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旅馆的看上去是一位东亚女孩,她热情地接待了我,果然是最低价,还有免费的自行车。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女孩来自日本,她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司机,开了个小旅馆,并有了一个孩子。我始终不知道搭载我的司机是她丈夫本人,还是她丈夫的朋友。
在路上遇到日本人总是很欢乐,他们的男孩都很能吃苦,女孩则非常活泼。遇到韩国人也不错,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幽默感。在曼谷时,和我住一个宿舍间的有一位是韩国的建筑师,他第二天就要离开曼谷,于是提前把旅馆的押金500泰铢要了回来,决定晚上喝酒消费掉,并邀请我一块儿去。我们在街边坐下喝起了畅(Chang)牌啤酒,随着酒瓶的增多,我们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动作开始变形,到后来,我俩站在大街上拉住每一个路过的游人询问有没有韩国人或者中国人,最后只找到了两位日本姑娘。于是这张桌子上凑齐了东亚三国,可我们大部分时间用英语交流。日本姑娘在香港学习,会一点带广东味的普通话,也会一点韩语,而韩国人对于金庸的小说了解得滚瓜烂熟,他用韩语发音说出每一个主角的名字,再让我用普通话说给他听。只有我惭愧地发现,我既不懂日语也不懂韩语。
素可泰遗址在新城的十几公里外,到达素可泰新城的第二天,我搭车去了古城。古城的城墙和护城河痕迹犹存,却显得破烂不堪。所有的寺庙几乎都成了废墟,却仍然是泰国保存最好的遗址群之一。在成片的佛寺遗址中,一尊尊巨大的佛像或坐或站置身于林立的柱子之中,它们仿佛是从上一个劫数中逃脱出来的。
由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泰国政府也专门针对外国游客进行了提价,针对素可泰和阿瑜陀耶这两个最著名的景区,都设置了分区购票政策。比如素可泰的遗址群虽然是连成片的,但被泰国政府硬生生分成了五个区,每个区都要购买100泰铢(约20元人民币)的门票,另外还有一种通票,350泰铢将所有景点囊括在内。由于便宜了150泰铢,游客们纷纷选择通票。
后来,泰国政府又取消了通票制,游客们如果要游遍五个区,必须购买五次门票。泰国政府这样做是为了增收,没想到游客们一见没有了通票,几乎全都采取了紧缩政策,只选择景点最多的中区,最多再加上北区,实际花费减少到了只有100到200泰铢。泰国政府的门票收入锐减,游客们的不满意度也增加了。
由于我还要去另一个和素可泰相关的城市甘烹碧(Kamphaeng Phet),在素可泰也只选择了中区进行游览。进了大门向右走,就看到了泰国素可泰时期最著名的国王兰甘亨王的雕像,国王头戴泰式的高冠,右手拿着一本书,象征着他制定的文字系统;左手做着演讲的姿势。在他的左边托盘里放着一把短剑,象征着他的南征北战。
据说,泰国人按照雕塑佛陀的手法塑造了国王的面容,他仿佛在安详地望着前来参拜的人们。他的名字必将和素可泰共存。
在国王雕像的附近延伸着大面积的遗址群。素可泰遗址最大的特点是佛像,当寺庙都变成废墟之后,佛像却由于人们的虔诚保护、甚至重修,总是保存得完整无缺,甚至像新的一样。
在整个遗址区的中心,是那座叫作玛哈泰(Wat Mahathat)的寺庙,这座寺庙连同它的附属建筑群,除了是宗教中心之外,还是行政中心。寺庙外面有围墙,围墙外面还有独立的飘着睡莲的护城河系统。据说,玛哈泰寺有近两百座大小佛塔,以及无数的菩萨造像。这些佛塔、围墙和护城河都有着象征意义,象征着泰国乃至宇宙。
游人们穿梭在遗址群巨大的菩萨像下,望着已经近千年的古迹仿佛回到了兰甘亨王的时代,那时候一切是金碧辉煌的,一座座贴满了金箔的造像熠熠发光,那座巨大的塔楼也是金色的,反射出的太阳光让人不敢直视。兰甘亨王和他的家人前来参拜完毕,正顺着护城河散步,孩子们在玩耍,大人们或者在操练,或者在城外那成片的田地中收割着庄稼。在城里一定还有着市场和商店,泰族人虽然信奉佛教,但一直是一个重视商业的民族。
当朋友们问我,泰国人和柬埔寨人都信奉佛教,但他们有什么区别时,我回答:佛教让他们都心地善良,他们唯一的区别是:柬埔寨人由于没有摆脱贫困,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帮助别人;泰国已经形成较为发达的商业社会,但人们并不贪婪,对于财富看得并不重,赚了钱之后总是乐于助人,或者供奉寺庙,或者施舍给穷人。
泰国的寺庙系统实际上也具有慈善机构的特征,僧人们化了缘,一部分供自己使用,另一部分则通过他们的手交给了最需要的人。比如,中国的旅行者习惯于到寺庙去寻找食物和住处,不管是吃的还是住的,都来自于人们的捐赠。
当兰甘亨于1317年去世的时候①(兰甘亨去世时间部分史籍认为是在1298年。——编者注),从表面上看,素可泰王国已经到了鼎盛时期,但当一个国家表现得过于冒进,接下来就是它付出代价的时候。当他的儿子吕泰(Lerthai)继承了王位,却发现这已经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庞大的军费支出和王室的奢华已经影响到了帝国的财政,以至于他除了收缩,没有别的办法。有一个碑文上写出了这个国王的仁慈和宽厚,甚至带上了一丝尊重财产、抑制权力的意味:
国王遵守王者的十诫。他以仁慈对待一切臣民。在看到别人有大米时,他并不贪羡;在见到别人的财富时,他亦不因此而懊恼。如果他发现有人犯欺诈或者傲慢的罪过,即使有人在国王的食物中放毒,因而使他得病或者死亡,他也总不去杀死或者鞭挞这些罪犯,而是宽恕所有对他自己犯了罪行的人。他之所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克制自己的怒气,在本应大发雷霆的时候也并不发怒,原因在于他希望成佛,并且希望将一切众生度脱轮回的苦海。
吕泰虔诚地信奉佛教,甚至放弃了王位,到佛寺出家,他写了一本叫作《帕銮三界》(Traiphum Phra Ruang)的著作,阐述他关于佛教宇宙论的理解。
内乱也开始困扰这个国家,当吕泰去世后,围绕着王位出现了一系列的篡夺阴谋和战争,当胜利者登上王位的时候,却发现另一个泰人的国家——阿瑜陀耶王国已经崛起了。
兰甘亨死去不到100年,阿瑜陀耶吞并了素可泰。
在素可泰的西南几十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叫作甘烹碧的城市,这里也有一片巨大的遗址区。这里的佛寺建于素可泰时代,当素可泰衰落之后,阿瑜陀耶王国控制了这片区域,并继续修建着佛寺和宫殿。因此,甘烹碧是一个见证了两代王朝起落的地方。
这里至今还耸立着城墙系统,城墙外的护城河里长满了芦苇,城墙边上兵营仍然保留着地基,在城墙以内的寺庙群里,一座巨大的菩萨涅槃像最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佛陀安详地躺在三段圆柱叠成的枕头之上,等待着永寂的来临,根据传说,当释迦佛寂灭之后,未来佛弥勒佛仍然在等待着降临。这种新老交替,或许也适用于泰国的政权。
相比泰国境内一系列的泰人王国变动更替,在老挝境内的泰人王国却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老挝由于地处山区,人口稀少,比起泰国来显得更加落寞。
法国人谈到老挝人的时候,总是为他们的听天由命和懒散感到吃惊,他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和老挝人相比了。
老挝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性格,源于它的人口和地理环境。这个国家总人口不过600多万,甚至不及越南的一个零头,比起柬埔寨也少得多。但老挝的国土面积却并不比越南、柬埔寨少多少。这里资源丰富,充满了茂密的森林、密集的河流,使得人们不需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存活。山区也阻断了外界对老挝的征服,使得这里的人能够过一种安适、顺天的生活。
当泰族人最初到达泰国和老挝之后,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老挝的泰族人在生活上与泰国的泰族人区别开了。景线、素可泰、阿瑜陀耶依次强大,并压缩吴哥、对抗缅甸的时候,老挝的琅勃拉邦王国却闲适地建造着它的首都。这个首都也充满了安静的色彩,在皇宫是一片片的寺庙,看不出刀兵的痕迹,也看不出忧国忧民的悲凉。
如今到琅勃拉邦最多的游客群体,除了中国人之外就是法国人。由于老挝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对于殖民地往往带有很深的怀旧色彩。在老挝,我碰到了一位法国来的厨师Nikko,在我们相遇时,我已经接近旅游的尾声,显得懒散无比,而Nikko也已经转完了整个国家,闲下来等航班。为了省钱我们住在了一个房间,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吃饭、喝酒,以及望着饭店外面的湄公河中度过。到最后,我们都已经懒到不想离开了。“这才是老挝人的生活情趣。”直到Nikko走后,我还在想。
除了琅勃拉邦之外,在琅勃拉邦南方的川圹平原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叫川圹,一直依附于大王国。
琅勃拉邦在历史上也称为澜沧王国,中国则称之为南掌。
当素可泰王国强盛的时候,老挝的泰族人选择了依附于素可泰。当素可泰衰落的时候,澜沧王国乘机崛起,变成了一路豪强。
但这一路豪强并没有称霸的野心。它的对外政治更多是使用外交手段,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也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它有时候贴近吴哥人,娶了吴哥的公主,有时候又和阿瑜陀耶联合,而在某段时期,又成了缅甸的属国。越南也经常骚扰边境,甚至把川圹都变成了越南的属国。最后,它还一直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就这样维持着多重朝贡关系。
通过这样的国际外交手段,这个王国一直维持着“平衡的摇摆”。
公元1694年,澜沧王国分裂成了三个小王国,分别是琅勃拉邦王国、万象王国和占巴塞王国,在更多的时候,它们是作为暹罗(泰国)的属国存在的。
阿瑜陀耶之魂
在泰国阿瑜陀耶的北面,有一座叫作华富里(Lopburi)的小城。
这座椭圆形的小城仍旧保留着护城河和城墙的痕迹,四面环水,铁道从城中穿过,沟通了小城与曼谷、清迈之间的联系。小城里的猴子几乎和人一样多,在街道上,猴子们就大摇大摆地和人们抢着吃的,甚至走到商店里、坐在门口拦截着每一个顾客,在树上、电线杆都能见到大批猴子的身影。
在它东边几公里之外,还有一座同名的新城区,但对于旅客来讲,最吸引他们的还是华富里的老城。这里虽然看上去狭小、凌乱,但在古代却是比曼谷、阿瑜陀耶更古老的首都。
泰国的中部地区最早定居的是孟人,他们在曼谷西面的佛统(Nakhon Pathom)城建立了政权。这里曾出现过一个叫作陀罗钵地(Dvaravati)①(陀罗钵地据信是孟族建立的多民族城邦王国,佛统为其中心的城市。——编者注)的孟人国家,存在的时间大约从公元6世纪持续到11世纪。取代陀罗钵地的是一个叫作罗斛(Lavo)的国家,罗斛的首都就是小城华富里,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但是,罗斛国独立的时间并不长,当吴哥王朝繁荣时,吴哥王大举进攻泰国的腹地,将罗斛国变成了吴哥的附属国。
在华富里,最著名的古迹是三友塔(Prang Sam Yot)。
当吴哥势力来到华富里之后,他们摧毁了大部分更早期的佛教建筑,在这里建设了一批印度教的建筑,三友塔就是其中之一。这一组塔是由三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印度石塔组成,分别象征了印度教的三大神:梵天、湿婆、毗湿奴。这样的塔的形制成了一系列佛塔的典范,从泰国到云南的大理都分布着无数的三塔。
华富里的印度教建筑多种多样,刚出火车站,就能在对面看到一个巨大的寺院,这座寺院是一座混合模式,既有更早期的印度塔,也有晚期的佛教塔,甚至还有一座类似于西洋模式的小房子。遗址里还充斥着佛像的残肢断体,一只手臂、一只脚,或者一个躯干,当地人都虔诚地保留着,没有重新修复。
吴哥控制华富里的时候,在它的北方就是强大的素可泰政权,兰甘亨王南征北战,进攻吴哥,削弱了吴哥的统治,但兰甘亨之后,素可泰进入衰落期,吕泰王沉迷于佛教,丧失了与吴哥对抗的能力。
这时,靠近华富里的地方,另一个强大的泰人王朝已经崛起,它就是阿瑜陀耶。
在华富里的南方,景线王朝王室另一支脉的后裔们与孟人的一位公主结了婚,并继承了一个叫作乌通的小国王位。接着开始向四周扩张,将罗斛王国收入囊中。从此之后,华富里再也没有隶属过吴哥,它永远地并入了泰国的历史之中。
乌通王统一了泰国中部后,继续向北部的同族素可泰施加压迫,逼迫对方承认了他的宗主权。
然而,就在这时,一次大规模的霍乱突袭了这个新兴的国家,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故都,来到了湄南河(昭披耶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个都城被称为阿瑜陀耶(Ayuthaya,或者称为大城),而那位乌通的泰人国王则成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开国君主拉玛铁菩提一世(Ramathibodi I)。
如今的阿瑜陀耶在华富里南面一个多小时火车车程的地方,距离首都曼谷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火车车程。我到达阿瑜陀耶的时候,恰好是在泰国的第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