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窗边的孩子
14393400000016

第16章 家庭关系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的影响(1)

这里所说的家庭关系不只包括核心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亲子关系,也包括各个核心家庭与其直系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定量和定性研究数据中对父母关系(父母冲突情况)和亲子关系的考察都表明家庭关系是影响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程度和是否偏爱暴力游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9.1定量数据结果

定量研究中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测量父母冲突情况,用《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对亲子关系进行测量。对于本研究样本,两个量表的总量表、分量表和各个维度内部的一致性良好(具体数据见第7章)。结果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和亲子关系都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有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9.1.1父母冲突的影响

父母冲突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频发的、高强度的(攻击性强、敌意水平高)、未得到妥善解决的和内容与孩子有关的父母冲突(即破坏性的父母冲突)对初中生的情绪安全有着显著影响。冲突性质越严重,孩子感受到的对自身的威胁越大(担心父母会把他们当作出气筒),自己的应对能力越差,自责程度也越高(特别是内容与孩子有关的冲突,相关系数高达0.709**),夹在父母之间左右为难的程度也越高,而且感到父母婚姻的稳定性(其实也是家庭的稳定性)也越差。这个结果支持格里奇等(Grych et al.,1992)的认知情境模式和卡明斯等(Cummings et al.,2006)的情绪安全模式。

相关性分析表明,父母冲突与孩子电子游戏沉迷的程度和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显著相关。孩子游戏成瘾量表得分与父母冲突的9个维度中的8个显著相关,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与父母冲突9个维度中的5个显著相关。冲突越严重孩子成瘾量表的得分越高,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也越高。

破坏性的父母冲突还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9个维度中有7个与孩子在班级的排名显著相关,有4个与孩子在年级的排名显著相关,冲突情况越严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差。尤其是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冲突、内容与孩子有关的冲突让孩子感到应对能力差和自责程度高,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影响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这是因为破坏性的父母冲突使孩子失去情绪安全,他们为了重新获得情绪安全所需要的精力可能会限制追求重要发展目标所需要的心理和生理资源(Cummings and Cummings,1988;Davies and Harold et al.,2002),因而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学习动机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破坏性的父母冲突还可能影响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帮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冲突还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9个维度中有8个都与孩子的孤独感显著相关,而孤独感高的孩子更可能沉迷于电子游戏。

频率=父母发生冲突的频率;强度=父母冲突的激烈程度;解决=父母冲突是否得到恰当的解决,即冲突过后父母之间是否仍有敌意;内容=父母冲突内容是否与孩子有关;威胁=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感受到的对自身的威胁,如父母可能责备甚至打骂孩子;应对=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感觉到自己能够应对的程度;自责=孩子因为父母发生冲突而责备自己的程度;三角=父母发生冲突时都可能拉孩子站在自己一边所形成的三角关系;稳定性=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感觉父母婚姻的稳定程度。成瘾=成瘾量表的得分;暴力=孩子所玩游戏的暴力级别;孤独=孩子孤独量表的得分。

成瘾=成瘾量表的得分;暴力=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孤独感=孤独量表的得分;班级排名=学习成绩在班级的排名;年级排名=学习成绩在本学校本年级的排名。

亲子1=孩子作答的亲子量表得分;亲子2=家长作答的亲子量表得分。

父母冲突还对父母的教养方式产生影响,两者之间几乎每个维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几乎父母冲突的每个维度都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显著负相关(感知到的威胁只与父亲的温暖、理解显著相关),而冲突性质分量表的三个维度(频率、强度和解决情况)与父亲教养方式中该因子(父1)的相关系数都在0.40**以上,与母亲教养方式中该因子(母1)的相关系数也都超过了0.35**,冲突内容与父1和母1两个因子的相关也达到显著程度,但相关系数远小于冲突性质各维度与之的相关。这说明破坏性的父母冲突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削弱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程度。冲突性质分量表中三个维度与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因子(父2、母4)和拒绝、否认因子(父4、母3)的相关系数绝大多数都在0.320**以上(只有冲突解决情况与父2的相关系数为0.297**,低于0.320**),冲突内容与这四个因子的相关系数也都高于0.24**,说明破坏性的父母冲突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增加父母对于孩子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本结果与克里希纳库马尔和比勒(Krishnakumar and Buehler,2000)的研究结果一致,也支持“溢出理论”。父母冲突的性质和内容还与父亲的过干涉因子(父3)、过保护因子(父5)、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母2)三个因子显著相关(只有解决情况与父5相关不显著),说明破坏性的父母冲突增加了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干预,这与比勒等(Buehler,Benson,and Gerard,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第10章中父母教养方式与电子游戏使用的相关性分析将可以看出,父母的温暖、理解是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和偏爱游戏暴力强有力的抑制因素,而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则增加了使用问题的产生。所以,父母冲突还会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间接地影响初中生电子游戏的使用。

不同使用程度组在父母冲突量表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也说明了破坏性的父母冲突对电子游戏使用程度具有显著影响。在父母冲突的9个维度中的7个维度上(除了感知到的威胁和三角关系),成瘾倾向组的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正常使用组。这说明成瘾倾向组孩子感知到的父母冲突比正常使用组严重。

父母冲突对教养方式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父母冲突为什么与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显著相关,尤其是冲突的频率、强度和解决情况(即冲突的性质),相关系数都在0.40**以上。可以看出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与成瘾量表的得分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214**),因此父母冲突还会通过影响亲子关系间接地影响电子游戏的使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破坏性的父母冲突直接影响初中生电子游戏的使用程度和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同时通过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孤独感、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等因素对电子游戏使用问题产生间接影响。

另外,心理学家发现,当父母出现严重冲突的时候,孩子还会在无意中通过表现出问题行为甚至伤害自己来拯救父母的关系,但做父母的会因为不理解这种行为而斥责孩子干了坏事。结果,孩子自己伤害了自己,还会再一次被父母伤害(武志红,2007,第173页)。这种问题行为就包括沉迷于电子游戏。

9.1.2亲子关系的影响

孩子作答的《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的得分与《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量表》的得分显著相关,亲子关系越差,成瘾量表的得分越高。而家长作答的《亲子关系自我评量表》的得分与成瘾量表的得分则不显著相关,二者与孩子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都不显著相关。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孤独感显著相关,亲子关系越差,孩子的孤独感越强。而学习成绩又与游戏成瘾量表得分和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显著相关(相关数据见第八章),孤独感与成瘾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172*,达到了显著相关的水平。因此亲子关系还可能通过影响这两个因素间接影响电子游戏使用问题。

不同使用程度组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有着显著的差异,正常使用组显著好于成瘾倾向组,但家长感知到的亲子关系则没有显著差异。

亲子关系还影响到孩子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知觉和归因。在亲子关系为基础的认知架构下,一种未意识到的筛选过滤机制,让孩子选择性地注意或忽略某些教养行为(陈富美、李宗文,2004)。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的相关情况来看,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每个因子都显著相关,而且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正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父母的温暖理解越多,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越好;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的负相关系数达到0.423**,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的负相关系数也接近0.4**,与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的负相关系数更是达到0.5**以上,说明父母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越多,孩子感知到的亲子关系越差。不过,这种影响是双向的,亲子关系差也会影响孩子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感知,从而削弱父母教养方式中积极因素应有的作用,并降低父母在改善教养方式方面所做努力本应取得的效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良的亲子关系既直接增加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可能性,还可能通过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孤独感和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知觉与归因而间接增加成瘾的可能性。

对父母冲突和亲子关系定量数据的分析都表明,破坏性的父母冲突和不良的亲子关系都可能直接和间接地增加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可能性,而且二者还相互作用、彼此增强。破坏性的父母冲突还会增加初中生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这个结果表明,家庭关系是影响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下面对定性资料的分析完全支持这个结论。

9.2定性资料结果

在我的访谈中,我发现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家庭的整体气氛,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我明显地感觉到成瘾组和成瘾倾向组孩子的家庭关系时而是冷冰冰的,时而又有着浓浓的火药味,这些孩子的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正常使用组孩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都比较和谐。

9.2.1成瘾倾向组和成瘾组的家庭关系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家庭关系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自尊或称作自我价值感,而自我价值感又影响着一个人感受世界和与人交往的方式,因而会转而影响其人际关系。

“自尊(或自我价值)是一种自我评估的能力,是以尊严、爱和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的能力。”(萨提亚,2006,第20页)“当人们感到他们的价值很低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就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他们总是设想事情会变糟,最后也只能走进自掘的坟墓了。为了保护自我,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相信别人,独自吞饮着孤独和隔离的苦果。因为与外界隔绝,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他们都显得麻木不仁,冷漠无情。他们不愿去看,不愿去听,也不会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而是习惯于挖苦、蔑视他人。这类人会在心里设道高墙,把自己隐藏起来,然后通过否定周围的一切来寻求自我保护。”(同上,21页)

在我的访谈对象中,成瘾组和成瘾倾向组孩子的家庭关系普遍具有既紧张又冷漠的特征,而成瘾组的情况尤甚,五个家庭中有四个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下面我分别描述成瘾倾向组和成瘾组的家庭关系及其对孩子电子游戏使用的影响情况。

9.2.1.1成瘾倾向组

在我对成瘾倾向组的孩子和父母进行访谈的时候,我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家庭关系中的冷漠,但从访谈内容来看,这种冷漠都是由当初的紧张造成的,而且这种紧张依然会时而爆发。萨提亚(2006)在长期的家庭治疗实践中发现,问题家庭人与人之间毫无友谊可言,更谈不上给彼此带来欢乐了。做家长的没有时间来教育子女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他们从来享受不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幸福。对于问题家庭里的成员来说,能够彼此欣赏和喜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第11页)。她认为,最可怕的是那些表现出冷淡和漠然的家庭,而那些还会彼此吼叫、抱怨、发牢骚的家庭似乎还存有一线希望(第12页)。

B1的父母在他两岁多就离了婚,他和爸爸的关系就是既紧张又冷漠,这一点在下面这段对话中表现得很明显:

赵:那你在什么方面对爸爸不满意呢?

B1:全不满。反正有时候弄得我直想骂他。

赵:啊?

B1:(以为我没听清楚)弄得我直想骂他。

赵:他是爸爸、是长辈,你怎么能骂他呢?

B1:那有什么不能骂的?他做错了就可以骂他。

赵:什么事让你这么愤怒啊?

B1:多了。每次我都想骂他。

赵:举两个例子行吗?

B1:想不起来了,有点多。

赵:大概什么方面呢?

B1:就是……怎么说呢?多了,想不起来了。

赵:一次冲突都想不起来了吗?最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