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小波传
14914000000014

第14章 出国去:教书、打工与欧美旅程(2)

在美国的打工经历

因为没有钱,王小波起了打工的念头,最开始在美国,王小波打过各种各样的零工。有一次他在餐馆里面做服务生,给人家洗碗。这件事太让人感到跌份,显然不是王小波愿意做的,而且工作也特别累,他干了一天,就说自己被累得不善。在去之前他的心情就不好,工作之后他的心情更加糟糕了,只有拿钱的时候他的心情会好点,但是一想到这样累死累活工作一天只能赚到20块钱,就算每个星期工作6天也不够用,他的心情就又不太好了。

后来王小波在餐馆做了两天就辞职不干了,因为老板说他懒,他就把老板给炒了,之后他常常会这样把老板给炒掉。后来,王小波又去别的地方给人打工,有一回他给一个吝啬的上海老板装修餐馆。他和一个姓曹的朋友一起干这件事,那姓曹的朋友在国内时原本在船厂工作,王小波做的则是大学教师,两人都不擅长装修餐馆。事实上,他们几乎一窍不通,并且没有合适的工具,之所以那上海老板要找他们装修,是因为这样做能够省钱。

当然了,最后王小波和那位姓曹的朋友没把餐馆装修好,其实,他们简直做得一塌糊涂,刻苦实干的精神他们是有的,但毕竟没有工具,又不擅长装修,他们当然做不好这件事。那条街上的美国工人们见他们装修的样子,纷纷聚在一起看他们的笑话,还问他们出国前在国内是做什么的。王小波怕给单位抹黑,就说他们是艺术家。那些美国工人说,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艺术家,因为“工人没他们这样干活的”,这话让王小波听了实在有点灰溜溜地遮不住脸。

据王小波的朋友说,最开始到美国的时候,那里的劳资关系让王小波很不适应,他对美国的资本家还非常仇恨。后来,李银河不让他出去打工了,让他专心待在家里写作、思考。这之后,王小波在美国就很少打工了,后期他几乎没打过工。在当时,中国留学生普遍很穷,几乎都要打工,给美国人端盘子洗碗碟是家常便饭,但是王小波却很少做这件事,这实在是很反常的。

回到国内的时候,李银河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简直有点不能相信,王小波的家人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真的。李银河说,她不忍心王小波这样一个睿智的人去干粗活。因为这个缘故,所有的粗活由李银河一个人包揽了。她要读博士,又要做助教,周末还要到餐馆去打工。她不让王小波打工,自己却经常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在家里面,很多家务也都是她操持的。

在国外的时候李银河也特别艰难,读博士是非常累的。第一年出来的时候,她的英语也不好,课上的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压力非常大。以至于有一次,她甚至都晕倒了,把那些老师都给吓坏了,结果第一年的时候什么都给她A,生怕她出事。尽管这样艰难,她还是牺牲自己的一切,给王小波以最大的支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奉献给了他。他们的朋友见此一再说:李银河真伟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李银河的这种支持,就根本不会有王小波后来的成就。

在美国完成的小说集

正是在美国的时候,王小波放任了自己的写作冲动。以前在国内,他只是零零星星地写了一些文章,有的还发表出去了,但是一直以来他都抑制着写作的冲动。到了美国之后,“这种倾向就再也抑制不住了”,王小波开始大量写作,期间他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在上课之余还写出了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

这部小说集一共收录了五篇小说,分别是《舅舅情人》、《夜行记》、《红拂夜奔》、《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这五篇小说都取材于《太平广记》所载的故事。《太平广记》收录了先秦两汉至北宋初年的野史、笔记、传奇、释藏、道经等作品,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巨大、内容丰赡的古代文言小说总集。一直以来王小波都非常喜欢这部书,因此改写了其中的好几个故事。

在李银河看来,王小波的《唐人故事》和鲁迅的《故事新编》有点相似,两者都取材于故有的故事。鲁迅的《故事新编》取材于神话,王小波的《唐人故事》则取材于唐代传奇,而且,两个人都不局限于故事本身,在其中融入了很多新的东西。王小波在写作唐代传奇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很多恣意汪洋的想象,而且还对故事做了极具趣味性的修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格。

很多读者都觉得,阅读《唐人故事》的时候,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令人喷饭的幽默是小说的两大要素,特别是其中的幽默让人印象深刻,有的读者看上十几遍都还觉得趣味十足呢。尽管这部故事集在王小波的作品中不算上乘之作,但是行文之中透出的有趣和灵气,让人难忘。有一位王小波的读者曾说:“不是真正的王小波迷是不知道的,其实好多人都忘不了《唐人故事》。”

在美国写完这部集子之后,王小波曾把它寄回国内,给李银河的母亲看,希望能够出版,却没被看好。但是在李银河看来,王小波的才华仍旧是值得肯定的,自从她看过手抄本的《绿毛水怪》之后,自始至终都相信着王小波的文学才能。她还曾说,如果我们国家有人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王小波就是有这种可能的一个人。尽管王小波由于英年早逝而没能得到这个奖项,但是看王小波的作品,我们毫不怀疑他的确是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名作家。

因为有着这样的文学才能,又一直喜欢写作,所以,在美国的时候,王小波没有继续读博士。读完硕士之后,他也曾考虑要不要继续攻读博士,还和李银河商量过,但是李银河劝他别再继续读下去。因为倘使继续攻读博士,那么以后就只能从事所学的专业了,这对写杂文写小说是一个巨大的妨碍,放弃如此卓越的写作才能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李银河并不赞成他去读博士。

穷游欧美的美好旅程

在美国留学期间,王小波和李银河几乎游遍了整个美国大陆。他们买过一辆白色的旧车,是老式的双排座福特车,看起来那却像是一辆坦克车,又长又大,有棱有角的。王小波就是开着这辆车在美国旅行的。据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说,王小波和李银河都是在美国学的驾驶,两个人的驾驶技术都不好。王小波是只能把车开直,对路面的车况无法把握,李银河可以把握路面车况,但手脚配合不太好,于是两个人就互相搭配,一个开车一个指挥。行驶在路上的时候,车子摇摇晃晃的。王小平有一次坐他们的车,在里面简直胆战心惊。

王小波和李银河的驾驶技术不好,这在他们的朋友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了。有一次到家里做客的一个朋友要离开,王小波坚持开车送他去车站,朋友表示不敢坐他的车。王小波却豪爽地说:“没事,老子这辆车,哪个敢碰我?哪个碰我哪个死!”坚持要送那位朋友去车站。最后居然被他送到了,实属不易。后来,王小波在高速公路上把车子撞坏了,修来修去没修好,扔在那里就走了。

之后他们旅行的时候,就出门坐“灰狗”(长途巴士),有时遇到有人需要把车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就可以获得免费开车旅游的机会,还可以赚些钱。重要的是,反正那些车不是自己的,撞坏了也不心疼,王小波开车的时候,就算冲到了烂泥塘里面,也照样勇往直前。之前开自己的车,因为担心被撞,开的时候可能有些犹犹豫豫,但是开这些车,他胆子就大了许多。后来他还写信给刘晓阳推荐这种做法,对他说,如果他旅行的时候怕出车祸,不如就用他的这种出游方式。

王小波和李银河游完美国大陆之后,利用暑假时间还去欧洲诸国游历了一番。那时候他们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因此是用最省钱的方式旅行的。他们还研究过省钱的方法,包括怎么坐车呀,到哪里吃东西呀,等等。因为住不起旅馆,他们甚至还自带帐篷,好在美国的大城市都有帐篷营地,那些地方还提供一些生活设施。实在没钱的时候,他们甚至自己捡柴生火做饭。王小平和他们同游佛罗里达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做饭的,“倒是野趣十足”。

当时王小波和李银河虽然穷,但是仍旧兴高采烈,王小波说,这是因为他们是学生,学生虽然穷,但是前程远大。因为这个缘故,就算在旅途中睡不到好地方,只能吃糟糕的食物,他们也毫不介怀。王小波在书上看到一些介绍可以吃到免费食物的地方,诸如教堂门口什么的,他觉得去也没什么。后来有一次,他住进一家学生旅馆中,因为那里提供免费面包片和黄油。他就大吃特吃了一番,把黄油涂得比面包还厚,结果吃得直拉肚子。

在旅途中,王小波和李银河走过很多地方,法国、意大利、梵蒂冈、奥地利、德国、荷兰、希腊、南斯拉夫等,虽然其中经历了艰辛,譬如在北欧的时候,那边天气阴冷,把王小波冻得发了气管炎,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旅途总的来说还是美好的。在旅途中,王小波看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很多事情,这无疑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他的写作注入了许多活力。李银河也觉得,虽然当时经济状况很不好,但是能走过一些真正美好的地方,也的确非常之好。

旅行途中的各种际遇

对于王小波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几次旅行期间发生的事,我们现在只能找到零星的记载。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曾讲到过一些事,他说到王小波特地去了新奥尔良,因为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在那里。王小波小时候反复读过的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曾多次提到这条河,因此他要来看看这条河。

我们知道,王小波还特别喜欢杜拉斯的《情人》,这是他盛赞过的一篇小说,曾多次在作品之中说到过。《情人》这部小说里提到了湄公河,主人公的母亲对她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见过像湄公河这样美、这样雄伟、这样凶猛的大河,湄公河和它的支流就在这里汹涌流过,注入海洋,这一片汪洋大水就在这里流入海洋深陷之处消失不见。”这样的描写肯定也让王小波心驰神往。

在王小平的讲述中,王小波是带着一种顽童的心态在旅行的,他还曾假装自己是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面的汤姆·索亚,想去沼泽旁边的森林中探险。这种做法在现在特别流行,叫作“cosplay”,即“角色扮演”。现在大家常常会扮演动漫或电影里面的人物,王小波则是扮演小说里面的人物。在他自己写的小说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桥段,他在《白银时代》里面就写到过,说他自己扮演了俄国上将波将金以及“文革”时期的知识分子等。

正是在那次旅行中,王小波遇到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哲学家。那位哲学家自称是老子的信徒,平日里主要的工作是收垃圾,他自己对此的说法是,他特别赞同老子的理论,认为应该物尽其用,不能浪费,所以看到别人把好东西丢掉,就应该捡回来,修好再卖出去,由此可见,他并不是收垃圾的。不过王小波却觉得,他还是个收垃圾的,他所说的话不过是为他自己的行为掩饰罢了。

那次旅行,王小平也在旁边,他学的正好是哲学,能和那哲学家谈上几句。他们直奔先秦而去,连魏晋秦汉都不说。王小平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公孙龙和惠施。公孙龙和惠施是名家学派的代表性人物,白马非马和火不热等理论正是出自这一学派。这一学派有个特点就是,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西,他就说东,非要和你反着来不可,所以和他们辩论常常会让人有一种想要切腹自杀的冲动。辩才杰出如庄子,遇到惠施也感到头疼不已。

王小平因为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和那哲学家聊得特别欢,并且觉得他说的真是那么回事,王小波听着听着则有点听不懂了。后来他们离开之后,王小波不觉得有什么,王小平却有点惆怅,心想:在美国学哲学最后就干这个?王小平自己学的正是哲学,看到这样的事情就觉得有点不太妙。最终他拿到学位之后,就没再继续研究哲学,改行做生意去了,倒是把生意做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