足,反而加速了扩张的步伐。在新加坡,他以592万美元购买了一批企业;在法国,他以85%的股份与法国社会公共银行合资设立顺玛社会公共银行,同时创立多种保险业务类企业。不久,谢涵实的王国就包括了以银行为核心,涉及房地产、建筑、机械、化工、计算机、矿产、农业等几十种行业。顺玛银行,这个取意拉丁语"最佳"之意的银行,很快就成为驰名世界的印尼国际金融机构。到1989年,该行已拥有1774亿美元投资,在印尼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谢涵实似乎生来就是一个创业的开拓者,他鄙视那些瞻前顾后、喜欢稳扎稳打的人,他就像一匹永不疲倦的烈马,他看中的只是自己所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却根本不考虑这些企业如何运转,怎样取得效益。悲剧也就此诞生:他先后在国内外房地产业投资数十亿美元,遍及欧亚大陆,然而这些房地产大多须经长期经营方能获得利润,贷款利息与日俱增,形成巨额负债。他买了旅馆、鞋厂、农场等企业的大批股份,但不久,这些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事实上,谢涵实是不可能拥有这么多资金的,他依靠父亲的地位和影响,从国家金融机构或与他人合作中贷得大批资金。这些资金,经营得当或可成就一番事业,但盲目扩展,不重经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其结果必然是一旦遇挫便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