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三千佛塔烟云下:东南亚五国文化纪行
14914200000019

第19章 暹罗和澜沧,泰人的族系(1)

故土中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位叫作彼得·威廉斯—亨特的英国陆军少校突然发现,英国空军为了搜集情报,在泰国北部的呵叻高原上拍摄的一批航空照片带有惊人的秘密。

这些照片大都是从高空拍摄的热带密林,在丛林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植被形成的暗色同心圆,每个圆圈包围的面积从几十英亩到上百英亩不等,这些奇怪的地貌从地面上根本观察不到,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出端倪。

他开始猜测,这些同心圆不是一般的结构,而是泰国的史前遗迹,在未知的年代,曾经有人在这里建设了村落或者大型工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离开了这里,废墟逐渐为丛林所淹没,只是由于人类曾经的扰动,使植被的生成发生了变化,大自然将人类的痕迹巧妙地保存了下来。

但他的研究没有继续下去,1949年,他被派到了马来西亚,并娶了当地一位酋长的女儿。1953年,他因为一次意外,被倒塌的圆木击中而死去,那些照片在他死前已经寄回了英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再去理睬。

1982年,当人们再次找到那些照片,并开始认真分析的时候,才知道那是多么伟大的发现。根据那些照片以及以后的拍摄活动,人们共找到了91个这样的遗址,几乎每一个都有着完善的堤坝、灌溉系统,这些遗址大部分是在公元前后建造的,说明了当时泰国东北部高原上曾有活跃的人类活动。

在亨特少校的发现再次得到重视之前,美国一位考古系的大三学生也有了重大发现。1966年,在泰国东北部的丛林里,跟随教授去考察的斯蒂芬·扬(Steve Young)被一棵木棉树的树根绊倒了,当他趴在地上的时候,发现眼前的土里露出了一个陶环,这是一个陶器的圆口。

他放眼四周,发现周围存在着大量的陶器碎片。就这样,这个叫作班清(Ban Chiang)的村子进入了聚光灯下,它彻底改写了东南亚的历史,将一个未知的文明带到了世人的面前。

1967年开始,考古学家在这个小小的地点进行了发掘,不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还找到了青铜器的遗址。根据考古发掘,这里的文明可追溯至6000年前,并且这里还是东南亚最早的青铜器遗址。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东南亚的文明只是一个“跟随者”,也就是在印度和中华文明夹缝中的小角落,但班清的发现却证明,东南亚人类文明的历史可能并不比中华和印度晚多少。班清文明和越南的和平文化就代表了东南亚文明发展的巅峰。

考古学家的发现也引来了大量的文物贩子,当地的居民纷纷到这里来挖宝,以至于班清成了泰国最有名的文物倒卖区。

泰国政府意识到它的价值,开始对遗址进行保护,并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1992年,班清成为联合国文化遗产项目,并得到了泰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泰国便利的交通在附近的国家中首屈一指,在去班清之前,我游览了清莱府(Chiang Rai)的建筑和寺庙,搭了班夜车前往泰国东北部的枢纽孔敬(Khon Kaen),第二天清晨,再从孔敬坐车前往乌隆府。班清距离乌隆府还有50公里,需要搭另一辆车在中途下车,最后还有几公里路程。

这里距离泰国与老挝的边境不远,居民与老挝属于同一种族。从历史上来看,泰国和老挝的主要种族都是泰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大同小异。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两个国家的人民在习俗和语言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到最后,老挝政府将自己的人民称为老族人,在使用文字字母系统时也故意采取和泰国不一样的字母,加大了两者的差异性。但由于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新的民族大部分的人口实际上都住在泰国境内。

于是,泰国东北部的许多居民与老挝人似乎更近一些。

这里的土地相对于泰国的低地来更干燥,气候也更加凉爽,在南方水田里种满了绿油油秧苗的时候,这里的土地仍然是遍地茅草。水牛在懒洋洋地吃草,孩子们在水池里玩耍,一片安静的田园景象。在一座寺庙里,几位老婆婆坐在地上割着竹篾,准备编织农具。几座烧制陶器的作坊分布在路边。班清所代表的文明以红色的陶器著称,陶器上分布着褐色的精美条纹,其特殊的形状使得人们过目不忘。

如今的班清村庄由于遗址的出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小镇的规模。镇里有一个大棚式的市场,我在市场里吃饭时,人们好奇地围了上来,大概外国游客都自己带吃的,或者去更加西化的馆子里,很少有人跑到当地的市场里吃饭。

博物馆在小镇的一端,一个小型湖泊的旁边。1972年,泰国国王普密蓬视察了这里,观看了挖掘现场,并查看了发掘出的大量尸骸和陶器,认定这是泰国最重要的考古遗迹之一,从此班清开始了大规模的保护之路。

泰国人对于国王和王室的爱戴超出了外国人的想象。在中国,随着家族式王朝的结束,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帝王的生活,但泰国的政治却是延续性的,曼谷王朝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人们对于国王的热情仍然不减,在生活和礼仪上都充满了对王室的尊重。

国王来访后,一座博物馆随之建立了起来,在博物馆的第一号大厅里展示的就是国王到访的历程。国王站在遗址旁边时,询问了考古学家们几个有趣的问题。他对于古代的班清人是否就是泰国人的始祖感到好奇,这个问题显然关系到泰族人的骄傲。

虽然考古学家们对国王充满了尊敬,但他们仍然实事求是地回答了国王的提问。一位在场的官员回答:5000到7000年前的班清人的确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这段时间的代表文物是彩陶、青铜器,甚至少量的铁器,证明了这个文化的发展水平。1000年前的佛历16到18世纪①(佛历的计算方法是佛陀涅槃年数543年加上今年的年数,新年之后则加一年计算。——编者注),另一个种群人来到了这里,他们留下了5个水池,这些水池至今仍然在使用。但是,公元1000年之后,这里就没有人类生存的迹象了。直到距今200年前,这里才再次出现了人类。新的人种是从老挝境内的川圹王国迁徙来的,也就是现代班清人的祖先。因此,现代的泰族人并非是当年班清文明的后裔。

实事求是的回答并没有让国王失望,他和王室的成员们仍旧一直关注着这个遗址的发展。泰国不是一个排外的国家,在泰国王室的统治下,政府一直采取宽容和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比如,班清的发掘就是国际合作的典范,泰国和西方的考古学家合作发掘,斯蒂芬·扬的画像在展馆内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挖出的文物也可以送往西方去检验,之后再送回泰国。

在博物馆里还复制了当年的挖掘现场,考古学家们放置挖掘品的书架、修复文物的工具也都保留了下来,大量的陶器、青铜器以及一只铁制的矛头在馆内展出。在一个人头骨上,一个外科手术钻的小圆洞证明了当时人们的医疗技术。

在距离博物馆几百米外的婆西奈寺(Wat Pho Si Nai),另一个考古现场也被保留了下来,那儿曾经是班清人的一个墓地,挖掘出了大量的陶器和人体骨骸。整个葬坑内有几十具遗体和几百个陶器,每一个到过现场的人都会为如此高密度的骨骸和器皿感到震惊,并惊叹于这个文明的发达程度。

在整个泰国的东部,除了班清之外,还有多处遗址被发掘了出来,这都证明泰国东北部区域曾是一个文明的中心。

但这个文明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也许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消亡的,在任何文字记载中,我们都找不到它的痕迹。

泰柬两国的历史历来纠缠不清。在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泰国现在的国土上最早是高棉人和孟人的领地,高棉人的核心区域在如今的柬埔寨,泰国的东部也有高棉遗址。在历史上,就连吴哥的中心暹粒也被泰国占领过;泰柬边境的柏威夏寺,至今两国仍然都声称拥有主权。

这样的情形同样出现在泰国和缅甸的历史上,在泰国的西部出现过孟人活动的痕迹,而孟人的活动中心则主要在缅甸的南部。

泰国最古老的城市据说是佛统(Nakhon Pathom),这座城市最初由孟人建立,它的中心如今耸立着一座巨大的佛塔,成为附近人们的朝圣地。孟人不仅带来了城市文明,还带来了宗教,泰族人后来接受的小乘佛教就受到了孟人的影响。

相对于孟人和高棉人来说,如今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人是一个晚到的外来户,在一千年前才出现在如今泰国的北部,至于在泰国境内建立政权,大概要到公元13世纪了。

从血缘上说,泰人和中国的傣族人是同源的,实际上,“傣”字只不过存在了几十年,是中国前总理周恩来为了区分国内的泰人和泰国、老挝的泰人,故意在“泰”字旁加了个单立人造出了这个字。

关于泰人的来历,至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人们普遍认为,泰人曾经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云南,后来,由于中原文化的向南渗透,他们被逼迫着去了东南亚。

后来,则产生了另一种传说,认为云南也不是泰人的发源地,他们的故土在更加遥远的北方。有的史学家将泰人祖先追溯到了北亚的大草原,认为泰人的祖先最初居住在新疆最北方的阿尔泰地区,并逐渐南迁到黄河流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进入长江流域。随着中国中原文明的兴起,汉人将泰人逐渐向南压迫,使他们到达了云南南部的普洱一带,建立了泰人的国家。也是在这时,佛教经过丛林之路第一次被介绍到了泰人的王国,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受到孟人、高棉人的宗教影响,并最终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

这个传说在泰国丹隆亲王①(丹隆亲王(1862要1943)是泰国现代教育与省行政区划的创办设计者,也成为泰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编者注)时期得到了加强,因为亲王本人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传说三国时期,泰人已经在云南南部定居,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英雄:孟获。他曾经激烈地抵抗了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军队,在七擒七纵之后才肯效忠。

在隋唐时期,泰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南诏。

关于南诏的民族属性,中国史学家并不认为它是泰人建立的,他们认为建立南诏和后来大理国的,是另一个民族:白族。关于现代白族和泰族是否同源,又有着无数的争论,以至于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历史的真相是什么了。

不管怎样,由于云南各种少数民族部落的互相交织,许多民族可能同源,大的民族可能是多部落的聚合体,这一点和北方草原也很像。而南诏这个地处云南边境的国家,在所有的部落民族中已经是一个一流的大国,泰人将南诏作为民族新的起点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根据传说,泰人的国王坤博隆(有人相信他就是南诏的国王皮罗阁)在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座叫芒滕的城市,这座城市后来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奠边府(Dien Bien Phu)。越南的胡志明在此打败了法国人,将法国人赶出了印度支那。

以芒滕为基地,坤博隆派遣了他的七个儿子四处扩张,建立了七个国家,分别是琅勃拉邦(现老挝琅勃拉邦)、太和(云南大理的南诏王国)、楚拉尼(越南北部)、景线(泰国清盛)、罗斛(泰国华富里)、甘蒙、川圹(现老挝川圹),泰人的势力遍布东南亚。

但实际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泰人的扩张不可能达到迅速铺开的效果。他们必定处处受到制约:在北方有着汉人帝国;在东方面临着越南人的竞争;在西面,缅人的王国虽然衰落,却还有很强的势力与其对抗;在南面,是正处于强盛期的吴哥帝国。

当周围的大国们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时候,泰人的部落们甚至还处于前城市文明时期,只能静静地蜷缩在老挝、泰国北部的山区里,等待着时机。而这所谓的七个国家,或许只是七个小部落而已。

另外,七个国家中,南诏王国是否真的为泰族建立,是有疑问的,这里我们不再提及;越南北部和泰国华富里是否已经在泰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也值得商榷,但是有两个国家却是很有可能存在的,即琅勃拉邦和景线王国,前者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老挝,后者衍生出了现在的泰国。

泰人王国的兴衰

从泰国北部的中心清迈(Chiang Mai)坐4个小时的汽车,就到了北部的另一个重镇清莱(Chiang Rai),下车后在同一个车站乘坐汽车,一个半小时后就可以到达一个叫作清盛(Chiang Saen)的边境小城。

这座小城坐落在湄公河边,河的对岸就是老挝的群山。这里距离缅甸的边境只有几十公里,距离中国的边境只有100多公里。中国人熟悉的金三角地带就在清盛的西方,或者说,清盛处于金三角的边上。

小城不大,与大城市清迈和清莱相比显得寒酸和狭小,但这座城市对于泰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在历史上被称为景线(请允许我在下文中用景线这个名字),而景线王国是泰人在泰国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准确地说,这个王国最初只是位于一个边缘性的地方,它刚刚离开了云南境内的居住地,把国家建在了泰国的最北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老挝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