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快乐的密码
14668700000018

第18章 养生之道(4)

如果我们不放下这个虚有的“我”,那么我们自心的烦恼、人间的争斗、世界的战争和我们的痛苦就将永无休止。“我执”就像你无意中抓住的一条毒蛇,如果你不能马上醒悟,立刻放下手中的毒蛇,必然阻止不了毒蛇咬伤你的手,若毒蛇咬伤了你的手,毒性扩散到全身,必然身心不安,甚至还可能失去生命。人人都有“我执”,这是正常的,如果“我执”太重的话,就会变成伤害自己和别人的“恶魔”,将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烦恼和痛苦。“我执”太过的人,认为我们和其他生命或事物都有一个坚实、永恒的实体,其实这只是一种妄见,他想象出来的“我”只是凡夫心虚构出来的概念,而并非源于自心的真性,他所能理解的道理也只是相对的观念,而并不是正理。

生老病死人人都不能避免,而生老病死的痛苦却是由于“我执”而引起的。一切生命都逃避不了生与死,我们的生命在尚未有苦、病、老、死之前,心就已经在造作苦因了,所以一切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我执”。那我们如何才能够放下“我”呢?我们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能证悟到自我的真性,我们只有通过证悟自己的经历和富有智慧的善知识指点而得到,当我们在经历不同的身心训练中受到别人的敬重、慈悲、正念、正见和正知的引导时,我们的心才能逐渐地安稳清净下来,特别是当我们认识到“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时,我们的心才能逐渐地一点一点放下来,这样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对于“我执”的心态就一定有改变,而且对于证物也能培养出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心逐渐引到原有的本性上,到那时候,“无明”再无立足之地,会自然而然地远离我们,我们内心中本自具足,本来自然存在的原始智慧就能逐渐播发出来,从而真正地认识诸法的正理。当我们的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时,外界环境的一切纷扰就不能像从前一样再影响我们的情绪,即使遇到难题也会变得很理智,也变得比较容易处理了。因此,只有将我们的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上,我们的心才能逐渐放松、安宁、祥和,才能治疗我们生命中由于艰难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同时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心的无穷能量。

当我们的心被“我执”和“无明”遮蔽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像处在漆黑无助的夜晚,在夜晚里的我们非常渴望有一盏明亮的灯来给我们照亮,也很期待别人来指引和安慰我们的生活。此时我们的心就像风中的烛光,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负面情绪的压力,不停地转变和动摇,无法稳定。如果我们的心不去执着外界的一切干扰和假象,镇定自若,自然放松的话,心自然就会平静,那时我们就像房间里的烛光,即稳定又明亮,“我执”和“妄想”自然而然就消散得无影无踪。我们人类的生活就会在阳光明媚的幸福日子里悠然自得,快乐逍遥。

如果我们知道了“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就不必要再去妄自担忧,耗费心机地苦苦折磨自己了,就会以安详的心、旷达的态度和喜悦的心情,沉着、坚定、乐观、坦然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各种各样处境的考验。理性地去想一想,我们又何必去担忧呢,担忧又有什么用呢?不但无济于事而且还浪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管是面对哪一种情境,我们都要尝试着放下负面的情绪和僵硬的心态,不担忧、不执着,更不要去钻牛角尖,以免情境更加恶化。

如果我们的心如清澈的湖水,那么我们自然就能够将水中的一切尽收眼底,就不必再去胡乱猜测。心平静下来了,“执着”就无法再控制我们的心,“无明”也没有力量再遮蔽我们的心,“妄想”也没有能力再牵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自然就能放下了。你的心越放下,心胸就越开放,心胸越开放,心量就越大,智慧的光芒就越大。那时候,你自然就会安然地度过生命中所有的艰辛困苦,转危为安,转祸为福,转烦恼为菩提,将生命中的悲剧改变成福报。因为只有当你真正觉醒了轮回的悲苦之后,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出离轮回之心。只有当你本有的智慧完全显现出来,才能彻底地认识佛法所讲的生命如梦幻泡影的教理,只要依教奉行,勇猛精进,你的生命就能够避开生死的风暴,到达生死平等的涅槃境界。因此,“放下”和“平静”具有显现智慧和治疗精神的力量,实无可疑之处。

然而,只靠心的平静很难达到生死平等的境界,也很难抗拒感官的快乐和物质的诱惑,其难度更甚于忍受痛苦的折磨。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我执”,放下“我执”能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放下“我执”不但能抗拒感官的快乐和物质的诱惑,而且还能开发出智慧的力量、坚定我们的信仰、发展我们的慈悲心和菩提心。只有“放下我执”,我们才能够获得丰富精神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只有智慧能够认识心的平静性质,看到每一个情境的正负面,只有智慧才不会迷惑,而且能制服消极的一面,这才是治疗我们内心的重要之道。当人们每次遇见不幸事时,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别人,这样的确可以暂时觉得好过一些,但其后果却是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和混乱,那时候只能是怨天尤人、后悔莫及,但后悔也于事无补,也无法挽救过来,俗话说得对,“后悔无药可救”。

大部分人,遇见吉凶祸福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与“自己”,然后就会执着于“我”,最后放不下“我”,所以吉凶祸福都能伤害到我们的精神。如果你能放下“我执”的包袱,无论任何事件,都无法再伤害到你的精神及情绪。你放下“我执”的包袱时,无论遇见任何事情,你都不会再怨天尤人,而且能心甘情愿地去接受,这才是真正内心的治疗力量。比如说,你对仇人和伤害你的人,即使你无法生起慈悲心,但你能放下“我执”之心,那时对仇人的嗔恨心自然就消散了。而且你会想到此时的仇人,已经被贪嗔痴折磨得痛苦不堪,你已经无法忍心对他们产生嗔恨了,这样一想,你反而会对他们产生怜悯及爱抚之心,可怜及爱戴是治疗嗔恨心的秘方神药。放下“我执”的意念具备治疗精神的力量和神奇的能量,也是治疗我们生命中痛苦情境的技巧,能够帮助每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宁静,治疗焦虑、压力和痛苦。内心宁静时,我们的清净心才能自然明现出来,这就是佛经里所讲的“明心见性”,那时候你不迷惑、不昏乱、不误解、不执着、不恐惧、不担忧、不烦恼,就能真正获得佛经里所讲的觉悟。《耳传十二诀窍略论》云:“觉悟它则成涅槃,非觉悟它则成轮回,所谓万法,远离实有、独存、着相。本性不为因果所生,不被万物所破,但能破万物,本来清净自然显现。”

我们能放下对万法实有、独存、着相的执着心,才能认识万法的本性。那时候,我们不必要刻意地去破除无明之网,一切迷网会不攻自破,内心本有的智慧自然就能显现出来,我们的凡夫心就能转变成绝不退转的道心,就能进入觉悟之道。《耳传十二诀窍略论》云:“觉悟与非觉悟之区别之大,觉悟如同阳光远离乌云,佛的相好、净土、功绩自然显现;若非觉悟,则如同黑暗中灯熄灭,无明黑暗重重,成为众生受苦之因。生死与涅槃之所以被安立,是因为觉悟与非觉悟之别,除此之外别无万法。”由此可见,觉悟才是真正治疗精神及我们凡夫之心的良药,也是脱离生死幻觉的甘露水,这样殊胜的治疗精神的方法并不是我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而是我从西藏最古老的雍仲苯教圣典之中学习到的。

若你能以苯教圣典的训练方法去做,你就能重拾生命的喜悦,就能帮你减轻痛苦,消除你的烦恼,治疗你的疾病,你的心身自然就会健康安宁,就能唤醒我们本有的佛性,不仅能让我们自己觉悟,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开启佛心的无限治疗力量。

上师的话:当我们的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时,外界环境的一切纷扰就不能像从前一样再影响我们的情绪,即使遇到难题也会变得很理智,也变得比较容易处理了。因此,只有将我们的心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上,我们的心才能逐渐放松、安宁、祥和,才能治疗我们生命中由于艰难困苦事件所造成的创伤,同时得到真正的快乐和自心的无穷能量。

静坐对身心的调理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便问:“你为什么整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和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们一片茫然。

慧能禅师接着说:“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定不散乱,是定。如果执着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困扰或迷惑,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么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禅师说:“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都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生愚痴,处处都是苦海。”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圣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尘土与飞烟,而心乱就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则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禅师的话,终于唤醒了弟子们,他们终于醒悟。

对于静坐,道教和佛教有着不同的看法,道教讲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佛教讲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为追求目标而静坐往往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在追求的时候就无法静;静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追求。所以我们就应该更深入地去了解“静”,不然的话,一听到静坐,就犹如发呆一般地坐在那里,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静坐”时的有关心理与生理问题,我们首先从心理说起。

静坐的过程可分四步:

第一步,为何静坐?我们反观自心,问问自己,人为何想要“静坐”呢?这当然有很多个理由,学佛的人会说,“静坐修佛与不生不灭”、“静坐往生极乐世界”、“我欲出离世间”,或者“断掉一切烦恼”……其实如果把它们归纳起来,都是为了修佛悟心;道教所讲的“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就是为了修道养生,都是为了“修道”、“养生”、“养心”等各种愿望。总而言之,总要有一个目的。若是没有目的,人们是不会去静坐的。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路线,不同的修行目标,就有不同的静坐方法。

第二步,是谁在静坐?我们静坐之前要先认清“是谁在静坐”,是我的“身”要静坐,是我的“口”要静坐,还是我的“心”要静坐?当然是我们的“心”要静坐,“心”不静,“身”和“口”也无法安静下来,如果心静则一切都静下来了。因此我们知道了要心静,那么心静又有谁知道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原来是我们的灵性与清净心知道,那么清净心又是什么呢?是我们心中本有的原始自悟智慧,这个智慧是本来就清静的、透明的、明显的,静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清净心显露出来。如如不动,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静坐。

第三步,是谁有了这个目的呢?一般人当然会说:“是我。”那么,“我”又是谁呢?大家都会说五蕴和合而来的人叫做“我”。那静坐是“我”哪方面的动机呢?一定会说:“是心。”那么“心”又是什么呢?这样反复地思考与观察,对我们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对什么都不求甚解,就去盲修瞎练,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里所讲的“心”也包括了现代观念的脑、意识、思想等等。既然知道了是我们的“心”想要“静坐”,那么为什么在静坐的时候,反而会产生一些妄念或者追求与想法其心不能安静呢?其实我们的心,由生到死,从古到今,或者惦记过去,或者希求眼前,或者设计将来等等,根本上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思虑,它就如同日月交替,斗转星移一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我们并没有注意观察到而已。所谓的思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我们的心中来,我们的心从存在的那一刹那开始就有了思虑,可以说思虑与生命是共存的。

思虑就是心的动念,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在忙碌的生活中并不会察觉到我们平常就有这么多的思虑,一旦到了要“静坐”的时候,在比较安静、向内求静的情况下,才会发觉自己的心思太乱。你发现心乱不能说是坏事,而且是个好事,因为你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心思太乱,从此你就会预防,你的静坐修为自然就会提高,最后你才能静下来。比如说,在平时生活里有人欺骗你,若你没有发现,你就会不断地受骗上当,骗你的人也变成了习惯,你自己也习以为常了,那样你的危险等级就会越来越高。一旦你知道自己受骗上当了,刚开始心里难受,但从此你就会提防那个人,保护自己,你的危险等级越来越往下降,最后你自然就能脱离欺骗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