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14918700000023

第23章 势退谋进:善于谋划就不怕退无可退(1)

领导者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霉运当头的时候。如果在某一时期大势对己不利,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怀有进取之心,于逆境中仍以向前看的眼光精心谋划,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退有可退之处,另一方面也应该相信终有一飞冲天的那一天。

1.险境中要深藏进取之心

在危险的环境中要想成就大事,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进取之心隐藏起来,在深藏不露的前提下,对手才能受到麻痹,你才有机会采取稳妥而积极的行动。

三国时,河东太守王邑被调走了,卫固、范先以请王邑回河东为名,与并州高干暗中往来,欲举兵反叛曹操。曹操知道后对荀说:“河东山川险峻,为天下的要地。落入卫固等人手中,为害必深。请你替我举荐一人,派去镇抚。”荀说:“镇抚河东,杜畿可以去。”曹操便委任杜畿为河东太守,前去执政。

杜畿上路了,但未等他到河东境界,卫固等人已得到消息,派几千人守住陕津,不让杜畿入境。有人对杜畿说:“应带大兵前来征讨。”但杜畿却另有考虑。他说:“河东有3万百姓,并非都是叛乱之人。如果以大军进攻,高压之下原来一心向善之人也会因为恐惧而听从卫固。卫固控制了百姓,必然拼命死战。在这种情况下进攻征讨,如果不能取胜,则会引致附近各地的叛乱,天下便永无宁日;如能侥幸获胜,也会对河东之民多所杀戮,同样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叛乱,他既然以回请王邑为名,对曹操派去的新官暂时必然不敢加害。卫固虽然足智多谋,却犹豫寡断。如果我单身前往,出其不意,他必然假意接受我为太守。我到了河东,只要有1个月的时间,设计算计他就已足够了。”杜畿于是秘密取道陕津,渡河进入了河东境内。

杜畿到任后,范先想要杀杜畿立威。为了观察杜畿的内心去向,便先杀了主簿以下30多人,而杜畿不为所动,举动自如。卫固于是说:“杀了他没有什么好处,只会给我们招来滥杀无辜的恶名,而且他已经被我们所控制,不如就留下他来做太守吧。”这样,杜畿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被卫固等人奉为太守,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

保全性命之后,杜畿开始设计了。他对卫固、范先等人说:“你们是河东的希望所在,我只有仰仗你们才能办成大事。所以,以后如有什么事,请大家一起商量,出谋划策。”便任命卫固为都督,处理一般行政事务,范先则率领士兵,共有3000多人。卫固等人心中高兴了,表面上侍奉杜畿,实际上却认为杜畿没什么了不起,不以为意,放松了对他的防范。

后来,卫固要公开起兵反叛了,杜畿心中非常担心,便劝卫固说:“要想做成大事,首先是应该不让老百姓心乱。你现在要起兵,老百姓担心你要征兵役,必然民心大乱。所以,不如现在用钱招兵买马,等兵马足够了,再起兵不迟。”卫固不知杜畿的真意,还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依计而行。这一迁延,几十天已经过去了。而卫固的部将们贪婪财物,把招兵买马的钱私吞了很多。因而,卫固钱花了不少,兵却招来不多。

后来,杜畿又假作好意对卫固说:“每个人都恋家,诸位将军兵士久在外地,恋家之心必然更大。现在郡中无事,可以让他们轮流回家探亲休息,有事再召回来就行了。”卫固害怕伤了大家的心,又听从了杜畿的意见。杜畿于是暗中联络知己,私下准备。结果是他的朋友们已散至各地,等待时机;而卫固的心腹们却都回家安乐,被离散了。

这时,反叛的高干攻入护泽,白骑进攻东垣、上党诸县,弘农郡也都发生叛乱,卫固认为时机已到,便召集家中的将士起兵反叛,但却没有多少人回来。杜畿看到各县已经归附了自己,民心已定,便率领几十人离开郡府,至张县拒守。吏民多拥城自守,以助杜畿。几十天内,杜畿便得到了4000多人的兵马。高干、卫固等人合兵围攻杜畿,但由于杜畿已得民心,终于没能攻下张县。后来,曹操的大兵到了,高干败走,卫固被杀,河东郡轻易地便平定下来。

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杜畿仍怀进取之志实属难可贵,但显然,成就大事仅靠进取之心还不够,在似乎退无可退之时,还要善于谋划。正是靠着隐藏极深的谋划,杜畿取得了难以想像的成功。

2.吃一堑后要有长一智的收获

即使在于己不利的境况里,让一个才能出众的人闭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聪明的领导者必须具有这样的智慧,吃一堑之后最终能够记得,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和习惯不加筹划地行事势必会吃更多的“堑”。

秦朝末年,项梁和项羽起兵造反,打了许多胜仗,项梁于是不把秦兵放在眼里,表现得很骄傲,他说:

“亡秦乃是天意,我们替天行道,岂有不胜之理?现在我军可大胆进攻,一定要讲求速胜。”

曾任楚国令尹的宋义认为项梁轻敌,劝告说:

“秦军曾横扫天下,今虽屡败,但仍不可小看。而我军连胜必骄,这是兵家大忌,将军务必在意。”

项梁对宋义存有偏见,他私下对侄子项羽说:

“宋义从前贵为令尹,今日他一定不甘屈居你我之下。他明里是好心,其实谁知他是否暗怀鬼胎呢?他不是我们的人,对他既不能重用,也不能轻信。”

项梁对宋义表面上尊重,实际上对他的进言一律拒绝。宋义多次碰壁之后,渐渐醒悟过来,他对自己的好友说:

“项氏叔侄名义是恢复楚国,实质是培养他们自己的势力啊。我这个楚国旧臣不是他们的亲信,难怪他们对我如此冷淡了。”

宋义的好友说:

“大人已知他们不能容人,何不早早离开呢?”宋义叹气道:

“不为信任,便为异己,项氏叔侄岂能让我轻松离去?恐怕我此念一生,他们便会除掉我了。”

项梁打下城阳之后,为了震慑天下,下令屠城。宋义闻知人惊,他对项梁说:

“暴秦之暴,百姓早已受够,这才会天下反叛,将军难道不知吗?得天下当以仁德聚拢民心,望将军收回成命。”

项梁怀疑宋义别有用心,对他的苦劝非但不听,还挖苦他说:

“我想杀人,大人百般阻拦,世人若知此事,定会颂扬大人的仁德。不过此事必行,就让天下骂我这个恶人吧!”

城阳全城被屠,死人甚众,宋义伤心之余,他哭着说:

“可恨我如今卑微,有心救人却无能为力,这不是我的过错啊。”宋义从此再不对项梁直言,反极力夸他用兵如神。宋义的好友感到奇怪,问他说:

“你和从前判若两人,事事都不争辩进言,你太不负责任了。”宋义反问好友说:

“我无职无权,何责之有?项氏叔侄刚愎自用,他们是死是活与我何干呢?”

一次,项梁假意征求宋义的意见,当着众人的面说:

“大人曾为楚国令尹,德高望重,见识不凡,不知大人有何赐教?”

宋义陪笑道:

“往日之事不可再提,何况我只是个亡国的令尹,我有罪啊。将军大智大勇,乱世雄起,大楚复兴有望,全在将军,将军才是真正的英杰,我听从将军的号令好了。”

项梁心头有喜,连连有笑,他对宋义点头说:“大人抬爱,项梁受之有愧了。”

见到宋义媚言,项羽也感到突然,他对叔父说:“宋义这个人一向孤傲,他怎会当众自贬呢?”项梁肯定说:

“宋义是个聪明人,他现在是想通了。今非昔比,他还敢和我们作对吗?”

宋义见项梁对他解除了戒备,于是专心筹划离开他,他对好友说:

“项氏叔侄只谋私利,排斥异己,他们终会败亡的,在他们身边太危险了。一有机会,我便要远走,你也要趁早准备。”

不久,项梁有事要联络友军,宋义主动请缨,借此离开了他。很快,项氏军队在定陶被秦军打得大败,项梁也死于此役。

宋义足够聪明,碰壁之后能很快改变自己,以所谓“谋进”来抵消了“势退”带来的危机,这一智“长”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3.以屈求伸是劣势中的最佳进取术

以屈求伸语出《周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蠖是蛾的幼虫,这种幼虫行动时总是先蜷曲后伸展。因此,以屈求伸是指用弯曲来求得伸展。说明一个人处世有方,能屈能伸。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五出》:“尺蠖欲求伸,卑污须自屈。”

以屈求伸往往是个人处在比较危险的境地时所应用的策略。

汉更始元年(23年),刘秀指挥昆阳之战,震动了王莽朝廷。然而,刘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刘玄的嫉妒。刘玄本是破落户子弟,投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战功,自当上更始皇帝后,又整日饮酒作乐,不事朝政。刘玄怕刘秀兄弟夺取了他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刘久有异心”的莫须有罪名,将立有战功的刘杀害了。刘秀接到兄长刘被杀害的消息,几乎昏厥,但当着信使的面仍极力克制自己,说道:“陛下圣明。刘秀建功甚微,受奖有愧,刘罪有应得,诛之甚当。请奏陛下,如蒙不弃,刘秀愿尽犬马之劳。”转而,刘秀又对手下众将说:“家兄不知天高地厚,命丧宛县,自作自受,我等当一心匡复汉室,拥戴更始皇帝,不得稍有二心。皇帝如此英明,汉室复兴有望了。”刘秀的这种虔诚态度,感动得众将纷纷泪下。刘秀突然遭此打击,自然难以忍受。然而他心里清楚,刘玄既然杀了兄长,对我刘秀也难以容得下。此后,刘秀对刘玄更加恭谨,绝口不提自己的战功。刘秀的行动,早已有人密报给刘玄。刘玄在放心的同时,觉得有些对不起刘秀,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并令刘秀持令到河北巡视州郡。刘秀借机发展自己的力量,定河北为立足之地。更始三年初春,刘秀实力已壮,便公开与刘玄决裂。更始三年(25年)6月己未日,刘秀登基,是为光武帝,建国号汉,史称东汉。此时,刘秀只有32岁,正是年轻气盛、成就大业的时候。以屈求伸,“忍小愤而就大谋”,终使刘秀化险为夷,创建了东汉王朝。

以屈求伸是一种有效地自我保护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这一策略摆脱危险的实例。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小孩被人贩子劫持,他起先作出反抗,后来猛然想到父母时常教导他不可急躁、不可蛮干,凡事都要动脑,用智慧战胜困难的叮咛,再掂量一下自己也远非人贩子的对手。于是,便装出一副贪吃好玩、不谙世事的样子,对人贩子的吩咐也是样样照做,还主动与人贩子搭讪。几天之后,人贩子对他的监视明显放松了。一天,当人贩子带着他在转卖途中路经一个城镇的交通岗时,这个小孩趁人贩子不备,跑到交通警察身边,从而得以回到父母的怀抱。并且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人贩子。这个小孩所采用的正是以屈求伸的策略。正是这一策略,使这个小孩避免了被拐卖的厄运,同时,也免受人贩子的淫贼和暴力之苦。以屈求伸还需注意两点:一是这里的“屈”不是奴颜屈膝,“屈”是有限度的,绝不应拿根本原则作交易;二是屈是为了伸,只会屈而不会伸,或屈之有余而伸之不足,都不应归入此列。

4.屈中带刚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古往今来,无论取得了多大成就的人,很少能总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每个人都有他屈身的时候。就屈身而言,有的人只对他的荣辱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少数人屈身,有的人则可能向大众利益屈身。从社会现实来看,人们可以钦佩或鄙夷某一种“屈身”行为,但是不同的“屈身”行为,确实是决定人们是否能够有所作为或取得成就的一个关键因素。

布下一番大局面,成就一方霸业的曹操就很善于掌握屈与伸的分寸。

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献帝正式任命曹操为兖州牧。这时,由于曹操没有地盘,便只好做英雄屈身之举。他在准备起事的过程中须争取陈留太守张邈的帮助,起兵后在给养等方面也须仰仗张邈的接济,因此在起兵之初曹操对张邈屈身以事之,并主动接受张邈的节制。不久,曹操随张邈来到酸枣前线,代理奋武将军之职。

和后来成大事的其他人一样,曹操一方面屈身于张邈,受他的领导和节制,另一方面也在乘机积蓄自己的实力,以为后来开辟自己的天下创造条件。

曹操前往酸枣途经中牟时,该县主簿任峻率众前来投附。曹操非常高兴,任命他为骑都尉,并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

骑都尉鲍信和他的弟弟鲍韬也在这时起兵响应曹操。鲍信是个颇有见识的人,董卓刚到洛阳时,他就劝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心怀不轨,如不早想办法对付,将会被他控制。应当乘他新到疲劳的机会,发兵袭击,可一举将其擒获。”但袁绍畏惧董卓,不敢发兵。鲍信见袁绍不能成事,便回到家乡泰山,招募了步兵二万,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乘。曹操刚起兵,鲍信便起兵响应,同时来到酸枣前线。曹操和袁绍推荐鲍信为破虏将军,鲍韬为裨将军。当时袁绍的势力最大,不少人趋奉他,独鲍信对曹操说:

“有大谋略的人在世上找不到第二个,能统率大家拨乱反正的,只有您一个人。而那些刚愎自用的人,即使一时强大,最后也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