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1484700000031

第31章 强者阴影下的生存 (2)

怀王之约制定于二世二年后9月。当时,战国六国都已经复国,秦与六国对抗的后战国局面再一次出现。各国王政,除僻远的燕国外,全部实现了王政复兴。楚怀王熊心、赵王赵歇、齐王田巿、魏王魏豹、韩王韩成,都是故国旧王族。怀王之约,一方面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天下政局的肯定和确认;另一方面,在肯定了陈胜起兵以来六国复兴的同时,也对陈胜所开创的平民王政做了批判和修正,力图通过扶持和肯定各国的王政复兴,杜绝各种实力人物擅自称王的野心。对于群雄并起、豪杰英雄立功求进的愿望,怀王之约做了正面而富有诱惑的引导:不分贵贱,不论国别,首先攻入关中灭亡秦国者为秦王;对于最有野心和实力的人物,用秦国王位虚位以待。怀王之约,作为公之于众的天下公约,成为反秦阵营的行动纲领和计划蓝本,对未来历史影响极大。

怀王之约制定的时候,正是秦军两大主力会师河北,章邯破邯郸、王离围巨鹿的时候,赵国的求援使者连连不断抵达彭城。楚国是反秦的首事国,反秦阵营的盟主。吸取战国末年各国互不相救、被秦各个击破的教训,怀王政权做出以楚军主力渡黄河援助赵国的决定。同时,另外派遣一支偏师部队,西向进攻关中,直捣秦都咸阳。怀王分兵两路的决定,引动项羽、刘邦和宋义三位英雄的登场。

自从周文军入关失败以后,秦军先后攻灭张楚陈胜、赵王武臣、魏王魏咎、齐王田儋、楚将项梁,收复了三川、颍川、南阳、陈郡、东郡、上党、太原、邯郸等广大地区,形势一片大好。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的反秦军已经退守到泗水、薛郡一线。黄河以北地区,章邯军与王离军两支秦军主力会师,围困巨鹿城,正准备一举攻灭赵国。秦国首都关中地区,日渐远离战事,已经内外重新设防,再次成为易守难攻的战略后方。在这种形势下,直接西进、深入秦国后方攻取关中,无异于虎口夺食,诸路楚军将领,没有人看好这项任务。然而,项梁战死后,项羽仇恨秦国益甚,执着于灭秦复仇。他是勇敢无畏的战士,主动请缨,愿意率领本部人马,奉怀王之约,西进攻取关中。

项氏立怀王,只是起到拉拢人心的作用,所谓“尊王攘夷”的传统自古就有。而怀王却无半点实权,他也想解脱项氏对自己的束缚,而宋义就是他积极拉拢的力量。

宋义率众北上救赵,采取的策略是渔翁政策,即等待章邯与赵王双方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在上去收拾残局。宋义于是不仅不加快救援进度,还成天喝酒高乐,至安阳,耗了46天仍不前进。项羽得知后,直接冲宋义的大帐,一刀把宋义的人头砍下来。然后对众将说,“宋义谋反,我奉楚王密令干掉他了。”

项羽杀掉宋义,诸将慑服,“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共识很快就达成了。然后大家拥立项羽做“假上将军”,怀王听到报告,心下肯定是愀然不乐,但还是马上把正式任命书下发了。项羽的威势让怀王不得不端坐在傀儡的位子上。

项羽杀宋义,一举两得。首先,排除了怀王和宋义结盟夺取领导权的可能性,“首立楚者,将军家也。”其次,他夺权以后,即可以率众出击,楚军破釜沉舟,解赵之围,重创秦军,一战扭转了战略格局。

项羽杀了不肯积极前去解巨鹿之围的宋义之后,率领楚军渡漳河,去援救赵军。渡河后,他命令部队把釜甑砸破,把船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表示此去将决一死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破釜沉舟”这一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楚军将士与秦军打仗时,因无路可退,只有拼命搏斗,死里求生,人人勇猛异常、喊杀声震天动地。当时各地诸侯带来的援赵兵马,都惧怕秦军,不敢出击,筑起壁垒,在一旁观战。楚军经过九次激战,九战九胜,把秦军主力打得大败,杀死秦将苏角,俘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解了巨鹿之围。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规模最大,对消灭秦王朝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项羽在这次战役中打出了威风,打出了名气,各路诸侯都非常敬佩他,自愿服从他的统一指挥。

项羽统率各路诸侯军,继续追击章邯的秦军。同年7月,章邯见秦王朝大势已去,在殷墟(今河南省安阳西北小屯)率领余众二十多万人投降了项羽。至此,秦军主力全部被消灭。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乘胜西进,迅速抵达函谷关。这时他听说关上有人把守,不让进,又听说沛公已攻入咸阳,于是大怒,立即率军破关而入,一直打到戏地。项羽下令军中说:“明晨大家饱餐战饭,给我打败沛公军。这时项羽拥兵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只有10万兵,驻扎在灞上,处于明显的劣势。

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亲赴鸿门,向项羽赔罪,并表示愿意服从。项羽一见刘邦示弱,一腔怒气也就烟消云散了,并设宴款待刘邦。酒宴间,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终不理睬。范增又安排武士项庄进去,以舞剑助酒为名,借机杀掉刘邦,没想到又被张良的朋友、好心的项伯看破机关,他生怕出事,便拨出剑来与项庄对舞,保护刘邦。刘邦的部将樊哙豪气冲天,进帐向项羽陈述刘邦的功绩,项羽佩服他的英勇,把注意力都转到他身上来,竟然让刘邦趁机溜出了虎口。范增想杀刘邦的计谋终于未能实现,气得他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7年,刘邦首先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其后项羽大军抵达,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

有个叫蔡生的劝他定都在关中,可他见秦的宫殿烧得残破不全,又思念自己的故乡,因此没有采纳蔡生的意见。并说:“富贵不归乡,好比穿一身锦绣衣裳夜行,有谁知道呢?”后来蔡生暗中对人说:“人们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意思是楚人打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不是。”项羽听到这话,把蔡生抓了来滚了油锅。

项羽定都彭城,尊楚怀王为义帝。然后大封诸侯王,封刘邦为汉王,管辖汉中,又封秦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颀为塞王,三分关中地区,以封锁刘邦,不让刘邦离开汉中,插足中原。

虽然项羽希望怀王封他为王,但怀王的答复是“如约”,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后就把这位义帝徙至长沙郴县。义帝被逼起行,在途中被项羽暗中命令英布等人杀害。此后这一事件也成为汉王刘邦向霸王开战的理由之一。

由于项羽分封不公,引起诸侯和功臣的不满。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得封王的田荣首先在齐地起兵,自立为齐王。项羽发兵攻打田荣。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兵关中,消灭了项羽所分封的关中三王,接着挥师东下,与项羽争夺天下。于是项羽和刘邦又进行了四年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日后,刘邦攻击项羽时,首先以讨弑逆怀王心为出师之名;历数项羽十大罪状中,有六条与怀王心有关。讨平天下后,又立即下诏曰:“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

比之刘邦日后为陈胜等无后先贤定守冢人户,他早年的旧主楚怀王心的地位要高出众人甚多。这或许与楚怀王心的身份与作用是相称的。虽然这位义帝在位时实际上与政治傀儡无异,但对刘邦而言,意义却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