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人十法
14917500000022

第22章 品人之好,可知其情怀(1)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为人而有好,乃人之天性。自古以来,就有好仁之人,有好勇之人,有好智之人,有好色之人。有人因好而功成名就,有人因好而玩物丧志。正当而有益之好让人所获甚多,不当而有损之好让人所失甚广。

细品人之所好,不仅能见出人的情怀志趣,而且能推断人的命运。

美名佳誉要靠自己挣得

种下蒺藜不会收获牡丹,播下龙种也不会收获跳蚤。一个人行事的动机和方式,正是其性情与为人的直接体现,当然也是人们评价其人的具体证据。正所谓行仁者得仁名,好义者获义名。

宋朝初兴时的曹彬,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厚将军。他奉命攻打江南,征服南唐后主——就是那位被俘解送到汴京途中、船上吟诗填词“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李煜。

当时曹彬围攻南京半年多,连秦淮河、白露洲、西门水寨都占领了。到最后,只要一仗就可以轻易攻进金陵——南京城了。李煜也准备要投降了。在这紧要关头,总司令曹彬突然生病了。生的什么病呢?大家都着急,都监——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潘美,先锋——前敌指挥曹翰等都到总司令部去探病。问起生的是什么病,曹彬说是心病。于是大家纷纷主张找医生,还要找名医。曹彬说,不必找医生,我的病医生治不好,只有你们各位能医好。大家问什么办法。曹彬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打进南京的时候,不许随便杀一个人,也不许任何人奸淫掳掠,做不做得到?这时一班将领们只好说,你命令下来就好了嘛!曹彬说,不行,要先发誓。于是大家就发誓。发过誓后,立刻下攻击令,打进了南京城,而城里的老百姓还不知道呢!

潘美的难以控制,曹翰的好杀,都是事实。当宋太祖赵匡胤授命曹彬去打江南的时候,曾告诫曹彬最好不要多杀人,对李煜一家人,更是要加以保全。曹彬当下迟疑不答,既不抗拒命令,也没有明确的答复。他只问副将——副司令要派谁来负责。赵匡胤马上懂了他的意思,立刻召见了潘美、曹翰等人,任命他们作副司令。不过,当着他们,交给曹彬他平日用的一把宝剑,告诉他说,你拿着这把剑,“如朕亲临”,等于我本人在场一样,凡是副将以下不听命的,我授权给你,你只管照军法办理,先斩后奏,一切由你全权作主。他一面对曹彬说,一面眼角看着潘美、曹翰。吓得这些人汗流浃背,只有禀报:“末将听命”的了。

曹彬的高明还不止如此。他又向赵匡胤请调一位将军田钦祚,来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弄得潘美、曹翰他们都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污,爱争功,又不肯负责,同时又最喜欢打小报告给赵匡胤,常常忌功而倾轧同事。曹彬所以请调了他来参加战役,作用是准备平定江南之后,送点功劳给他,免得他在后方捣乱,又增加赵匡胤的怀疑顾虑,而对前方有所牵制。这就是曹彬高明的权术大用了。

曹彬、潘美等破城以后,李后主在无可奈何之下,穿着白纱衫帽,亲自向曹彬投递降书。他先见副帅潘美,只好叩拜如仪,潘美却也答拜叩头还礼。进一步,便要上船晋见大元帅曹彬,他也设拜叩头。曹彬便叫左右告诉他说:恕我“介胄在身,拜不及答。”换句话说:对不起,我是军人,只好以军礼接见你,不能跪拜还礼了,请原谅。

行过了投降的典礼,正副元帅曹彬和潘美先自登上两只大船,很礼貌地请李后主上船饮茶。由岸上到战船上的跳板,当然是独木板。李煜素来是养尊处优,平时生活,哪里受过一点罪,今天忽然要他经过独木板上船,实在没有这个胆子,再三排徊不敢踏上去。曹彬便命令左右的副官扶他上来。

曹彬的确是很仁厚,他招待李后主吃茶的时候,他问起李煜家庭的成员。知道总共有三百多人,就替他准备一百条官船,给李煜三天时间,收拾财物,带着进京。并吩咐他尽管多带些财物去,暗示我曹彬不要钱,可是到了京里,还是有人要钱的,得准备送红包。然后放李煜这些人自己回去,连卫兵都不派一个跟着。其他将领们很不放心,但曹彬并不在意。他说,放心!他连上船的木板都不敢走,生怕掉下水去,可见他怕死得很,哪里会有逃跑的勇气。

曹彬知道有些人是靠不住的。等李煜走了,他吩咐副将潘美代理职务,表示自己要暂时离开总司令部三天,把统率部队的责任交给他,并特别交代不许杀人犯军纪。然后带了二百名亲信,在李后主的宫殿四周布防保卫,不许任何人闯进李煜的宫中。自己则亲守在大门口,以防止下面的士兵们,以对待敌人的态度,进去危害骚扰。第三天以后,李煜带了三百多人上了船,他才进宫去,查封了宫里的财物,造册呈报给朝廷。

据宋人的笔记,另一面他的副司令曹翰,后来奉命攻打九江。打进了九江,纵兵掳掠,还要屠城。而他自己却装了二十几船的财货宝物,悄悄地运回家乡去了。与曹彬相较之下,就有天壤之别了。

记得电话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有歌词曰:“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大约是为了安慰那些身后名声佳者。但像曹彬这样历史上有名的仁将,就根本用不着什么宛转的安慰:身前走得端、行得正,身后自然不会留下歪歪邪邪的名声。

超越的诗篇超越的人

人生在世,顺境和逆境都可能遭遇,这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尤其是某些逆境,更是考验人的意志和胸襟的关节。有的人一遇坎坷便一蹶不振,颓废不堪;有的人虽然内心痛苦,却能磨砺出光华闪耀的珍珠——用自己的才情、体验、感受、诗心……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饰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乌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深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们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争强好胜者的命运

喜欢争强好胜的人,其情怀多优于常人,在社会生活的熔炉中,要么以痞称霸,要么以帅称雄。争强好胜者既可让自己的成功耀人眼目,令人仰视,也会让自己的失败惨烈痛心,不可收拾。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人以特殊的启迪和警示。

1769年8月15日,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的一个破落贵族的家中。他在家里排行第二,个子矮小却生性好斗,他的哥哥约瑟夫比他大1岁,还有3个弟弟和3个妹妹。拿破仑很小的时候就和他的哥哥约瑟夫打架,从不认输。

拿破仑10岁的那一年,由于家境的贫困,父亲便把他送进了法国一所公费学校——布里埃纳军校。这所学校不仅纪律严明而且等级制度非常的明显,所以穿着破烂的拿破仑刚一到这里便遭到了欺侮。

一天早晨,当他起来洗脸的时候,一个贵族子弟,故意把迎面走过来的拿破仑碰了一下,然后扬长而去。拿破仑早就看不惯这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了,他从后面追上去朝着那人后背就是几拳,一下子把那个横行霸道的家伙打倒在地。那个贵族子弟并不服输。

没过几天,这个小子又叫来几个贵族子弟报复拿破仑,当拿破仑刚从教室回到寝室的时候便被这伙人给围住了。他们故意找拿破仑的茬子,大打出手,那个贵族子弟还在一旁大喊加油。

好强的拿破仑哪里吃这一套,他一点不示弱,挥起拳头跟他们大打起来。眼快的拿破仑看见大门后面有根木棍子,他拿起棍子便往人群堆里乱劈,当时只见人群迅速散开。从此以后,大家再也不敢冒犯这位破落的贵族子弟了。在学校里,拿破仑学习非常认真,他认为如果只凭力气大是不行的,只有学习好才能够最终征服那一群自认为了不起的贵族子弟。

拿破仑广泛地阅读了历史书籍,特别是有关军事方面的书和作战的书,他都非常喜欢看,而且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关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战争是为什么成功或失败的,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对那些在历史上有成果的将帅非常佩服。

有一年的冬天,大雪把整个校园都覆盖了,学校气氛更显得沉闷了。课间,大家站在走廊上看着飘落的雪花发呆,谁也不敢朝操场走去。突然,一个人拨开人群狂奔着走向雪地。他在雪地里滚上了几个滚以后,又迅速爬了起来。

“唉!快来打雪仗吧!”

大家仔细一看,是拿破仑。只见他把手中的雪团扔向了在走廊里发呆的同学。顿时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也狂奔着跑向操场。

“这边一队,那边一队,先把你们的战壕垒好。”

同学们非常自觉地分成了两支队伍,他们用四周的雪迅速地垒成了战壕。

“打!”

拿破仑一声命令下,顿时雪团飞舞。他一会儿跑到这边去指挥一会儿跑到那边去指挥,整个场面就跟战争差不多少。这次雪战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等到老师来叫上课,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跑回了教室。结果大家被罚打扫操场的积雪,而那场雪战的挑起者——拿破仑却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接受批评。

在布里埃纳军校呆了5年以后,拿破仑便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了巴黎军官学校,可是不幸的是他刚入学不久父亲便突然去世了,这时家里更是贫穷了,为了使自己能早一点出人头地,摆脱家庭中的困境,他决定努力学习,争取早一点毕业。他提前两年通过了这所军官学校的考试,然后跟其他三位同学一块被任命为皇家炮兵少尉,那一年拿破仑只有16岁。

19岁那一年,他所在的炮兵团被改编为当地一所炮兵学校的训练部队,该校校长是法国军中最杰出的炮兵军官杜特少将。这使得拿破仑有条件学习炮兵中最新的战术和技术。不久他就被杜特将军看中而让他负责调查研究由长管炮发射爆破弹的方法,这是一项涉及许多技术难题的实践研究。由于拿破仑刻苦的精神和广博的知识很快又赢得了校长的赏识,杜特少将很快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1793年夏季,当时法国的国王刚被处死一个月,国民议会便提出向英国宣战,准备攻占土伦港。于是拿破仑被任命为炮兵指挥,因为他杰出的指挥才能最终取得了土伦战役的胜利。因此拿破仑名声大振,战后还被晋升为炮兵准将,奉命去指挥意大利方面军的炮兵部队,从此便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和政治生涯。

如果没有少年时代争强好胜的拿破仑,也就不会有青年时代奋发有为的拿破仑,当然也不会有壮年时代征服世界,让历史永远铭记的拿破仑。但争强好胜又是一柄双刃剑,它容易让人产生力争上游、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动力,也容易让人陷入好勇斗狠、骄横不可一世的泥潭。拿破仑一生成败恰好是这一观点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