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妇产妇枕边书
14918900000041

第41章 产妇与婴儿常见病的(1)

发现与防治

第一节产妇常见病的发现与防治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如护理不好,有可能会导致下列疾病的发生。

1.子宫复原不全

由于子宫收缩不好,迟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尽管分娩后已经过去好多天,但子宫还比较大而且柔软,红色和褐色恶露一直持续不断。有人偶尔还下腹部疼痛。

产妇子宫复原不全,是由于子宫内残留有胎膜和蜕膜,可服用子宫收缩药物迫子宫收缩治愈。如果药物治疗不行的话,必须施行子宫内容清除术。分娩后轻率地早期离床,或在膀胱、直肠里存留尿便,不及时排出,也是造成子宫恢复迟缓的原因之一,要充分注意。

2.胎盘残留

有的人在分娩后不久,发现突然出血,这是因为胎盘和胎膜等的一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所致。

治疗时要施行子宫内容清除术,在排出残存物的同时,要使用子宫收缩剂、止血剂等药物,以保证安全。

3.晚期出血

晚期出血也是分娩后不久发生的出血现象,这是从一度止住血的子宫颈管裂伤和阴道壁的伤口等处再次出血,应立即缝合伤口。

4.产褥热

有的人从分娩后两三天开始体温持续38℃以上,或持续发冷。这种因为子宫内有感染而发烧的现象,叫做产褥热。

产褥热过去是常见病,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已非常少见。主要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消毒不彻底,或恶露的处理过程不清洁,产妇自身患感染症(扁桃腺炎、阴道炎)等。

严重时全身状态变化,可能引起败血症。因此发烧时,不要滥服退热剂,应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预防方法是,在处理恶露时要注意清洁,更应注意外阴部等局部的清洁,卧床休息、保暖。此外要摄取适当的营养,保持全身状态良好。

5.后宫缩

在产褥初期,有轻微的下腹部疼痛。这是由于子宫在不规则地收缩,叫做后宫缩或产后腹痛,不是病症,不必担心。

分娩过程快的人和经产妇后宫缩感觉强烈。初产妇如果在子宫或阴道内残留着血块或部分胎盘、胎膜的话,会导致痉挛性子宫收缩,有时会错认为是后宫缩。

6.会阴缝合的疼痛

有时会阴缝合的伤口发生痉挛或疼痛,但在拆线以后,就不会再疼了。如果还继续疼的话,也许是有血肿形成,因此要请医生诊断。

7.恶露

恶露散发出像腐烂鱼的恶臭时,可怀疑是产道和子宫被病菌感染,有时会导致产褥热,因此必须及早治疗。应该用抗生素和消炎剂等药物。

8.痔疮

怀孕期患痔疮,经过分娩一般易恶化。另外在分娩时用很强大的力量使劲,因而患痔疮的人也很多。

痔疮在分娩后两三周里红肿,而且特别疼,因为怕疼有大便也憋着,引起便秘,使痔疮更加恶化,就形成恶性循环。除用药和软膏等治疗外,应注意饮食,不要形成便秘,不要早期离床。只需1个月左右,红肿和疼痛即会消失。

9.淤乳(乳汁滞留症)

乳汁滞留在乳房中引起淤乳,乳房胀得硬邦邦的且红肿,发热。如果置之不理,会成为乳腺炎的病因,因此必须在早期治疗。

做乳房按摩,挤乳汁就会好转。但随便进行是危险的,要尽早接受医生的诊治,遵医嘱行事。

10.乳腺炎

在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炎,叫做产褥乳腺炎。是由于淤乳处置不当引起化脓,或从乳头伤口进入化脓菌引起感染所致。

乳房红肿发硬,疼痛也很剧烈,体温可达38℃左右。发展到严重的时候,积存的脓使乳房变得又软又大,最后从乳头往外流脓。这时要切开乳头排脓。

在产褥4~7日左右容易引起乳汁滞留、发烧,因此在充分哺乳后要将乳房挤空。乳房发硬或疼痛剧烈时,尽早请医生诊治是必要的。

在治疗初期要常挤乳,或用冷毛巾冷敷,病情会减轻一些,根据情况要使用抗生素和消炎剂。

预防方法与淤乳和乳头裂伤相同,做乳头和乳房的按摩,保持清洁,不要把乳汁存留在乳房内。

11.排尿障碍

产后头两天有尿意却不能顺利排出,这是因为在分娩中膀胱被压迫,由于用劲使膀胱的紧张减退,排尿的力量减弱。另外由于产妇躺着,有的会阴切开和外阴部的伤口疼痛,以致产生排尿障碍。

分娩8小时以上还没有自然排尿时,可做导尿,在尿道插上导管使其排尿。

12.便秘

产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便秘。这是由于分娩前后基本不进食,腹压降低不易用劲,会阴切开或痔疮疼痛不能用劲,第一天躺着排便很困难等各种不利的条件所致。

便秘持续3天以上的,要使用泄药或灌肠使其排便。

13.贫血

在怀孕期贫血就没有得到改善的人,分娩后会恶化。即使是从前没有贫血的人,由于分娩时出血,也可能变成贫血。特别是有弛缓性出血或子宫颈管裂伤等情况时更易变成贫血。

14.头痛、头沉重感

产后,有贫血的人、血压高的人、因剖腹产使用过麻药的人、疲劳过度的人等,有时会感到头痛或头部沉重。如果充分睡眠,症状可以缓和。严重时须请医生诊治。

15.手脚麻木

产后有浮肿时,或产后疲劳不能充分消除时,有时会出现手脚麻木,偶尔还会感到手无力、腿沉重,这些症状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消失。

16.手关节痛

孕妇在分娩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导致关节囊及其附近的韧带出现张力下降而引起关节松弛,此时若过多从事家务劳动,或过多抱孩子,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关节痛,且经久不愈。防止手关节痛的方法是,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少抱孩子,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17.肌风湿

肌风湿又叫肌纤维组织炎,农村妇女称它为“坐月子病”。此病在农村常见,城市也不少见。主要症状是腰肩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阴雨天,便更加严重。由于此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故要积极防治。方法如下:

首先是预防风邪。原因是妇女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预防风寒,虚邪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坐月子病”——肌风;正因此,妇女分娩后,应注意气候变化,对虚邪贼风应注意避之。

其次是注意增加营养。原因是分娩时出血较多,身体耗损较大,抵抗力下降,急需增加脂肪、蛋白质的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再有是做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此外,用电针治疗效果也较好。

18.产后腰腿痛

此病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髂关节损伤所致,主要原因如下:

(1)产后休息不当,过早地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产妇妊娠时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2)产妇分娩过程中引起骨盆各种韧带损伤,再加上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骰髂关节的损伤机会,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黏连,妨碍了骰髂关节的正常运动。

(3)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诱发腰腿痛,经产后更剧。

产后腰腿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多以腰、臀和腰骶部酸痛日夜缠绵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有的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在产褥期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勿过早久站、端坐、负重或劳动;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可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19.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也是产褥期的易发疾病。分娩后的头几天,自然排尿困难,通常采用导管人工排尿,这样膀胱容易残留尿液,从而引起膀胱炎。膀胱炎如果继续发展,细菌侵入肾盂,会诱发肾盂炎。

如果发生这些疾病,仍要保持安静,多喝水,采用抗生素、化学疗法都可以治疗。

20.贫血

产妇必须注意防止贫血。在分娩时,一般都会失血150CC,妊娠期贫血的人容易引起产褥热。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应喝些补血剂,多吃含铁丰富的肝、蛋黄、肉类、菠菜等,还有苹果、葡萄等水果。

总之,为使产妇能顺利度过产褥期,妊娠前就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注意供给充足的营养,或者提前做些适当的运动如产褥体操等以增强体质。

第二节婴儿常见病的发现与防治

父母们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最担心孩子染上某些疾病,看到孩子打针吃药,自己常常心疼得不得了。其实,婴幼儿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父母应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则是最好的。但是,孩子一旦染上某种疾病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发现。下面介绍一下父母们应该及早发现的婴幼儿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新生儿假死

新生儿出生后,随即会发出“哇……”的叫声。但也有不出声、不呼吸的新生儿,这就叫做新生儿假死,多发生于难产时。

若是轻度假死,可揉搓或拍打后背和脚掌,清除口鼻中的粘液,新生儿即开始呼吸。

若是重度假死,应马上施行复苏术(人工呼吸和吸氧)。因重度假死较长时间不开始呼吸的话,有时会造成供氧不足,遗留大脑后遗症。

2.新生儿黑粪症

新生儿黑粪症,是在出生后2~4日左右的新生儿的呕吐物或大便中掺杂着血液的疾病。大便的颜色呈黑褐色(沥青便)或在呕吐物中掺杂着咖啡渣样的黑色粘液和血液。新生儿精神状态差。根据形成的原因,分为真性黑粪症和伪性黑粪症。

伪性黑粪症,是在分娩时吸进了母亲的血液,或在吃奶时从乳头的伤口吸进了血液,因而出现了上述病状。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不必耽心。

真性黑粪症,是因为食道或胃、肠的溃疡处或糜烂处出血,或者是因为使血液凝固的功能发生阻碍。用止血剂一般就能治好,若是止血剂不行,就得输血。

3.鹅口疮

所谓鹅口疮,是在新生儿口腔内粘膜和牙龈、嘴唇等处,长出大大小小的白色斑点的疾病。多见于刚出生后不久,乳头或奶瓶不干净时,由一种霉菌繁殖蔓延引起的。不发烧,但症状一发展,新生儿就不吃奶,也没有精神。应尽早请医生诊治,局部涂上药保持清洁,很快就能治愈。作为预防,喂奶的时候,母亲的乳房或牛奶的奶瓶和奶嘴要消毒,保持清洁是最重要的。

有时新生儿嘴里沾有奶渣,舌头发白,但这不是病。遇到这种情况,用干净的棉签擦掉就行了。

4.淤热、饥饿热

暖水袋过热,或把新生儿裹得太紧时发的热叫做淤热。这时将新生儿裸露一会儿热度就会下降。

还有,在身体缺水时,有时也会暂时发烧至38℃左右。这叫做饥饿热。

刚生下来还不能很好地吃奶时,和体重相比哺乳量少时,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喂些糖水和白开水,热度就会下降。

5.结膜炎

新生儿眼睛的粘膜特别敏感,因此容易得结膜炎。如果出现黄色的眼屎,可用沾2%的硼酸液的脱脂棉擦掉,或者用含用抗生素的眼药水点眼。如果白眼球充血,要请医生诊治。

6.中耳炎

新生儿患中耳炎,发烧的很少,即使发烧也不会高烧,因而容易忽略过去。流出带脓的耳屎,情绪不好,手碰到耳朵周围就疼痛地哭起来的时候,可怀疑是中耳炎,要迅速请医生诊治。

7.肚脐的疾病

新生儿常见的肚脐疾病,有脐疝、脐肉芽肿、脐炎、脐膨出。

脐疝被叫做凸肚脐,哭泣或使劲时加大了腹压,肠子就从薄弱的肚脐部位鼓出来。大部分不用处理会自然恢复。

脐肉芽肿被叫做肚脐蘑菇,是摘除脐带后残留下的一点儿脐带根,长出像疙瘩似的肉芽的疾病。从肉芽中流出粘液,潮湿不干,所以不注意清洁就会引起细菌感染。用手术切除或用硝酸银烧掉可治疗。

脐膨出是先天就没有肚脐部分的腹膜,腹腔内脏器从这里可以出来,表面被腹膜羊膜覆盖着。如不及时处理,可能被细菌感染,或破裂而死亡,应早期请医生治疗。

还有,处理肚脐时不清洁,也会引起细菌感染,总是湿乎乎的,或肚脐肿胀,或积脓。所以,要特别注意清洁。

8.新生儿腹泻

腹泻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造成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胎儿期,除了吞咽一些羊水之外,胎儿不接受任何外源性的饮食。但出生以后,发育不够成熟的消化道受到了很多外界刺激,肠道粘膜很容易受到激惹,且肠道内缺乏分泌型的免疫球蛋白A,对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差,所以易发生非感染性或感染性腹泻。但仅排便次数增多,不一定就是腹泻。对新生儿来讲,要区分是功能性排便次数增多,还是病理性腹泻。

对新生儿腹泻,首先要查明原因,仔细回忆喂养史,让医生给孩子做个全面的查体,化验大便,根据这些做饮食调整、肠道消炎、全身抗炎、输液、纠正酸中毒等治疗。尤其是新生儿机体耐受性差,很多家长没有观察病情的经验,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腹泻对新生儿健康危害极大。因此预防腹泻应引起每个家长及护理人员的重视。提倡坚持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腹泻的良策。尤其是初乳,量少质高,含有丰富的抗体,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要素,最适合新生儿服用,是任何代乳品都无法替代的。尤其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母乳喂养儿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对有母乳喂养禁忌症不能哺母乳的新生儿,要注意奶具的消毒。最好不要经常更换不同的代乳品。家中有人腹泻要注意隔离。此外,护理好腹泻的患儿也十分重要。要勤换尿布,注意臀部护理,防止臀红、尿布疹的发生。要注意保暖,观察好尿量、大便次数,以及大便的性质,便于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