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14905300000036

第36章 季节养生,与大自然天人合一(4)

2.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其特点是:高热、全身酸痛、乏力、咳嗽、流涕、咽痛,病程约7天。传染性强,体弱的易并发肺炎。

治疗流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服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

3.气管炎

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炎,或慢性病在冬天加重,并易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

常见症状有怕冷、头痛、鼻塞、咳嗽、痰难吐、无汗,可服通宣理肺丸。喘咳的可服麻黄止嗽丸,痰黄稠的可服清肺化痰丸、蛇胆川贝液、橘红丸或羚羊清肺丸。以上症状轻的可选服以上药,症状重的要去医院。

出现高热、寒战、咳痰增多、胸闷、气喘是并发支气管肺炎的征象,应立即就医。

若出现反复咳大量浓痰,甚至咯血,就可能是支气管扩张,应到医院检查。

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及痰中带血丝,因警惕肺癌,请就医。

避免受寒及劳累怕冷,可服化痰的药,如:竹沥化痰丸,或复方鱼腥草片。

冬病夏治,养生也要防患于未然

四季寒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阴阳的消长及疾病的病情变化。通常疾病在春夏季节因阳长而易于热化,在秋冬季节则因阴长而易于寒化。因此按照四时的特点,在防治疾病时,就要有”热化“和”寒化“的区别论治。《黄帝内经》有”热无犯热,寒无犯寒“的理论,以及”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等治疗原则。同时,中医保健养生还主张,寒凉之气主令之时,当慎用寒凉性药物;温热之气主令之时,则当慎用温热性药物。这都在告诉我们,疾病应按照四季人体的变化而分别论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这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阳虚之人可在春、夏季服用助阳药,这主要是为了借助春夏人体阳气的旺盛而增强温阳的效果;与此同撞,阴虚之人可在秋冬之时服用滋阴剂,以借助人体阴气欲旺之势来很好地进行滋阴。因此,顺应四时防治疾病,是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年中每个季节各有特点,因此易感染疾病也有所不同,这就是说,许多病变的发生,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年四季发病的客观规律,掌握这些因季节而发病的规律,对于我们防治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学博大精深,中医养生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以前冬天的时候,不少人手足长冻疮,一开春会慢慢痊愈。有的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夏天时用生姜或者辣椒用力摩擦手足,到了来年冬天,冻疮就不会复发了。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冬病夏治“中医预防养生思想的具体体现。

说道”冬病夏治“,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也。”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以顺应自然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如易患冻疮之人,多为体内阳气不足,入冬以后,体内阴寒之气渐盛,血液循环就受到阻碍,肌肤失于濡养所致。如果在春夏阳气旺盛之际,用生姜等摩擦手足,一方面借助夏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有随之旺盛之趋势,体内寒凝之气易解,以达到扶阳祛寒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冬天体内就有足够的阳气去对抗阴寒之气,从而达到调整阴阳,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冬病”呢?传统意义上的“冬病”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易加重的疾病。从中医学上来讲,“冬病”概念的外延要略宽泛些,主要是人体易于受寒气侵袭的疾病。常见的“冬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

什么是“夏治”呢?这个理解起来其实比较容易,就是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的疾病在夏天时进行对症治疗,以期通过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使冬病大大降低发病率和减缓症状,有些甚至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的内病外治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敷贴疗法。通常采用将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等药物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通顺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季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适应的结果。“冬病”发作根源是因为冬季寒邪强盛、阳气亏损。“冬病夏治”则是中医学“天人相应”与“治未病”思想。盛夏时节,阳气强盛,阴寒之气顿消,在此季节治疗“冬病”,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采用扶正固本、截治病根诸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体内沉痼,培补亏损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达到预防“冬病”发作或彻底铲除病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寻医问药,来信必答

问:杨老师,我的父母已经进入了老年,眼下春天来了,对于他们的饮食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春天刚到,气温仍然比较寒冷。此时,老人的饮食营养构成要以高热量为主,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以及谷类制品等食物。还需要补充一些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

立春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会随着气候转暖而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老人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增加免疫能力。如柑橘、柠檬、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觅菜等水果和蔬菜中维生素与无机盐含量最多。

另外,老人在这个时候的食补方法应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而定。一是采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百合、甲鱼等,这种方法对于有阴虚内热的老人比较适合。对于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人进补,一般应以清凉、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粥、昔米粥、赤豆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为主。二是采用平补法,这类食物有荞麦、昔仁等谷类;豆浆、赤豆等豆类;橘子、苹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干果。这种方法对于有早衰现象者,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形体消瘦者,腰酸、眩晕、面色萎黄、精神萎靡者,反复感冒者,哮湍在春天易发作者比较适合。

问:杨老师,我爸刚从岗位上退休不久,奇怪的是他上班时身体好好的,大病小痛全无,现在退休闲了下来,成天都说这儿痛,那儿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呀?

答: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便逐渐变得闲散懒惰起来。他们认为,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却不知,坐享清福反而更容易让人衰老。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体器官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如果每天无所事事,过于追求舒适的享受,时间一久就会使体力和智力懈怠下来,让人变得百无聊赖,思想空虚,于是脑子里的失落感和衰老感便会慢慢的油然而生。在这种消极的思绪中,精神会变得萎靡不振。而且,因情绪的长期抑郁,还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紊乱,本来老年人的身体就在走下坡路,如果这样下去只会使人衰老的更快。

此外,一个人终日闲坐不动,还会导致血液循环流通不畅,极易发生皮下水肿和肌肉萎缩,从而使内脏器官退化更快,衰老也就如影相随,相伴而来了。

所以在此建议你父亲注意日常锻炼。机会合适不妨找点事情发挥一下“余热”,他又会像以前一样健健康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