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最好的健康给父母
14905300000033

第33章 季节养生,与大自然天人合一(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经典的养生原则,其原意为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变化,通过情致与起居调摄,达到养生的目的。

例如,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是伤了肝气,就会降低人体适应夏天的能力。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要使气得泄,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则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那么就会降低人体适应秋天的能力,所谓奉收者少。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逆之则伤肺,冬天则会出现完谷不化的腹泻,降低了人体适应冬天的能力。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当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痞病。从而降低了人适应春天的能力。

春季养生三重点:调神、运动加防病

对于春季养生,《素间·四时调神大论》中讲到:“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生机盎然,顺应天地,应晚睡早起,散步于庭院,活动肢体,精神上要豁达舒畅,如反其道,会损伤及肝。因此,春季养生重在调神、运动和防病。

在漫长的冬天里,人们大多在户内活动,由于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人际交往也相对减少,此时,人都有一种郁闷不畅、闭塞困惑的感觉。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有时又容易急躁,所以,从立春开始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忧郁,做到心情舒畅、乐观向上,保持欢快的心境。从中医角度来讲,春季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木,而人体五脏与五行对应的是“心肝脾肺肾”。肝属木,木的物性是生发,肝脏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从情绪上讲,振奋精神去迎接生机勃勃的春天是有利于养护肝脏的。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真可谓“天地俱生”。具体到人,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所以在此时我们应做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而要精神愉快,必须遇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清代曹廷栋在《老老恒言·戒怒》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把戒怒放在首位。

另外,由于春天气候多变,会使人的情绪波动较快。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突出。人进入老年,对社会、家庭以及他人承担的义务减轻,人际关系收缩。再加上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对外界因素的应急能力大大降低,容易导致心理严重失衡,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可成为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身心疾病的诱发因素。所以,老人对于生活中的变迁重要的在于学会适应,随遇而安,避免心理危机。要乐观地争取健康的体态,勇于接受生命历程中的一切挑战。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这时,到野外游赏,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郊野的空气新鲜,饱含着对人体极其有益的负离子。负离子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体内,能使人感到心胸舒畅,大脑清醒,精神振奋。春天乃生长的季节,人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投身于踏青的运动之中,必将助阳气之生发,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常去春游,还可改善睡眠,消耗掉一些多余的能量,使肥胖者达到减肥的目的。

春天是万木争荣的季节,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春季的日出之后、日落之时是散步的大好时光,散步地点以选择空气清新的河边湖旁、公园之中、林阴道或乡村为好。散步宜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快慢,应以劳而不倦,见微汗为度。老年人以缓步为好,每分钟约行60步到70步,可使人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当然,由于体力和精力的原因,老年人在春季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四点:首先是应注意不要太早。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早间和晚间的气温都很低,空气中的杂质也比较多,过早的锻炼容易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再外出锻炼,太阳出来,气温回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减少,这样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其次是要注意保暖。人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热,这时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受凉感冒。尤其是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老年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和结束后一定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受风寒。第三是春练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适当地进食一些如牛奶、麦片等热量高的食物,还可以补充水分,来增加热量,加速血液的循环。但是一次进食不要太多,而且在进食后还应稍作休息,随后再锻炼。最后一点就是运动要舒缓,运动量和运动幅度不要太大。由于冬天很多老年人的活动量相对于平时大大减少。因此,刚进入春季的锻炼,应当以恢复为主,做一些活动躯体、关节的活动。

在疾病预防方面,春季多风,故春多会因外感风邪引起发热、恶风、咳嗽等症,治疗不当,病邪初起犯肺,进而逆传心包。如沐浴、酒后、出汗、夜卧等均须注意避免受风,以防造成外风、内风、偏风等各种风疾。春天气温上升,细菌、病毒随之繁殖生长,加上春天人户外活动增加,使得这一季节的流感、肺炎、流脑、肝炎等流行性、感染性疾病发病增加。中医将此类致病因素称为“虚邪贼风”,所以,随时注意避开此类邪气,也是春季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春季天气逐渐转暖,随着气温的回升,人很容易因“上火”引发一些疾病。老年人在春天肝阳旺盛,因为肝肾同源,所以容易导致肾阴亏虚。除了用知柏地黄丸给予滋阴降火治疗外,平时饮食上应少吃如糯米、面团等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多吃如龟板胶、六味地黄口服液等清淡滋补阴液之品。还要多食如动物肝、蛋黄、西红柿、胡萝卜、红薯、橘子等富含维生素B族、C族及富含铁的食物。

春季养生,少酸多甘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枣和山药之外,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好多吃一些。

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另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多风干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的症状困扰,适当多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萝卜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夏季养生的三大原则与八项注意

要想健康快乐的度过暑期,中老年朋友最好遵循以下三大原则:饮食重清淡、精神要平稳、起居需谨慎。

夏季气温炎热,此时最好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作用的饮食,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宜适当饮水和清凉饮料;长夏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使人出现倦乏力、食不振、口无味、身嗜睡的“苦夏症”,此时又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的谚语。夏天以喝老姜汤代茶,可以温阳散寒,保护肠胃。另外在炎夏季节,老年人因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故宜吃些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和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护血管作用的食品。

《黄帝内经》里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因此《黄帝内经》里又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一方面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老人要心平气和的度过酷暑盛夏。火气旺盛,老年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神经系统处于宁静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常有冰雪在心之感,切不可烦躁激动,这样才可在炎炎夏日获得心灵的清凉。

夏季天热,中老年的起居更应得到注意。人们往往选择阴凉处居住,天时暑热,注意不可贪凉太过。避免在阴凉通风处露卧,以免风袭经络,致成风痹。躺卧应注意遮护脐部,脾胃阳气虚弱者尤须注意,冷气入脐可致痛泄。居处避免潮湿坐卧,不恃勇冒雨。不要坐卧于星下,最好睡眠时不开风扇,并要盖薄被,夜晚用电扇吹,会使人体汗水蒸发加速,容易造成热伤风感冒。

另外,对于夏季养生,中老年朋友还必须注意以下八点:

首先要睡眠要充足。健康来自于睡眠,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由于夏季蚊蝇骚扰,且天气炎热不适,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最好的入睡时间是晚上10点半或11点以前,因为12点是睡眠的高峰,在这段时间里睡眠质量比较高,如果错过了,就可能出现入睡难、睡眠质量差等种种问题。老人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午睡,以便缓解睡眠的不足。另外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空气的新鲜流通。室内空气不流通,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会使人醒来后仍觉得睡意浓浓,头晕脑胀。

其次是要注意莫贪冷饮。过量地吃冷饮会刺激胃肠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另外,人体热量在炎炎夏日里很难散发,体内胃肠温度也相对较高,骤然进食大量冷饮,会引起胃肠痉挛、腹痛等。

三是要注意不可久卧。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很容易使人感到疲乏无力,所以,在夏季有很多老年人便利用卧床休息来缓解疲劳。传统医学注重人体的“精、气、神”。“气”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因此,养气将有助于提高生命的质量,益寿延年,老人们在夏季适当地躺卧休息或睡眠,可使肢体筋骨管腔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充盈。但是,如果经常躺着休息或睡眠,不进行肢体活动锻炼,则会出现身体懒散,萎靡不振的症状,时间一长必定会影响健康。当然,老年人精力不济,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次数是应该的,适可而止的睡眠对老人颇有益处,然而一味多睡或卧床不起,则会导致身体软弱。区此,要顺应“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的规律,这对防病保健是很重要的。

四是要注意高温防暑。高温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减退,心脏供血轻度不足,常常危及人们的健康。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发生中暑;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如出汗过多,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盐类代谢就会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中暑。预防中暑很重要,外出时要根据自身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太疲劳;人体疲劳,抗暑能力降低,就容易中暑。烈日下要使用遮日的凉帽和凉伞。凉帽要选择透气、散热、通风性能好的,凉伞也要选择散热好的。或者可手持大点的羽毛扇。此外,还要带防暑药,如十滴水、蕾香正气水、六一散等。要穿宽松、透气、散热、散汗性能强的衣服,以保护皮肤不受烈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