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失衡的巨龙
14390300000047

第47章 货币政策之思——动荡岁月,面纱还是权杖?(3)

次贷危机探源:太阳黑子还是政治需要?

——危机中的货币政策笔谈之二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致力于发展各种理论来理解经济波动。在我看来,在这些理论中,有两种最为有趣:太阳黑子论将周期归为人类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将经济波动视为政治需要的结果。

130年前,以效用理论闻名于世的英国大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发表了他对经济周期的看法。与众不同的是,他以太阳黑子的活动来解释商业循环的周期,并在这一理论上永远地烙上了自己的名字。当时的科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每11年发作一次,而在杰文斯生活的那个年代,商业危机每10年或11年发生一次:1825年,1836—1939年,1847年,1857年,1866年。难道这中间就没有什么联系吗?凯恩斯在为杰文斯而作的传记中写道了杰文斯自己的疑虑:“我很清楚,”杰文斯曾这样说,“这样的思路看起来太过牵强并且像是精心编造的,然而最近50年中,金融危机发生得如此有规律性,看来这样或那样的解释都是可靠的。”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曾一度撤回过论文),杰文斯的论文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

那么,太阳黑子能解释当前的金融动荡吗?似乎尚未有此高论问世。不过,换个角度看,杰文斯的这个假说似乎在提醒人们经济周期是“自然灾害”,经济学家应该放弃研究。就经济学的发展而言,近20年风靡一时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是在论证,经济波动是在技术革命、各类灾难等冲击下,行为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因而没有什么残局可供政府收拾的。

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这么看。至少有一些学者认为,有时经济波动可能是政策当局人为操纵的。当前席卷全球的信贷危机就是这样的例子。

近期很多学者认为,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应该对当前信贷市场的泡沫负责。2003年中期,美联储将基准利率降到1%,并维持长达一年之久,由此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而现在的困境只不过是那些泡沫的破裂罢了。在央行高层人员最近召开的Jackson Hole会议上,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John Taylor)谴责美联储在2002—2006年采取了过分宽松的政策。泰勒是“泰勒规则”的提出者,他将货币政策与产出和通胀的变动联系了起来,并主张将真实利率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另一些批评家则把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部分地算在格林斯潘的头上,认为他本来可以通过抬高利率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此,格林斯潘会说什么?以闪烁其词而著称的他这次并未发表只言片语。从美联储位子上退下来之后,格林斯潘依旧风光无限。他忙于发表演说,预言全球经济,评论货币政策,一个月前又开始担任德意志银行的高级顾问。当然,重回银行业,对他来说仅是从操旧业。无论如何,至今为止,在他价码惊人的各种演讲中,我们没有听到他作出任何形式的回应。

谜底最近得以揭晓。格林斯潘的回忆录:《动荡岁月:一个新世界里的历险记(The Age of 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即将问世,回忆录大部分内容写于其退休之后、当前的信贷危机发生之前。《华尔街日报》近日刊登了其中的少量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格林斯潘早已预见了今天金融市场的结局,并作出了辩护:

“我们是想排除出现破坏性通货紧缩的可能性。”格林斯潘写道,“即便我们可能因降低利率而催生出我们最终必须承担的某种通胀泡沫,不过我们愿意这样做。那是正确的决策。”

那么,在格林斯潘的眼中,骂名应该由谁来背负呢?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解释低利率的成因。因为,低利率对泡沫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答案是20世纪后期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动荡和剧变。20年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也更加坚决地摒弃计划体制,转而放开管制,发展市场经济。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在全球劳工市场上释放出数以亿计的低成本劳动力,将工资和物价拉下,并将长期利率拉低。剩下的故事当然就顺理成章了。低利率刺激了股市、房地产等资产部门的泡沫,是泡沫当然会破灭,金融危机当然也就会随之而来。

因而,在格林斯潘看来,当前的泡沫是一个无法抗拒事件的结果,就像太阳黑子的活动一样,或者像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所说的那样。

历史无法假设。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格林斯潘如果不那么做经济是否会因而衰退。但我们可以说的是,如果事实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美国乃至全球资产泡沫是长期低利率政策所造成的话,那么这些成本要由当前的美联储而不是由决策的发出者格林斯潘来承担。从回忆录中,我们有理由猜测,在作这些决定时格林斯潘真的预见到这一事实:宽松货币政策所造成的乱象出现时,自己已荣归故里。

是的,格林斯潘是以胜利者的姿态交出货币政策权杖的。在他长达近20年的任期内,美国经济享受了一段低通胀和低失业率的美好时光,前后只发生过两次轻微的衰退。在他任职期间,全世界都随时准备聆听他那含糊其辞的演说,渴望从他的举手投足和一颦一笑中得到些许暗示。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关注他的健康,因为这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情绪,进而对货币政策转向产生“蝴蝶效应”。

这种臆想或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但有一种经济周期理论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即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当局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私念”可以成为经济周期的重要诱因。在任者为了赢得连任或退休时的声誉,倾向于在当权时采取扩张性政策,此时有效需求受到刺激,产出就业得以扩张,但由此导致的物价和泡沫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当通胀真正来临或泡沫真正破灭时,执政者已经成功连任或已退休。

当时的格林斯潘可能正面临此种诱惑:低利率政策的后果由后人来承担,迷人的经济表现和无限荣光由自己享有。格林斯潘暗示自己曾知晓今天的困境,并坚持说“那是正确的决策”,但对于后继者和承受损失的投资者来说,答案可能不是如此确定。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