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14914200000036

第36章 当传统遇到现代(4)

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当他们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时候,他们的手段会激起人们更大的愤恨,从而更加倒向东方阵营。

而他们扶持独裁者对抗共产主义的方法也没有奏效,因为独裁者首先考虑的不是防范共产主义,而是坐稳江山和捞钱,他们更倾向于镇压自己辖区内的平民,最终彻底丧失人心,让人民不得不向共产党靠拢。这种循环式的悲剧不是防范东方,而是把对手保送上台了。在越南、柬埔寨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古巴的卡斯特罗也不停地嘲笑着美国人的幼稚。

在越南,法国人撤出后,美国人迅速填补了法国人留下的真空。根据《日内瓦协定》,越南在北纬17度线附近分成了南北两部分,这两部分将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合而为一。然而,当胡志明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权更有可能在统一选举中获胜时,西方开始怀疑两越统一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美国认为,与其让越南统一变成共产党国家,不如保持分裂状态。历史上,越南的南北分离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状态,从古代就有越南和占婆的南北对峙,后黎朝又有郑氏和阮氏的对峙,在法国时期,更是把越南分成了三部分,二战之后的分裂只是这种传统的延续而已。

美国对于自己扶持的越南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也没有在意。

越南共和国虽然在形式上保持了民主制的一些特征,但在吴庭艳的领导下已经成了一个独裁和腐败的政府,没有人能够约束官员的腐败行为和总统家族的权力。美国支持吴庭艳,相当于将自己的声誉与独裁者绑在一起,从而失去了普通越南人的好感。到了后期,当普通越南人开始反抗吴庭艳时,美国人在越南人的眼里就成了帮凶。

美国人不择手段轰炸平民的做法也成了“目的先于手段”的典型表现。当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是正义和高尚之时,他们的手却已经被越南人的鲜血玷污了。

胡志明市(西贡)的战争罪证博物馆是个有趣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了意识形态的所在,美国人在博物馆里继续被丑化成入侵者和流氓,在越南的社会中,集体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退居了次席,可是在博物馆里仍然是主流。

但这个博物馆又吸引了大量的西方游客,包括许多的美国游客。他们来这里是为了缅怀那些死去的人们。在他们的眼里,人的生命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本身,成了最值得纪念的东西。

这里展出了大量关于橙剂的证据。美国人为了对付胡志明小道上向南渗透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士兵,向西部的山区喷洒了大量的橙剂。这种由孟山都公司制造的落叶剂可以让树木的叶子完全脱落,从而使丛林中的敌人暴露。然而,橙剂中含有的二恶英成分却是一种对人体十分有害的物质,直到战后许多年,越南仍然有无数橙剂引发的畸形婴儿诞生。

在我游览占婆的圣地美山时,导游告诉我们,在美山的附近也有许多地方遭受了橙剂的危害,树木全部枯死,畸形婴儿比例很高。除了橙剂之外,当地还有着大量的炸弹遗留,即便到了现在,走进许多深山之中仍然是十分危险的。

在老挝的石缸平原上,美军的炸弹甚至是当地人谋生的手段。他们把飞机的副油箱当作船使用,把炸弹壳上的铝打磨成筷子、勺子和叉子出售给旅行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他们仍然需要依靠这些来解决生存问题。

在战争罪证博物馆的三楼,有一座著名的雕塑叫“母亲”,是用炮弹碎片粘合成越南妇女的形象。不,那不是一个女人,那更像是一具骷髅,根根的肋骨和空洞的眼窝将一位母亲的绝望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在博物馆的三楼,还有一面墙是为美莱村(My Lai)而设。美莱大屠杀,已经成了越南战争中一个巨大的污点,让美国人不管如何标榜正义,都无法将自己从罪恶中洗脱出来。

美莱事件同样发生在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春节攻势期间。

1968年3月16日,美军在广义省美莱村袭击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军队,通过浴血奋战,他们一共杀害了128名越共士兵。

这件事经过宣扬后,成了美军在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绩,并得到了美国军方高层的表彰。

然而,时过不久,突然有质疑的声音提到在美莱村时,美军不仅杀害了越共士兵,还屠杀了大量的平民。于是美国军方对此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除了消灭128名士兵之外,还误伤了22名平民。

在战争中误伤平民是常有的事情,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越南平民死亡是可以被歼敌消息掩盖的。

但此时,突然从执行美莱任务的美军第11轻步兵旅第20志愿步兵团第1营的C连内部也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根据这个声音,美军杀死的全都是平民,即便把疑似分子算上,能够称得上越共的也不会超过三四人!一共有500多名平民死于美军的屠杀!

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后,人们通过复盘才了解到士兵在战场上可以冷酷和机械到什么地步。

3月16日,C连接受任务向美莱村挺进。根据情报,这里驻扎着越南民主共和国一个营的军队,美军打算趁早上当地人都出去赶集的时候,将还留在村子里的越军全部围歼。据说曾经有命令要求将村子里的人都杀死,又据说没有这个命令,但不管事实如何,士兵们带着忐忑和兴奋进入了美莱村。

他们没有想到,由于情报出错,美莱村里并没有所谓的越共士兵,而村民们也不可能全家出动去赶集。显然,美国人由于不了解东方的风俗,经常会用想当然的方式来理解当地的情况,实际上,即便再热闹的集市也会有人留守家中。

于是,当美国士兵到达美莱村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看到战前的紧张气息,而是看到一个热闹的小村子,人们按照着似乎从未改变的方式生活着、玩耍着,憧憬着今天和下一天,以及未来更久远的时光。但他们已经见不到未来了。

面对着众多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显然手无寸铁、不是越共,士兵们会根据眼前看到的一切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

不会。他们以执行命令为借口开始了屠杀。那冷冰冰的命令(这个命令还不一定存在)让士兵们对眼前活生生的生活气息视若无睹,他们先是对“可疑分子”开枪,接着对一切人员开枪,最后,又决定将一切活着的生物全部杀死。老人和孩子被他们赶到村子的中央。请记住威廉·凯利(William Calley)的名字,这个屠杀最起劲的军官下达了命令,于是士兵们纷纷射击,将老人和孩子枪杀——他们被战报粉饰成了游击队员。

士兵们不仅屠杀一切,还焚烧了一切,房屋、生活用品、粮食都统统付之一炬,以防止这个村庄死灰复燃。

更奇特的是,美国人在屠杀的时候,竟然还有摄影师跟着。摄影师罗纳德·西伯尔(Ronald Heaberle)负责随军拍摄,他用相机记录了美军的辉煌胜利。但他也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了另一面,哭泣的孩子、挣扎的母亲,他拍摄的时候,这些人还都活着,但当他一转身,身后传来的枪声告诉他,那些刚才还扭曲挣扎的人已经变成了尸体。

在美军士兵中,也有人学会了自己动脑筋,抵制军官们荒唐的命令。迈克尔·本哈德中士(Sergeant Michael Bernhardt)抵制了上司的命令,并在事后揭发美莱村发生的一切。他遭到了威胁,甚至被美国人骂成叛国贼。在战争时期,一切的价值观都是扭曲的,好人成了坏人,而残暴者成了英雄。

在美军进行屠杀的时候,美军一架侦察直升机到达了此处,驾驶飞机的是美军飞行员休·汤普森(Hugh Thompson)和他的两位同事格林·安德烈欧塔(Glenn Andreotta)、劳伦斯·柯本(Lawrence Colburn)。当他们在美莱村的上空看到下面有大量的死亡平民时,连忙下降探查究竟。他们发现在一条沟里还有活人,连忙降落前去询问情况。这时,他们遇到了威廉·凯利,汤普森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凯利回答,一切都是执行命令,请他们离开。

当飞行员们回到直升机时,美国士兵将沟里还没有死去的人们全部屠杀。

愤怒的汤普森命令将直升机上的机枪对准了地面上的美军士兵,并宣布,只要他们再敢开枪屠杀平民,他将直接开枪。

事后,汤普森将美莱村的情况如实向上级反映。他受到了另一些人的指责,声称他才是美莱屠杀中唯一的罪犯。三位飞行员也因此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事后很久,人们才越来越理解了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维护了美军的声誉,若非他们的努力,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将更加耻辱。

对于罪犯们的调查和审判结果,唯一被判刑的是美军中尉威廉·凯利,他被判无期徒刑,然而很快,尼克松总统将他的刑罚改为在家监禁3年半。一个美国人3年半的刑期与数百越南人的死亡是等价的,这就是美军的价值观。

美国遇到了与世界上许多殖民帝国相同的困境:他们的制度更优越,法律更加文明,如果能将他们的法律和制度移植到落后地区去,将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由于人种之间的不尊重,加上手段不能满足目标,不仅使得更加文明的制度名声扫地,还逼迫着殖民地向更加暴虐和集权化靠拢。

在所有描写东南亚的电影中,根据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沉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改编的同名电影是经常受到忽视,却又非常优秀的作品。

这部作品以一个英国记者的眼光写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初期的历史。格林以写充满异域风情的政治小说见长,他从根子上是一个疯狂的旅行者,却能够将他的旅行变成小说呈献给读者。当年奥威尔也因为在缅甸生活而写了《缅甸岁月》,但奥威尔作为旅行小说家并不成功,反而是他的政治寓言小说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品。相对于奥威尔而言,格林的异域风情小说显得更加成功。

在《沉静的美国人》中,格林描写了一位英国的老记者,他自认为看透了世界,再没有什么追求,唯一值得留恋的,是他遇到的一个越南姑娘凤儿。与《印度支那》中更加单纯的越南姑娘卡米尔相比,格林眼中的跨国恋情已经从爱退化成了相互需要,凤儿之所以选择一个英国的老男人,只是因为她需要钱和稳定的生活,而老记者选择凤儿,更多是对于女色的迷恋。他们只是相互需要对方,而不是所谓的爱情。

就在这时,一个更加有魅力的美国人出现了。他风度翩翩,深深地爱上了凤儿,年老的英国男人试图维护自己的战利品,却无力做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美国人带着凤儿离开。

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美国人啊!他的理想主义色彩让人为之心动,他爱凤儿,也喜欢越南,他坚信自己做的一切是对越南人有利的,并想帮助越南摆脱“越共的威胁”,但他的手段却是暗杀、炸弹、制造恐怖,再将责任推给越共。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却有着卑鄙的手段。这或许就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之初的真实写照。

当这个有魅力的美国人被暗杀时,格林的书似乎已经预言了美国人在越南的结局。

1973年,美国与越南各方签署《巴黎协定》,当年美军撤出了越南。两年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发起了对越南共和国最后的攻势,统一了越南,并改西贡为胡志明市。美国人试图避免越共控制全越,但他们的作为却间接帮助了越共。

如今,在胡志明市,当年的总统府已经成了博物馆。在总统府的院子里展出着当年首先进入总统府的坦克,府邸的几乎所有陈设都保持了原样。在府邸的地下室是众多的通信设备,以及躲避空袭的地下室系统,在地面上,则是各种复杂的会议厅、戏院和办公室,曾经的越南共和国总统们就生活在这奢侈之中。

但从总统府出来,就立即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氛围。如今越南比中国更为有利之处,在于中国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间,几乎都是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而在越南,从1975年到改革开放的1986年,其间只相隔了11年,许多人还没有适应公有制的生活,就又回到了私有化的浪潮之中。特别在南方如胡志明市这样的城市中,保留了更多的市场化元素。

在这里,越南人可以自由地在街道上做买卖,而在居民区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点小买卖来服务邻里,越南的第三产业比起中国来要更加繁荣,经济结构也更加合理。

当然,越南也有着无数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自然是它拥有一个集权式的政府。虽然这个政府在努力做着改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还远远不够。

但毕竟,这个好不容易摆脱了战争的民族已经利用和平的机会开始了高速发展,相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众多战乱相比,和平如此宝贵,才更使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