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1484700000026

第26章 江山美人志 (1)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资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自奴隶社会以来,中国就一直是男权社会,男人是乾,女人就只能是坤;男人是阳,女子属阴;男人是太阳,女人就只能被迫当月亮。在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女性逐渐丧失了其作为“人”的主体性。

如果阴阳倒置,牝鸡司晨,那么人们就会讶异了,就会愤怒了。

汉初以来,经过三国鼎立的分割时期,长期战乱,国库空虚,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都渴望安定平静的生活,所以刘邦施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后来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在刘邦的猜疑中先后被诛,淮南王英布被迫叛乱。刘邦在平定英布的战争中受伤,公元前195年,不治而死,他的嫡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惠帝。

惠帝即位之后,施行“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

汉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他,顺便问在他之后,何人比较合适担任相国。萧何对此却不愿表态,反问道:“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汉惠帝说道:“你觉得曹参怎么样?”

萧何和曹参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跟随汉高祖一起起兵。两个人本来关系很好,后来曹参立了不少战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萧何。两个人就不那么和好。但是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参本来是个将军,汉高祖封刘肥做齐王的时候,就让曹参做了齐相。那时候,天下刚安定下来,曹参到了齐国,召集齐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问他们应该怎样治理百姓。这些人说了一些意见,但是各有各的说法,不知听哪个才好。

后来,曹参打听到当地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隐士,叫盖公。曹参把他请了来,向他请教。这个盖公是信奉黄老学说的,主张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清静无为,让老百姓过安定的生活。曹参依了盖公的话,尽可能不多去打扰百姓。他做了9年齐相,齐国所属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较安定。

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做相国。曹参还是用盖公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有些大臣看曹参这种无所作为的样子,有点着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帮他出点主意。但是他们一到曹参家里,曹参就请他们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总是把话岔开,弄得别人没法开口。最后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么也没有说。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曹参的儿子曹窋,在皇宫里侍候惠帝。惠帝嘱咐他说:“你回家的时候,找个机会问问你父亲:‘高祖刚刚去世,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相国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这么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亲怎么说。”

曹窋假期回家去的时候,就照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曹参一听,就上火了,他骂着说:“你这种毛孩子懂什么,国家大事也轮到你来啰嗦。”说着,竟叫仆人拿板子来,把曹窋打了一顿。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责打,非常委屈,回宫的时候当然向汉惠帝诉说了。汉惠帝也感到很不高兴。

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你打他干什么?”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祖皇帝。”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汉惠帝这才有点明白过来。

曹参用他的黄老学说,做了3年相国。由于那时候正在动乱之后,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萧规曹随”是黄老学说思想精髓的绚烂体现。黄老与别的学派是大相径庭的。他们主张“清静无为”,他们追求的是“垂衣裳而天下治”,讲究的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家主张“守拙”、“尚愚”,曹参对干部的选拔,也是本着“守拙”、“尚愚”的原则,比之华而不实的文辞,曹参更看重的是为人的宽容忠厚。如果发现官吏中有虽然拙于文辞却宽容忠厚的,便马上加以重用。如果发现官员中有为人苛刻,待人严厉,死抠条文,沽名钓誉的,便马上将其革职!可见,对于“关键必要之为”,曹参还是很用心为之的!正是在曹参这种大智慧大从容的“无为之治”下,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即使有曹参这样的贤相辅政,惠帝性格中的优柔寡断和软弱无能还是影响了他的统治。他在位期间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即便是皇位,也是他母亲为他争取来的。

吕后,名雉,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吕雉和刘邦两个人在地域上隔了很远却有了姻缘,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也是一传奇。史说吕雉的父亲吕公在自家本地得罪了人,结了仇家,也许是仇家很厉害,于是吕公带着一家人,吕雉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姐姐吕长姁和吕雉及母亲吕媪逃到了沛县,住到自己的好朋友沛县县令家里。能住到一个县令家里,说明吕雉一家虽然落难倒也不落魄。在沛县县令家,吕雉认识了刘邦。

刘邦当时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亭长是当时秦朝最小的官职,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吕公在沛县县令家里举行的大宴,宴会上有一规矩,来参加宴会贺礼的人,带的礼金越多,就坐离主人近的重要位置。刘邦除了官小外还是个穷鬼,据说他经常赊酒喝,连喝酒都没钱的人,哪里还有钱送礼,但是,刘邦却大胆赴宴,并虚报自己礼金一万,引起了吕公的注意,并引他为上座。

不知道刘邦在酒桌上施了何计,反正宴后吕公不顾吕雉母亲的反对,把如花似玉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要知道正值妙龄的吕雉也是沛县县令追求的对象。

吕雉也完全同意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这一段姻缘,嫁给远远不及县令的穷鬼刘邦,相信父亲的眼光是吕雉的聪慧之处,因为吕公说刘邦是富贵之相,为人心胸开阔,好结交朋友,也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吕雉听从母亲嫁给暂时风光的沛县县令,做个小妾,她也许命将不保,因为在后来的反秦战争中,刘邦和沛县的人民杀了这个不得民意的父母官。

刘邦晚年的时候,宠爱了一个戚夫人。戚夫人年轻美貌而又多才多艺,并给刘邦生下一子,刘邦为其取名为如意,封为赵王。汉高祖老觉得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生性软弱,怕他将来干不了大事,倒是如意说话做事很像自己。因此,想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非常宠爱戚夫人,除了她年轻美貌外,更重要的是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相比吕后来说,戚夫人更像是刘邦的情人,更适合做妻子。

当吕后得知刘邦要废刘盈,立刘如意之时很恐慌,改立太子意味着她的儿子不能做皇帝,而她也不能做皇太后。但是在短暂的恐慌后,吕后想办法挽回局面,她采取两大行动:一是去面见周昌,并对其俯身下跪,恳求他出面说话;二是请张良出谋划策请来了商山四皓做刘盈的门客。

周昌何许人也?他是西汉大臣,后封为汾阴侯,为人耿直,说话直率,不阿谀奉承,不过他是个结巴。刘邦和几个大臣商讨改立太子的事,问周昌对此有何看法。史记中记载:“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周昌把原本一个“期”字说成了“期期”,后来人们把这个和三国时一个叫邓艾的著名结巴的掌故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成语“期期艾艾”。

商山四皓又是什么人呢?他们是四个年过八十的隐居山林的老翁,德高望重,不愿出仕,刘邦多次派人去请都都被拒绝。而吕雉为了刘盈把这四个人请来,并依照张良交代的上朝的时候让这四个人跟在太子之后。

刘邦举行了一次朝宴,文武白官都参加了,太子也参加了。当太子走进来的时候,刘邦看到了跟在太子身后的四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得知这四个人正是他多次请而被拒绝的商山四皓,便问他们:“为何我多次请不下山而做太子的门客呢?”四翁行礼回答:“皇上不喜欢读书人,张口就骂,而太子是仁义之人爱惜天下的人才,所以天下人愿意为太子效力,所以我们四个来辅佐太子。”刘邦说:“那就请四位好好辅佐太子吧。”

朝宴过后,刘邦告诉戚夫人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没有法子改变了。”戚夫人失声大哭,刘邦请戚夫人起来,吟了一首《鸿鹄歌》,并让戚夫人伴舞: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上安所施。

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时候,胸部中了流箭。后来,伤势越来越厉害。有一次,有人偷偷地对他说:“樊哙(吕后的妹夫)和吕后串通一气,只等皇上一死,就打算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汉高祖大怒,立即把陈平和将军周勃召进宫来,对他们说:“你们赶快到军营,立刻把樊哙的头砍下来见我。”

那时候,樊哙正带兵在燕国。陈平、周勃接受了命令,两人私下商量说:“樊哙功劳大,又是皇后的妹夫,咱们可不能随便杀他。这会儿皇上发火要杀他,以后万一后悔起来,怎么办?”两人商量了一阵,把樊哙关在囚车里,送到长安,后来果然被吕后释放。

汉高祖病重了,他把大臣召集在跟前,又吩咐手下人宰了一匹白马,要大臣们歃血为盟。大伙儿当着高祖的面,歃了血,起誓说:“从今以后,不是姓刘的不得封王,不是功臣不得封侯。违背这个盟约的,大家共同讨伐他。”大臣们宣了誓,汉高祖才放下心。

汉高祖病越来越重了。他叫吕后进去,嘱咐后事。吕后问他:“陛下百年之后,要是萧相国死了。谁可以接替他?”汉高祖说:“可以让曹参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