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爷天下
14912200000045

第45章 1999~2000为国企筹资股爷您上座(2)

1997年5月21日,国家还在发通知严禁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股票。然而4个月后,9月12日,中国上层召开了一个极重要的会议,就是中共十五大。在这次会议上,关于股市有两个极重要的信息:首先是改变了公有制必须是国有独资的概念,而只要是国有资本占大股东,哪怕里面包括集体资本、个体资本、外资,这样的混合经济也算是公有制。这就意味着,马上要有一个经济所有制大改组大混合的时期,股份制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股份制要迈大大的步子了。另外,一直让大家头疼的国有企业改革有了更明确的说法,就是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实施这些想法,股市可能是最好的运作场所。

1998年中央高层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政策目标。这样,国有企业对股市的依赖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神圣。

如果说,10年前中国恢复证券交易所,当时还有给外人做样子的想法,还有试验的意思,试不好还琢磨着可以关。到了1997年9月的中共十五大,股市的重要性似乎才真正有点感觉了,股市真有点给领导排忧解难的架势了。

2000年12月11日《证券时报》刊登了《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回首来时路》,周正庆证实,发动“5·19”行情,正是为了给国有企业筹资:

自从1997年5月接任以来,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一个阶段股民中有种种关于中央不支持股市的传言。据统计,1998年境内股市筹资比1997年减少了484亿元。当时混乱的场外交易市场是一块心病。1998年6月,国家审计署对全国90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显示,没有一家不违规,挪用保证金达千亿,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怎么办?中国证监会拿出了解决方案,对90家证券公司进行分类指导,对严重违法者进行严惩,君安证券受到了处罚。对一般性违规者没有采取简单关闭的办法,而是进行新老划段,对过去的违规问题限期清理整顿,对发生新的违规者依法惩处。发动“5·19”行情是为了改变股市低迷的状态,发挥证券市场功能,支持国企上市。1999年年初,证监会酝酿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6条主要建议的文件。这一信息向外透露后,由此引发了“5·19”行情。

此期间高层确实想刺激股市,这里有两个信号。1998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恶化,8月初上证综指连续拉出10天阴线,从1299点跌至1043点。这时,媒体发表了江泽民总书记为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主编的《证券知识读本》写的批语,号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领导干部和证券工作者”,务必要勤奋学习认真思考证券知识。

另一个信号是酝酿了6年的《证券法》终于在1998年12月29日的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上通过。

中央高层的思路在改变。有学者指出股市的财富效应。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个人财富减少3710亿美元,其后的4年里,人们的消费也减少800多亿美元。与此相对应,1990年之后美国经济出现了最长时间的增长周期,其中股市连续7年上涨也是重要原因,银行没有呆坏账了,东西卖得畅快,失业减少了,老百姓花钱空前地爽。咱中国是不是也学学美国人?让股市热点没什么坏处,国企脱困财政增收,解决下岗刺激消费,很好嘛。

自“5·19”行情开始,国有资本巨量进入,一场史无前例的投机和洗钱狂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股市进入了“无股不庄”的时代。其中,政府是最大的庄家爷。

对于这种情势,吴敬琏教授有不同看法。在2001的股市大辩论中,吴敬琏说:“在1999年6月2日的国务院征求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会议上,我明确指出,这种托市向老百姓圈钱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政府与股民是什么关系?有的说是领导和服务的关系,有的说是计划与市场的矛盾,也有的说是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更有的说是猫和老鼠的对抗。这里的学问大了去了。随便一个小问题就有无穷的答案。

【主张】李剑阁谈“三高一低”

这不是秘密。中国股市高指数、高股价、高市盈率和低业绩,大家都知道。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在《高市盈率将套牢整个社会》的文章中称:“如果以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给国有企业融资,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国有企业又不能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总有一天国有企业在股票市场筹资就会十分困难。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所碰到的困难,给了我们既确切又强烈的信号。有些公司在上市前,只想到发股票向投资人筹钱,而很少考虑对股东的诚信责任。有些上市公司不按招股说明书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公司的重大决策不能及时向股东披露。股票持有人在企业得不到应有回报,必然不愿意长期持有股票,而追求在交易中的差价收益,股票价格严重脱离企业业绩,市场波动剧烈。”

在2000年12月深沪股市1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李剑阁再次提出:“必须树立两个理念、构建四个制度框架。两个理念,一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总是以价值创造作为公司长期业绩的衡量尺度;二是严格信守对市场的承诺,上市公司能否兑现其承诺是影响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四个制度框架,一是确定可信的监管框架,为上市公司从事价值创造的活动提供法制保证;二是明确分离母公司和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真正获得独立于母公司的市场地位;三是创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要设计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内部人和外部人互相制衡、互相支撑的公司治理结构;四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创造良好的管理体系,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李剑阁此言,可能恰巧印证了现实不妙。1994年沪市的最高点是1051点,1999年的最低点是1049点,到2000年12月最高点达到2125点,指数翻了倍,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出现了滑坡。比如沪市,平均每股利润1994年是0.35元,1995年是0.27元,1996年是0.29元,1997年是0.248元,1998年是0.185元,1999年是0.21元,2000年是0.21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并没有增长。自1996年沪深股市出现亏损公司后,1998年到2000年亏损公司已经达到80多家,占上市公司数量的10%。因此可以断定,“5·19”行情并非靠上市公司业绩推动的“恢复性上涨”,而是“政策资金推动型的牛市”。

【主张】《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1999年6月15日)

坚定信心?规范发展

5月19日以来,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6月11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收于1370点和407点,分别比年初上涨了22%和21%。18个交易日共成交4595亿元,日均成交255亿元。股票市场的企稳回升,恢复了市场人气,扩展了发展空间,也给投资者和市场各方带来了欣喜和期盼。然而,此番股票市场的上升行情,究竟是在利好消息刺激下的短期反弹,还是股市长期发展的良好开端呢?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稳定和发展证券市场,推进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

从宏观形势来看,近期股市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随着去年以来国家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效应,今年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特别是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环境下,我国仍然保持了社会政治经济稳定的良好局面,发展经济、壮大实力,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近期的股票市场走势,反映了广大群众对形势发展的良好预期。

从市场走势来看,客观上存在反弹要求。我国股市已经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盘整行情,整体上一直处于下滑状态,至今年5月18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已分别跌至1059点和310点,当日成交金额仅为41亿元。在股市的持续下跌过程中,众多上市股票的市盈率大幅下降,投资价值日益显现,使股票市场积蓄了较大的反弹能量。

从市场指标来看,近期市场运行基本正常。首先是股价指数基本正常。5月19日以来,沪深两市综合指数有5天升幅在2%以上,有4天回落,其他时间小幅上升;日均涨幅前7个交易日分别为2.77%和2.61%,后11个交易日分别为0.66%和0.82%。其间,单日涨幅最高值不到5%,远低于股市过热时近10%的水平。其次是日均成交量基本正常。今年年初到6月11日,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量为104亿元,而1997年同期为180亿元,1998年同期为124亿元,近期成交量增加只是对前期成交量不足的补偿性增长。5月19日以来,日均成交量达到255亿元,主要是资金来源增加。5月19日至6月4日,沪深两市新增开户数达17万户,客户保证金大幅上升,10只基金持股数量明显增加,成为市场新增资金的重要来源。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增加了261家,流通股增加了1倍,流通市值增加了2000多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日交易量出现较大增长也是正常的。

从市场投资热点来看,与以往股市过热时明显不同。近期股市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股和绩优股,上证30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分别上涨了24%和32%,而因财务状况差受到特别处理的51家ST股票平均涨幅远低于绩优股。这种理性投资的特征,与以往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时“鸡犬升天”、“全线飘红”的不正常现象有显著的区别。

二、证券市场具备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证券知识读本》一书的批语中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对我国证券市场8年多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今后证券市场发展的明确要求。

在过去的8年多时间里,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道路,在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拓展了国有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了上市企业财务状况。8年来,证券市场为国有企业筹集了3640多亿元发展资金,使工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降到了46%,比国有工业企业65%的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二是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逐步使决策科学化、经营市场化、监督社会化,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仅1998年,就有277家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实施了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四是通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和技术进步。199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达135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16.2%。实践证明,证券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证券市场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基础。1998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各项贷款1.1万多亿元,同期股市筹资只有840亿元,仅相当于贷款总额的7.6%。而在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例一般在50%左右,我国发展证券市场的潜力还相当大。另一方面,近年我国总储蓄率高达40%左右,今年1至5月,全国城乡居民储蓄新增5599亿元,到5月底,累计余额已达58968亿元,居民手持现金近万亿元,在银行利率下调的情况下,为居民投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尤其重要的是,1996年以来,为了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积极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证券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证券市场清理整顿取得了重要进展,市场运行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以上情况表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证券市场的认识,积极稳妥地加快市场建设,完全有可能使证券市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