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117

第117章 情绪效应

所谓情绪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可以影响到对某一个人今后的评价。仔细斟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绪效应,对于教育教学是非常得重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可以产生情绪感染的心理效果。主体情绪不正常,也可以引起对方不良态度的反应,影响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建立;而良好师生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条件。德雷顿形象地指出:“越是忧愁则越忧愁,越是烦恼则越烦恼。”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双方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交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育教学中的“情绪效应”直接影响到教育实效。例如教师认为某个班级纪律是极其糟糕的,那么这种情绪显然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而影响到师生人际关系、乃至教育教学效果。显然,“情绪效应”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最大公敌,是师生人际关系的隐性克星。

那么,教师在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情绪效应”?其一,先入为主的成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而先入为主的成见,将极大地影响师生的心理距离,最终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距离感。其二,漫不经心的交往。教师与学生的交际,需要教师蹲下身来仔细地倾听,而不是将学生视为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去了解学生,倘如此,将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后无济于事。其三,夸大其词的反应。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不要夸大其词地反应,应根据实际反应,而不是故作紧张般反应,以至于影响师生彼此的情绪。

情绪效应对于教师而言,是必须认真对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良情绪弥漫,从而影响师生交往的友情。教师和颜悦色地与学生交谈,换来的是师生真诚交流;教师慢声细语地与学生交流,得到的是师生真心交谈;教师深入浅出地与学生讲理,收获的是学生由衷的感激;教师不厌其烦地与学生解释,享受的是学生真正的信服。

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如何避免“情绪效应”?首先,要言之有理。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要慎用过头、偏激的话,否则容易伤害学生。不要误导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教师与学生交谈时,应多用辩证法。比如说到某个学生身上的不足时,同时要肯定他身上的优点;说到他的成绩时,还要指出他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其次,要动之以情。“感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师能用情激情,化冷为热,点燃学生的热情,坦诚相待,教育的效果会大大增强。教师要善于用火热的激情鼓舞学生,用真挚的热情鞭策学生,用无私的亲情感化学生。发自真情的话才会感动人,即使是批评的话语,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心他、帮助他、爱护他。最后,要行之有节。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有礼有节。“话”过早或太迟地说出,都不在“节”上,所以教师要学会隐忍,要把握好火候,善于抓住时机,使学生觉得顺耳,觉得亲切,自然而然会点到学生“心”上。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更加有效。

“情绪效应”不是一个谈虎色变的话题,而是一个直面现实的问题,只要教师认真加以对待,一定能取得教育的成功。还是爱迪生说得好:“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只有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教育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