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郁中升华”像是书名,但“刘心武谈建筑”又以更大的字号看起来更加醒目,所以将这本书用书名号括起来我不知道应该是《从犹豫中升华——刘心武谈建筑》《从忧郁中升华:刘心武谈建筑》还是《刘心武谈建筑——从忧郁中升华》,网上还有《刘心武谈建筑从忧郁中升华》,但无论是什么似乎都不确切,因为书的前半部分是谈建筑的,后半部分则是跟建筑毫无关系的日常随笔了。《从忧郁中升华》为其中一篇,是回忆交响乐指挥家李德伦的,看完了才知道“建筑”与“升华”原本不搭噶。
就像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蓝色封面32开本,上面还印有类似水乡的景物,看上去多少有点小气,如果不是在别的书里看到刘心武的《抚摸北京》写得深刻又生动,恐怕凭第一印象我就不会买它了。
而这本书我看得也是断断续续,看了一半不知道随手放哪儿找不着了,过了些天小时工来家里打扫卫生时又不知从哪翻出来,等我接着看后一半的时候,对前一半看过的“建筑”部分已经印象不深了。当然,刘心武谈建筑自然是从人文和审美的角度,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而言,自然比林徽因谈建筑要更有趣更看得进去。专业人士谈建筑是用尺寸,而人文学者或者说作家即便对建筑学有研究下笔时也会习惯性地借助感觉和想象。后者更适合我。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篇《从忧郁中升华》,不是因为刘心武,是因为李德伦,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让我想起许多年前李德伦到中国新闻学院给我们作过的一堂生动的讲座,记不清是“黄河”什么,还是什么“进行曲”了,但对他的热情洋溢记忆犹新,他边放边讲,放一段讲一段,声情并茂,言辞间无不充满了激情与热爱,那一刻我被交响乐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那是指挥家在交响乐方面给我的一次扫盲教育,也是我对交响乐获得的初次好感,回荡在阶梯教室里的乐曲忽而高昂,忽而低愤,表达着万般的情绪,这种情绪通过指挥家认真投入的解读传达给听者,曾经将我带入对音乐的憧憬与幻想,至少在那一刻,交响乐是迷人的。刘心武要表达的,也是这种从忧郁中升华的,迷人而又厚重的力量。作家的怀念在那一刻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对了,赘述一句,为了那篇《抚摸北京》,和这本“升华”一起我还买了本《刘心武散文》,读过的前一二十页收录的是他的早期作品,不知道为什么,读不下去。(《从忧郁中升华——刘心武谈建筑》,刘心武,文汇出版社,2001年2月)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