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半世浮尘
14741700000005

第5章 少儿时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父母每天要出工,5岁的我从此就每天独自一人在家了。直到我长到8岁开始上小学。

以前的农村,每到夏天,白天蝉鸣阵阵,夜晚蛙声一片,河里鱼蟹成群,园里瓜果累累。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每天清晨,带上一根很长的竹竿,沿小河岸边走,在岸边的树上就能找到蝉蜕,一般一天能找二十多个,运气好的话能找到四、五十个。一周下来积攒的蝉蜕能卖3毛钱左右(那时的供销社都有一个收购部门,几乎什么都收)。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很好的收入!一个夏季的收入能满足一个学期的学杂费(那时小学一年级的学费是1。8元,可是一般的家庭还是负担不起的,要想上学,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挣钱)。

找了几个小时的蝉蜕,回到家里自然是很饿。父母都已经出工去了。当时的条件也不允许做饭吃,于是,园里的瓜果(黄瓜、菜瓜、香瓜、番茄、红薯等)就成了很好的食物。

吃饱了瓜果,就要做最惬意的事了:下河洗澡(水乡农村的孩子,一般很小就会游泳了)!泡进碧清见底的河里,先洗掉一身的汗水,再做几个自己喜欢的动作(一般是漂浮、扎猛子),然后就是做关键的事情了:摸河蚌、掏毛蟹、抓王八,比较大的孩子偶尔还能抓到黄鳝。直到大人们来喊回家吃午饭,我们基本都泡在水中。(现在的河水已经臭气熏天,别说下河游泳、抓鱼,就连走到河边都觉得难受了)

下午因为天气太热,一般是除了找树荫睡觉(家里是热得无法睡觉的),就是泡在水里。

晚上还有活动:找黄鳝、抓田鸡(青蛙)。点上一盏油灯,带上一个有盖的桶(盖的中间会开一个10cm左右的洞),沿田埂走,看到有黄鳝或田鸡就抓住放进桶里。

平时吃饭(说是吃饭,其实是喝粥,而且不是白米粥。是添加了青菜或者是胡萝卜又或者是红薯等。这样做不是像现在这样是为了调剂口味和营养,而纯粹是为了节省大米。如果不这样做,一个月的口粮,半个月就吃完了。米饭更是一个月都难吃到一顿。我小时候常想:要是每天都能吃上一顿米饭该多好啊!),下饭的一般就是咸菜,猪肉更是每年春节才能吃到的佳肴(也不是每家春节都能吃上猪肉)。虽然养鸡下蛋,但是,蛋是要卖钱的,除了有亲戚来时能用3个鸡蛋蒸一碗鸡蛋羹(我们那里叫‘炖鸡蛋’),或者孩子生日(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好像从来没有过过生日)那天煮一个鸡蛋外,是别想吃到鸡蛋的。所以夏季是每年饭桌最丰盛的季节(也是一年中补充营养的季节)。很多种自家种植的蔬菜,搭配水产品(自己抓的那些河蚌、毛蟹、黄鳝、王八、田鸡等)也算是很丰盛了。这种好日子一般能过到9月中旬。随着气温的下降,蝉蜕没有了,也不能下水了,但在河边掏毛蟹、摸河蚌却还能继续大约一个月。

我在8岁上小学一年级那年秋天,没有了蝉蜕收入后,就开始用我哥留在家里的工具,捣鼓做小板凳,虽然开始做的基本不成形状,但是却给我的一生奠定了基础。经过大约一年的捣鼓,加上我哥的指点,我的第一件作品终于上市了:我父亲将我做的一条小爬爬(很小的小板凳)拿到早市上成功的换回了一毛五分钱!(大人是不能搞副业的,即使是业余时间。所以我哥只能去村办小工厂做活挣工分。而我是个孩子,不在管理范围,做点东西就没人管了。)

家前屋后、河边圩头,到处是树,这为我源源不断的提供了6年的资源。到初中毕业,我从开始的小爬爬,做到了大板凳(配套8仙桌用的,高48-52CM,长1100CM),价格也从一二毛到了二块五,这直接的帮助我完成了我的初级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