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窗边的孩子
14393400000017

第17章 家庭关系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的影响(2)

B1:想不起来了。太多了。算我倒霉呗。谁让我是他儿子呢?

后来B1告诉我,他的父亲现在挣了钱都给一个阿姨花,而不是用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而且他还每天早上骑自行车送那个阿姨的女儿去上学。父子俩租住在一间也就七八平米的平房里,连做饭的地方都没有。房间里放着一张双人床,是B1和爸爸睡觉的地方,其余的除了一台半旧的电视机就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了。父亲晚上回到家里就是睡觉,而且常常是他回来时儿子还在外面打游戏,第二天一早儿子还没有醒来他就又走了,父子俩根本没有什么交流。爷爷奶奶家他也很少去,因为爷爷看见他就骂,奶奶有时候给他点钱,但也是总数落他的不是,所以他和爷爷奶奶也没有办法交流,每次都是吃完饭就走。母亲和别的男人一起生活,两人都没有工作,也不能常接他过去。

家庭没有温暖,又不愿意去上学,B1就整天和一些不上学的孩子混在一起,要么一起在小卖部打游戏,要么一起到处瞎逛。在这个群体里,他找到了归属感,既没有什么压力,也不会受到歧视。在网络游戏里,他既可以和别人联合作战,也可以和别人天南海北地神聊,没有人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没有人知道他是个不求上进的孩子。游戏中那些“很好玩”的“小人儿”让他觉得很有趣,可以忘却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达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境界。

B2的情况更加典型,他和萨提亚描述的低自尊的人简直是如出一辙。在他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都非常冷漠,但亲子关系中经常会有激烈的冲突。

B2的爸爸是列车餐车上的厨师,经常出车不在家,而且性格内向,在家的时候也很少与儿子沟通,爷俩一说话就吵起来。妈妈说孩子的爸爸“还是老式家长的作风,要求儿子无条件服从,说话都是命令式的,孩子根本就不听,这时爸爸一急就想动手”。妈妈认为爸爸的教育方式不对,就会和他发生冲突。提起夫妻之间的关系,她的眼泪不觉又掉下来(此前掉眼泪是因为儿子),显然是感到很伤心。她说两人之间很少沟通,不吵不闹但是很冷漠。她和公公婆婆家的关系也很淡漠。当我问她对自己丈夫的态度时,她说觉得他什么都做不好。虽然他是个厨师,可她总嫌他做的饭不好吃,时间长了他干脆就不做了。在孩子面前,她总说他爸爸的不是,丈夫怕她,在她面前“唯唯诺诺”,被儿子瞧不起。加上父子之间沟通不畅,父亲在儿子面前没有任何权威。最近她意识到也许自己的一些做法不合适,也许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气氛冷漠引起的。B2现在“对生活没有激情”,“对什么都很冷漠,看到或听到别人倒霉他反而高兴”(B2母),因此她觉得“这个孩子没有爱心”。父母发生争执的时候他无动于衷:

“他不劝,爱好不好,好像他外表,不知道心里怎么想的,他外表表现得漠不关心似的,你们俩爱怎么着怎么着。”

下面是我和他关于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他所感知到的父母关系的对话,他对父母的冷漠让我感到心痛。

赵:你跟父母之间的感情好吗?

B2:不知道。

赵:就是能感觉到他们非常爱你,你也非常爱他们吗?

B2:不知道,没感觉。

赵:你对父母总体的是什么样的评价?

B2:父母挺好的。

赵:那你为什么觉得没感觉呢?

B2:不爱去感觉这些东西。

赵:父母之间的关系融洽吗?

B2:不知道,挺好的。

赵:你有没有听过他们争吵啊?

B2:吵过。

赵:那吵得多吗?

B2:不多。

赵:那一般都是为了些什么事?跟你有关系吗?

B2:一般都是因为我的事。

赵:那他们争吵的时候你也没感觉?

B2:没感觉,就做我自己的事。

赵:你也没有试图介入过,去劝劝他们什么的?

B2:不劝。

家庭关系的冷漠也影响着他对待别人的态度。对于他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他依然是那么冷漠:

赵:你觉得同学老师喜欢你吗?

B2:不关心。

赵:为什么?你能感觉到他们喜欢你吗?

B2:没有。

赵:那你喜欢同学吗?

B2:我比较喜欢我。

赵:比较喜欢你自己,不喜欢同学?为什么呀?不喜欢他们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让你觉得不高兴?

B2:因为他们不是我自己。我就是讨厌他们,没有什么原因。

赵:就是因为他们学习好,还是?

B2:就是不太喜欢跟人交往。

对家庭的冷漠也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他没有朋友,不去别人家也没有别的孩子来家里找他玩。舅舅的儿子和他同岁,顽皮但学习成绩优秀,小时候跟他玩得比较多,上了初中后很少再一起玩。他妈妈说,他小时候看过很多书,知道得比较多,总觉得别的同学很无知,不屑于跟他们交往。但是他偶尔和同学玩,却是跟学习差的同学玩,大概是因为没有心理压力。他妈妈还说了另外一个情况,孩子早上上学坐公共汽车非得有单独的座位才肯上车,否则宁肯迟到也不肯站着或者挨着别人坐。B2最喜欢的游戏是《仙境传奇》,因为在那个游戏里“得体现关爱,然后升级,然后聊天,可以结婚好多好多……有好多职业,你可以自由,想干嘛干嘛”,再加上他觉得该款游戏画面华丽,而他又比较喜欢美术,周末家长不管他的时候能一口气玩上一天。事实上,他是觉得在这个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更加温暖、更加自在,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B3跟父母的关系也是非常冷漠,父母觉得儿子“就好像和我们是生人一样,像过路人似的”,“他进到家里以后,就跟进到别人家一样的,说两句话就走了”(B3父)。除了他小时候和父母长期分离以外,家人对他缺乏关爱也是造成亲子关系冷漠的一个原因。在我对他父母的访谈中,他的母亲几次说到一个情况:孩子闻到蒜味就恶心,可是表姐做饭的时候偏要放蒜,故意气他,孩子的父母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冲突。

除了亲子关系冷漠、父母时常发生冲突以外,B3家的家庭关系有时也很紧张。

说到父母之间的关系,孩子的母亲告诉我:“我的脾气不太好,有时候你像做买卖,做生意,做着做着就嚷起来了,那要嚷起来他(孩子)就说你们别吵了,吵什么吵。”她和丈夫吵架的时候也动过手,只是孩子不在所以不知道。

B3对父母关系的感知是这样的:

“现在还行,以前天天吵架。为钱什么的吵。(有一次)因为我爸买手机了,我妈不知道,然后我爸就买了。就吵上了。拉他们也不管用。就想给他们拉开还吵还吵。没见他们动过手。反正就是吵。现在好多了。”

父母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会很紧张,尤其是母亲试图对儿子进行约束的时候:

“那次出去玩,也是礼拜天,他要出去,我就在西边,那一个车在那停着,他说我出去玩去,我说你到哪玩去,(他)就给我……就像那个……吓人,那眼睛有杀气似的,‘我就是出去玩’。我说你不准出去,(原来)不让出去他不出去,‘我就去!’我去把他拽着衣服拽回来了,我说就不能去,(他)就去,后来他告诉他(表)姐,让我回去。我让他回屋,我说你在外边那么大了,我也不愿意吵。说他他不听,我也不愿意吵,他说,告诉他姐去:‘我就不回去,回去我妈打我。’”(B3母)

B3之所以这样对待母亲,关键的原因还是亲子关系冷漠让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关爱,因此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B3不愿意呆在家里,放了学书包一扔就出去和父母同在该农贸市场做生意的孩子们一起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或者出去玩。而在这群孩子里,他的学习成绩还算是最好的。由于B3不承认和那些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我只能从他母亲的描述中得知他们所玩的是打斗类的游戏,而且好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气氛相当地热烈。

B5的家庭关系不像上面这些家庭那么极端,但是父母关系和父子关系一度也比较紧张。父母之间经常为了一些小事争吵,父亲觉得他什么地方不好,“抬手就打”。他小的时候不敢反抗,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和父亲对抗,导致父子关系紧张。B4初一被母亲接到北京上学以后,母亲无法接纳他,总是打他骂他。他非常难过,几次要求把他送回外公外婆身边。这两个孩子都喜欢打篮球,所以都喜欢玩《NBA篮球》这款电子游戏,体会游戏中的控制感。B5还喜欢玩《蜘蛛侠》,喜欢那种“能做现实中不能做到的事”的幻想境界;B4则喜欢游戏中的暴力成分,体验发泄的快感。对他们来说,电子游戏无疑是逃避家庭关系造成的心理伤害的有效手段。

从上述成瘾倾向组的家庭关系来看,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着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和冷漠的情况,而紧张和冷漠又是互相关联、互相转化的。这样的家庭气氛使得孩子在家里没有任何快乐可言,而是随时处在焦虑和痛苦中,自我价值感很低。长此以往,他们用在学习和追求其他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上的心理和生理资源不可避免地减少,很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进一步降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家庭中的冷漠也会影响孩子对待别人的态度,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困难,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温暖关爱,也没有友情可言,又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所以无法利用人际传播渠道来缓解心理压力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这种困境下的孩子很容易到电子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中寻求心理安慰和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而且这些孩子往往积聚了很多的愤怒,很容易通过暴力游戏来释放内在的攻击性。

9.2.1.2成瘾组

和成瘾倾向组比较起来,成瘾组家庭关系中的冲突占的比重更大,同时也非常冷漠。

A2家的情况跟B2家的情况颇为相似。说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A2的父亲反思说,都怪他和妻子当初总是吵架。当时孩子还小,两口子都在国企,收入不多,经常为了双方父母的事吵,也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急了就砸东西。孩子先是害怕,后来试图介入,再后来就变得麻木了。2002年,夫妻俩同时进了某汽车公司做生产线上的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两人都是双班倒,而且没有星期天。夫妻一天到晚见不着面,就为了家里能够总有一个人照顾孩子。孩子写作业慢,进初中后作业又多,经常写到夜里十一二点,第二天早上困得起不来。母亲以为孩子放学后不写作业只顾玩了,就开始训斥他,可孩子越来越抵触,最后干脆不写了。我问A2父和儿子的关系怎么样,他说儿子小时候关系好着呢,但现在儿子根本不理他,父子之间已经没有任何沟通。妻子经常当着儿子的面数落丈夫的不是,弄得他在儿子心目中没有任何权威,什么也不愿意听他的。这时他的朋友G先生插话说,A2父是少有的好丈夫,回到家里买菜做饭洗衣服什么家务活都干,妻子不仅不夸奖他,反而说丈夫:除了家务还会干什么?看来丈夫这样反而让妻子觉得他缺少男人气概,更不把他当回事了。妻子的态度又影响儿子,弄得他现在在家里说话没有任何分量。

关于和父母的关系,A2不愿意多说,只说什么也不愿意跟妈妈说,因为跟她说什么她都会马上告诉别人,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至于爸爸,根本就不想跟他说话。我问他有没有朋友来找他玩,他说他本来朋友就不多。原来有一个同学来找过他,现在也不跟他联系了。他和外界的交往就是在网上玩游戏的时候和玩伴们聊聊天。

A2的母亲告诉我,他“现在连房间都不出了,天天窝在里面,就是上网,有时候看看书,吃饭叫他也不出来,从来不跟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就把饭给他放那儿,饿了自己热热吃。有时候中午饭也不吃。我去他姥姥家,以前他可爱去了,现在他也不跟着去了。今年夏天自己买了这只小狗,给他起名叫‘蓉蓉’,都不让它跟我们亲,天天关在房间里,你看弄得脏的,也不给它洗澡。他自己不出去遛它吧,也不让我们给他遛,他让我们遛我们才能去遛。养了盆花放在他房间的阳台上,那儿不是有太阳吗?不让浇水。养花不浇水那不是让它死吗?”

其实,他内心深处也非常渴望与人交往。临去他家之前,我还担心他会不会冷冰冰地拒绝接受我的访谈,可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一直跟我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已经饥肠辘辘、都有点发晕了,可他依然很有兴致地在说。他养的那只叫蓉蓉的小狗也许是整天被他关在房间里憋坏了,他房间的门一打开,蓉蓉就从房间里冲了出来,围着我们又蹦又跳,还不停地让我们抚摸它。可见连这只小狗都渴望得到关爱。事实上,A2并不是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只是当初父母之间频繁而激烈的冲突和对待彼此的态度使得父母在他的心目中树立不起权威,父母对他一贯拒绝否定而且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也让他对父母无法建立起信任,所以不肯向他们敞开心扉,甚至拒绝和他们交流。学业上的失败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又让他在家庭之外也无法找到有效的人际传播渠道缓解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他只好转向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去寻找虚拟的自我认同以及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A4的家庭关系同样是既紧张又冷漠。他的父亲和母亲长期分离,孩子的校长说两人的关系不是离婚也是分居。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挺紧张的,老说嫌我烦……你说什么他都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随便你说什么就是不做出反应”(A4母)。可是他不耐烦的时候也会大声喊叫,做出一些攻击性的动作。

第一次我和A4的母亲约好某个周日下午去孩子的姥姥家做访谈,但到了约定的那个周日的上午,他妈妈打来电话,说她和儿子发生了点冲突,孩子坚决拒绝我去跟他谈,就等下个周末再说吧。下个星期A4的母亲又来电话,说让我直接去见孩子,就说是她的朋友,路过他姥姥家顺便去看看他。但是孩子非常敏感,希望我不要录音。

我到的时候孩子正在洗澡,姥姥大声说:“您是从万客隆过来的吧?”我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A4母解释说那是说给孩子听的,免得他以为妈妈又请什么人来劝他(去上学)。前几次他妈妈的同事、朋友也来看过他,但是他非常反感,根本不愿意跟人家谈。访谈过去一段时间后,我又给他妈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她说我上次跟他谈完以后他更敏感、更不愿意接触人了。这让我心里难受了许久。

关于和父亲的关系,他告诉我说很好,但是他母亲认为那是因为他的父亲很少在家,偶尔回来也不批评他,所以他总觉得爸爸好。我问孩子是否经常和父亲打电话联系,他说“不打,没什么说的”。我说:“怎么会没什么说的?他是你爸爸呀。”孩子回答道:“不知道。”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父母相亲相爱,同时对自己充满关爱。那样他才能有一种情绪上的安全感,才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然而对于A4来说,父母难得同时和他在一起,却又常常因为他争吵不休。母亲对他生活上溺爱却又在学习成绩上苛求,使得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在学校,他又由于学习成绩差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内心的沮丧和愤怒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到网络游戏里去重新构建内心的“安全岛”。A4现在把自己完全封闭在家里,根本不出家门,每天玩电子游戏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睡懒觉。他说自己玩过的游戏太多了,好多款游戏的名称都想不起来了。每次和母亲发生了争吵,他都会把自己埋在《反恐精英》、《魔兽世界》之类的暴力游戏里,直到筋疲力尽不得不停下来。不玩游戏的时候,就看武打片和恐怖片,“越恐怖越好”。

A5的父母虽然一直在一起,但两人的关系由紧张的冲突逐渐转为冷淡。由于和婆婆的冲突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和体谅,以及在女儿的教育方面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配合,A5母说她对丈夫的态度“先是害怕,然后是忍,然后是爆发,再后来就是冷淡”。她一直带着女儿睡觉,女儿到现在还和她睡在同一个被窝,丈夫则睡在别的房间。她和丈夫已经没有夫妻生活:

“孩子在我那儿,我已经冷淡了,已经没有这个,我已经没有这方面意识了。现在你叫我跟她爸在一个床上,我也不愿意跟他在一块儿。”

不过,自从女儿出现问题以来,夫妇俩通过学习和咨询也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近已经不再正面冲突,保持表面上的平静。

不仅夫妻关系冷漠,A5告诉我她妈妈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断绝了来往,甚至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问其原因,A5说是因为平房拆迁补贴款闹的,虽然姥姥给她母亲的那份钱是最多的。四年来,她母亲只去看过一次姥姥。唯一见面不吵架的人是A5大舅的女儿,因为那是她一手带大的。由于母亲没有工作,也不和亲戚朋友来往,家庭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可与丈夫的关系非常冷淡,于是她就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女儿身上。A5说母亲的眼光随时盯着她,就连她从里屋到外屋倒杯水母亲也要跟出来。但是,虽然母亲对她这么关注,可打起她来一点都不含糊,有一次竟然把小圆凳的金属腿都打弯了。孩子的校长也告诉我以前经常看到她带着伤去上学。她去年还和母亲对打,可现在觉得母亲也挺可怜,就不再还手了,任由母亲唠叨。女儿学习成绩越来越跟不上,又整天沉迷在游戏里,她的母亲觉得自己很失败、很丢人,自我封闭得更厉害:

“而且我为这孩子,你看我以前,朋友之间一块儿说一块儿笑什么的,接触人,现在我都是……我不愿意跟别人讲这些事,我跟我相当要好的朋友我说,我说现在我见了别人,我都觉得我低,真的,我觉得自己见人都是一种做贼似的感觉,而且人家一提起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都是自己的骄傲,可我要一提她……现在我走在大街上(也好),看电视上也好,一想这孩子,或者说我走到大街上,一听人家一聊天,说着孩子,我都跟受刺激似的。”

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加上初中课程难度加大,A5的学习出现困难,她逐渐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她妈妈意识到孩子出问题以后,带她去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治疗,当时接诊的大夫是青少年心理治疗专家贾美香。以下是医生写在病历上的父母对她当时情况的介绍:

“因成绩下降可能被老师批评,自己提出不上学,在家天天上网聊天、玩游戏。不让玩则大哭大闹,叫喊、摔东西,不顾面子,与父母对打、冲动、骂父母。”

医生根据她完成的《抑郁自评量表》写下了这样的意见:

“自认为情绪低落比较明显,经常感到毫无愉快心情,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兴趣明显下降,对以往非常喜欢的东西则毫无兴趣,常有生活没意义的想法,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缺少价值感,甚至会哭泣、流泪、发脾气,经常有疲倦感,食欲不振,睡眠不好、早醒。参考诊断:有(中度)抑郁症状。医生印象:情绪障碍、网络成瘾(2007-07-05)。”

由于和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里又经常跟老师发生冲突,而且老师告诉她别理别的孩子,又告诉别的孩子别理她,A5在生活中非常孤独,就把网上认识的朋友当作知己,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们说,而且有两次从学校出走去和网友一起玩,还在网上交了一个男朋友,经常一起在网上玩《劲舞团》。她每天回到家里,首先就是打开电脑玩游戏,一直玩到母亲叫她睡觉。至于是否完成作业,已经不在考虑之列了。特别是在她休学的半年里,她几乎把所有醒着的时间都用在了玩游戏上。

A3家的情况就更糟糕了。他父母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他和家人的关系非常冷漠,什么都不肯说。用他母亲的话说就是:“他对这个家就跟不是他的家似的。”父亲不仅对他冷漠,而且对他施加暴力。儿子犯罪入狱以后,他依然冷漠以对:

“你看俺们他爹,好几年了也没说咱们儿子咋回事?没有。说都没说过。他就跟没那个儿子一样。”(A3母)

下面这段对话可以反映他的家庭关系的整体状况:

赵:知道他出去玩游戏是吗?

A3母:唉……一大了他也不跟家里,他也不说实话。他不跟你说我干什么、干什么,他不说!他是回来一说话、他爸一骂他,扭头就走。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他也是害怕他爸,一不听话他打他啊!

赵:那孩子有没有背后跟您说过一些东西呢?

A3母:背后说……我也没办法。你像俺这一家的活计,他又不好好念书,也不争个气……我也没办法。俺们俩因为这孩子也老吵架。他打他我肯定着急啊,我不着急?俺俩就嚷嚷。

赵: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打他吗?

A3母:他也打,小时候他不好好写作业,他也打他。这孩子,我跟你说……这也就是自己生的,这不是抱人家的,要是抱人家的外头人该说闲话了,说不是亲生的。没少挨揍呢。

赵:孩子再小点的时候,上小学之前性情怎么样呢?

A3母:小时候还听话。小时候不那啥,我觉得就是一上初中了,他自个有自个的想法了,家里他爸爸脾气又不好,一说话就骂他,要不就打,他就产生逆反心理了。

A3的爷爷奶奶和他家住在同一个村子,但是他母亲告诉我,A3从来不去爷爷奶奶家。A3在小家和大家都得不到温暖,而且经常受到父亲的暴打,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之中。在学校里,由于学习成绩太差,他也感受不到任何自我价值:“感觉老师拿我当出气筒,而且不正眼瞧我,什么事气都往我身上撒。跟同学之间相处呢也比较难”,因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也玩不到一块儿去”。更有甚者,老师竟然把他赶回家,每次学期考试让他去学校在考卷上写上名字然后给个零分,这无异于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他进行羞辱。终于有一次他拒绝再写下自己的名字,老师打电话给他父亲,父亲到学校二话不说就动手打他,他终于忍无可忍还了手,从此与父亲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除了家和学校,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经受着这么多的冷漠、虐待和羞辱,他能到哪里去寻求心灵的安慰呢?他说自己有一种要拿刀砍人的冲动,但他知道那样是犯法的,于是就选择与和他一样不学习但是会抽烟喝酒打游戏的同龄人混在一起,在网吧里玩暴力游戏、看暴力电影,一呆就是几个月,直至最后离家出走,因没有经济来源用于生活和打游戏去偷盗而被抓。

从对A3的访谈中,能够很清楚地看出网游对他具有“逃避、补偿和攻击”的作用。在网络游戏里,他玩得好的时候感到“特别自豪”,而这种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是没有的。他玩起暴力游戏“特别激动,特别地过瘾,挺爽的反正”,生活中的烦恼就“想不起来了”,当他从游戏厅里出来面对现实的时候,只有一种感觉,就是累。睡醒以后再接着玩。在游戏里,他还能体验到为所欲为的乐趣:“我当时的级数也比较高,我底下也有人听我的。我也可以去指挥别人,在网上抢东西,在上面杀人。”他还在网络游戏里加入了帮会,跟帮会里的大哥、小弟们“特别地融洽吧。我觉得我的想法和做法在学校和家里面被别人接受不了,只能在我们这个小的圈里边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允许”。他还喜欢玩网游的时候和别人聊天,“因为在网上那种虚拟的感觉比在现实中轻松吧,压力也没那么大”。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成瘾组和成瘾倾向组一样在家庭关系上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既冷漠又充满敌意,而且程度更加严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既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理解,又会因为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而惶惶不安,无法得到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情绪安全。父母间的冷漠和敌意影响着他们对待子女的态度,更多地使用批评、否定和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致使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人格问题,自我价值感很低。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而且根本看不到提高的希望,所以不愿意做出努力。在人际关系上,他们要么自我封闭,要么跟同样存在问题的同龄人交往,更容易受到不良群体的影响。因此,电子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便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失败、在虚拟世界里获得同情、温暖和认可的绝佳去处,又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肆意释放攻击性的安全场所。由于家庭关系问题,这些家庭的孩子对父母的教养有很大的抵触情绪,致使父母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控,所以才出现电子游戏成瘾和偏爱暴力游戏问题。

9.2.2正常使用组的家庭关系

萨提亚(2006)认为:“开启新的意识的地方是在家庭,和每一个个体都有关。在家庭里我们可以学会如何爱和评价自己,这也将反映在我们是如何爱其他人的……当一个人深深地关注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量,这个人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伤害自己或者其他人。”“换句话说,真正关注自己并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人会以爱的、尊重的、现实的方式面对其他人,并与其他人保持联系。这是发展的方向。”(第354页)

和成瘾倾向组和成瘾组不同,正常使用组的家庭关系普遍温暖、和谐。父母之间彼此尊重,共同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因此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权威,亲子关系和谐,孩子自我价值感高,也愿意接受父母的监控。由于受到父母的关爱,这些孩子对待他人也很友好,因此在家庭之外也不存在人际关系困难。

在对五个正常使用组访谈对象的访谈中,有三个是在各自的家里进行的。C1兄弟和C3家都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家长觉得在家里不太方便,因此前者约在她工作的地方,后者是在茶馆进行的。在前三个访谈对象的家里,我都能感觉到父母之间、亲子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C4的父母是正常使用组唯一一家父母一起接受访谈的。那天C4父在外面有应酬,但特意赶了回来。两人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充满着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因为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而发生争执。在此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孩子(未进入最后分析样本)的父母一起接受我的访谈,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过程中一直争吵不休,最后那位父亲干脆拂袖而去。所以,我没有刻意问C4父母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母之间感情很好,在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中形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孩子也是这么感觉的。虽然他们也会为零零碎碎的事发生一些争执,但都会很快地和解。

C4:我爸妈现在争执很少,但是一般都是因为生活细节,因为我爸生活习惯比较懒散,我妈就是很看不惯懒散,因为这个跟我爸吵,那我爸老觉得我妈她有的时候吧,因为我爸这人比较节省,也是从那个时代,从我爷爷奶奶那个时代过来,然后好多东西我爸他是,有字的东西他不扔,我妈有时候就自作主张有字很快就扔了,我爸因为这个跟我妈生气,其他的没有什么,感情问题没有。

赵:没有因为你的问题,父母有过什么争吵吧?

C4:一般是我爸护着我,也是电脑的事,我爸护着我,然后我妈吵,然后我父母他们就和解,我爸跟我妈做工作。现在一到初三,上厕所弄电脑这个让我爸知道以后,我爸就跟我妈站到同一条战线上。

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他在家里感到很快乐:

赵:跟爸妈之间的感情好吗?

C4:感情不错。

赵:能描述一下吗?Describe.

C4:没什么可describe的。

赵:那how do you feel?

C4:Feel happy。

赵:因为什么你觉得很高兴?

C4:亲亲热热呗,毕竟一家人。

家庭饭桌上的气氛是家庭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这一点从前面对成瘾组和成瘾倾向组的介绍可以看出来:A2现在几乎从来不跟父母一起吃饭,他母亲说以前一起吃饭的时候也是一家人都看电视,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为此她对丈夫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很有意见。B3一闻见菜里有蒜味扭头就走,即使菜里没有放蒜也是吃一口就走。B1也是几乎从来不跟父亲一起吃饭,因为家里没有做饭的地方,父亲就在外面吃,B1则到处打游击,有时候在奶奶家吃,有时候去妈妈家,有时候就自己出去买着吃。B2的母亲也说一家人在饭桌上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但C4家饭桌上的气氛就和以上几个家庭很不一样:

C4母:我们吃饭他聊他学校的事,有的时候,我们聊我们班上的事,他聊他的事,然后大家一块能分享的分享,就这样子。

C4父:我们还是比较民主的。

赵:那一般正面的多?

C4父:正面的多,负面的少,我们不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啊,还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啊。

C4母:有的时候聊的话,就是按照正面的思路去评论。

赵:不会把你们的那些抱怨什么的告诉孩子?

C4母:没有。

C4父:在单位工作都很好,也没什么抱怨。

C4母:心态都特别好。

C4父:比如我工作,他妈(工作),在那非常优秀,干得好,不可能有负面的东西,我们也是这样,在部队我们干得非常好,也非常出色,经常拿奖状回来的人。

C4母:我们没有把负面教育给他。

C4父:你像我在这个部队是骨干,那全军的编辑东西,好多教材我都参加编写的,他也有影响,拿着奖状,一到年终的时候,一个奖状两个奖状往家拿,他说:爸真行,这么多奖状。正面的东西。负面的我们不谈,对他也没什么用处,我们对他从来就是说社会现在发展大(快),你要想自己比别人强,你就得学习。跟他谈一些大事。

由于家庭关系融洽,气氛和谐,孩子非常懂事,显得比一般的同龄人都要成熟。我去他家访谈的时候,他下楼来接我,我觉得他已经没有了初中孩子中常见的那种稚气,乍一看还以为是个高中生。他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他除了游戏玩得好,篮球也打得不错,钢琴在小学就考过了八级,学校有什么活动,他就担任钢琴伴奏。他打字速度快,经常帮老师打材料,对集体活动和公益事业也很热心。他父亲说起孩子这些方面的优点,话语中充满了骄傲:

“老师还表扬他,我们打(字)这三五天,你一晚上打完了,手非常快。然后他音乐方面有天才(赋),这次他们学校有一个汇报演出,他自己说叫艺术总监,相当于编导的意思;社团活动,然后他钢琴伴奏。愿意参加,我觉得这不错,对他来讲,他能给他一个……还是有好处。我们希望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前他们学校也有到敬老院去打扫卫生啊,他都参加,在公益上,他不惜力。他们以前送饭,他们中午有校餐嘛,吃完饭了打饭盒,两个争着送回去。很积极的。”

这样的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自然差不了,而电子游戏也为他提供了和同学交流的一项内容:

赵:在学校朋友多吗?

C4:朋友很多。

赵:一般都一块做什么?

C4:打球,聊天,学习都有。

赵:聊天聊游戏吗?

C4:聊天聊游戏,聊一些别的,什么都有。

赵:那你们有一些什么共同的兴趣?

C4:共同的兴趣,音乐,同学比较喜欢听外国引进来的那些歌,然后跟我聊那些歌,然后还有一些同学就是乐器。

C4在网络上也有朋友,但他的朋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匿名的朋友,而是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友情延伸到网络中去。因为他生活得非常真诚,用不着利用网络的匿名性来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网上朋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不是说在网上认识的把他拉到现实生活,一般是现实生活里认识的拉到网上。”(C4)

对于父母限制他玩网络游戏这件事,他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完全接受,毕竟他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玩心比较大,因此有时候也会跟父母闹点别扭。但是,他不会像成瘾组和成瘾倾向组的某些孩子那样对父母充满敌意,而是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C4:对,心里头接受,也不接受,也不太好接受,因为毕竟都是,因为一是对我好,二也是阻止我比较喜欢的事,矛盾。

赵:所以有时候还是有一点反叛的那种感觉?

C4:反叛?主要是闹别扭,没有说多反。

赵:没有跟父母嚷嚷过?

C4:嚷嚷。很嚷嚷。

赵:嚷嚷到妈妈哭为止?

C4:对,也不是,一般就是我哭,那回比较铁石心肠,那回没哭,然后嚷到后来我妈急哭了,我妈一般是急哭了,不是被我嚷哭的。

赵:就是怎么也没有那个,说了就不管用。

C4:嗯。

赵:那你妈妈哭了,你什么感觉呢?

C4:感觉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肯定是我不对,我妈不会说怎么着,自己没事就哭了,那是有毛病。

赵:会跟妈妈道歉吗?

C4:道歉道过。

在正常使用组五个孩子中,C4的发展情况是最好的,这显然与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分不开。父母对他的温暖关爱和肯定欣赏使他具有很高的自我价值感,敢于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父母、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效的人际传播可以帮助解决他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因此他对网络游戏不存在逃避、补偿和攻击的心理需求,同时父母也对他使用电子游戏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他自然不会出现成瘾倾向,更不会成瘾。

C2父母的关系也很和谐。他母亲告诉我,她和丈夫“基本没怎么吵过架”,有了不同意见,“谁对就听谁的吧”。有不高兴的时候,也是“说两句过去就完了”。偶尔也有过两天不说话的时候,但不会记仇。她说丈夫特别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很有自制能力。他兴趣很多,爱出去锻炼,跟朋友聚会。她现在下岗在家,家务事都是她干:“一般我也体谅他,他一天上班也挺忙,也挺累的,事也挺多,当个小领导,事也多,这事那事什么都管,所以我现在也是在家,我不用他,一般不用他,孩子都是我(负责照顾)。”“他进门就吃,也没有什么可吵的,吵什么呀?也没什么不顺心的。”孩子学习很自觉,成绩也不错,而且天性比较顺从,只是进入青春期后跟父母聊得比较少了。他跟同学相处起来也很随和、幽默,加上他是班里男生中学习成绩最好的,所以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同是本研究访谈对象的C1兄弟中的哥哥就跟他关系很好,说起他来言语之间充满了羡慕。C2的母亲说:“他这人就跟他爸有点相像,爱跟人在一块儿,就是跟我们不怎么说,跟同学聊得挺合的,可能家长和孩子,有时候跟你聊的话题不一样,你有的跟他想的也不一样,所以他一般不愿意跟我们说什么,都愿意跟同学在一块儿说,很少跟我们说,有时候一问他,他也不说,不怎么爱说。”

家里温馨的氛围、不错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使C2拥有一个比较轻松的生活环境,他只是把玩电子游戏当作放松的手段,学习累了或者完成学习任务后才会玩上一会儿,对于父母的监督也能接受。

C3也说他的父母关系很好,“挺和谐的”,他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两个生气,姥姥姥爷也没有见过。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就一块商量,看哪个更好”。他们从来不强迫孩子做这做那,总是说“这得跟他商量”(C3母)。对于孩子玩电脑和电子游戏,他们也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忧心忡忡、百般阻挠,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降也会进行适当的约束。妈妈没事的时候会去音像商店转转,看到新出的游戏盘还会买回家来给儿子和自己玩。父母有时间还跟孩子一起玩玩电子游戏,玩电子游戏成为他和父母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引起矛盾甚至冲突的原因。由于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肯定,亲子关系非常好,用孩子的话说就是“他们很喜欢我,我也很爱他们”。所以孩子的自觉性也比较高,不会陷入电子游戏而耽误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反而从玩电脑和电脑游戏中收获了很多有用的技能和知识。他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没有上过任何电脑培训班,仅凭自学就通过了所有少儿电脑知识模块的测试(NIT),取得了该项测试的金牌。他喜欢看历史、军事方面的书籍,并通过玩单机游戏《三国志》和《三国群英传》熟悉了三国中的人物,增加了对历史和军事知识的积累,和两个表哥聊起三国中的人物和事件头头是道,连表哥都奇怪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父母从来不对他喊叫,更不会打骂,而是帮他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同时减少他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让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功课。因此孩子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从来没有感到学习有什么压力,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烦恼,跟同学老师的关系也很好。

C5的父亲对他很严厉,但他也感到父母之间的关系现在很融洽:

C5:父母之间彼此特别关爱,或者特别不高兴也彼此争吵……原来我小时候有。两三次吧。自从我五年级以后就很少了。不,根本就没有。基本上每次吵架都是因为我。原来因为我学习不好,他们就互相指责,说我学习不好是由谁造成的。后来老爹想开了,你学习不好跟我们没关系。是你自己没学好。然后就不吵了。

孩子对父母之间关系的感知往往是从细微处得到的:他说他没有特别注意父母彼此是否特别关心,“不过既然我老娘每天早上都给我老爸做饭,专门给他一个人做的,说明他们关系挺好的。”他还注意到父母很关心他的感受:“他们俩要有什么事不太高兴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让我知道的。”在这一点上他母亲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跟他爸爸之间关系还行吧,儿子感觉我们俩是非常融洽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肯定想着回避孩子”。家里的气氛也是其乐融融:

“我们一般是,他初三现在这一段不是累吗?每天他学一小时或四五十分钟他出来休息。有时候他爸要是在家,俩人就摔摔跤,跟他爸较较劲,我有时候还给他们照照相。我们还买一呼啦圈,摇呼啦圈……反正就是仨一块活动活动,每天都是。我觉得(家庭)气氛对孩子成长还是挺重要的。”(C5母)

在学校里,C5说他的人缘很好,但他说出的原因让我有点忍俊不禁:

赵:你觉得老师喜欢你吗?

C5:挺喜欢的。我觉得是。

赵:你觉得老师为什么那么喜欢你呢?

C5:因为成绩好。有时候办事能力比较强。

赵:你都帮老师办哪些事情?是班干部吗?

C5:是。

赵:是班里的什么干部?

C5:没什么好说的。原来是纪律委员,现在是体育委员。

赵:那挺不错嘛!纪律委员管纪律管得比较好?

C5:就是因为我管得不是太好。因为我这人……也不是太随便,反正就是看着同学下不去狠手。就是……

赵:对别人太宽容?

C5:嗯。就是说,有时候人家在班里说话,我还站在班门口给人家通风报信。老师一来我就说:“别说了,别说了。”就完了。后来老师就说那你就换一个吧,我就挑了体育委员。

关于玩电子游戏,C5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知道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感是不能持久的,玩得太多肯定影响学习,而从学习中得到的成就感才是实实在在的。他和家人、同学和老师的关系都很融洽,学习成绩也不错,无需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逃避和补偿,更不用通过玩暴力游戏来发泄。而且他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还喜欢踢足球,不是仅有电子游戏这个“电子玩伴”。所以,尽管他玩过很多种游戏,但并没有出现使用问题。进入初三以后,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已经不再玩电子游戏。

C1感受到的家庭气氛稍微逊色一点,主要是觉得父亲对他们管得过严过死,而且爱唠叨,不懂得如何跟他们沟通。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父亲是真心爱他们、关心他们。不过,他们觉得母亲比较善解人意,和母亲的关系相当融洽。由于母亲从中调节,家里的气氛还算比较和谐。另外,他们比较认同爷爷,因为爷爷可以帮他们辅导功课,而且比较会讲道理。兄弟俩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但他们知道必须先完成学习任务才能玩,而且必须严格遵守父母规定的时间,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不能再玩。

正常使用组的家庭关系普遍比较和谐,夫妻之间能够在孩子教养问题上有效地沟通并达成一致,而且由于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感到轻松愉快,也比较愿意接受父母的监控。同时,由于生活在比较和谐的家庭关系中,这些孩子自我价值感较高,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人际关系也比较好。他们的学习成绩在各自的班级和年级里也普遍比较好。他们玩电子游戏除了娱乐以外,还能从中学到知识,锻炼思考能力,甚至成为增进和朋友、家人交流的手段。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努力去追求,对从电子游戏中得到的成就感没有心理依赖,更不需要通过暴力游戏发泄心中的愤怒,所以没有出现使用问题。

9.3 本章小结

本章定量研究部分所考察的家庭关系包括核心家庭的父母冲突情况和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定性研究部分则同时考察了核心家庭与有关直系亲属之间的关系。从本章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的分析来看,家庭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电子游戏使用问题存在着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时间维度上看存在着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所谓直接影响,就是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冷漠使得孩子体会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缺乏情绪上的安全感。由于情绪安全受到持续的挑战,儿童会对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变得敏感,引起持续的情绪或行为失调,或者对自己和他人消极的看法,而且会增加他们的攻击性。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很容易借助电子游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发泄内在的攻击性,逃避家庭关系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从而出现过度使用和偏爱暴力程度高的游戏。所谓间接影响,就是破坏性的父母冲突还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增加对孩子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心理控制,又会转而影响亲子关系。这些相互作用不断地得到强化,使家庭关系中持续存在的冷漠和敌意形成相对稳定的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对青少年电子游戏使用问题造成长期影响。

所谓长期影响,就是孩子在破坏性的父母冲突和亲子冲突面前重新获得情绪安全所需要的精力可能会限制他们追求重要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资源,导致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而且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这些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普遍不高,缺乏积极上进的动机。他们更容易借助电子游戏来逃避由于长期的家庭关系不良造成的学业失败和人际关系困难,结果出现成瘾倾向或者成瘾现象。而过分地沉迷于游戏又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反过来使得家庭关系更加紧张。

总的来看,正常使用组孩子的家庭关系普遍呈现温暖、和谐的特点,父母彼此相爱,对孩子关心理解,给孩子提供了健康发展所需的情绪安全。父母比较注意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让孩子感到有人欣赏自己。同时,父母对孩子又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为他们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让他们不断地追求进步。因此孩子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动机,愿意并且有信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目标,而且有较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偶尔有一些不和谐因素,也会由于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欣赏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对于北京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生活目标莫过于学习好功课,考入重点学校(包括中学和大学)。因而,正常使用组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比较好。他们虽然也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但很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不会沉迷其中导致成瘾倾向或者成瘾。而且由于他们的攻击性比较低,偏爱暴力游戏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

通过对成瘾组、成瘾倾向组和正常使用组家庭关系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电子游戏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关系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和成就动机偏低,造成学习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而这些困难进一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动机。当他们发现电子游戏可以提升自信、逃避现实中的烦恼时,就很容易沉迷并最终成瘾。与此相反,良好的家庭关系则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情绪安全,因此孩子有更多的心理和生理资源用于追求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发展情况良好。这些家庭的孩子普遍学习成绩比较好而且人际关系良好,对电子游戏成瘾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

在下一章里,我将通过对定量数据和定性资料的分析来探讨本研究四个家庭环境因素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