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艺术
14640700000047

第47章 朴抱自然——秦宣夫艺术展

去东四办事去早了一个半小时,欣喜地发现旁边就是美术馆,何不利用这个时间进去看一下展览?这刹那间的机缘使我遇见了秦宣夫。而在彼时,我还不知道秦宣夫为何许人也,先于了解他的人,我于第一时间喜欢上了他的画。进得展厅,一幅《随园的银杏》,正在恣意地绚烂,银杏是我的最爱,这瞬间的邂逅陡然给我增添了好感。

秦宣夫先生生于20世纪初,早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他曾生活在南京,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玄武湖的春》,描画的正是他生活过的地方。还有《雨花台的春》,饱含了画家对这土地和春天的热爱。那幅《春游》图,春色浓郁,笔墨疏淡,很有一点江南风味。另有《重庆雾》《鼓楼远眺》《三潭印月》等,所到之处,皆有画作,画画于他,或许就是最酣畅的抒发。

展出还配有他的著述,真挚、朴素的艺术观点与其画作及人格相互映衬,互为说明,很有味道。他作品的名称非常质朴,有点类似于油画的风格,画家说:“我的画不愿意框上富有诗意的画名。我画里要是有诗,它自然会逃不了鉴赏者的心目,要是画里没有诗,框上一个优雅的名字,也搞不出诗来!”这是做人的风格,也是对艺术的忠实态度。按照事物原本的面目命名,老实本分,是我喜欢油画的原因之一。

秦宣夫的水粉画色彩明快,有着某种内在的绚烂。普普通通的《鳜鱼》,一经点缀,立刻变得鲜亮而丰富了。《菊和蟹》,流露着生活的满足和心灵的富足。连《发小芽儿的水仙》都勃发着五彩的生机。画家的内心一定是五彩斑斓的吧?被美熏染,多么幸福!

他的画里也饱含着感情,饱含着悲悯,他敏锐地碰触蕴藏在生活和人性中的美。在《母女》这幅画里,母亲怀抱着趴在她肩上熟睡的女儿,抱得紧紧的,亲情和爱全都在那不动声色的细节里了。《母亲》的眼神慈爱安祥,那不是某一个人的母亲,是天下母亲的眼神里都流露着的慈祥,所以在那眼神里才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而《母教》中的母亲,手把手地教着小儿,温柔指点着书报上的文字,那场景,多么熟悉!没有细腻的洞察和同理心,没有对生活的投入与热爱,是不可能画出如此生动、如此传神的作品的。

正如画家所说,画人物要画出内在,不只是让被画者及其家属觉得好,还要让不认识他们的人能够欣赏。他的作品,看似居家平常,但又那么不同寻常。我不能不被他的《小姐妹》吸引,不能对画家充满了爱的灵魂视而不见。小姐妹描绘的也是一个快乐的场景,一大一小两个女孩,各有所好又互有呼应,坐在长条木凳上无忧无虑地摆弄着各自手中的物品,轻盈柔软,幸福和谐,顿时勾起心中一股暖意。

《夫人像》,不知道是否就是画家的夫人,年轻优雅,然而展览大厅的另一面墙上,是秦宣夫夫妇老年的照片,他身旁的那位夫人已是白发苍苍,不免让人感叹光阴的残酷。然而通过一幅夫人像,画家却让时光、美和年轻的爱永久定格了。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去向了哪里……

画家早年留学法国,他画的《法国裸女图》,轻盈纯洁,虽是裸体,笔触里却依然流露着一贯的纯净与高雅。画如其人,一个画家的述说,就是通过他的作品来完成的,画家的作品,就是他内在语言的翻译和内在世界的流露。

他的作品和他当时作画的画架、画笔一同展出,使展览更富感染力。至于秦宣夫,之前我并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我们和他的作品相遇了,也许我们不必知道他的名字,对其作品的铭记,或许正是对画家最好的告慰。

二〇一三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