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并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顶尖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日渐明晰,凭借着强大的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能力,逐步向全球资源整合型企业转型。比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其全球采购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在中国,而全球研发中心则在印度班加罗尔。第二,在全球化趋势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可以称自己是最优秀的,可以以己之力对抗全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成为各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主流策略。太注重于“自我研发”,实际上是以中国足球队,来对抗皇家马德里这种世界级的球队,难以在主流行业获得突破。在全球化时代,所谓的“独立自主”很容易演变为眼光狭隘。
洞察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形成产业、市场、资源的互补,利用全球性的资源,方为未来的制胜之道。
以产业特点而言,浙江与广东相比还有很大区别,广东很多企业是完全外向型的,而很多浙江企业,则是先在内需市场获得优势,然后再逐步国际化。所以,在一个国际化的浙江企业背后,往往意味着其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本土市场优势。而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的优势,往往就成为世界性的市场优势,由此,挟庞大的市场优势,中国企业亦是众多全球巨头无法绕过去的坎。
杰克控股集团的战略,可谓典型的“市场换控制权”。中国缝纫机市场的1/3,即是世界缝纫机市场的1/5,也就是说,中国的缝纫机市场占全球缝纫机市场60%的份额,如此庞大的市场,是任何行业巨头都不得不看重的。而作为中国缝纫机行业的代表,杰克控股集团携市场威力,在控股德国巨头的同时,也间接获得了技术优势。
同样的,浙江很多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一些浙江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巨头,实现了对某一国际巨头的某一核心领域的控制。这种突破以我为主的思维桎梏,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以全球应对全球”的战略发展模式,使这些产业迅速完成了产业升级。
同在浙江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即可反映出浙江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吉利也只有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后,才可以携其本土市场的无限潜力,先在终端市场发力,待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并购来获得间接的产业升级,从而进军高端市场。
在国内,这种发展模式,亦日益普遍。远在陕西的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秦川机床”),以前在国内也算顶尖企业,但是其技术却与国际技术存在数十年的差距。如果想要在自主研发上赶超,就意味着要把所有的营业收入都扔进去,而且还不一定能够保证实现技术的全球领先。2003年,秦川机床以较低的成本收购了联合美国工业公司(UAI),后者在机床方面拥有几大全球性优势。其后,秦川机床掌握了机床制造方面的全球先进技术,其海外市场得到迅速发展。
TCL之于汤姆逊、明基之于西门子、联想之于IBM,其实也是这种模式,不过其努力并未完全成功。但是,通过并购或者联盟国际巨头,获得先进技术模式的尝试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鉴于浙江中小企业众多,目前尚缺少航空母舰级的企业巨头,浙江企业在抗衡全球巨头的时候,可以实行“以强制强”的战略。
在国内企业中,最有效实行“以强制强”战略的,当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南白药”)。当年邦迪牌创可贴进入中国后,云南白药逐渐被边缘化,止痛药市场几乎被邦迪一统天下。后来,云南白药将其疗效独特的白药,加入到创可贴中,同时与世界巨头德国拜尔斯多夫、爱尔兰Alltracel先后合作,弥补了云南白药与邦迪在材料方面的差距,以此打败邦迪,成为中国市场新的王者。
新兴经济体内的企业在逐步成长到一定程度时,都将面临一个关口:是被绞杀,还是生存下去,并成长为全球性巨头。当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也曾经遭遇到欧美企业的绞杀,但是最后,很多企业都挺过来了,由此跃升为全球性巨头。杰克控股集团也是如此,它在国内已经是缝纫机行业的巨头,但是,要与日本重机工业缝纫机厂、日本真善美、美国胜家等国际性缝纫机巨头同台竞争,借助外力,乃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杰克控股集团兼并德国拓卡和奔马,亦是“以强制强”战略的实践。
全球化为浙江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就新兴产业而言,中国与全球发达国家,可谓是同时起步,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给予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支持的机会与筹码。
由此,在新兴产业领域,一些中国企业“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在太阳能产业领域,无锡尚德借助高盛集团引入国际风险投资,不仅完成了企业重组还完成了海外上市。无锡尚德不仅整合了全球性资本,更整合了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其所需的硅等上游资源,50%以上来自美国、巴西等国,其市场更是遍布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地,海外市场占其市场总额的70%以上。从一出生起,无锡尚德就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拥有国际化的资本、国际化的技术、国际化的资源、国际化的市场以及国际化的管理。
同样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还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在比亚迪确立电动汽车产业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之后,立即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获得了国际资本的巨大支持。
浙江未来的新兴产业,亦需要借助全球化的浪潮,从高处起步。目前,浙江已经确立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将突破2万亿元,等于再造一个浙江。
第四节浙江文化产业:从“日照东南”到“日照中天”
笔者去过一家浙江文化企业中南动漫参观,大楼有一标语——“日照东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除资金外,更需要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香港、蒙特利尔等多元文化之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创意之都,绝非偶然。杭州要成为文化产业重地,亦需多元开放的整体社会氛围。日照东南,充满寓意。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亦是浙江未来实现产业突围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勃兴,往往蕴含在危机之中。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好莱坞崛起;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电影业崛起。这些异象的出现,绝非偶然。从文化学角度而言,社会动荡、生活困苦的时候,人更需要安慰,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更旺盛。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传统产业遭受了重创,而文化创意产业却保持了逆势增长。电影《盗梦空间》不仅引发了关于梦境的全球性争议,亦使陀螺热销。文化产业已经取代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驱动轮。
在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产业的振兴,亦成未来大势。从2000年至今,中国文化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速超过15%。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则宣布了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十二五”规划的文化发展目标之一是“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5%,即比现在翻一番”。
目前,浙江的文化产业,虽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全球主流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先进的文化产业省区比较,仍有比较大的差距。
就文化创意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在10%~15%之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2009年达到8400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左右。
在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5%,2009年浙江文化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3.2%。
浙江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目前,浙江生产的动画片居全国之首。其中,中南集团一家即累计生产12个系列24部动画片,时长近4万分钟。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浙江歌舞剧院推出了国内首部大型原创动漫音乐歌舞剧《魔幻仙踪》,动画片《郑和下西洋》远销非洲、中东等23个国家和地区。横店影视城聚集了300多家影视公司,吸引了华谊兄弟等大型影视企业总部的搬迁入住,拍摄了全国1/10的电影,2009年共接待100多个剧组和690万人次的游客。杭州宋城集团成功打造了以《宋城千古情》为核心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宋城千古情》2009年全年演出1331场次,接待观众200多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单年演出场次最多、接待观众最多的剧院演出节目。而离横店一步之遥的东阳国际木雕产业基地,近年来亦崛起为全国重要木雕文化产业基地。
浙江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处于中上游,不过,作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四的经济领先省份,浙江文化产业在浙江产业所占的比重,尚且偏低。
浙江文化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局,乃在于两大缺陷:其一是头重脚轻;其二是一城独大。
就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而言,浙江名声在外,出现了中南集团、宋城集团、横店集团等巨头,但是,民营小文化企业并不发达,大树底下,杂草难生。这与广东等地杂草丛生、生机遍地的模式,有很大区别。
同为经济领先省份,广东出现了广州与深圳双雄争霸的局面,而在浙江,杭州文化产业“一城独大”,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
2009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642.4亿元的增加值,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6%。而同期,北京的占比为12.3%,仅从占比而言,杭州的文化产业已然超过了北京,成为中国内地文化产业占比最大的城市。其他文化产业重镇如深圳、广州、西安等,其文化产业的占比均未超过10%。杭州与北京,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个文化产业占比超过10%的城市。
杭州已拥有5个国家级动漫基地,2009年共生产原创动画片35部、1477集,时长共27409分钟,动画片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跃居全国第一。杭州已经超越曾经遥不可及的上海、北京、广州、长沙等动漫强市,加冕为中国的“动漫之都”。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动漫节被誉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气最旺的动漫盛会”。西溪创意产业园、凤凰山文化产业园等,均成为孕育文化产业的摇篮。
在影视产业,华策影视近年来迅速崛起,国内众多知名影片背后均有其身影。而华策影视亦以未来的“华谊兄弟第二”自期,其在影视行业的投资达百亿元之巨。
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民营文化企业宋城集团,先后开发了7个主题文化旅游景点;成立了宋城艺术团,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剧院舞台节目《宋城千古情》,以宋文化为核心,辅以江南风韵和现代元素,至今已有2200余万人次观看过,创造了世界之最。
但在杭州之外,浙江的文化产业乏善可陈,特别是浙江诸多发达的经济重镇,其经济的发展,更是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不同步。
在文化大省广东,深圳与广州在经济领域的双雄对峙,亦演变为两地在文化产业的双雄对峙。
2009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27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4%,其中广州与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就分别达到了717亿元和531亿元,分别达到两市生产总值的7.87%和6.5%,两者相加,已达广东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浙江文化产业占比与经济发展情况不符,很大原因,乃是因为除杭州外,其他经济重镇文化产业塌陷。特别是温州、宁波等重镇,其文化产业占比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潜力远远没有得到挖掘。
浙江是一个文化大省、经济强省,但是,却并非文化产业强省,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而未来浙江要振兴文化产业,亦需找到努力的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国家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品出口量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美国的动漫游戏产业同比增长40%,是美国当下唯一呈两位数增长的产业。
作为一个历史积淀不多的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执全球之牛耳,秘诀就在于其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特性。
以城市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能够成为北美创意中心,与其兼备法国和英国文化,并广泛吸收全球精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也成了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的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在国内,北京和深圳是最有代表意义的城市。北京作为首都,自然是包容万物,汇聚全国资源;而深圳文化产业的崛起,更有说服力。深圳的硬件建设在国内大城市中居于落后地位,深圳不如广州,更不如上海、北京有那么多的大学,不似这些城市那样人才储备充足;同时,深圳文化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并无国家大力支持。
在此情况下,深圳文化产业依然能够领先全国,并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第六大、中国第一大“设计之都”。近几年,深圳文化项目共获得462项国际大奖、1364项国家大奖;深圳规划的“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等都已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