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英国人就在北美的东海岸地区生活了下来。
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清教徒或教友派教徒,他们都是凭着坚定的信仰及意志,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建成一个舒适的生活场所。
不论后来的物质文明如何发达,这些人的坚韧不拔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仍然被承袭下来,成为美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开拓者的生活
开拓者的生活艰苦到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砍伐森林,建造简陋的圆木小屋遮风挡雨。他们在已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玉米,可是收成并不好。
因为鸟兽是他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所以只要有时间,男人们就得到森林中狩猎。
一开始,他们的衣服或鞋子都是自己用兽皮缝制的。一直到后来棉花收获时,人们才把它纺成纱、织成布,然后用自己制造的针缝成衣服。甚至连盘子、刀、叉等生活用品,他们也要自己动手制造。他们用打火石生火,然后在地炉上烹煮食物,还得自己制作农具和铁器。女人们除了要制作蜡烛及奶油外,还要腌渍肉类及饲养家畜,无论男女,都没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如果偷懒一天,当天的生活就会成为问题。
森林中有无数的鸟类和野兽,所以食物从不匮乏。偶尔,人们也会遭到熊或美洲狮等猛兽的袭击,造成人畜伤亡的事件。然而,比猛兽更可怕的,却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褐色皮肤的印第安人已经居住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很久很久了。欧洲人抵达这里之后,就把这些人称为印第安人。
当移民越来越多、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广时,印第安人的生活场所也相对地越来越小了。正如名著《摩比肯族的末日》所叙述的一样,印地安部落的生活日益艰苦,而且已逐渐被逼上绝灭之路了。
随着新英格兰、宾夕法尼亚及弗吉尼亚相继开发,来自英国本土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仅是英国人,来自荷兰等北欧各国的移民也逐年增加,频繁出入的船只使纽约港显得格外拥挤。
在这块依旧保持大自然原貌的陆地上,到处充满着生机,到处都是等待人们前来开发的乐土。因此,向往自由天地以及因破产而无法谋生的人都陆续越过大西洋,来到这块未完全开发的陆地上。
从第一批英国移民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130年,此时的纽约、波士顿及费城都已发展成了相当繁华的城市。森林中的开拓地已不再是荒凉的村落,除非非常贫穷的人家,否则没有人肯住在圆木小屋了。此外,在弗吉尼亚本地种植的烟草也获得了丰收,能够运回英格兰贩卖了。
于是在年轻的一代中,产生了一股新的开荒热。他们放弃已经能够安享幸福生活的村落,又迁移到另一块尚未开发的土地上去。
他们想要体验祖辈创业拓荒的生活,何况,总有广阔无边的新天地遥遥地向年轻人招手表示欢迎。
这些拓荒者通常是由几个家族组成一个团体(也有仅由一个家族组成的)。女人及小孩子都坐着篷车,男人则骑在马背上,赶着十几头牛或羊,由森林到草原,或者由草原到森林地向西前进。太阳落山以前,他们就把四五辆篷车围成圆形,将家畜围住。在途中捕获的火鸡、鸽子及鹿等,就是丰盛的晚餐。吃过晚饭,男人们会燃起熊熊的营火守夜。
他们为了寻找新土地,往往会进行持续半年或一年的长期旅程。这种旅程多半是在春天到夏天之间进行。这个时候天气温和,风景宜人,原野上盛开着花朵,河中也有成群的鲑鱼游动。
然而,目的地的情况如何,却不得而知,他们唯有不停地前进、前进。
在漫长的旅途中,一旦发现有野兽栖息的土地时,他们就在那儿兴建小屋,当时的那种快乐,实在是难以形容。
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们一窝蜂地涌向未开发的森林或草原。现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平原,就是这些开拓者辛苦劳作的成果。
他们以人定胜天的毅力不断地向西前进,他们坚信只要有土地就有希望。这种西进的精神,后来逐渐凝聚成美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美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当英国移民不断地向西部地区扩展时,抵达加拿大北部的法国人也不断地向内陆推进。
加拿大的法国人多半是皮毛商人,为了收购兽皮,他们必须与印第安人进行交易,所以这些人也称得上是冒险家。
这些法国人大都沿着圣劳伦斯河上游前进,最终抵达五大湖区。
当时,有一位既是商人也是探险家的拉萨尔(1643—1687),横渡密歇根湖,在抵达其南方的大平原时,他发现了一条水源丰富的河川,于是请印第安人划船顺着河流南下。沿途河面越来越宽,拉萨尔沿着这条河行驶到密西西比河,再继续顺河而下直到密西西比三角洲(即现在的新奥尔良),这条河就在这里注入墨西哥湾。拉萨尔宣称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域都是法国的领土,并将沿岸土地命名为“路易斯安那”,以纪念法国国王。
这个地方就这样变成了法国的领地。与严寒的加拿大不同,这里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很适合耕作。但是在当时,在这块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面积的辽阔土地上,却没有一个法国人定居。换句话说,知道这块土地的只有拉萨尔一人而已。
但是很快地,那些从事皮毛生意的法国商人一窝蜂地涌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新奥尔良地区就迅速繁荣了起来。
在北美,法国人利用印第安人去骚扰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受害最大的,就是靠近五大湖区的弗吉尼亚殖民地。
开拓者都团结一致,以枪代替锄头,不断地与法军作战,终于在1754年抵制住法军的入侵。殖民地的人虽没有本国军队的支援,却仍然能固守自己的土地。
从约翰·史密斯带领的移民开拓以来,只不过150年的时间,来自英国的殖民地人口已超过200万。
当时,东部的平原依旧被一片原始林覆盖着,传说仅在阿利根尼山的另一边,有一块辽阔的土地。
1770年,有一个人独自前往阿利根尼山探险,他就是美国开拓英雄之一的丹尼尔·布恩(1734—1820),丹尼尔的名声主要来自他对肯塔基的探索和殖民。
据说,当年丹尼尔站在山那边的肯塔基高原上,曾看到数万头的野牛群,并为此胆战心惊。
独立战争
最开始的时候,北美各地都有英国殖民地分布。可是,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想过把这些殖民地统一起来,加强管理。
一般说来,各个殖民地都靠本身的力量保护自己的住民,他们经常开会决定各种事宜,所以各个殖民地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步形成。
英国是个岛国,耕地面积小。但北美平原上却有广阔的土地,物产丰饶。在温暖的南方,人们已经开始大量种植棉花,然后运回英国本土销售,利润丰厚。此时的北美13州已经羽翼丰满,再也不需要英国政府的保护了。
为了不让北美13州过度繁荣,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英国政府不断增加殖民地的税收,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为此,殖民地的人都感到愤愤不平。
1773年12月,愤怒的商人袭击停泊在波士顿港内的英国货船,把船上的343箱茶叶统统倒入海中。
当然,英国政府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立刻派遣海军前往波士顿港,阻止船只出入。重要港口一旦被封锁,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就会立刻受到影响。
英国海军的作风更激起了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愤怒,所以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僵。
1774年7月,13州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
“到了这个地步,只有破釜沉舟,拼死一战。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得尽力保护殖民地的安全。”
他们终于下定决心要与英军作战,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他们决定建立各殖民地联合武装力量,即大陆军,乔治·华盛顿(1732—1799)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支军队是由志愿兵所组成的,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缺乏武器和弹药。
殖民地的人都挺身而出,除了老人、妇女和孩子,所有的男人都带着枪义无反顾走向战场。
刚开始时,大陆军一直打败仗,但是他们捍卫自己土地的精神却丝毫没有动摇。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尽管战争的情况对殖民地不利,可是,在1776年的夏天,13州的代表在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这个宣言是由后来成为美国第三任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起草的,其中有如下一段话: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这个宣言标明了美国人民今后的道路。
在传统的欧洲国家里,国王或贵族具有相当大的权力,普通的民众都要受其支配。但是,早在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之前,这块北美的新大陆上,就已经有民主主义的国家诞生了。
战争依旧持续着,第二年的冬天,费城附近的英国士兵,因为寒冷及缺粮,接二连三地倒在冰天雪地里。不过,华盛顿和他的大陆军依然坚强不屈地奋斗着。
1781年的10月,英军在弗吉尼亚州的约克敦投降。
就这样,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大陆军获胜了,从此之后,北美13州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双方已在1781年签订和平协定,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民便开始组织政府、制定宪法,并于1789年推选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
较之具有古老传统的欧洲各国,美国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但是在独立后的50年间,美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因为波士顿及纽约等地区附近富含铁矿和煤矿,所以美国的工业也开始飞跃发展。
弗吉尼亚南方盛产棉花,这里出产的棉花大量运销英国。
欧洲人已逐渐地被这个年轻而自由的国家所吸引。当独立战争结束、和平来临时,移民美国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在当时,未开发的土地还很多,为了容纳更多的移民,政府就把丹尼尔发现的肯塔基,以及其南方的田纳西,都列为“州”,并入联邦政府的管辖范围。
当年起草《独立宣言》的杰斐逊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后,不但把宾夕法尼亚西部的俄亥俄列为“州”,同时也向法国购买了密西西比河口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此外,在1816年至1821年间,又先后成立了缅因、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密西西比、亚拉巴马及密苏里六州,同时也向西班牙购买位于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州。
在短短的50年之间,美国的领土已经比原有的13州大了三倍。事实上,这也只不过是版图上的扩张而已,这些新成立的州多半仍被原始森林所覆盖,仅有几个小个的开垦村落散布其间。
正当美国的领土逐渐向西扩展时,在肯塔基州的某个小屋里,伟大的亚伯拉罕·林肯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