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姑苏食话
14640100000086

第86章 船点

船点者,花船上之点心也,小巧玲珑,制作精致。佚名《吴中食谱》说:“苏州船菜,驰名遐迩,妙在各有真味,而尤以点心为最佳,粉食皆制成桃子、佛手状,以玫瑰、夹沙、薄荷、水晶为最多,肉馅则佳者绝少。饮食业之擅场者,往往以‘船式’两字相诩,盖船式在轻灵精致,与堂皇富丽之官菜有别。”

船点以原料的不同,分为两种,用米粉者称粉点,用面粉者称面点。粉点采用天然植物色素,通常以花果、动物、吉祥物等作造型。面点有酵面、呆面、酥面三种,以酥面居多,做成合子酥、眉毛酥、鸳鸯酥、蒸饺、藕粉饺、花边水饺、四色烧卖、鲜肉锅贴、虾仁春卷等。两者俱有馅心,或甜或咸,滋味各异。此外还有松子猪油枣泥拉糕、薄荷扁豆凉糕、栗子糕、八宝饭、三色豆茸等。像橘络圆子、什景细米、冰糖莲子羹、桂花百果羹、银耳羹等甜点,也属于船点范畴。

因为船点是配合船菜的,故而不但讲求它的香、软、糯、滑,还特别讲求色彩和造型。其色彩,青色常用青豆末、薄荷末、青梅、绿瓜,红色常用火腿末、红曲米、玫瑰花、赤豆沙、赤砂糖,黄色常用桂花、黄瓜、蛋黄末、白芝麻、橘红、黄糖,黑色常用香菇末、黑芝麻、黑枣泥,白色常用白糖、松子仁、瓜子仁、米粉本色。其造型,有方有圆,方的有长方形、菱形,圆的有长圆形、扁圆形,还有桃子、绣球、佛手、荸荠、柿子、小鸡、小鹅、小鸭、小兔等,有的还做成“暗八仙”,如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雌雄剑、汉锺离的风火扇、何仙姑的荷莲等。

自万历以后,苏州点心就有精工细作的追求,并且逐渐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说贾母等来到藕香榭,“一时只见丫头们来请用点心,贾母道:‘吃了两杯酒,倒也不饿。也罢,就拿了这里来,大家随便吃些罢。’丫头听说,便去抬了几张几来,又端了两个小捧盒。揭开看时,每个盒内两样。这盒内是两样蒸食,一样是藕粉桂花糖糕,一样是松瓤鹅油卷。那盒内是两样炸的,一样是只有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因问:‘什么馅子?’婆子们忙回:‘是螃蟹的。’贾母听了,皱眉说道:‘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又看那一样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面果子,也不喜欢,因让薛姨妈吃,薛姨妈只拣了一块糕。贾母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一尝,剩的半个递与丫头了。刘老老因见那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各色各样,又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乡里最巧的姐儿们,剪子也不能铰出这样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他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众人都笑了”。那两样蒸食和蟹粉小饺是江南点心,刘老老喜欢的小面果子,则可能是满族点心,至少是属于北方风味。入清以后,南风北渐,愈来愈烈,至《红楼梦》时代,出现这样精致的点心,已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船点之制,并不是孤立现象,它的制作和品尝,固然是在花船这个具体环境里,但它的存在和发展,正是当时点心制作的大趋势,其中包括中馈所作,彼此是有交流的。乾隆中叶,毗陵女史钱孟钿《浣青诗草》卷六就有《长日多暇,手制饼饵糕糍之属,饷署中亲串,辄缀小诗,得绝句三十首》,记咏了三十种点心,试举四种,《玫瑰糕》曰:“剪碎孤霞一片飞,流香掩染露霏微。团将瑶粉为甜雪,不道红酥斗玉妃。”《枣糕》曰:“柳汁谁酬九烈神,安期瓜祥共时新。即看百益红如许,不信青袍肯误人。”《菱角饺》曰:“谁采青冰着意调,当筵风味剧难消。怪他主角浑如许,才到庸中便折腰。”《玉糁糍》曰:“粔籹凝脂白胜绵,装成蜜味彻中边。待分天上团圞影,乞与人间如意圆。”以此来咏船点名色,无有不当。

今苏州菜馆里的筵席点心,大都属船点旧规。更有创新者,如做大型粉点,纵横两尺见方,亭台楼阁无不备,更有小桥荷池,池中又浮花鸭数只,固然如微缩景观。但甚费工时,有的需要一天,有的一天还不够,米粉早就酸了。这种船点,只能看,不能吃,不如古人的饾饤之制,大概只有外国人喜欢。陆文夫在《吃空气》里说:“说来你又不信,去年我们到国外去参加烹饪大奖赛,第一天我们做了四只苏州的拿手菜,色香味俱全,你吃了绝对会满意。可那评委看了不吭声,照顾点中国的名声,铜牌。得金牌的是什么呢,也不过是在蛋糕上用奶油做了一点花朵和动物什么的。我们一看,噢,这还不容易。第二天用船盆做了一个两尺长的万里长城,长城上下还有一百多个身穿各种服装的国内外的游人,个个栩栩如生。外国人一看,啊,危惹那也斯!金牌。其实,这玩意不属于烹饪,是无锡惠山的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