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的密码
14668700000036

第36章 改变命运(12)

高中毕业了。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以孝敬父母和尊重师长来进行教育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育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当父母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长辈时,孩子们的心里会产生一个很现实的想法,那就是父母太过自私,只想让我们孝敬他们,他们从不为我们着想。当孩子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尊重师长。此时的孩子又会想,现在的老师太自私,总想让我们尊重他们,他们何时又为我们想想?所以,这样的教育很难让孩子们接受且依教奉行。更何况过于工具化、功利化、知识技能化的教育是有问题的。我们应着手于孩子的道德观、思想品德、智慧真理的教育。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国学热”,这反映了广大民众渴望教育模式的改变。有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多学习圣哲思想。他们已经意识到现在的学校教育的不足。虽然你把孩子带进寺院、道堂,学到了一些道德的、精神品德的、智慧真理的教育,但孩子长期在寺院与道堂学习,这样的教育仍有问题。他们接触不到现代学校的教育,一旦再回到社会,还是变成“有手不会拿”的人,面对这个情况很多父母忧心忡忡。

作为父母,当看到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女,不讲道德、不懂孝心,他们真的很痛心。所以很多人还是想要从儒、佛思想下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主要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佛教思想主要讲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等菩提因果七诀法。大家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儒家教育还是佛家思想,不管是工具化教育,还是教育功利化等等,这些都是教育,没有好与不好。

这些教育的最大基础是什么?是孝顺?是知识?是信仰?还是爱心?我个人的看法是,爱心是所有教育的最基本、最根本、不能缺少的。无论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互相没有爱心的话,什么都无法成立。比如儒家讲五伦关系,五伦关系的基本是孝,还是爱?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等三伦关系的最基本是爱心,不是孝。一个家庭有了爱心,自然就会和睦相处,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人生才能真正快乐。我们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给他们总讲“要孝顺”,一个老师不要经常给学生们讲“要尊敬师长”,否则他们会厌烦你。我个人的看法,老师们应该给学生们多讲爱心的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让故事的内容来教育和改变他们。最重要的一条是,作为父母,首先要孝敬你的父母;作为师长,首先要尊敬他人。常言道: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亲眼看到你孝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实际行动,让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孩子的看法,效果会胜过空讲。

现在学生不尊重老师的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应该说双方都有责任,最关键的还是老师们缺乏爱心,家长们不尊敬师长,所以把孩子们教坏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所以孩子们不怕老师,也不尊敬老师。在家里父子关系处理得不好,他们之间首先没有建立“爱心”的基础,孩子们不愿意听到“孝”字,没有“孝”的基础,到学校也不会尊敬师长。父母不爱儿女,儿女们也不爱父母,所以儿女们不可能学到孝,没有学到孝就做不到对师长的敬,你对师长不敬,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断裂。古人大都选择易子而教,就是子女要让其他人去教。这里指的其他人就是老师或者前辈等,在那里他们教育孩子:“在家里你一定要孝养父母。”在家里父母教育孩子:“在学校你一定要恭敬师长。”要这样相互地教育。

我在阿坝学习的时候,第一个接受的弟子是阿扎活佛,阿扎活佛是个聪明机智、智慧非凡的人,他的孝顺绝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但他也有一般孩子的天真与淘气。有一天,他偷跑到县城,回来之后,我就狠狠地打他一顿。第二天,阿扎活佛回家看望父母时,把事情讲给父母,想跟父母倾诉一下委屈。没有想到的是父母狠狠地痛骂他一顿,而且他的母亲还亲自把他送到我的住所说道:“上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从此以后,你骂也好,打也好,随你便,你是我们一家人的师父,我们全家人都希望他从你这里学到佛学知识,我们都听你的话。”从此以后,阿扎活佛跟我整整学习了五年,再也没有逃学过一次,再也没有让我和父母操心。这就是易子而教。可是现在这个东西都颠倒了,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们不敢去教学生,教了学生,父母会找上门来:“你怎么能批评我的孩子呢?你怎么可以动手打我的孩子啊?”所以老师们都在抱怨:“现在当老师窝囊,我们也只能敷衍行事。”在家里父母对孩子千般宠爱,在学校老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人试图从儒家的孝道和佛家的因果来教育孩子,岂不知这也不是最究竟的教育方法。教育应从爱心而着手,现在的父母不懂怎么爱儿女,老师们也不懂如何爱学生,大部分人不知道爱是什么?很多人说爱是愿意付出,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爱是男女间有情,爱是喜好以及爱好,爱是同情,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狂妄,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等等,对于爱的说法众说纷纭。总而言之一句话,现代人对爱的理解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当被某种事物所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较为强烈。爱是强烈的喜欢,喜欢到想占有,在人们的感情中,爱是强烈到自私的喜欢,一种依赖、归宿和需要感等解释。

对于教育孩子,不需要那么多的解释,只需要抓住他人的心。从繁体“愛”字来解说:愛字的上部为“爫”,是“爪”的变体,也是抓住的意思;中间部分为“冖”秃宝盖,是保护和亲近的意思,也是盖住的意思;下面是个“心”,这三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抓住心。抓住谁的心?最下面的“友”字,就说明了是自己以外的人。友字在这里代表家人及朋友。因此抓住家人以及朋友的心就是爱。

那么,作为父母,你们要抓住儿女们的心;作为老师,你们要抓住学生们的心。抓住别人的心,就是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爱好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你抓住他们的心之后,用心去对待他们、关心他们、满足他们的愿望、赞美他们的理想。现在的父母和老师,不会站到孩子和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需要什么,只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希望他们唯命是从,做个乖乖的孩子。所以他们无法抓住孩子和学生的心,这是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和老师关系破裂的重大因素。

如果你不会抓住他们的心,你就不可能教育好他们。那么,我们如何抓住孩子和学生的心呢?首先我们要跟他们耐心地沟通交流,必须要知道他们的理想和梦想,追求和渴望。然后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去接受他们的要求,记住他们的理想,真诚地说出理解他们的话语,让对方能畅所欲言,帮助他们承担一些事情,赞美他们的梦想,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时赞叹他们的自我价值,夸奖他们的朋友等才能抓住他们的心。最后敬爱他们,并且拥护他们,赞叹他们喜爱朋友、敬重师长、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老人以及爱前辈等品德。尊重他们,他们也开心,才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父母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非常重要。我在阿坝教书的时候,跟一位格西过不去。辩经论的时候,经常张口就责骂对方笨蛋、愚蠢等。后来我的一位弟子给我留下一张纸条,内容如下:“尊敬的上师,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的徒弟已经离开了佛学院,请你不要责怪弟子不辞而别。你经常教导我如何尊敬上师与前辈,我一直跟你学习。但目前的上师,在我的眼里,说的话和行动完全不一致,格西是你的前辈,也是佛学院的老师,你对他都如此不尊重,我们如何尊重他呢?格西对你一点也不包容,我们怎么跟他学习佛法的宽容和忍让呢?你们互相之间明争暗斗,教徒们无法尊敬你们。所以,我选择了离开你们,去寻找尊敬前辈的一位上师。”当我看到他的留言之后,非常后悔。就把弟子的信让格西看了一遍,他掉出了眼泪,这就是没有抓住学生心的后果。

父母抓不住儿女的心更麻烦。前几天一个网站上写的两个女孩失去生活的勇气,原因就是成绩差,父母不关心他们,加上家庭不和。姓周的女孩绝望念头的一个主要诱因是:“每当看见你们吵架,没有人会考虑到我的感受。动不动就说过不下去了,你们都过不下去了,我还有盼头吗?看你们那么累,我真的感到生活太苦涩、太枯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