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易经·坤卦·六三》
{译}蕴含美好的内涵,可以守持正道。若能辅助君王的事业,虽无成就,却将取得好的结果。
第8讲:良禽择木而栖——比之匪人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说的就是人要善于审时度势,选择贤明的人作为自己的领导者,以得到重用,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从而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易经》比卦中说:“比之匪人。”其中“匪”的意思是非、不是,即不正派。告诫人们,不要和不正派的人混在一起,同流合污迟早会惹祸上身。即使是依附于人,也要择善而从之。人生在世,如果选准了靠山,成功就会相伴而来。成功的方式有多种,与人合作可以成功,在别人手下做事也可以成功,关键要找准人。这个人一定是个有成功潜质的人,能给你的前途带来希望的人。选择了他,他的成功之日也就是你的成功之时。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谋士陈平,则是一位颇具慧眼的人物。
刘邦的谋臣陈平在少年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人,家徒四壁。但因为陈平长得一表人才,做事精明,交际比较广。竟娶了同乡一位富户的孙女,并得到帮助。从而雄鹰展翅,高飞在即。
公元前208年,魏王咎率师与秦少府章邯在临济开战,陈平邀约数人去投奔魏王咎,但陈平并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又毅然另找出路。
公元前207年,陈平投奔到项羽麾下,跟着项羽进入关中,因为项羽缺乏识人的才智,陈平仍未受到应有重视。
汉2年3月,陈平受旧友魏无知推荐,转而投向刘邦。刘邦封陈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史记》语)。“参乘”就是陪乘。古人乘车出行,驾车手位于中间,尊者位于车之左面,参乘位于车之右面。陈平一下子成了刘邦近臣。陈平被破格提拔到如此地位,并为“典护军”,责任是监护三军,相当于纪检监察部长。
位居高官的陈平被周围的大将们诋毁。刘邦听了周围人的谗言,也感到陈平形迹可疑,叫来他的推荐人魏无知与陈平一起加以责备。
刘邦说:“先生先事魏,又事楚,如今又与我交游,讲求信用的人都是这样的吗?”
陈平并不直接回答刘邦的“话”,而是大讲了一通用人策略,分析对比不同的用人策略,说出项羽、刘邦在政治上的得失。
他说:“我投靠魏王咎,魏王咎不能采纳我奇谋妙计,所以我去投奔项王。项王用人唯亲,委官封职,不是项氏宗族,就是舅子姑爷,即使有旷世奇才也得不到重用。我听说汉王您能够任人唯贤,所以又来投奔你。我身无分文,囊中如洗,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金钱,拿什么去为大王办事呢?我的建议大王果真能够采纳,大王就采用;如果大王不想采用,那些钱财都在那里,我立即封存交官,希望大王放我走吧!”
陈平的这番话,既批评了魏咎不能采纳良谋,项羽任人唯亲,又歌颂刘邦任人唯贤,把刘邦一直往上推,重用我陈平,您就是一位任人唯贤的英明领袖。刘邦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刘邦听了陈平的妙论,“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史记》语)。陈平不仅得到了重赏,还升官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其结果“诸将乃不敢复言”(《史记》语)。
陈平成了刘邦的谋臣,屡出奇谋妙计,为刘邦夺取和稳定江山定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陈平先投靠魏王,后又投奔项羽,最后才投奔刘邦,干出一番大事业。可见,好的领导也需要寻求,只有找到与自己理想一致的、能重视自己、充分激发自己潜能的领导,才能有助于你成就大业。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强大,这就要讲究找靠山走捷径的策略。找靠山要择善而从,择优而随,择德而附,要选择有发展前途并能使自己得到提拔和重用的品行端正的人去尽忠竭诚。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领导能知人善任,可以使自己所学有一个得以施展的更高更大的舞台。好的领导可以让人有一个做事的高起点,更容易达到成功的终点。
职场吉言
《易经》中说,与品行不端的人亲近有凶险,讲的也是交友之道,告诫人们要远离不良的朋友。古人强调:“居必择邻,交必良友。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可以说,交上怎样的朋友,就会有怎样的命运。因此,在职场中选择朋友时,你要努力与那些乐观肯定、富于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不要结交那些对你有害无益的朋友,不要被拖入他们的浑水之中。假如我们已不慎交上了坏朋友,应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知道:把一只烂苹果留在筐里,会使一筐的苹果都腐烂掉。
第9讲:功高盖主时应见好就收——嘉遁贞吉
生活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做事不仅要知时而进,更能够应时而退。常言道:“花无常好,月无常圆”,所以“得些好处须回首”。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尊敬。如果你的事业达到鼎盛时,没有意识到将要衰退的趋势,你将会走向进退两难的境地。
《易经》遁卦中说:“嘉遁贞吉。”意思是说见好就收,没有不利的,不要去迟疑了。告诉人要善观形势,急流勇退,懂得见好就收,适可而止。有这样一句格言:在事物抛弃你之前先抛弃它们。
古人云:“功成而身退,为天之道;知进而知退,为乾之亢。”功成名就之后应急流勇退,这才能符合自然规律。对于功名利禄,明智之人忍耐住对权力的渴望,在事业成功之时,全身而退。
萧何与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刘邦进入关中以后,因萧何在行政管理、户籍管理方面做得很好,颇得民心。当时关中百姓只知有萧何,不知有刘邦。这时,萧何的一个门客便提醒他:“您不久将要被灭族了,您占据高位,功劳第一,是人臣之极,不可能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您自进入关中后,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深得民心,皇上几次问您的原因,就是怕关中百姓都跟着您跑啊!”萧何听后,陷入了沉思。
不久,南方少数民族起兵反汉,刘邦率军亲征,留吕后及萧何守关中,萧何趁机强占民田、美宅,强夺他人妻女为婢妾,结果闹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在刘邦凯旋还朝时,许多老百姓拦路告萧何的状。高祖心中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只是表面上斥责萧何说:“你自己去处理吧!”从此不再担心萧何会“功高震主”了。
在古代,有很多良臣名将因为“功高盖主”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而萧何正因为深谙此道,才用这种往自己脸上抹黑的办法,稳住了刘邦,得以平安享尽天年。但汉初三杰中韩信的命运便不一样了,就因为见好不收而终遭祸身,成了“兔死狗烹”斗争的牺牲品。
韩信指挥打仗确实厉害,刘邦拜他为大将也的确选对了人,但是,刘邦始终对他不太放心,这种心理归根结底是帝王为驾驭臣下不力而存在的担忧,总怕他恃功谋反。但韩信却始终对刘邦存有幻想,总以为他为刘邦立有特殊战功,刘邦不会对他下手。在刘邦面前说话,他毫无顾忌,也没有君臣之分。韩信的好友蒯通是个智慧过人的辩士,他早已觉察出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曾经劝韩信趁早离开刘邦自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韩信听了却无动于衷。
刘邦正式登基当皇帝后,韩信从以前虚封的齐王迁为淮阴侯,心中不快,因而不愿随刘邦出征谋反的陈豨。吕后借此机会,便向韩信下手。她以韩信手下的随从举报韩信曾与陈豨通谋,让萧何去劝说韩信进宫。萧何来到韩信府中说:“现在满朝文武都进宫祝贺主上伐陈豨告捷,你称病不去不太妥当吧。”韩信只好随他进宫。
谁知刚入宫门,早就设下的伏兵一跃而上,把韩信立即抓了起来。吕后怒气冲冲地骂道:“你为何与陈豨通谍?”韩信莫名其妙:“此话从何讲起?”吕后不由分说立即宣布:“现奉主上诏书,说陈豨谋反都由你所指使,你的随从也有揭发,你还有什么可说的?”不等韩信申辩,吕后立即下令把他推出处死。而刘邦回长安后,并未责备吕后擅自杀害功臣,可见刘邦至少对此是默许的。
如果韩信听了蒯通的话,及早离刘邦而去,大概也不会受此祸害。如果韩信能明智一点,能像萧何那样见好就收或谨慎处世,恐怕也不至于遭致如此可悲结局。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职场的通病,在受到别人嫉妒,特别上司的嫉妒时,下属最好能够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千万不要与上司争功。有些领导往往容不下强者。有的领导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如果下属超过自己就不能容忍。似乎下属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对下属而言,本来是自己通过努力,辛辛苦苦得来的一点成绩,却反而招致上司如此不友好的对待,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极大的委屈和不平。
职场如战场,特别是在于上司的较量中,一定要懂得见好就收,适可而止。面对上司的嫉妒,要采取圆滑稳重的处事方法来保全自己,以免让自己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职场吉言
在职场中要善于应用“减法”。“见好就要收,处世不可贪”是聪明职场人切记的名言。古往今来会做加法的英雄很多,会做减法的智者却很少。很多英雄在做足加法后不懂适可而止,还一味地加下去,结果加数引起变数,反被外部世界做了减法,失败了。所以,与其被外部世界做减法灭掉,不如我们自己先做减法骤然停止游戏,以求自保。
第10讲:勿与上级针锋相对,学会忍耐——乘其墉,弗克攻,吉
《易经》同人卦中说:“乘其墉,弗克攻,吉。”是说率众作战,在敌人凭借着高墙据守时,不去强行攻打,是吉祥的。对方在很强大的情况下,要避免与其下面冲突。同样,在职场中,当我们在工作中与上司有矛盾或意见不统一时,千万不要与上司针锋相对,要学会忍耐,尽量用适当的方法与上司沟通,并努力去适应上司的做事方式,尊重上司的决定。
听命和服从上级领导,这不但是上下级组织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上级领导履行职责、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大多数领导喜欢惟命是从的下属。
许多领导都认为自己比下级要优秀,在潜意识中,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一般来说领导还有着很强的尊严感。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有权要求下属去做某些事情。行使权力、发布命令,使事情向着自己所预想的目标发展,是领导的一种尊严。
如果冲撞领导,与上司针锋相对,侵犯了领导的尊严,这在一般领导的眼里,是不能被容忍和谅解的“犯上”行为。冲撞会使领导下不了台,面子难堪。特别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领导是十分重视自己的权威的,或许他会表示,可以考虑下级的某些提议,但他决不会允许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
夏雨是一家销售企业的培训主任,为了给枯燥的课程注入活力,她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很多游戏。可是老脑筋的上司知道后命令夏雨取消一切游戏,原因只有一个:要让被培训人员知道他们在学习,不是在玩乐。游戏被取消以后,培训课程的质量显著下降,大家听课时不是心不在焉,就是叽叽喳喳地聊天。
看到自己辛苦开创的课程就这样轻易地被上司的一句话毁掉,夏雨不禁怒火烧心,冲到办公室向上司发了一通埋怨:“你的指令根本就是个错误,因为你做决定前根本不问我的想法,也不做一下民意调查。现在,出了大麻烦,不管讲课的、听课的都不愿意走进课堂。我们大家都认为,就是由于你过于古板,取消了课堂游戏,使工作陷入困境。”
你猜,夏雨得到了怎样的答复?上司对她说:“你适应不了我的规矩,可以另谋高就。”夏雨就这样在负气之下丢了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
夏雨冲动地想表明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不过由于表达方法不当,不仅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反而还丢了工作。对上司发出的正确而合理的指令,当然要认真及时地执行,但上司也是人,有时也可能会发出不恰当的甚至完全错误的指令。这时候如果你有绝对的把握认为他的错的,也要先接受上司的安排,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向上司表达你的看法,而绝不是用硬碰硬的方法来与上司针尖对麦芒。如用过激的言词、尖刻的话语、伤感情的过头话,或用行为对抗(如消极怠工)等冲撞上级领导。否则,吃亏是你自己。
宋代诗人苏洵说过:“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就是说忍的作用可以抵抗千军万马。古往今来,在政坛、生意场,没有人不明白“忍”功的重要!但是说得容易,做到的很少,在紧要关头,偏偏忍不住,而导致前功尽弃。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更多的是为了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积聚的能量就会喷发出来,一击得手。要成就大业,就得要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忍的就得忍,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宏愿,达成自己目标。
汉初三杰,张良为冠。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苏轼在《留侯论》一文中说到:“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羽)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