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107

第107章 马太效应

所谓的马太效应,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

在教育中,马太效应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效益。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学生和班级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学校生活的幸福,因此,它是影响班级发展和学生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就马太效应深刻指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机遇、金钱、荣誉、地位等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积累更加成功的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业绩。而没有在任何方面获得成功者,今后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一句话以概之,就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有一句生活谚语非常形象地指出了这种现象:“肥马饱了也喂草,不顾瘦马饿着跑。”

马太效应在教育管理中集中体现在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后进生的偏见。对于优等生,教师不但不吝惜悦耳动听的表扬话语,更是把所有能给的荣誉集中于他们身上,在这些学生身上围绕着诸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等之类的荣誉,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将如此多的荣誉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对于学生有没有负面教育价值?是不是对其终身发展有所不利?这些问题教师没有好好地想过,只是随波逐流般主动或被动式给与学生这些荣誉。为优等生锦上添花的同时,对后进生很少雪中送炭。对于后进生,不要说后进生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誉,即使是一些“廉价”的鼓励话语,也是很少给予这些学生,有时即使想到了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语,一旦这些学生有欠佳的行为与表现,就及时地予以收回;一般而言,这些学生听不到其渴求的鼓励话语,更不用说使其望穿秋水的荣誉了。如此少的鼓励话语送给后进生,对后进生的发展是否不利?是不是违背了“生本原则”?这些问题教师没有好好地想过,即使想到了也没有费力去解决,只是顺其自然地应付着后进生们。可以说,“马太效应”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态势。

其实,对于教育而言,“马太效应”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是:优秀生与一般学生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受到教师的表扬,各种荣誉也一顶一顶地飞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学生居功自傲,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其积极作用是:“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学生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学生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优秀生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荣誉。

那么,教师在教育中如何避免“马太效应”呢?首先,要一视同仁。不管是优秀生还是中间生,哪怕是后进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都是自己的学生,没有理由厚此薄彼,要让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对于不同智商、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现代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其次,要抑强扶弱。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得到自由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对于优秀生,不要给予多得泛滥的荣誉,有时适当地给予挫折,能让优秀生认识到生活的本来面目,对于其人生道路而言无疑是一笔财富;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学会予以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后进生有自我表现的空间,使其对今后人生道路充满信心,勇敢地走下去。再次,要均衡发展。班级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发展、同时发展,而是建立在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等各个层面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基础上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春园。一个只有优秀生得到发展的班级是不正常的,只有所有学生都发展了,才能有效地避免“马太效应”。最后,要宽容对待。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把它一棍子打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皮鞭不仅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弱、仇视人类和虚伪。”教师应该宽容地对待犯错的学生,用心去感化他们。

对于教师而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只是我们看他的角度、视野不同。在教育中要极力避免“马太效应”,把自己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阳光的普照,从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