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14905000000010

第10章 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不做不良情绪的传播者(4)

第15讲:低调做人,力戒逞强——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易经》大壮中说:“小人用壮,君子罔也。”小人会利用这种刚强的气势,欺凌他人,但君子就不会这样做。因为这种作风纯正有危险。就像公羊去抵触藩篱,角被挂住,无法摆脱。说明我们即使已经壮大以后,也不可利用壮大后的力量去逞强任性,一定要保持低调的心态做人做事。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有位著名的商界巨贾也就曾给自己的儿子开出了一条训词,道是:“树大招风,低调做人。”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

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认可、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佳保证。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辩证地说,一个人的优点过于突出的时候,往往会变成缺点,而一个人的缺点过于突出的时候,在一定的条件又可能会转化为优点。争强好胜本来是一个人的优点,但是好胜心太强就会变成逞强,逞强是一种图虚荣,爱面子的表现,是脱离实际一厢情愿的空想;逞强者不顾客观环境,不看自身条件,盲目追求第一,想摘最大的“桃子”;逞强者善于出风头,但往往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而且,逞强者往往奢望过高,欲望过强。

袁明毕业于名校,而且能力出众,刚到公司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不仅做好本职工作,还处处帮助同事。一开始,同事们还很喜欢他,可后来他发现同事们却个个都在疏远他,就连自己的上司也时常刁难他,这让他一头雾水。

后来,在一次无意中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才知道,原来自己在他们眼里是“锋芒毕露、争强好胜”的人,看似帮助同事,实则是在为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上一笔。一位同事这样说:“他这个人虽然没有害人之心,但太过于表现自己了,特别是有领导在场的时候更是这样。有一次,我的电脑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便叫小郭帮忙,没想到袁明却跑过来拿起工具修起了电脑,还说‘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做,你真笨’。虽然电脑修好了,但我心里一点也不舒服,人家又没叫你来帮忙,逞什么能。”

袁明听了此话,心里一凉:我在他们眼里怎么就成了这种人呢!

很多人都认为,刚工作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在工作就得处处争强好胜,把自己的能耐表现出来。但他们没有想到“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处处锋芒毕露,不懂得低调做人只能引起别人的反感。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要知道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尤其是对于成功者来说,更要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成功者的人生都是光彩四射,炫人眼目,风光体面,令人艳羡。殊不知,越是出人头地,越应该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条件和资本把风头出尽,把风光占尽!如果有谁想试图占尽这一切,那么,他就违背了低调做人的规则,就会因此而跌跟头,碰霉头,掉链子,丢面子!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世界之大,人际之繁,何必把自己抛到风头浪尖上呢?何必让自己趾高气扬和威风八面地在别人的眼球里晃动呢?谁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绝不是向别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向别人招摇的旗帜。要学会放低自己的身段,放下成功者的架子,收敛不羁的言行和轻蔑的眼光,努力夹起自己的尾巴,让自己身边的人更有面子,更有尊严。从这一意义上说,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更是一种强者行走于社会的哲学!

每个人在心底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控制的好是一件好事,控制不好就是让自己付出惨重的代价!人,真不能逞强,要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时刻告诉自己做人要保持低调做人的心态,该争得绝不放弃,不该争得就要彻底的放弃,不要等到最后自己无法收场,那就真是后悔莫及了!

心理忠告:

做人不能太狂妄。人有了才能是好事,但如果因为自己的才能出众而狂妄自大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狂妄往往是与无知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人一狂妄往往就会招人反感,没有人会愿意相信一个言过其实的人,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出言不逊的人。就算是一个人真的很有本领,但因为狂妄,不懂得留三分余地给别人,也可能会丧失很多机会。

第16讲:沉着冷静,见险而止——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春秋时代,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因此,息国许多大臣都规劝国王,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没有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没有郑国强?”但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去。他下令要全体兵士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在如今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和息国国王一样,只顾一味前往,也不管前面道路能否走的通,也不管前面有多危险,最后碰得头破血流。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有时候会出现较大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当机立断,见险能止,不冒险前往。《易经》蹇卦中说:“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能止,知矣哉!”蹇,就是难,意味着有困难难以前进。前面有险阻,见到险阻能即时停止,这是聪明的做法。

武则天14岁时就便被唐太宗召入宫中,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的人逐一检点,做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而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慕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仍不忘如何保住李家江山的长久万代,想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王。临死之前,李治和武则天都在他床边,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的病情日日加重,眼看是不行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是何等聪明之人,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她心里清楚,只要现在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于是灵机一动,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唐太宗本来是要处死武媚娘,但毕竟自己很喜欢她,心里多少有些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

太子李治也借机溜了出来,对武媚娘哭诉道:“你竟甘心撇下我吗?”媚娘满脸无奈的忧伤,她回身仰望太子,叹了口气说:“主命难违,只好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听完武媚娘的解释,李治非常佩服其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则天很快又被召入宫中。

武则天的聪明之处在于能识别“风紧”还是“风松”,在危险面前能迅速分清主次,并能果断地“止”,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风松”了,又再回来,后来时机一旦成熟,武则天果断地由止转进,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在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情况对自己不利,再要继续下去很可能惨遭挫败,甚至丢了性命,那就必须即时止步。首先,要仔细分清形势是否很不利,慎之又慎地做出是否止步的决定。因为,止步毕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手段,是为保存实力,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行动。假如形势并非很危险,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就绝不要轻言止步。其次,情况不妙时,必须当机立断,即时止步,否则,肯定是血本无归。

有些人在遇到危险之时,为了标榜他的顽强和百折不挠,于是冒险前往,认为自己“不成功便成仁”。殊不知,这一念之差,自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大好前程!蹇卦中说:“往蹇,来誉。”前往有难,回来有誉。当预测到前面有较大困难和风险时,不要冒险前往,应明智地止步,回来会更好。我们虽然在工作生活中要应难而上,不怕危险,但是,我们也应该冒合理的风险,如果前面是一条死胡同,或者是不能靠自身目前的力量而战胜的危险,就应该即时止步,不要再乱闯,如果还不信邪,不止步,便只有死路一条。

山高水深,困难重重,人生险阻,见险而止,明哲保身,可谓智慧。

心理忠告:

退一步来说,前面有不可逾越的障碍或危险时,你要是做不到即时止步,那么,改变一下思路,绕道而行总该可以吧。《孙子兵法》中说:“军急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意思是说,军事战争中最难处理的是把迂回的弯路当成直路,把灾祸变成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也就是说,在与敌的争战中迂回绕路前进,往往可以在比敌方出发晚的情况下,先于敌方到达目的地。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凡事不妨换个角度和思路多想想,遇到危险,学会绕道而行。绕道而行,并不意味着你在退却,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在审时度势。绕道而行,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