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l日,苏联北高加索地区的奥尔忠尼启则市,遭遇到了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袭击,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天气异常寒冷。这天,24岁的小学女教帅叶菲莫娃带着31名学生,前往当地印刷厂参观。参观结束后,师生们走到印刷厂大门口,正当他们看着漫天的飞雪而一筹莫展时,停在印刷厂门口的一辆墨绿色大客车上走下了一个男子,他介绍说自己是印刷厂的司机,是厂领导派他来送孩子们回学校。
听他这么一说,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登上了大客车,等女教师叶菲莫娃最后一个踏上汽车时,车门随即被关上。正当师生们庆幸自己的运气时,大客车后座上却突然冒出了3个青年男子,他们迅速拉上了所有的窗帘,又从座位下面拿出几个满装汽油的油桶,并打开了桶盖,顿时,一股浓烈的汽油味道弥散到了整个车厢。随后,一名叫维佳的恐怖分子头目掏出了打火机,做出欲点燃状,然后恶狠狠地威胁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成了人质了!要乖乖与我合作,否则我将点燃汽油,把你们统统都烧死。”年幼的孩子们哪见过这等场面,顿时吓得哇哇大哭,就连唯一的女教师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没有了丝毫主意。
当天下午4点25分,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巴塔洛夫上校终于得知了这一劫持人质的事件,他迅速赶往现场。这时,恐怖分子向巴塔洛夫提出,要求政府迅速为他们提供毒品、外汇和一架配备机组人员的大型运输机,准备飞往以色列,并要求把其同伙克利沃诺索夫从监狱释放出来。恐怖分子最后威胁称,如果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他们将烧毁汽车,杀死人质。
很快,前苏联总书记**********也接到了这一消息,他立即召开紧急应对会议,并当场责令克格勃、内务部、外交部及民航等部门集合精干人员迅速组成营救指挥中心。很快,由克格勃副主席波诺马廖夫担任总指挥的营救中心组建起来了,并制订了代号为“霹雳”的营救计划。而苏联著名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也进入紧急集结待命状态,准备随时展开武装营救。
苏联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一向强势,对于恐怖分子更是如此。只是这次情况有些特殊,因为人质大都是年幼无知的孩子,因此,如果采取武力措施的话,很有可能会伤及人质。然而,特种部队官员谢里耶夫却对自己的部队有足够的自信,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总书记最终同意了采用武力方案。只是,此时形势突然出现了变故,原来恐怖分子为了以防万一,居然丧心病狂地将汽油全部泼洒在车厢内,这样一旦营救人员开枪,就会引起爆炸。
为了绝对保证人质安全,行动总指挥波诺马廖夫将军决定先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以保证人质安全。很快,苏联内务部就准备好200万美金的现钞,民航部门也准备好了飞机。12月2日清晨,仍处于黑暗中的天空不时有雪花飘过,那辆载着女教师和31名孩子的墨绿色大客车开到了矿水城机场。特种部队指挥官谢里耶夫被安排前往与恐怖分子交涉,他携带200万美元现金进入了墨绿色客车,与此同时,一架伊尔-76运输机也降落在机场跑道上。看到降落的飞机,恐怖分子降低了警惕,谢里耶夫和他们交涉到:“你们要求的东西,现金、武器、飞机都可以提供,我们只有一个条件,释放所有的人质。”恐怖分子看到条件被满足,于是开始放人,然而,最后狡猾的恐怖分子还是留下了女教师和10名学生作为人质,随后便往运输机上转移。
恐怖分子登机后,不但将飞机里外搜查了个遍,而且还为被搜身后的机组人员带上了手铐。最后,在谢里耶夫提出用自己交换剩下人质的情况下,恐怖分子终于同意将剩下的人质全部释放,在飞机即将起飞时,恐怖分子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将谢里耶夫也赶下了飞机。
12点25分,由劫持者控制的伊尔-76型飞机腾空而起,向以色列方向飞去,只是恐怖分子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运输机8名机组成员中有5人居然是阿尔法小组的特战队员。
飞机刚一升空,前苏联外交部便立即与以色列当局取得了联系,希望他们给予协助,配合特战队员将恐怖分子逮捕,再引渡给苏方。苏联的请求引起了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视,以色列国防部长拉宾亲自坐镇指挥,而经验丰富的反恐专家、武装部队参谋长沙龙更是亲赴现场协调。12月2日15点47分,飞入以色列境内的前苏联伊尔-76型飞机,在以色列空军一架战斗机引导下,在距候机大楼5千米的军用跑道上降落。没等飞机停稳,以色列军警及特种部队士兵就冲了上去,将飞机团团围住,一架担任警戒的直升机则在天空中盘旋。
此时,恐怖分子头目维佳正待走下飞机,然而当他通过舱门看见飞机已被以色列武装人员团团包围,心里顿时咯噔一声。但他很快镇静下来并掏出手枪准备负隅顽抗,却未想到,身手非凡的阿尔法特战队员已经打开了手铐,说时迟那时快,伪装成机组成员的阿尔法队员们迅速掏出藏在腰带夹层内的匕首。“不许动!”维佳身后传来一声暴喝,维佳回头一看,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已经顶住了他的脖子。随后,阿尔法队员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索地擒住了维佳的3名同伙。看着一脸震惊及不可思议的恐怖分子,特战队员指了指自己的腰带。原来,特种部队队员腰带的夹层里藏有尖刀和开锁工具。恐怖分子随即被押上警车。
当天傍晚,4名恐怖分子被押上飞机,飞回苏联。就这样,这场历时60个小时的恐怖劫机事件,在苏联政府的周密策划及展示出的非凡魄力与大国气度下,在艺高胆大、身手非凡的阿尔法特战队员的果断行动下,最终没有浪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而得以成功化解。
巴士行动
2001年7月31日,在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又发生了一起巴士被劫持事件。早晨7时,一辆巴士被劫持,车上40人被扣为人质,劫匪手中除有机关枪外,还有炸弹以及TNT高能炸药。在劫匪威逼下,巴士转变方向,开往附近的矿水城机场。机场迅速被警方包围,警察与劫匪开始处于对峙状态。劫匪提出条件:释放1994年被抓的5名恐怖分子,并要求提供武器和一架直升机。俄联邦安全局立即成立解救人质指挥部,在规劝下劫匪释放了一些妇女和儿童,但对所提条件则始终不松口。下午5时40分,劫匪开始铤而走险,击中一名乘客并扔出车外,声称如果在晚9时前不满足要求,将杀死所有人质。
谈判陷入僵局,晚上8时左右,紧急调来的阿尔法别动队开始行动,震荡炸弹投向巴士尾部,烟雾随即笼罩整个车厢,狙击手击毙一名劫匪,然后数名特种兵迅速冲进大巴,在30秒内结束战斗,人质无一伤亡。事后,俄总统****发表讲话,高度评价阿尔法别动队的行动,向全体战斗人员表示感谢。
文化宫行动
2002年10月23日晚9时,四五十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东南区轴承厂文化宫,将在那里看音乐剧的700多名观众、100多名演员及文化宫工作人员扣为人质。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逼迫俄罗斯联邦当局停止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这次事件是车臣非法武装一手策划的,是一次精心组织、内外呼应的恐怖活动。绑匪携带了大量爆炸物,混杂在人质中间,随时准备炸掉整个剧院。
危机发生后,俄罗斯政府立即成立应急指挥中心,与绑匪进行谈判,但毫无进展。在谈判的同时,武力营救的准备也在紧急进行。根据俄罗斯总统****于事发当天制定的“绝不妥协、谈判和动武两手准各、立足武力营救”方针,应急指挥中心开始根据各种可能情况拟订多种作战预案,筹划武力营救实施准备工作。参加突出行动的部队,即“阿尔法”、“信号旗”和内卫部队也马上到位,其中以“阿尔法”为主,“信号旗”负责支援突击,内卫队则负责支援突击队的任务。
武力营救首先要进行周密的侦察。一是通过侦听绑匪电话、技术测向定位等各种手段查明剧院内的情况;二是潜伏侦察,阿尔法小组队员通过地下道潜入剧院下面,在一些部位安装了摄像头;三是在人质与亲属通话时,侦察人员接过电话,询问剧院内的情况。此外,进入剧院谈判、治疗、送食物的人员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指挥中心通过上述手段基本判明了恐怖分子的具体位置、所携带武器种类、爆炸物性能,并根据剧院的建筑结构绘制了作战详图。
其次,指挥小心制定了详细的作战预案,并组织参战部队反复进行针对性演练;一是明确分工。各参战部队被分阻成狙击、潜伏、突击、排爆、支援等若干小组,各小组任务明确,既独立行动,又相互支援。二是重点演练多路向心突击,阿尔法小组提前潜入剧院隐蔽,一旦接到攻击命令立即从内部攻击;内务部特战部队埋伏在剧院各处通道和主要出入口,突击时使用********炸开门窗和墙壁,从多个方向向剧院迅猛突击;莫斯科市特警部队则待剧院内部战斗打响后从正面突击,合力歼敌。三是轻重装备搭配。为防止人员在行动中遭到袭击,俄将装甲输送车等重装备部署在剧院正面,一旦行动开始,增援人员立即在装甲车掩护下迅速接近目标。
最后是确定突击行动的战法。在制订营救计划时,最让指挥和参谋人员头痛的就是如何防止恐怖分子引爆炸弹。事后查明,绑匪们携带有130千克的爆炸物,包括两枚152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18枚手雷、80余件其他炸弹。18名女绑匪携带着这些爆炸物,均匀地分布在人质之间,随时准备与人质同归于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作战方法无法保证在绑匪引爆炸弹之前就将其全部消灭。指挥中心遂决定打破常规,采用特殊战去制敌。
26日5时30分,挟持了剧院三天两夜的车臣叛军在谈判失败后,开始发怒,枪杀人质。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攻击命令,预先埋伏在地下通道、楼顶、两侧和正面的突击队员从五个方向冲进剧院,向绑匪发起迅猛攻击。冲在最前面的突击队员向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接连投掷昏迷气体手榴弹,紧接着,戴着防毒面具的突击队员快步冲进剧院大厅,冲着绑匪一通扫射,或者直接抵近射击那些昏迷的绑匪,绝大多数绑匪都是当场被击毙。然后,突击队员卸下了绑匪身上绑着的炸药。守卫大门的匪徒来不及反应就被打倒在地,几个守在走廊里放哨的绑匪,向从正面进攻的俄军投掷手榴弹,并向从里面跑出来的人质开火,但被特种兵迅猛准确的火力歼灭。还有几个绑匪闻声朝特种兵跑过来,可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有任何动作,就被击毙。
击毙匪首巴拉耶夫的战斗尤其精彩。匪首巴拉耶夫是具有丰富恐怖活动经验的亡命之徒,因而,击毙匪首也是营救行动成败的关键之一。鉴于匪首指挥部设在剧院二楼,指挥中心在剧院墙外专门埋伏了负责歼灭匪首的一个突击组。当战斗打响时,正在饮酒作乐的巴拉耶夫及其同伙还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即被破窗、破墙突入的特战队员以迅猛、准确的火力击毙,使绑匪陷入混乱,未能及时组织有效抵抗。
经过40分钟的激战,特种部队一举击毙了50名绑匪,俘虏3人,解救了750名人质,成功地防止了大爆炸的发生。在此次行动中,特种部队无人牺牲。
莫斯科人质危机成功解决后,俄军抓住有利时机,在北高加索,特别是车臣地区发起了代号为“高加索”的大规模反恐行动,对匪患较重的几个地区实施重点清剿。在未来充满危机的战场上,这支精锐特种部队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