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战国思想家)
就一个人而论,最重要与最大的胜利是征服自己,最可耻、最卑鄙的莫过于被自己的私欲所征服。
——柏拉图(希腊哲学家)
第26讲:有所不为,敢于放弃——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得与失之间度过的,在我们得到某种东西时,也肯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一样的生活,有人过得幸福、快乐,而有人却活得悲伤、劳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得失的认识不同。
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失去的东西,那么我们的思想便会不断地反应在那件失去的事物上了。也就是说,失去的现象属于尚未了结的性质,所以内心一定会万分惋惜,甚至还会想不开。相反,如果我们把它想成被遗弃的东西,那就表示这是一件废物,这时,我们将会以轻松的心情来处理事物,并且对它不再眷恋。我们的人生失去的东西诚然不计其数,然而我们只要把那些东西当作被遗弃的废物时,沮丧的感觉就会减轻许多。
汤玛斯·富勒曾说过:“满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累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有时我们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敢于舍弃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神药,唯有舍弃才能使心灵得到释放。适时地舍弃其实是提升自己的关键一步,因为没有舍弃的选择是盲目的,没有舍弃的选择是苍白无力的。唯有经过选择的舍弃才是明智的决策。
在1976年,英国探险队历经艰险,成功登上了珠峰,没想到探险队在下山时却遇上了狂风大雪,如果扎营休息,恶劣天气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而继续前行必须放弃随身的贵重物资和宝贵的资料,还要在食物缺乏,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情况下前进10天。正当大家为犹豫不决时,退役军人莱恩率先丢弃了所有的随身装备,然后和队友们相互鼓励,忍受着寒冷、饥饿和疲劳,不分昼夜的行走,只用了8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
这是一个生死攸关、惊心动魄的有关放弃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关键的时候要懂得选择和放弃。放弃了宝贵的资料,但获得了生命。伽利略放弃了自己的自由,誓死捍卫自己的学说,才使牛顿得以站在“巨人”的臂膀之上;比尔·盖茨放弃了自己在哈佛大学的学位,投身商海,才成就了20世纪人类世界的一个财富神话。他们都做出了放弃,但他们的放弃换来的是成功。有人说:“懂得适时舍弃的人,永远不会让你真正的失望。”
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易经》屯卦中说:“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这是以入林打猎为寓,表明识时务知放弃的道理。启示人们:在诱惑面前,要保持头脑清醒,学会抉择,有所放弃,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搞得我们猝不及防,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
有人说,“不要为一棵树失去整片森林”,但是我们也应该学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因为这也是一种珍惜。只有懂得放弃,我们才会更懂得获取。在我们的一生中,一定要懂得并敢于放弃。对该努力的事情要孜孜以求,对名利要懂得适时放弃,这样才能做到不为利益所惑,坚持自己前进的方向。若什么都想获得,那么,在上阵之前,我们已经束缚了自己。造物主不会让一个人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鱼和熊掌有99%的机会是不可兼得的,有所得就必有所失,这是个无可厚非的事实。
人生苦短,韶华难留。选准目标,就要锲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镂”。但若目标不适,或主客观条件不允许,与其白白地浪费时光,就不如学会放弃,“见异思迁”。比如我们研究某一学问、学习某一技术或从事某一事业确实条件太差,而经过相当的努力仍不见效,那就不妨学会“放弃”,以求另辟蹊径。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图。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学文,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孟子有一句名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这就是告诉我们懂得拥有与放弃。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人活一世,该放弃的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放弃,不放下你手中无用的东西,又怎能拿得起另外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呢?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以及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与活力;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与努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创造,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许放弃之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将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欣慰,感到无愧于自己或他人。也许正是当年的放弃,才到达今天的光辉极顶和成功彼岸。
人之一生,需要放弃的东西很多。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要学会放弃。人生虽说是短如瞬间,但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各种各样的风景,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心理忠告:
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固然重要,但是,人的一生只学会珍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放弃。这个“放弃”不是通常所说的“丢掉”,它的特定含义是,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迷恋已经取得的哪怕是相当显著的成绩和荣誉,不要因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沾沾自喜而耽误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第27讲:善待得失,吃亏是福——小往大来,吉,亨
从前,有一位樵夫不小心将斧子掉进了河里,这让他非常焦急,他想:没有了这把斧子,我怎么上山去砍柴呢?正当樵夫绝望之时,一位老人忽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樵夫惊讶地问:“你是谁,从里来的啊?”没想这位老人并没有理他,而是跳进河里,捞出了一把金斧子,问樵夫:“这是你的斧子吗?”“不是的。”樵夫摇摇头说。第二次老人又捞出一把银斧子,问樵夫:“这是你的斧子吗?”问樵夫摆摆手说:“这也不是我的斧子。”第三次老人捞出一把铁斧子,又问樵夫:“这是你的斧子吗?”樵夫高兴地说:“这是我的斧子,这是我的斧子。”这时,老人对他说:“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这把金斧子我送给你。”说完就不见了。
樵夫把金斧子拿回家后,换了许多粮食,分给了穷人。
后来,有一个财主知道此事后,带了一把斧子跑到河边,并把自己的斧子丢进了河里,然后大哭起来。果然,一位老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老人跳进河里,捞出一把金斧子,对他说:“这是你的斧子吗?”财主一把抢过斧子说:“这是我的斧子,这是我的斧子。”正当他得意之时,只听老人说:“你是一个贪财的小人。”老人说完就不见了,金斧子也变成了一滩泥,就连自己的那把斧子也找不到了。
这位财主真可谓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易经》泰卦中说:“小往大来,吉,亨。”这是告诉我们小失与大得的智慧。常言说:小的不去,大的不来。人生在世,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凡那些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亏己的人;那些一生无所作为、无所建树的人,有哪一个不是心胸窄、爱计较、不肯亏己之辈?
“吃亏是福”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豁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郑板桥曾说过:“吃亏是福。”这绝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他一生阅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待小事情要善于吃小亏,这是一种未来之大福。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就像祸和福一样,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不懂得“吃亏是福”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他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东西但也无妨大事。真正精明的人,往往都通晓这个道理,而且也善于运用。
韩国现代集团的开创者郑周永就是如此。郑周永在创业之初,他进军建筑行业,通过各种关系以及自己的活动,终于在1953年的时候,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为了能顺利完工,他巧思善虑,设计工程方案。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时间不长修建大桥的各种费用陡然上涨。按当时的物价计算,所需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7倍多。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友人劝告他必须马上停工,以免再受到更大的损失。然而郑周永的决定大大出人意料:“为了信誉,宁愿赔本。就是破了产也在所不惜,必须按期完工。”结果工程是按时完工,交付使用了,可却使郑周永差点垮台。但是,也给他带来了另一个好的方面,那就是他的讲信誉的名声一夜之间传遍天下,路人皆知。
这样,虽然这一次郑周永损失惨重,但自从赢得了信誉之后,他很顺利地承包了大批的生意,终于能够起死回生。韩国的四大建设项目被他承包下来,开价3.7亿美元,而且他还承建了汉江大桥第一、二、三期工程,从而使他赚取了大量的美元,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无人能敌。发家后的郑周永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秉持这种“吃小亏得大便宜”的精神前进。
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郑板桥说:“为人处,即是为己处。”意思是:“替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能吃亏的人,在做人、做事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吃了一次亏,聪明的人就会从中学到智慧,感悟人生,得到一个大道理:“福祸相随”,从而知足常乐,调整自己,使自己一辈子幸福。吃亏还是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风,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亏己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亏己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稳吗?而且还会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
所以,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
心理忠告:
“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第28讲:忍辱负重,相机而动——小畜,亨
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是懂得如何忍耐。智慧的一半真谛即藏在其中,智者能洞穿这世间的一切,也有逃身的巧智。忍耐是一种力量,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还有哪一种力量能强大过心灵的智慧之力呢?能忍辱负重者,方可受天之大任,成天之大业。
春秋时楚庄王刚登上楚国国君的宝座,他也不知有多少人肯给他卖命,于是来了一个韬晦之计。他不理国政,每天只知打猎消遣,回到宫中就与宫女日夜饮酒作乐。他还在朝堂门口悬挂一条命令:“有敢谏者,死无赦!”3年后的一天,一个叫成公贾的人去见庄王,庄王问道:“你来是要喝酒、听音乐呢?还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成公贾回答说:“我不喝酒,也不听音乐,是来给你说说隐语解闷的。”接下来成公贾给庄王讲了这样一个隐语。他说:“刚才去郊外行走时,有人对我说了这样一个隐语,我不明白,想告诉大王。那隐语说:有只大鸟,身披五色花纹,栖息在楚国的高坡上已有3年,不见它飞,也不见它叫,不知这是什么鸟?”
庄王回答说:“我明白了,这不是凡鸟。3年不动,是在决定志向;3年不飞,是在生长翅膀、积蓄力量;3年不叫,是在观察周围情况。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庄王听懂了成公贾的隐语的含义,他的回答是在表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