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令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学会有效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
1.摆脱抑郁,改变命运
抑郁是一种消极而低落的情绪,人置身其中就仿佛处在阴暗的围墙之中,无法体味到开朗、洒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一个人若想成大事,就必须从抑郁中走出来。若想改变某些人容易愤怒或急躁的性格,不是十分困难,但是想改变他们抑郁的心理却不很容易。因为抑郁代表一种消极的意识和自我折磨的心态。情绪控制能力不高者,很难走出抑郁的阴影。
抑郁瓦解了人们的意志,消耗了人们的精力。它不是单一的病症,它有很多种类型,其病型也各不相同。一些人的抑郁是由家庭、人际关系或与社会隔绝等问题所造成的;另一些人的抑郁似乎与他们早期苦难的生活经历有关;还有一些人的抑郁与遗传有关,使得他们具有抑郁的易感性;更有一些人其抑郁根源于某些生活上的事,诸如失业、住房、贫穷或重大的财产损失问题。当然,人们或许有其中一种或多种问题,因此我们对付抑郁,需要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对一个人有效的方法或许对另一个人无效。只有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得到彻底的恢复。
如果你想摆脱抑郁,改变你的命运。那么不妨根据你的情况,试试以下三种方法。
(1)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抑郁的人对日常必须参加的活动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对这些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以使它们能一件一件地完成。以卧床为例,如果躺在床上能使我们感觉好些,躺着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抑郁的人来说,事情往往并非这么简单。他们躺在床上,并不是为了休息或恢复体力,而是一种逃避的方式,因为没有应当做的事。我们会为这种逃避而感到内疚、自责。床看起来是安全舒适的地方,然而,长此以往,我们会更加糟糕。因此,最重要的是,努力从床上爬起来,按计划每天做一件积极的事情。
(2)换一种思维方式。
对抗抑郁的方式,就是有步骤地制订计划。尽管有些麻烦,但请记住,你正训练自己换一种方式思维。如果你的腿断了,你将会逐渐地给伤腿加力,直至完全康复。有步骤地对抗抑郁也必须是这样的。现在,尽管令人厌倦的事情没有减少,但我们可以计划做一些积极的活动,即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活动。例如,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坐在花园里看书、外出访友或散步。有时抑郁的人不善于在生活中安排这些活动,他们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痛苦的挣扎中,一想到衣服还没洗就跑出来,便会感到内疚。其实,我们需要积极的活动,否则,就会像不断支取银行的存款却不储蓄一样。积极的活动相当于你银行里有存款,哪怕你所从事的活动,只能给你带来丝丝快乐,你都要告诉自己:我的存款又增加了。这样,你就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了。
(3)豁达的人生态度。
不幸的人只记得不幸的内容,幸福的人则只记得一生中高兴的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小和尚喊:“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喊道:“种子都被鸟吃了!”师父说:“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半夜一阵狂雨,小和尚一大早便冲进禅房说:“师父,这下可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师父说:“没关系,冲到哪就在哪发芽了。”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本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用豁达的态度去迎接它,把艰难险阻当成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有了这种思想,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才不觉得人生太压抑。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抑郁者的自责是彻头彻尾的。在不幸事件发生或冲突产生时,他们认为这全是他们自己的错。当我们犯有过错,或仅有一点过错时,我们出现承担全部责任的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种情境的组合体。当我们抑郁的时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会对我们有较大的帮助。我们应当学会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而不是仅仅责怪自己。
2.重视情商的力量
高情商者与低情商者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高情商者要比低情者更善于处理情感问题。因而,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处理情感的能力。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高情商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头脑冷静、行为理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克制自己急切的欲望,同时,又能够及时排除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心情开朗,胸怀豁达,心理健康。
在生活中,人不可能事事顺心,肯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地方,在这个时候,人就很容易被触怒、大动肝火,甚至大发脾气。其实,我们可能都清楚,发脾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有可能使本来简单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是高情商者,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就可以压抑自己激动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一直处于一种蓝天般的开朗状态。
情商概念的提出者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曾经列举过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来说明高情商的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在以后的工作、事业中也就会更有出息。研究者请来了一批3~4岁的孩子,告诉他们,每一个人可以分一份棉花糖,而且马上就可以吃。但是,如果有谁先暂时不吃的话,等研究者出去办完事回来以后再吃,就可以得到双份的棉花糖。研究者说完就离开了房间。这时候,留在屋子里的一些孩子们看他前脚刚走,便迫不及待地把糖拿起来就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则想等一会儿,等研究者回来以后再吃,可是等了几分钟,实在忍不住了,便不再等待,也把糖拿起来吃掉了。剩下的一些孩子决心等研究者回来,结果,他们每人吃到了双份的棉花糖。随后,研究者便对他们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那些能够控制棉花糖的诱惑、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以后,都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在生活中也讨人喜欢,比较敢于冒险,自信心也强于一般的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能够抵抗短暂的诱惑。这群孩子不但在以后的学习上成绩优异,而且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远远好于其他孩子。相反,那些一看见棉花糖就想吃掉的孩子,因为他们不善于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感,只想满足眼前的欲望,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结果,长大以后,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成就都比较低。
的确,在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我们缺少机会,或者是我们资历浅薄,人生成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缺乏对情绪的控制。
拿破仑·希尔曾经引用过洛克菲勒的一件事情,来说明处理好自己的情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多么的重要。
当年,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因为在面对对方激情地询问时,保持了一种平和克制的态度,而且,在回答问题时也不动声色,从而赢得了那场官司。当时,对洛克菲勒提出质问的那个律师在态度上似乎明显地怀着某种恶意,如果按我们一般的想法,洛克菲勒即使发火、生气,甚至拍案而起,大发雷霆,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洛克菲勒没有那样做,他很好地控制和处理了自己的情绪。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一封信拿出来!”那个律师用一种非常粗暴的口气说。
那一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情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没有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洛克菲勒。
“我想是的,法官先生。”洛克菲勒平静地说。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没有。”
然后,那个律师又拿出了许多别的信来,也照样宣读了。
“洛克菲勒先生,你说这些信件都是你接的吗?”
“我想是的,先生。”
“你说你没有回复那些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