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
14913000000034

第34章 超越自我——做企业最杰出的员工(2)

做一个问题解决者

任何单位的领导者都希望员工做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挑剔者。根据调查,管理者最希望的员工类型是什么样的,90%的管理者回答:最希望能发现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问题的员工,那种只知道找问题,不分场合当检察官的员工不受企业欢迎。

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老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这个故事说明,光提出问题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工作中,大多数管理者每天都要批复很多报告,每周要开各种会议。有些管理者便总在想,能否伴随着工作的深入,管理者面前的报告会越来越少,要开的会也能越来越少?

其实,呈送到管理者手中的绝大多数报告往往只针对一个问题。比如,建议仓库某某库存报废、计划中的某数据出现差错、对某事件的投诉,等等。管理者拿到这样的报告后,考虑的思路一般都是这样的:先问问题是什么;接下来,他会进一步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相应的责任人是谁、怎样纠正这个错误、怎样预防这类错误,使之以后永不再犯、损失是多少,等等。

通常而言,管理者只能在报告中看到“问题是什么”,而对他所关注的其他5个问题,报告很少会涉及。那么,为什么报告者会经常忽略其余5个问题呢?

首先是报告者的思路存在问题。他们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到有意识而系统地全盘考虑上述6个问题。

其次,报告者还存在思路障碍:“我不是领导,解决问题自有领导。”

最后,提出问题的人有时所掌握的信息并不足以回答这6个问题,或者惧怕答不好,所以索性不作回答。由于思路障碍及实际困难的存在,报告者通常采取的办法便是,只提出问题,而将解决问题的“热山芋”扔给他人。

所以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在管理中,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实际上,提出问题仅仅是提出问题而已。在一个企业中,大家发现问题的水平基本上是相当的。显然,发现问题易,而解决问题难,避难就易,人之本性。因此,你总能听到很多人在抱怨,而很少看到有人在行动。

凡是遇到问题,只考虑“问题是什么”的人不一定是个好员工;凡是遇见问题,能全面考虑上述6方面问题的员工才受企业的欢迎,只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是企业需要的人。

作为公司的一员,你要想让老板器重自己,就必须想方设法,使他信任自己,而要想使老板信任自己,就必须能够化问题为刺激、为发现更高境界的推动力,做到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声色不变,处之泰然,并妥善解决。这样,就有可能使老板加深对你的印象。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给老板的印象是金钱买不到的。

如果面对问题,你总不能妥善解决,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样,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也是老板的不幸。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它们的出现,就像日升日落般自然。所以,老板们迫切需要那种能及时化解问题的人才。

从根本上讲,老板欣赏处事冷静,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正是惺惺相惜。因为老板们之所以能达到老板的位置,敢于直面问题、能够妥善解决问题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工作中遇到林林总总的问题时,不要幻想逃避,不要犹豫不决,不要依赖他人意见,要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对于自己能够判断,而又是本职范围内的事情,大胆地去拿主意,不必全部禀明老板。否则,那只会显得你工作无能,也显得老板领导无方。让问题在你那儿解决掉吧。解决了这些问题,你才能迎向新的契机。否则,你一辈子注定要被打入冷宫。而当周围的人们都喜欢找你解决问题时,你无形中就建立起善于解决问题的好名声,取得了胜人一筹的竞争优势,老板也知道你是个良才。

当你看见一个问题在向你走来时,你要大声地向它打招呼:你好啊,问题先生!最近你到哪里去了呀?我这一生可都是在为你学习和历练呀!

职场中,一些自认为聪明、能力较强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对一些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问题似小实大,警觉的人会想办法避免它们发生,或者发生后想办法解决,可是回避问题的人很多,你可能也在其中,不及时解决,他们对你的危害可能越来越大。

在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出现失误,但是,当问题发生后,只知道一味怪罪别人,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你可能也是这样做的,当上司指责你工作中的错误时,你会马上找出许多借口为自己辩解,并且说得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别人不采纳我的意见”、“我是按照公司的要求做的”等等,你以为这些借口能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能把责任推个一干二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也可能上司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感到不快,并会对你产生“怕负责任”的不良印象。你这样做,不但无法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如果以后出现问题,你还是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令上司无法信赖,那么你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可能离另谋高就的日子不太远了。

英国大都会总裁谢巴尔德在位时有一句名言:“要么奉献,要么滚蛋。”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不能够,办不到。”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他面前不能因干不好工作而找理由推脱责任。一次,一个员工为了一件极难办的事找他,说自己尽力了,并说出许多客观理由,最后说无论怎样,这件事都“办不到”。谢巴尔德听后觉得这个下属就是怕得罪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于是就轻声对他说:“够了,够了,现在我需要的不是这些好理由,而是要你仍旧照我的命令去做,否则,你就别做这个部门经理。”

谢巴尔德的做法很正确,他就是要让下属明白,对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该负责,而不能随便找个理由推脱,这样才是一个称职的员工。

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在问题面前你所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推卸,否则就会失去老板对你的信赖,看低你的道德品行,老板如果这样看待你,就不会再对你委以重任。

问题来临,不敢面对问题或将问题习惯性的往后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如果你存心逃避问题,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问题无法解决,而对问题应该解决的方法却想得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问题太大”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念头容易得多。

聪明的员工,要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有这种敢于直面问题的员工,才是老板心目中值得栽培的人才。

我学习,我创造

学历只代表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持续学习是一个公司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前提。知识的积累源自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于学习。如果你希望自己不断成长,那么你就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就得时时刻刻保持一颗主动接受教育的心。

学习型组织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得·圣吉博士说:“2.1世纪企业最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把企业创建成学习型组织,企业恒久不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永远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

同时,学习观念的建立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因为学习如同充电,又如同吃中药,吃中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公司里经常灌输学习的观念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的事情。

人是所有地球生命中适应能力最弱的,但人却成了地球上生命力最强大的动物,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学习造就了人类,学习是人类之所以称为“人类”的根本。

在今天,全世界在10年里所产生的新知识是人类历史所有知识的总和;在今天,你的大部分知识在5年后就会被淘汰;在今天,要想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竞争淘汰,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198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派瑞曼就说过,“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你得到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学习不再是教室里或者上岗前的孤立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习与效率是同义词。一句话,学习将是劳动的新形式。”

曾经有位记者问亚洲首富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的确,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在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他仍孜孜不倦地学习。一位熟悉李嘉诚的人说,晚睡前是他雷打不动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

早在办塑料厂时他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在当时,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是“稀有动物”。也正是因为懂得英文,使得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高层打交道。如今,尽管李嘉诚已事业有成,但仍爱书如命,仍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熟悉IBM公司的人都知道,在它的总部的大楼上写着“学无止境”四个字,公司每年都要花费十多亿美元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6点,而附加的课外作业常常要使学员们熬到半夜。尽管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却很少有人抱怨,几乎每个人都能完成学业。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学习、不会学习、不终身学习,其结果肯定是被淘汰。

也许我们惊叹犹太人的聪明,其实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却依然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并且涌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伟大人物,因为犹太人懂得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他们在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舔书上的蜂蜜,她们这样做是想告诉孩子:书是甜的。因为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对知识产生渴望。

可以说,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学习中得来的。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习,学习说话,学习走路,学习做事,学习一切。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歌德也曾经说:“人不是生下来拥有一切,而是靠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你也是一直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但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明显。你只有自己首先具有这方面的意识,去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地主动学习,这样你才能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从而去实现成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