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的分寸,决定孩子一生
14630600000030

第30章 爱没法照搬,爱的分寸靠自己(1)

1.尽信书不如无书

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书中的例子大多都具有代表性,但家长在运用书中的理念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孩子来,不能完全照搬照抄。

周末,一个好友来看我,还带来了她的一个好朋友。这位朋友在教育上有点困惑,让她很想不通。

刚坐下,她就急急地开始介绍自己的情况。

她今年将近四十,毕业于上海一所不错的大学。在当时还没扩大招生的时候,能考入这样的学校,是很不容易的。毕业后,她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因为自己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她深刻意识到,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所以在刚怀孕的时候,她就读了不少教育方面的书,以期让自己做个负责的好妈妈。

等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她就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当中。书上说对孩子要无条件接纳,所以她很努力地去做这一点。孩子的表现却一直差强人意,这让她很失望。她觉得这套教育方法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所以又买了一批理念完全不同的书。比如书里介绍让妈妈懒一点,她就尽量不再帮孩子做事,可孩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差。后来,她听一位同事说×××老师写的书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帮助,她赶紧又把这本宝典请回了家,按照书上的指示教育孩子。可孩子总是一阵好一阵坏,反反复复,这可愁坏她了。

她说她知道打骂孩子、唠叨孩子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可是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尽量科学地去爱孩子、教育孩子,为什么孩子还变成这样呢?到底是自己的孩子是特殊中的特殊,还是那些书都是胡编乱造的?

好友为她补充道:“她可一点都没有夸张,我没见过比她还用心还负责的妈妈了,家里光教育的书就摆了一橱窗,没事就跟孩子交流沟通。我认识她到现在,都没见她和孩子大声说过一句话。要说她家孩子也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就是这付出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啊!”

她点点头说:“我知道所谓的天才啊神童啊千百年出不了几个,我也不奢望,我只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好好教育我女儿,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可现在她不但不优秀,甚至比一般的孩子还显得平庸,这实在有点让我接受不了。要说我女儿智力有问题,我肯定不承认,我带她去检测过,她的智力完全没问题,我想我自己是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了。”

我说:“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大概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她不解地问道:“这些书都是专家写的,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有他们指导,教育孩子不是更加事半功倍吗?”

我分析道:“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书中的例子大多都具有代表性,但家长在运用书中的理念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孩子来,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如果看几本书就能够教育好孩子,那教育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哪里还会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呢!比如外国教育家写的那些书,如果全部用在中国孩子身上肯定行不通,因为国情不同,整体社会环境也不同。但是有些理念是先进的,父母借鉴的时候既要吃透它们的意思,又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如你刚才说的要无条件接受孩子。这点我非常认同,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孩子需要百分百的接纳和肯定,但是这只是前一部分,百分百的接纳是为接下来的教育做铺垫的,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而不是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认为自己应该完全接纳,不去引导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某些毛病不能得到及时纠正,甚至孩子都意识不到这是缺点,更别提去改正了。”

她似乎有点听明白了,点点头说:“好像是这样呢。”

我继续说:“当这种教育没有产生积极的结果时,你并没有及时去总结它的优缺点,而是立刻认为这种教育可能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还没适应这种教育方法的时候,立刻给她换上另一种相反的教育方法。在你用前一种方法的时候,孩子觉得你很爱她,可是你换了一种之后,孩子一下子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就会觉得你不再那么爱她了。这种认识相当糟糕,她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你才不满意她、不爱她。”

她一听这话,立刻辩解道:“怎么可能啊,我不知道多爱她,不管我做什么,都是因为爱她啊!”

我点点头:“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如果你不爱她,现在就不会这么苦恼地坐在这里了。但孩子不明白啊,她在你反复的做法里完全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可能把所有心思放在成长上。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孩子表现一阵好一阵坏了。当她缺乏安全感需要你爱她的时候,她就努力让自己表现好,来换取你的爱;而当她反感这种不稳定的教育时,她的表现是反感,也就懒得在你面前表现了。”

她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我说:“其实你采取的两种方法不可能完全没用,也不可能完全有用,关键还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教育孩子,一定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家长上午看了一本书,下午孩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根本不可能。但是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假以时日再看,一定会发现孩子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在实行教育的时候,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关键是不能人云亦云、盲听盲从,必须结合孩子的特性。”

好友插嘴道:“其实说穿了就是古代经常说的因材施教嘛!”

我笑着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现在,家教书特别多,书中的理念很多完全不同。比如这本书说若要让孩子好,妈妈就必须狠,可另外一本书说,妈妈必须充满爱。到底哪种观念才是正确的呢?只能说都有一定的道理,至于具体实施哪一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也要根据不同的事情。比如孩子吃饭不听话,这时候妈妈就要学会狠了,如果端着碗追在孩子后面,苦口婆心才能喂上一口,肯定会害了孩子。

另外,很多妈妈在购买这类书籍的时候,往往是已经在实际教育中遇到了难题,期望找到解决办法。但是教育是个完整而系统的工程,即使书上的问题和自家孩子差不多,也要具体看程度是否一样,否则也未必有效。对于孩子的顽疾,有时候甚至可用一些常人想不到的办法。

下面这两个故事,也许会让家长们得到一些启示。

有一个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于是模仿别人开始抽烟,抽着抽着就上了瘾。父母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他,勒令他必须戒掉。孩子表面答应了父母,可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抽。父母又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能染上这个坏毛病,他很无助地说,其实自己也希望可以戒掉,可是一烦躁起来,烟瘾就上来了,忍着很辛苦。

有一次,妈妈看见他又在房间里偷偷地抽,问他烟就这么好抽吗?孩子说是的,那是一种精神依赖。妈妈一听,什么都没说,转身下楼去买了两条香烟给孩子,说:“既然你觉得抽烟的感觉这么好,妈妈不再阻拦你,你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抽。从现在开始,你就正大光明地抽烟,必须把两条烟抽完了,你才能干其他事情。”

孩子开始不停地抽烟,但抽完第二包的时候,孩子把剩下的烟往地上一扔:“妈妈,我受不了了,嘴巴都麻了,嗓子也很难受,我现在看见烟就要吐了。”就这样,这个孩子真的把烟给戒了。因为他一想起这次的经历就对烟再也提不起兴趣来。

这位妈妈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成功把孩子的烟瘾戒掉了。

一个孩子迷上了网游,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经常趁父母上班后溜回家打游戏。父母气得把电脑砸了,孩子干脆在外面上通宵。父母经常满大街找他,甚至用经济制裁来对付他。但孩子手里有着为数不少的压岁钱,又有长辈的疼爱,根本就不缺钱。父母怕他在外面彻底学坏,只好又买了台电脑回家。

期末成绩出来,孩子门门功课都红灯高挂。父母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就彻底毁了。第二天,妈妈跟单位请了半个月假,孩子对于妈妈不去上班很意外。妈妈说:“游戏这么好玩,妈妈陪你一起玩。这半个月里,我不去上班,你也不用去上学,我们就好好玩半个月吧。”

孩子一听有这种好事,高兴得很,非常耐心地教妈妈玩游戏。妈妈说一起玩游戏可以,但是这半个月里两人都不能出家门,并且不准干其他事情,就是一门心思玩游戏。孩子愉快地答应了。

前三天,孩子玩得特别高兴,以前玩游戏还得担心挨骂,现在可是妈妈恩准的。到了第七天,孩子渐渐觉得有点厌烦了。以前爸爸妈妈经常阻止,所以想玩的欲望特别强烈;现在妈妈不但不阻止,还跟自己一起玩,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感觉了。到了第十天,孩子跟妈妈商量能否干一会儿其他事,妈妈说不行,咱们有言在先的。到了第十三天,孩子受不了了,实在不想玩了。他想出去透透气,想做点其他事,但妈妈坚决反对,要求他言而有信。这样坚持到十五天,孩子跟妈妈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想碰电脑游戏了,快点把电脑从我房间里搬走,我一看见它就想吐!”果然,孩子对电脑游戏彻底失去了兴趣,半年后,电脑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劝导压制,特殊问题可以用特殊办法解决。教育本身根本没有框架,就像水没有形状一样,我们根本无法说出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它装在不同的容器里,就会呈现不同的形状。如果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教育好孩子将不再是难题。

2.实施快乐教育还是成功教育

如果把快乐教育和成功教育当作两个需要分离的方法,那则是教育观念中最大的误区。在现实社会中,处处不成功的人,很难获得快乐。但是以极端的方法去追求成功,同样也不快乐。

我们希望孩子快乐幸福,也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可是很多时候,总会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到底是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还是成功教育呢?

之所以想在此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源于一次和朋友网上聊天。

那天上午,我在网上碰到了曾经的同事,彼此聊了聊近况,她突然问我:“你会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还是成功教育呢?”

不等我回答,她又发过来一句:“你这么重视孩子情感发展的人,肯定会选择快乐教育吧!”

我回过去:“快乐教育和成功教育有冲突吗?我们必须得二选一?”

她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很多时候必须得有所选择。比如,孩子不喜欢去学校,可是为了他好,我必须逼着他上学;孩子喜欢打游戏,为了他好,我一定要阻止他打游戏。如果我对孩子实施快乐教育,我应该让孩子想干吗就干吗。”

然后她说了一件事。上个星期,孩子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八,全家都很不高兴,所以决定剥夺孩子的一些兴趣,比如打游戏等,好专注于学习,可是孩子变得很不快乐。这使她产生了疑问,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想让孩子快乐,必须放弃对成绩的追求。所以,她特别纠结。

我想她是真正爱孩子,在乎孩子的心情,所以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很多家长明明知道孩子不快乐,但是依然会逼着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不会把孩子的情绪太当回事。

实施快乐教育还是成功教育?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想不通,甚至有误区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来是两个完全可以相互促进的选择,家长却把它们对立起来,非得逼自己做二选一的选择题。

老公问过我一个问题,他问我更喜欢辰辰还是更喜欢他。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喜欢你,也喜欢辰辰,不存在更喜欢谁。何况你们两个一个是我的爱人,一个是我的孩子,并不冲突。我喜欢你,自然喜欢和你一起生的孩子。我喜欢孩子,也因为我喜欢他的爸爸。何况,这两种爱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我不喜欢和你生的孩子,你会觉得我足够喜欢你吗?而如果我很讨厌你,你觉得我面对和你生的孩子,会没有遗憾吗?”

成功教育和快乐教育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做一下假设,家长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让孩子快乐地成长,随便孩子干任何事而不做引导。孩子不爱做作业,那就不做吧!孩子不爱去上学,那就不去吧!孩子想买什么,那就给买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就会快乐吗?我想当其他孩子学有所成,而这个孩子学习和生活都是一团糟的时候,他内心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即使父母愿意给他完全的自由,还有社会和学校环境在影响他。

孩子虽然不是成年人,但是他同样会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孩子越大,这种制约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比如,人家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他什么学历都没有,根本找不到工作,因为从小到大的放任自流,更使他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连立足都成了问题,这个孩子还能快乐得起来吗?连自立都是问题,他以后的爱情和婚姻会很成功吗?肯定不会。

快乐来自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来自于成功。事业的成功、爱情的成功会使一个人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就是快乐的最大来源,并且会从快乐上升到幸福。

很多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让孩子去追求成功。但成功了就快乐了吗?这显然也不是绝对的。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像绕口令。既然快乐来自于成功,那么显然就是成功更重要啊。成功了,孩子就快乐了,那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呢?所以,我们再来把这个问题抽丝剥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