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院士世家:杨廷宝·杨士莪
14643800000030

第30章 建筑外交(1)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后,决定派团参加国际建筑师协会的一系列活动。1954年6月17日至26日,应波兰建筑师协会之邀,中国建筑学会派杨廷宝、汪季琦、佟铮和翻译张光宇等四人组成代表团,由杨廷宝担任团长,前往波兰首都华沙,参加在此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及市政界人士集会。这是杨廷宝参加国际外事活动的开端。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保卫和平和防止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运动在各国蓬勃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城市正在瓦砾堆中缓步重建,各国建筑师们一方面为他们亲自设计建造的建筑物被战争毁为废墟而感到痛心,另一方面积极为城市的重建出谋划策,于是发起了这次国际会议,并邀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座城市的市长参加,如斯大林格勒市市长、华沙市市长、德累斯顿市市长、海牙市市长等。因为华沙是被德国法西斯破坏最严重的城市,又是战后欧洲重建城市中最好的典型。因此,会议选择在华沙举行。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与会者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与会者对纳粹暴行表示痛恨和谴责。到大会闭幕前夕,大会主席团决定在闭幕式上发表一份号召书,号召书草案严厉地谴责纳粹德国的残暴罪行,但因措辞不甚严谨引起了主席团成员的激烈争论。在战争中深受重创的苏联、波兰等国代表坚持要这样写,而联邦德国代表则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这伤害了德国建筑师的民族感情,甚至连民主德国的代表也表示无法接受。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眼看争论再不平息下来,定会伤及与会者的感情,一向不善在大会上发言的杨廷宝站了出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民同样是法西斯战争的受害者,受谴责的应当是德国法西斯,建议把词句改一下。争论双方都认为改动后的措辞能够接受,马上同意了杨廷宝的意见。第二天的闭幕式上,全体代表鼓掌通过了号召书,会议圆满结束。

多年以后,汪季琦在《回忆杨廷宝二三事》一文中对这场争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双方相持不下,越争论越动感情,争论到天快亮了还解决不了。杨老在这种会议上一向是不大讲话,不轻易发言的。这时,他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张不要争这几句话究竟是不是事实,同样的事实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种措辞来表达呢?他提出几句措辞把谴责集中在少数纳粹分子身上,而把德国民族和人民放在同样是受害者的地位上。这样,双方马上全同意中国代表的意见,问题迎刃而解,皆大欢喜。

在这次会议上,杨廷宝表现出来的处理突发问题的智慧和大度风范,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5年春,法国建筑学家、国际建筑师协会秘书长皮埃尔?瓦哥先生,打国际长途电话给他的中国同学、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建筑师华揽洪,为中国尚未参加国际建筑师协会而感到遗憾,并探询中国是否愿意加入国际建协,如果申请加入即可顺便参加将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四届大会。

放下电话,华揽洪立即向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汪季琦做了汇报,汪季琦与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兼建筑学会理事长周荣鑫等人商量之后,报请中央,决定申请参加国际建协并同时参加在海牙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建协大会。建国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联合对我国进行封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建筑学会如能利用民间学术团体的渠道,成功加入国际建协,将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得到国际学术组织承认的中国学术团体。

中央很快批示同意,于是有关方面选派了杨廷宝、汪季琦、贾震、沈勃、徐中、华揽洪、戴念慈和吴良镛等八人组成代表团,由杨廷宝担任代表团的团长。

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中国建筑学会加入国际建协,特地委托陈毅副总理在中南海接见了以杨廷宝为团长的出席海牙国际建协大会的中国代表团。

国际建筑师协会简称国际建协,英文简称UIA。1948年6月2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于瑞士洛桑成立,并在此举行了第一届大会。该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他们的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观点,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视野,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

1955年7月初,杨廷宝率中国代表团抵达海牙,准备参加翌日在此召开的会议。

海牙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鹿特丹的西北,是荷兰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国代表团一下车就被热情的主人迎进了各国代表团下榻的宾馆。在稍作安顿之后,代表团成员准备上街领略一下荷兰美丽的异国风光,却忽然抬头看到了宾馆门口悬挂着参会各国的国旗,在飘扬的各国国旗中,有一面国民党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意外事件,立即引起了中国代表团的强烈不满。

中国代表团出发之前,有关部门召开外事出访会议明确规定:凡在国际交往场合当中,只要发现制造“两个中国”的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就必须立即声明退出,情况严重的还要提出抗议。难道会有人在这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大家感到非常气愤,决定下午就买票回国。杨廷宝建议大家先把情况弄清楚再考虑对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要求中国代表团在没有弄清情况之前,先不要贸然行事。

由于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建协的会员国,加之会议还未开幕,不便直接向大会提出交涉。于是,中国代表团的秘书汪季琦就带着翻译找到了苏联代表团团长,一则说明情况,二则请他代为交涉。作为东道主的荷兰方面,会议的组织者在得知发生这一不愉快的事情后,连忙向中国代表团道歉,立即派人前去调查。

调查后得知,原来是宾馆老板不清楚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五星红旗才是新中国的国旗,这才发生了这种外交事故。

事情原委清楚后,会议组织者立即要求宾馆降下国民党政府的旗帜,并连夜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挂上,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飘扬在了国际建协大会上。

同去参加会议的华揽洪在《中国是怎样加入国际建协的》一文中回忆说:

八人团到了海牙,没想到却出了岔子。第二天准备在会场上给中国挂出的国旗竟然是过去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当时,我们中间有一位同志火了,说:“回家!”但团长杨廷宝和其他团员却不同意回国,并认为肯定是误会,找苏联代表团商量,他们也这么想,说新中国刚刚建立没几年,五星红旗在外国,不是任何人都熟悉。这样,我便拿起画笔画了一个五星红旗图案,交给大会组织者连夜赶制,使开幕式上总算飘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第四届国际建协大会于1955年7月3日至16日召开,共有41个国家的1000余名建筑师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中国等6个国家被新接纳入会,中国还被选为执行委员,参与国际建协领导机构的工作;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周荣鑫担任这一委员职务。但由于周荣鑫没有出席此次海牙会议,所以就由杨廷宝代表出席执行委员会的会议。翌年,周荣鑫正式通知国际建协,执行委员以后由杨廷宝担任。

7月16日,国际建协第四届大会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布闭幕。但在闭幕式结束后的晚会上,又发生了一场意外的风波。当时,汪季琦等一行五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宾馆礼堂,等着观看晚会。谁知舞台的帷幕刚刚拉开,汪季琦等人便像被毒虫咬了似的,在台上众多的国旗中又赫然出现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如果说会议开幕前的一次是由于宾馆工作人员的无知,那么今天就是明知故犯了!

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中国代表团成员感到义愤填膺。

“实在太不像话了!”

“他们是有意为之,故意找麻烦嘛!”

“走,退出去。不看了!”

大家七嘴八舌。汪季琦说着,便站起身来,转身离开了礼堂。旁边的几位中国代表也都在后面跟着,在众目睽睽之下,昂首挺胸退出了晚会会场。

当时,作为执行委员的杨廷宝正在另一处参加宴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找到杨廷宝,向他汇报了这一情况。杨廷宝听后,立即找到荷兰有关方面进行交涉,东道主对屡次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感到十分抱歉,再三道歉。后经查询,宾馆老板第一次将原旗撤下后,未及时向工作人员交代清楚,这次值班人员也是由于不了解情况才又挂错了旗,加之老板忙于他事而疏于检查,这才酿成了第二次事故。

杨廷宝弄清了情况,得知无论是宾馆老板,还是工作人员都真是出于误会,并没有制造“两个中国”的恶意,又想到此行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从增进和平与友谊的大局出发,也不便深究。他向东道主提出严肃的批评与意见后,要求中国代表团成员继续照常开展交往活动。

在海牙国际建协会议上,杨廷宝对“国旗事件”的妥善处理,既掌握了原则,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同时还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他的这种有理、有利和有节的做法得到了与会的国际友人一致称赞,并受到我国驻瑞典大使(当时中国与荷兰尚未建交)的热情称赞,说他具有外交家的胸襟和气度!

2.荣膺巴黎

杨廷宝率团参加了海牙会议后,两年后又率团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建协大会。

1957年9月5日至7日,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中国建筑学会组成了由杨廷宝为团长,汪季琦、吴景祥、殷海云为团员的代表团前往参会。

国际建协巴黎大会的重要议程是改选协会的领导机构。国际建协是国际建筑界名流荟萃之所,当选这个组织领导成员的个人,不仅所代表的国家要在世界上有威望,而且本人也要具有深厚的建筑造诣和高尚的品德,并为国际建筑界所熟悉认可。

会议接近闭幕时进入选举阶段。按照议程,此次大会要补选两位副主席,一个名额分配给资本主义国家,另一个名额分配给社会主义国家。在酝酿候选人时,“老大哥”苏联代表团团长阿伯拉希姆主动光临中国及兄弟国家代表团的下榻之处,与这些国家的代表们一起商榷,建议推荐波兰建筑师学会的国际部长锡尔库斯女士,认为她通晓五六国语言,在国际建筑界颇有声名,是一位能力出众、人品俱佳的合适人选。中国代表团从团结的愿望和大局出发,未提出任何异议。于是,大会初步确定:一个候选人名额给英国,另一个名额给波兰。

但是,到了正式选举时,有一个国家的代表却突然提出,按照此前选举的惯例,应当实行差额选举。大会主席采纳了这一意见,于是宣布休会,让各国代表重新酝酿人选。

休会期间,联邦德国的代表首先跑来找到中国代表,说他们想推选杨廷宝,让中国代表不要推辞。当时,联邦德国与中国尚未建交,这个提议究竟出于何意,谁也说不清楚。谁知,联邦德国的代表刚一离开,民主德国的代表也跑了过来,声称他们也要推选杨廷宝。直到会议结束,中国代表团成员们才省悟:几年前杨廷宝在波兰参加华沙会议时的公道之言,引起了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双双好感,加上他本人在国际建筑界的地位,使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对杨廷宝非常尊重。

但是,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此举,使中国代表团不免犯难,因为中国代表团业已协议推选波兰代表,如果现在要改选本国代表,明显有失诚信。可是,如果其他国家代表要选新中国的代表,这就不是代表团及代表个人自己的小事了,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与地位的大事,而且新中国成立才不足8年,如果真能当选为副主席成员国,对于提高国家的地位与声誉都是十分有益的。不过,万一只是个别国家的提议,开票后票数寥寥无几,这又会不会影响到新中国的声誉?

到底该怎么办?正当大家举棋不定的时候,杨廷宝再次展示了他的持重、稳健与智慧。他对中国代表团成员表示,此时必须将国家的荣誉和地位摆在首位,自己对个人名利没有丝毫的觊觎之意。按照他的提议,中国代表团最后商定:仍按照原定协议,中国不失信誉,将自己的一票投向波兰代表;如果别的国家代表选举我国代表,我们也当仁不让。至于能得多少选票,谁也不能未卜先知,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选举在热烈而又紧张的气氛中进行。中国代表团信守诺言,投票选举了波兰代表锡尔库斯女士,而其他国家的代表也将一张张选票投入了选举箱。很快,选举结果揭晓:中国代表杨廷宝当选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波兰的代表锡尔库斯女士反而落选。

当大会执行主席宣布最后的结果时,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各国代表纷纷拥来向杨廷宝表示祝贺,大家热情地与他紧紧握手,还争先恐后地与他合影留念。

对于选举的结果,杨廷宝自己也感到出乎意料,他本人没有参加竞选,却轻松地当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