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082

第82章 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在教育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出神入化地运用拆屋效应。教育,往往是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希望其实践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将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得失。因此,小小的要求,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艺术,折射的是教师的管理技巧。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无疑可分为难、易。按照一定的顺序,我们可以将要求分为先难后易、先易后难、一难到底、一易到底。一难到底没有商量余地,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弹;而一易到底固然大家和和气气,但是对于知识的掌握却是极其不利的;而先易后难则容易引起学生嘘嘘,哀叹教师不通人情;只有先难后易符合拆屋效应,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有经验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布置一大堆作业,引起学生的反弹后主动削减一些并要求学生全部完成,学生不亦乐乎地接受要求并认真完成,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完美体现。

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其实就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过程,是观念与观念的碰撞过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为了学生的正确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但是教师的要求要适当、适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要价”。

要求是冰冷冷的话语,要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则要教师艺术性地运用拆屋效应。要求偏大,是进,但这是虚晃一枪,是虚的;要求降低,是退,显然是真刀实枪,是实的。这样以退为进,求的是使学生接受后面的要求。其实后面的要求也不低,但是与前面比起来显然低多了,而学生仿佛也捡到了便宜,没有太多的抵触情绪。以退为进,其实就是艺术性地求进,是拆屋效应在教育上的极佳演绎。

拆屋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首先,提要求要先难后易。教师对学生提要求时要先难后易,这样学生感到要求降低了,自然而然也就乐意完成教师的任务了。只要学生自觉完成教师的要求,自然其学习就会有所长进。其次,方式要先进后退。教育学生需要技巧,教师要学会先进后退,先疾言厉色地教育学生,再和颜悦色地安慰学生,软硬兼施,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再次,做总结要先苦后甜。教师在给学生做总结时,要注意先苦后甜,先给学生过多的要求,使得学生过惯了苦日子,而后给学生较少的要求,这样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甘甜,这样往往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的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先苦后甜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拆屋效应,其实想拆的不是屋,而是窗。但是先提窗,会导致大家的反弹,而先谈屋,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要想拆窗,先要提拆屋。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拆屋效应,最终求得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